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什么需要注意的,螢火蟲在昆蟲大家族中屬于鞘翅目.螢科.世界已知它們的遠房或近親約有2100種.我國已記載76種.螢火蟲是一種神奇又美麗的昆蟲.修長略扁的身體上帶有藍綠色光澤.前胸背板較平闊.常蓋住頭部.有三對纖細.善于爬行的足.發(fā)達的后翅像把扇面.平時折疊在前翅下.只有飛時才展開.并非所有螢火蟲都能發(fā)光.它們一生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不同的蟲態(tài).
螢火蟲喜歡生活在潮濕.多水.雜草叢生的地方.有[腐草生螢"之說.螢火蟲不取食.只取水.雌蟲比雄蟲羽化要晚一周多.羽化后.它就閃著熒光.尋找伴侶.
夏日傍晚.在山澗草叢.螢火蟲提著盞盞小燈.在空中飛來舞去.引起人們無限遐思及喜愛之情.
本概念和家庭式飼養(yǎng)一樣,但如果場地允許,最好布置成越接近自然環(huán)境越好。
幼蟲為陸棲的種類飼養(yǎng)方法如前,但應罩以防止逃逸的細網;可以種植一片菜圃飼養(yǎng)蝸牛供給幼蟲捕食。 水棲型的種類,則可以建造人工河道,使水流能循環(huán)流動,最好能有人工瀑布,使自然溶入的氧氣增加, 但要注意的是螢火蟲的幼蟲需要水流緩慢的環(huán)境。
然后在河中飼養(yǎng)鯉魚等,以鯉魚排出之糞便繁殖藻類, 這些藻類便可提供螺類為食;而螢火蟲的幼蟲便可捕食這些螺類。 注意河道邊坡應為土質,以供成熟幼蟲化蛹。
如果有較大的飼養(yǎng)空間,也可以考慮水棲、陸棲并行的環(huán)境設計 螢火蟲的幼蟲是吃肉的,陸生的螢火蟲的幼蟲大多都吃一些較小型的蝸牛,當然也有一些例外, 如只吃蚯蚓不吃蝸牛的雙色垂須螢。水生型的螢火蟲幼蟲大多數吃的都是水中的螺類。
有時候也吃些小魚、蝌蚪之類?;己蟮奈灮鹣x蛻變?yōu)槌上x后,大多數種類的螢火蟲幾乎都不吃不喝,往往只吃露水, 蜜露或花粉和花蜜,在南美洲地帶,有少數種類的螢火蟲成蟲,會發(fā)光捕食其他種類的螢火蟲或小型趨光性昆 蟲作為食物。
放些草 到養(yǎng)它的地方: 成蟲僅僅進食一些露水或花粉等。
科學研究表明,也有一種螢火蟲,是要靠吃掉雄性螢火蟲來繁衍并 植物螢火蟲照片(15張)且保護后代生存的。這種“致命情人”目前還沒有在中國發(fā)現,它們大多生活在北美。
它們不像中國的螢火蟲成蟲那樣,一生不取食,或者僅僅食用花粉及露水等,它們是標準的捕食昆蟲。這種螢火蟲可通過模仿其他種類螢火蟲的雌性閃光來“引誘”雄性,等雄性螢火蟲以為自己的求愛得到應答,趕來幽會時,就會被對方吃掉。
樓主,可以給蝸牛、蚯蚓、。
它吃。
沒什么需要注意的,螢火蟲在昆蟲大家族中屬于鞘翅目.螢科.世界已知它們的遠房或近親約有2100種.我國已記載76種.螢火蟲是一種神奇又美麗的昆蟲.修長略扁的身體上帶有藍綠色光澤.前胸背板較平闊.常蓋住頭部.有三對纖細.善于爬行的足.發(fā)達的后翅像把扇面.平時折疊在前翅下.只有飛時才展開.并非所有螢火蟲都能發(fā)光.它們一生經過卵.幼蟲.蛹.成蟲四個不同的蟲態(tài).螢火蟲喜歡生活在潮濕.多水.雜草叢生的地方.有[腐草生螢"之說.螢火蟲不取食.只取水.雌蟲比雄蟲羽化要晚一周多.羽化后.它就閃著熒光.尋找伴侶.夏日傍晚.在山澗草叢.螢火蟲提著盞盞小燈.在空中飛來舞去.引起人們無限遐思及喜愛之情。
