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蟲菊屬于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它的原產地是歐洲,我國引進后,在江西,四川,湖南,江蘇,山東等省份都有種植。由于它含有除蟲菊素及灰菊素等殺蟲成分,所以它經常被用來制成各種殺蟲劑,驅蟲劑,比如“蚊香”的原料就是除蟲菊。但是除蟲菊含有的殺蟲成份,非常不穩(wěn)定,遇到水很容易失效,所以除蟲菊在保存時一定要防潮避光,這樣才不會影響它的殺蟲藥性。
那么我們在農業(yè)生產中,應該怎么樣科學栽培除蟲菊呢?在栽培過程中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事項呢?下面我就具體跟大家分享一下除蟲菊的科學栽培技術以及栽培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除蟲菊科學栽培技術★除蟲菊繁殖方法
除蟲菊栽培,可以使用三種方法,分別是“種子繁殖”,“分株繁殖”,“扦插繁殖”。在農業(yè)生產中,一般是采用種子繁殖進行栽培除蟲菊,因為“種子繁殖”方式,能夠獲得的幼苗量大,一年可多次播種,繁殖方式簡單。而“分株繁殖”,“扦插繁殖”能夠獲得的幼苗量少,不適宜大規(guī)模栽培。并且繁殖方式操作比較復雜,所以在農業(yè)生產中,很少使用這兩種方式進行除蟲菊繁殖。
下面我將以農業(yè)中常用的“種子繁殖”方式,跟大家分享一下除蟲菊的科學栽培技術,以及注意事項,希望對大家有用。
★除蟲菊栽培時間
①春季栽培時間:除蟲菊在每年春季栽培是最為適宜的,因為不會遇到高溫或者寒冷天氣,對種子發(fā)芽非常有利。,春季栽培時間是每年的3-4月份,這段時間正是萬物復蘇的好時候,溫度適宜,土壤濕潤,有利于除蟲菊種子發(fā)芽,能夠提高種子發(fā)芽率。
②秋季栽培時間:除蟲菊也可以在秋季栽培,秋季栽培時間是每年的9-10月份,這段時間相對來說也比較適宜除蟲菊種子發(fā)芽。但是如果在南方,9月初可能會遇到高溫天氣,在播種時要進行人工調控,以保證除蟲菊順利出苗。
★種子準備
①種子選擇:在選擇除蟲菊種子時,最好是選擇顆粒飽滿,大小均勻,顏色光亮,無病蟲害感染,無外傷,當年采收的新鮮種子,進行播種。這種種子容易出苗,發(fā)芽率高,并且長出的幼苗比較健壯,抗逆性好,容易獲得高產。
②浸種與消毒:選擇好除蟲菊種子后,把種子放到太陽下晾曬1-2天,然后把種子放到40℃左右的溫水中浸泡半天時間,然后把種子撈出,放到0.1%的高錳酸鉀溶液中消毒半小時,再撈出備用。
③草木灰拌種:除蟲菊種子消毒后,把種子放到草木灰中,和草木灰均勻混合,大概每1000g草木灰拌入100g種子。種子拌好后,如果苗床整理好,就可以直接播撒到苗床。
★苗床準備
①苗床選擇與翻耕:在選擇除蟲菊育苗床時,我們要選擇土壤肥沃,濕潤,土層深厚,排水性能良好,微酸或中性的沙質土壤作為苗床。這樣才能促進除蟲菊種子發(fā)芽及幼苗生長,有利于培育出優(yōu)質的除蟲菊幼苗。苗床選擇好后,要對苗床進行翻耕,翻耕深度在20cm左右。
