據(jù)國內一項調查,我國有38%的人群存在各類睡眠障礙,容易引發(fā)焦慮/抑郁情緒、高血壓、冠心病、腦血管病、內分泌紊亂等多種疾患。每年因睡眠及相關疾患導致的醫(yī)療費用、人身傷亡及操作失誤等經濟損失,在歐美等國高達數(shù)百億美金,我國也數(shù)不勝數(shù)。 今年3月21日世界睡眠日主題確定為“科學管理睡眠”,內涵是使公眾對睡眠衛(wèi)生知識有科學認知,使存在睡眠問題患者享有科學、合理的醫(yī)療保健,同時對公眾宣傳科學的睡眠環(huán)境與條件。
高質量睡眠標準不同 金睡眠是子午覺
不同年齡段對睡眠量的要求不同:
青壯年睡7-9小時;少年幼兒增加1-3小時;老年人減少1-3小時。
需要提醒注意的是,不是睡得越多越好,睡眠時間過長與睡眠不足一樣,都可導致神疲體倦,懶惰軟弱無力,認知功能下降。所以要更注重睡眠質量而不是數(shù)量。
上床后睡眠時半小時內入睡,基本上整夜不醒,便達到良好睡眠質量的要求。人類最佳睡眠時間應是晚上10點至清晨6點,老年人稍提前為晚9點至清晨5點,兒童為晚8點至清晨6點。
中醫(yī)經典《黃帝內經》曰:“陽氣盡則臥,陰氣盡則寐”。意思是說,子時和午時都是陰陽交替之時,也是人體經氣“合陰”及“合陽”的時候,有利于養(yǎng)陰及養(yǎng)陽,這兩個時間段睡眠對人身體最好,這就是“金睡眠子午覺”。尤其子時(夜12時),是一天中陰氣最重的時候,這個時候休息,最能養(yǎng)陰,睡眠質量最好,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午時(中午12時)“合陽”時間則要小寐,即使不能夠睡覺,也應“入靜”,使身體得以平衡過渡。這種觀點與現(xiàn)代科學睡眠理論有共同之處,值得借鑒。
根據(jù)自身的工作狀況及年齡身體情況,來調節(jié)好自己的生物鐘,找到適合于自己的生活規(guī)律,這一點非常重要。“日出而作,日落而息”,順應自然規(guī)律,才能具有高質量的睡眠。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30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