飼養(yǎng)器可以用鐵絲籠,也可以用玻璃瓶,但要注意留通氣孔,還可以用透明的塑料盒,也要注意留通氣孔,最好以鐵紗作蓋。這種蟲不會互相打斗和嘶咬,可以多只蟲混養(yǎng)。瓶內可放點嫩槐樹葉或新摘回的嫩草,瓶口用塑料紗、鐵紗或紗布蒙蓋。瓶內宜保持一定的濕度,可每天稍灑一點水,供給嫩草或槐葉前噴點水后再投入。螢火蟲最愛吃食蝸牛的體液,每隔2~3天可捉1~2只活蝸牛放如飼養(yǎng)器內,以供其食用。若是玻璃瓶或透明的塑料盒飼養(yǎng)器,此時可觀察它吃食蝸牛的情景。若瓶中飼養(yǎng)10~25只螢火蟲,每次只需供1只蝸牛,養(yǎng)25只以上螢火蟲的,每次可投放2只蝸牛。螢火蟲一般可養(yǎng)15~20天,飼養(yǎng)得好可使它活上1個月。
用玻璃把它們罩起來,然后再用植物把四周籠罩起來,最佳有稠密地樹葉,每天噴些水,里面要養(yǎng)蝸牛,蝸牛數量大小有螢火蟲地數目決定,螢火蟲成蟲壽命一般只有5天左右。
擴展資料
棲息環(huán)境
該科昆蟲喜歡生活在水邊或濕潤的環(huán)境,通常在夜間活動。
生活習性
肉食性,捕食蝸牛、蛞蝓等軟體動物和蚯蚓等環(huán)節(jié)動物,獲得獵物后,用上顎將分泌液注入獵物體內,進行體外消化,然后再吸入體內。通常一只蝸牛會有許多只螢火蟲來分享。卵、幼蟲、蛹和成蟲都能發(fā)光,成蟲的發(fā)光有引誘異性的作用。
外形特征
該科昆蟲小至中形,長而扁平,體壁與鞘翅柔軟。頭小,前胸背板發(fā)達,蓋住頭部。眼半圓球形,雄性的眼常大于雌性。在額的前方,兩眼之間具觸角1對,觸角左右相接近,11節(jié),鋸齒狀,雄性為櫛齒狀或扇狀。上顎彎曲,貫穿有溝。
雄蟲—般有鞘翅,蓋住腹部和后翅。雌蟲常無翅,但黃螢屬雌、雄均有翅。鞘翅表面密布細短毛,鞘翅緣折基部寬。前足基節(jié)圓錐形,有亞基節(jié)。
中足基節(jié)圓筒狀,兩基節(jié)左右接近;后足基節(jié)橫闊形。足細長,無特殊膨大的部分,跗節(jié)5節(jié)。腹部7~8節(jié),第6、7節(jié)有發(fā)光器,能發(fā)黃綠色光。
與人類的關系
昆蟲對人類的重要性是無法估量的。一些昆蟲自身的產物,如蜂蜜、蠶絲、白蠟等是人類的食品及工業(yè)的原料;昆蟲又是2/3有花植物的花粉傳播者;一些昆蟲能分解大量的廢物,把它們送回土壤完成物質循環(huán)。
一些昆蟲在維持某些動植物之間的平衡起著重要作用。另一方面,在某種意義上說,昆蟲是人類生存的主要競爭者,它們大量地毀掉人類的糧食及農產品(收獲前與收獲后)。
世界上每年至少有20~30%的農產品被昆蟲吃掉,它們破壞房屋建筑,傳播多種人畜疾病,造成人畜死亡??傊?,昆蟲對人類的利害關系是十分密切的。
昆蟲同人類的關系是十分復雜的,構成復雜關系的主要因素之一是昆蟲食性的異常廣泛。根據前人的估計,昆蟲中有48.2%是植食性的;28%是捕食性的,捕食其他昆蟲和小型動物。
2.4%是寄生的,寄生在其它昆蟲動物體外和體內:還有17.3%食腐敗的生物有機體和動物排泄物。這個為我們大致劃出了昆蟲的益害輪廓。但是這只不過是個自然現象,而人的益害觀是從對人的經濟利益的觀點出發(fā)的,因而要復雜的多。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螢火蟲
螢火蟲喜歡生活在潮濕,多水,雜草 叢生的地方,特別是溪水,河流兩岸 .雌蟲比雄蟲羽化要晚一周的時間, 然后它會閃著螢光,尋找配偶. 當雄蟲發(fā)現閃光后會馬上飛來交配.交尾后的雌蟲通常把卵產在緊靠水面而又蔽蔭的灌木,雜草或巖石上.雌蟲一生可產上千粒卵,但奇怪的是它把這些卵分別產在5-6個不同的地方.或許是為了有效的保存后代.剛產下的卵殼柔軟,需經過一周左右的時間才能變硬.大約二周以后,從卵殼外可以看到幼蟲發(fā)育的情形,三周后卵開始孵化.孵化幼蟲一般都在午夜進行,它會用上顎將卵咬破,而后破卵而出,孵化過程為半小時左右. 剛孵化的幼蟲馬上鉆浸水底.在水底,他們白天潛入石下或泥沙中,夜間才出來覓食.攝食時會分泌唾液把螺類,蝸?;蚱渌C物麻痹,再分泌消化液把獵物肉質溶化,吸食肉汁維生.成蟲通常只吃露水,但也有些種類的螢火蟲會吃花粉,花蜜;少數種類則會捕食其他的小蟲;他們在野外壽命一般為3-7天,但也有長達10-20天者. 幼蟲待化為蛹時即從水底爬上岸,它通常會選擇在雨天進行.當選擇合適地方后,用泥沙做成繭室,在其中化為蛹.蛹期10-15天.成蟲羽化后先不動,在繭室內停留2-3天. 這期間,體色增加,身體變硬,最后出繭室.成蟲交配產卵后即完成使命,結束其一生 求偶與交尾 對螢火蟲而言,光是雌雄間求偶的訊號。