②苗床消毒與施肥:苗床翻耕后,在苗床上面均勻撒上一層石灰,并讓苗床在太陽下暴曬5天左右。這樣可以有效消滅土壤中的病菌以及部分害蟲,有利于防止除蟲菊幼苗感染病蟲害。苗床消毒后,要進行施肥,施肥主要以腐熟的農家肥料為主,配合適量的高效氮磷鉀復合肥一起施加,大概每畝地施肥2000kg。
③起壟開溝:苗床施肥完畢,再次對土壤翻耕一次,并精耕細作,整平土地。然后按照壟寬1.2m,溝寬25cm,溝深20cm,進行起壟開溝操作。注意寬壟要整成龜背形狀,中間比兩邊高,這樣才有利于下雨天苗床排水,避免除蟲菊幼苗漚根問題。
★苗床播種與管理
①苗床播種:苗床準備好后,把除蟲菊種子與草木灰的混合物,撒播在苗床上面,每畝地播種大概1.5kg左右,然后在苗床上面均勻撒上一層1cm左右的細土即可。注意種子撒播要均勻,不然除蟲菊種子出苗后,苗床會出現有的地方幼苗密集,有的地方幼苗稀疏的現象,這嚴重影響除蟲菊幼苗生長。
②苗床澆水:除蟲菊種子播種后要給苗床澆水,澆水量要以土壤干濕程度確定,確保土壤濕潤即可。澆水時,最好使用噴水壺均勻噴灑,避免水流太大,把種子沖到一起,導致除蟲菊出苗不均勻。
③苗床覆草:苗床澆水后,在苗床上面覆蓋一層稻草,這樣不僅可以保持土壤濕潤,還可以給土壤保溫,有利于除蟲菊種子發(fā)芽,提高種子發(fā)芽率。注意在覆蓋稻草時,要選擇干燥,無病菌的稻草,并且覆蓋稻草的厚度要均勻,這樣才有利于除蟲菊種子出苗,避免除蟲菊幼苗感染病蟲害。
③苗床期管理:
1.覆蓋物揭開:等到除蟲菊種子差不多完全出苗后,要把苗床上面的覆蓋物揭開。注意揭開覆蓋物時,要避免損傷除蟲菊幼苗,這樣才能保證除蟲菊幼苗健壯生長。
2.苗床排灌:在除蟲菊種子出苗前要基本保持一天澆水一次,這樣才能保持苗床土壤濕潤,有利于除蟲菊種子發(fā)芽。在除蟲菊種子發(fā)芽后,要保持3-4天左右澆水一次,這樣才有除蟲菊幼苗生長。在下雨天氣,要注意觀察田間有無積水,發(fā)現積水,及時排除,避免除蟲菊幼苗漚根。
3.幼苗間苗:在苗床出苗后,等到除蟲菊幼苗,苗齊后,要進行間苗,除草等工作,間苗的目的就是拔除特別高大,或特別矮小,生長密集的幼苗。在此期間,如果苗床上面生長了很多雜草,要適當進行拔除,保持充足的苗間距,這樣才有利于除蟲菊幼苗生長。
4.苗床施肥:除蟲菊幼苗要在苗床生長到20cm左右,才能進行移栽。在除蟲菊幼苗生長期間,要進行追肥2-3次, 以農家糞水或者氮肥進行施加。這樣才能保證除蟲菊幼苗的營養(yǎng)供應,有利于培育出優(yōu)質的除蟲菊壯苗。
★大田準備
①大田選擇與翻耕:我們在選擇除蟲菊栽培大田時,要選擇土壤肥沃,濕潤,排水性能良好,微酸或中性的沙質土壤比較好。大田選擇好后,要對土壤進行翻耕,翻耕深度在30cm左右
②大田消毒與施肥:大田翻耕后,在土壤表面均勻噴灑多菌靈溶液,或者是均勻施撒一層石灰,然后讓大田在在太陽下暴曬5天左右。這樣可以消滅土壤中的病菌,避免除蟲菊出苗后感染病蟲害。然后對大田進行施肥,施肥主要以腐熟的農家肥料為主,配合高效氮磷鉀復合肥一起均勻施加,每畝地施肥大概3000kg肥料。
③起壟開溝:大田施肥后,再次對土壤進行翻耕,并精耕細作,整平土地,使得土壤與肥料均勻混合。然后按照壟寬1.5m,溝寬30cm,溝深25cm左右進行起壟開溝操作。注意在整理寬壟時,要整成龜背形狀,中間高兩邊低,這樣有利于大田排水,避免除蟲菊幼苗漚根現象。
★除蟲菊幼苗移栽
①幼苗選擇:等到除蟲菊幼苗長到20cm左右時,就可以進行移栽了,在移栽之前,要選擇植株生長健壯,無病蟲害感染,根系完整,無損傷的幼苗進行移栽。這樣的幼苗移栽后,成活率高,植株生長健壯,容易獲得高產。
②幼苗移栽:除蟲菊幼苗選擇好后,在大田的寬壟上面,按照行距50cm左右,株距30cm左右,進行挖穴。挖好穴后,如果幼苗比較大,每穴栽種一棵,如果幼苗比較矮小,每穴要栽種兩棵。注意栽種時,要使得除蟲菊幼苗的根系完全埋入土壤里,并且要稍微培土,預防除蟲菊幼苗倒伏。
③澆水遮陽:除蟲菊幼苗移栽后,使用噴水壺均勻灑水,使得大田土壤濕潤即可,然后給幼苗覆蓋遮陽網,避免陽光暴曬。(如果天氣比較好,太陽光不強烈,則不需要覆蓋遮陽網)在一個禮拜后,撤掉遮陽網,保持光照,促進除蟲菊幼苗生長。
除蟲菊科學田間管理★田間澆水
①正常天氣:除蟲菊適宜生長在,土壤濕潤的環(huán)境中,在正常天氣的情況下,只需要1周左右澆水一次。每次澆水要適量,以保持土壤濕潤即可,這樣才能保持除蟲菊正常生長。
②下雨天氣:除蟲菊抗?jié)衬芰Σ恍?,在下雨天氣,要控制田間的水份,發(fā)現田間有積水情況,要及時排走。這樣才能避免除蟲菊植株漚根問題以及田間滋生病菌,促進除蟲菊植株健壯生長。
③炎熱天氣:在炎熱天氣情況下,要給除蟲菊幼苗定期澆水,大概每3-4天左右澆水一次,每次澆水量也是保持土壤濕潤即可。注意在炎熱天氣情況下澆水,要選擇在早上或者傍晚,這樣才能避免對除蟲菊植株造成影響。
★除草培土
①田間除草:除蟲菊田間除草,可根據田間雜草的數量,進行適當除草,或者是定期除草。除蟲菊定期除草,分別是每年的4月,5月,10月進行。每次除草最好采用中耕方式,因為中耕除草不僅可以清除田間雜草,還可以對除蟲菊植株進行松土,有利于除蟲菊根系的生長。
②植株培土:除蟲菊植株培土,要和中耕除草一起進行,每次對除蟲菊植株除草時,就適當對除蟲菊莖基部進行培土。這樣可以防止除蟲菊幼苗倒伏,對除蟲菊植株生長起促進作用。
★田間施肥
①提苗肥:在除蟲菊幼苗移栽成活后,要給幼苗施加一次提苗肥,以促進除蟲菊幼苗快速生長。這次施肥要以腐熟的農家糞水,配合高效氮磷鉀復合肥一起進行施加,每畝地施肥量大概1000kg。
②花前肥:除蟲菊主要就是收獲它的花朵以及莖葉,所以為了除蟲菊開花更多,在除蟲菊開花前就要施肥,給除蟲菊植株補充營養(yǎng)。這次施肥以腐熟的農家糞水配合高效氮磷鉀復合肥一起施加,每畝地施肥大概1500kg。
③基肥:在每年10月份左右,要給除蟲菊植株施加底肥,以保證除蟲菊秋梢,冬芽和根莖生長所需要的營養(yǎng)。這次施肥,主要以腐熟的農家肥料為主,配合一點高效氮磷鉀復合肥一起施加,每畝地施肥大概2000kg。施肥時在距離除蟲菊莖基部15cm左右的地方挖坑施肥,注意不要損傷植株根系。