交尾時,雌雄會同時發(fā)光。雄的螢火蟲羽化之后,一邊在空中飛舞,一邊發(fā)光吸引雌蟲的注意,同時仔細找尋雌蟲發(fā)出的螢光。
雌蟲通常不太飛行,有些種類的螢火蟲雌蟲甚至沒有飛行的能力,只是停在山壁上或躲在草叢中,發(fā)出螢光吸引雄蟲。 當雄蟲發(fā)現雌蟲的時候,馬上飛到雌蟲的身邊,并發(fā)出螢光試著爭取雌蟲的青睞。
如果同時有幾只雄蟲一起來到一只雌蟲身邊,這時就要發(fā)光來比一比誰比較受雌蟲的喜愛了。被選中的雄蟲便能夠追求到這只雌蟲。
螢火蟲交尾的時間可長達數十分鐘或數小時。交尾之后,雄蟲在一、兩天內死亡,而雌蟲則會找尋適合的石縫或土縫產卵,產卵之后不久,雌蟲的生命也就結束了 許多種類的螢火蟲都可以用發(fā)光器來分辨雌雄:雄蟲有兩節(jié)發(fā)光器;而雌蟲通常只有一節(jié)發(fā)光器。
此外,一般而言,雌蟲的體型大都比雄蟲為大,而不管哪一種螢火蟲,雄蟲的眼睛都較雌蟲為大。 螢火蟲的幼蟲呈蠕蟲狀,身體側扁或稍呈筒形;攝食時會分泌唾液把螺類,蝸?;蚱渌C物麻痹,再分泌消化液把獵物肉質溶化,吸食肉汁為生.成蟲通常只吃露水,也有些種類會吃花粉,花蜜;少數種類會捕食其他小蟲;在野外壽命一般為3-7天,但也有長達10-20天者.多數種類由卵至成蟲,各期都會發(fā)光. 由於它們是夜行性昆蟲,因此只在夜間發(fā)光;攝食活螢火蟲為什麼會發(fā)光 大多數的螢火蟲都會發(fā)光;這些螢火蟲的體內含有磷成分的發(fā)光質;發(fā)光質在發(fā)光酵素的催化下會進行一連串的生化反應,而光是生化反應后的產物. 2 螢火蟲發(fā)光的目的為何 動也是以入夜以后為主.所以在白天時,它們大多靜靜地憩息在隱蔽的地方,很少活動,也不發(fā)光;但是如果受到騷擾,仍會發(fā)光.光是雌雄間求偶的訊號;交尾時,雌雄都會同時發(fā)光;交尾時間可長達數十分鐘或數小時.交尾之后雄蟲在1,2天內死亡,而雌蟲則在產完卵后香消玉殞. 陸棲螢火蟲 1. 幼蟲特徵: 陸棲螢火蟲幼蟲身體側扁或略呈筒形,體節(jié)分節(jié)明顯;頭部可完全縮入前胸背板下方;腹部第九節(jié)的兩側各有一個發(fā)光器,尾節(jié)有一叢帶黏膜的絲狀物可用來吸附在穩(wěn)定的物體上以固定幼蟲本身.活動時會以尾節(jié)先向前移動,固定后,再以腳爬向前,所以身體時而彎曲,時而伸直.如受干擾會把頭縮進前胸背板下,甚至呈假死狀態(tài). 螢火蟲的幼蟲與部份種類的雌蟲形狀相似;但陸棲螢火蟲幼蟲的觸角只有三節(jié),而雌蟲觸角節(jié)數在10節(jié)以上;幼蟲只有簡單的復眼,并具有尾節(jié)的固定器,所以可藉這些特徵來區(qū)分幼蟲與部分無翅型或短翅型種類的雌蟲. 2. 幼蟲食物: 陸棲幼蟲的獵物有:蝸牛,蛞蝓,蚯蚓及彈尾目昆蟲等.幼蟲尋獲獵物后,首先透過中空之鐮刀狀的大顎,將麻醉物質注入獵物體內,待獵物被麻醉后,注入消化液,使獵物的組織形成肉糜狀,再吸入口中;幼蟲平均一至二日的時間才會離開獵物.此時,若獵物為蝸牛,則只剩下一個空殼;若為蛞蝓或蚯蚓,則只剩下殘骸.。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53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