★病蟲害防治
除蟲菊由于本身就能殺蟲和驅蟲,所以一般很少感染蟲害,下面我就具體介紹幾種除蟲菊的病蟲害害防治措施,希望對大家有幫助。
①枯萎?。嚎菸е鲁x菊莖基部變成褐色,慢慢的植株的枝條會枯萎,到了后期除蟲菊整個植株都會枯萎死亡,并且根部腐爛。
防治措施:1. 3年內,種植過除蟲菊的土地不能連作。2.下雨天氣,要及時排除田間積水,,避免積水。3.在播種前,要土壤進行消毒殺菌。4.在發(fā)病初期,使用惡霉靈,百菌清等藥物進行防治。
②白粉病:白粉病主要危害除蟲菊的葉片,導致除蟲菊的葉片出現白色霉狀物,慢慢的白色霉狀物越來越多,除蟲菊葉片被完全覆蓋,隨著病情加重,除蟲菊葉片也逐漸枯萎脫落,嚴重影響除蟲菊的品質,以及產量。
防治措施:1.除蟲菊移栽時,合理密植,保持田間通風和光照。2.給除蟲菊多施加有機肥料,提高植株抗逆性。3.在發(fā)病初期使用國光三唑酮,丙環(huán)唑等藥物噴灑防治。
③根腐?。焊≈饕:Τx菊的根系,導致除蟲菊根系出現 水漬狀病斑,隨著時間推移,病斑逐漸擴大,并出現根部腐爛,到后期除蟲菊根部完全腐爛,地上莖葉發(fā)黃,枯萎死亡。
防治措施:1.下雨天氣及時排走田間積水,避免除蟲菊漚根,滋生病菌。2.結合除草,多給除蟲菊松土,保持土壤的通透性。3.在發(fā)病初期,及時使用惡霉靈,絡氨銅等藥物灌根防治。
④薊馬:薊馬主要吸食除蟲菊的莖葉,花朵的幼嫩部位的汁液,造成除蟲菊發(fā)育不良,生長遲緩,嚴重時導致除蟲菊莖葉黃化,枯萎,嚴重影響除蟲菊的產量以及品質。
防治措施:1.及時清除田間的雜草,破壞薊馬生存條件。2.薊馬具有趨藍特性,在除蟲菊田間懸掛藍色粘蟲板,誘殺薊馬成蟲。3.發(fā)現田間有感染薊馬害蟲的跡象,及時使用樂果乳油,毒死蜱等藥物噴灑防治。
除蟲菊栽培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①注意栽培時間:適宜除蟲菊栽培時間是每年的3-4月份和9-10月份,這兩個時間段溫度適宜,除蟲菊種子出苗率高,適宜除蟲菊幼苗生長,對提高除蟲菊產量有幫助。
②注意種子選擇:在選擇除蟲菊種子時,要選擇顆粒飽滿,大小均勻,無病蟲害感染的種子進行播種,這樣除蟲菊出苗率高,幼苗生長健壯,有利于除蟲菊高產。
③注意種子消毒:除蟲菊種子選擇好后,要把種子放到太陽下曬種,并使用高錳酸鉀進行消毒殺菌處理,這樣可以消滅種子表面攜帶的病菌,降低除蟲菊幼苗感染病蟲害的幾率。
④注意苗床和大田消毒:播種除蟲菊的苗床和移栽的大田,在翻耕后,都要進行消毒殺菌處理。首先在土壤表面撒上一層石灰或者滅菌藥物,然后讓土地在太陽下暴曬4-5天左右,這樣可以降低除蟲菊感染病蟲害的幾率,對除蟲菊產量提升有幫助。
⑤注意土地翻整:不管是苗床還是大田,在播種,移栽之前,都要進行土地翻耕與起壟開溝操作。這樣可以促進除蟲菊幼苗生長,并防止除蟲菊漚根的問題。
⑥注意苗床播種量:除蟲菊種子播種時,要注意苗床播種量,播種太多,否則苗床幼苗生長太密集,對幼苗生長不利,大概每畝地播種1.5kg種子即可。
⑦注意合理密植:除蟲菊幼苗移栽時,要合理密植,按照行距50cm,株距30cm進行栽種。如果栽種密度太大,容易導致除蟲菊植株發(fā)育不良,并且很容易感染病蟲害。
⑧注意培土:除蟲菊植株比較高大,在對除蟲菊田間除草時,要進行合理培土,預防除蟲菊植株倒伏。
以上就是除蟲菊科學栽培技術,以及栽培過程中需要注意的事項。我是“惠農天地”,希望我的回答對大家有幫助,謝謝大家的支持。
導語:大家好,我是農事農忙。白花除蟲菊始產于歐洲中部,自然生長于原野,初無人注意,視同山花野草的類,至公歷1506年有人發(fā)現此花具有驅除蟲類的功能,取而試植,認為特用作物。三十余年來我國紛紛種植,山東、江蘇、浙江、福建、貴州、云南等省均有除蟲菊生產;大都公認為種植簡易的農產品,加上國內工業(yè)上有巨量消費的需要,供不應求,是則仍須提倡擴大種植,以應國內工業(yè)及農業(yè)的需要。
除蟲菊的播種播種期
除蟲菊播種分春,秋兩期。春播在3月中旬至4月上旬間(春分前后,最遲至清明),秋播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間(秋分前后,最遲至霜降)。依據種植經驗,大約氣溫在華氏50-60度左右。春播與秋播的播期雖有異,然而收獲時期仍相同。為節(jié)省時間增加生產計,用春化的種子實行春播殊為有利。又如氣候過寒,毗近寒帶的地或霜雪早降的處,有礙種子萌芽與幼苗的生長,更宜應用春化種子實施春播為宜。
播種量
播種用子份量,因種子質量的優(yōu)劣大有出入(所謂種子的優(yōu)劣,須視其壯實、嫩弱程度而定,如種子色澤褐黃近多屬壯實,反的種子色澤褐黃,未免嫩弱),影響發(fā)芽,并與秧苗的成長很有關系。凡屬壯實的種子,發(fā)芽率應在百分的九十以上;即其成秧率能在百分的八十以上。
總之,一百粒的種子即出苗90株以上,而成苗的數約有80株以上,這樣的種子方合乎標準。每畝種植幼苗大約4-5千株,種子每兩約有4萬粒,如出苗3萬株,成長的幼株可供7畝左右種植的用。
播種田的選擇
除蟲菊的播種田(即苗床),在播種以前須預先選擇。其標準以平坦干燥,排水良佳,灌溉便利為主要條件。位置尤以東南向,多得陽光照射及四圍清潔為宜。如能得毗鄰河岸池沼的地,可利用為排水及給水的溝渠者則更適宜。
播種田的準備
播種田的選擇后必須要翻墾。凡地中原有存留蔓草宿根、蟄伏土地中過冬害蟲等皆須清除凈盡;然后建成寬3尺高1尺的播種畦,做成魚背形,或四周挖預備排水的清渠。畦的表面土壤用六齒或九齒鐵耙反復耙耡,至十分細卒均勻而止;上面再復厚3-4寸用篩子篩過的細泥土一層,然后施稀薄腐熟的人糞尿充作基肥,每兩種子的苗床地約60平方市尺。
催芽
在下種以前,先將種子催芽以促其發(fā)育。催芽時用薄布或舊紗襪、汗衫布做一小袋(長約4寸,闊2.5寸),種子盛在其中,用大碗或面盆或缽斗,滿盛清水,將種子袋浸在水內豹5-6小時,取出推于通風陰暗和暖地方,每天翻動1-2次;并須保持潮濕,勿使干燥。如是經過7-10天,種子就有白色的芽發(fā)現;其時就可和以干燥細土6-7倍播在田中。和土必須均勻,種子要下得疏稀均勻,不致太緊,將來成苗的數可以提高。
下種
播種田準備好后,過4-5日基床面的土再用九齒耙反復精耙,使其勻細,肥已被泥土吸收即可下種。播種法:將種子拌干燥細土6-7倍,均勻撒播于畦上,但撒播時最好選擇無風雨而晴和的日。播種人的手應在離地高約尺許,可免因風吹揚,緩緩而下,不使撒播不勻。播種完畢,再復以篩細的泥土少許(蓋土以愈細薄為好),掩蓋種子至不見種子為度,切勿蓋土過厚,妨礙種子向上發(fā)芽。
再須取木板一方或條凳一只,在復土的上輕輕略加撳壓,使種子與所篩的細土密切附著。最后以稻草、麥稈或茅草等覆蓋一層,約一寸厚薄,最好先編成草席,用以防雨點的沖洗及烈日的照射。播種后,宜用細眼噴壺充分澆水一次;此后連日不雨,每日晨夕,澆灑清水,促成幼苗前生??傊?,不可使床土濕而復干,以防出芽的幼苗枯萎。
育苗與移植護苗
種子播后,通常干子經15-20天先后萌發(fā),若用催芽種子播種,在春天經7天即可露苗。此時可將覆蓋的麥稈等物陸續(xù)撤去,以免妨礙幼苗生長,另搭距畦面約一尺左右高的蔭棚代的。蔭棚制法以細竹為骨架,上復編織的草簾或蘆簾;遮蔽強烈的日光及抵御急驟雨水。出苗后15天,有2-4片形似艾葉三叉形或五叉形的真葉。這時應將過密部分幼苗用小刀掘出,移種在稀空之處,使苗與苗的間每株距離1-2寸的空隙,以暢幼苗須根;并將畦上雜草;隨手拔去,以免消耗養(yǎng)分,而妨礙幼苗的營養(yǎng)。
移植
當秧苗在播種苗床內生長,復經20-30日,高達2寸許的際,其根部已成根群,上面的真葉自4-6片,此時秧苗需要養(yǎng)分較多,即須著手移植,以助其長成;否則必致擁擠引起病害或發(fā)生徒長。
移植的距離
移植前要知道土壤的肥瘠、堅松面定其距離。肥松的田宜疏種,堅瘠的田宜密植。若在肥瘠堅松適中的土地,則移植苗株距各隔3-4寸,為最普通。移植形狀可分作梅花形或三角形。其次須酌定植時,如距定植時較遠,則移植距離應稍寬;反的例如春播春植或春播夏植,則移植苗的株距可以比秋播春植的株距稍密。
移植的時期
播種畦內的苗高2寸許即須著手。秋播者在當年霜降前后或遲至翌年清明前;春播者在小滿前后最遲在芒種節(jié)左右,天氣太熱或太寒秧苗一經移動不免枯萎,復活較難,移植時宜忌的。移植時期的氣候溫度而論,總以自華氏50度以上至70度左右為最適宜。
移植田的準備
移植田在移苗以前,要精細翻耕。倘地質過于瘦瘠者,地中應施草木灰及堆肥,均勻撒于田內,充作基肥,然后移入幼苗。再筑1尺高、3尺寬的魚背形長畦與苗床同樣作法,最后將幼苗自播種床中起掘,用移植小鍬移植于畦上。每一畦面可并植幼苗7-8棵。畦溝須挖深至1尺,闊6寸左右,因幼苗需充分排水,可免發(fā)生病害。
總結:綜上所述,除蟲菊的栽培主要在于它的播種還有它的育苗和移植,只需要注重這三個方面來進行就可以達到培育效果。在種植之前一定要先掌握栽培技巧與方法,才能有助于促進除蟲菊的生長。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76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