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澆筑應注意的事項
1. 混凝土入模,不得集中傾倒沖擊模板或鋼筋骨架,當澆筑高度大于2M時,應采用串筒,溜管下料,出料管口至澆筑層的傾落自由高度不得大于1.5M。
2. 混凝土必須在5小時內(nèi)澆筑完畢(從發(fā)車時起),為防止混凝土澆筑出現(xiàn)冷縫(冷縫:指上下兩層混凝土的澆筑時間間隔超過初凝時間而形成的施工質量縫),兩次混凝土澆筑時間不超過1.5小時,交接處用振搗棒不間斷的攪動。
3. 澆筑過程中,振搗持續(xù)時間應使混凝土表面產(chǎn)生浮漿,無氣泡,不下沉為止。振搗器插點呈梅花形均勻排列,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動,移動位置的距離應不大于40CM。保證不漏振,不過振。
4. 澆筑梁板混凝土時,先澆筑梁混凝土,從梁柱節(jié)點部位開始,保證梁柱節(jié)點部位的振搗密實,在用趕漿法循環(huán)向前和板一起澆筑,但不得出現(xiàn)冷縫。
注:(1)梁柱節(jié)點處不同標號(強度等級相差10MPA)的混凝土進行混澆時,先澆筑高標號混凝土,再澆筑低標號混凝土,且始終保持高標號混凝土澆筑高度高于周邊低標號混凝土澆筑高度。
(2)加強梁柱節(jié)點等鋼筋密實處的振搗,振搗采用直徑30MM振搗棒,振搗間距為100—200,避免出現(xiàn)混凝土蜂窩等嚴重質量問題。
5. 混凝土澆筑快要完成時,應估算剩余混凝土方量和剩混凝土量,聯(lián)系攪拌站進行合理調(diào)度。
6. 混凝土澆筑完成后用刮杠刮平表面,刮平后用毛刷進行拉毛(附拉毛處理:用水泥和混凝土界面處理劑和成水泥砂漿,將以上水泥砂漿通過拉毛滾筒或者笤帚,抹到墻面上,形成刺狀突起,干燥后即成拉毛。主要作用是加強粘接能力;現(xiàn)在的毛坯房墻面一般不需要拉毛處理即可貼磚,但要看具體情況,如果墻面比較光滑,則需要做拉毛處理。)
7. 混凝土表面進行二次壓抹及三次抹壓后,及時進行覆蓋養(yǎng)。待混凝土終凝后,先灑水充分潤濕后,用塑料薄膜進行密封覆蓋,并經(jīng)常檢查塑料薄膜表面,但薄膜表面無水珠時,應再灑水。地下3層至地下夾層頂板養(yǎng)護時間為7天,地下1層頂板養(yǎng)護時間為14天
需著重注意以下。
1) 混凝土澆筑前模板、鋼筋應經(jīng)檢查驗收合格。2) 核查混凝土各部位的強度等級和特殊技術要求,檢查 送到施工現(xiàn)場的混凝土標識是否與設計要求一致。
觀察混凝土 流動性是否正常,如坍落度過小,可以在技術人員的指導下,適當流化處理;如有離析現(xiàn)象,必須返工處理,使混凝土恢復 流動性和黏聚性后再進行澆筑。3) 澆筑混凝土結構宜由遠而近,在同一區(qū)域內(nèi)的混凝 土,應按先豎向結構、后水平結構的順序分層連續(xù)澆筑。
4) 混凝土的自由下落高度不應超過2m,以避免產(chǎn)生離析現(xiàn)象。超過2m時應設置串筒、溜槽或振動溜管等設施下落,串筒下料口應垂直澆灌面。
當混凝土澆筑局度超過8 m時,則應采用帶節(jié)管的振動串筒,即在串筒上每隔2-3節(jié)管安裝一臺振動器;或在柱、墻模板上的適當部位留置下料、振搗洞口。在往窄而深的模板內(nèi)下料時,宜在其頂部下料處設置輕便的卸料斗、漏斗或擋板,防止下料時混凝土灑落模外。
、外加劑使用不當是最常見的一類事故 1。
1 此類事故表現(xiàn)在: (1)混凝土澆筑后,局部或大部長時間不凝結硬化。 (2)已澆筑完的混凝土結構物表面起鼓包。
1。2 要避免這類質量事故發(fā)生,必須重視以下三方面的問題: (1)外加劑與水泥的適應性。
外加劑進場后,必須進行試配,掌握其特性:坍落度的耗時損失、凝結時間、減水率等,以確定能否使用;對于硬石膏做調(diào)凝劑的水泥,這點尤其重要,以免混凝土攪拌成后,發(fā)生速凝或坍落度損失過快的問題。 (2)外加劑的每一次投料,都必須嚴格按照配合比計量。
計量器具必須經(jīng)常進行校驗,保證其靈敏度和準確度。 (3)粉狀外加劑要保持干燥狀態(tài),防止受潮結塊。
已經(jīng)結塊的粉狀外加劑,應烘干、碾碎,過0.6毫米篩后使用,以免含未碾成粉狀的顆粒遇水膨脹,造成混凝土表面鼓包。 1。
3 補救措施 (1)對大面積松散不凝結硬化的結構物必須拆掉重新澆筑。 (2)因緩凝型減水劑使用過量造成混凝土長時間不凝結硬化時,可延長其養(yǎng)化時間,推遲拆模,后期混凝土強度一般不受影響。
在混凝土結構驗收時,應按規(guī)范要求進行現(xiàn)場檢測。 2、混凝土強度達不到要求而造成質量事故 這類事故反映在兩方面:一是混凝土強度本身就沒有達到設計要求,二是現(xiàn)場抽樣的混凝土試塊未達到設計要求。
后者占比重較大。 杜絕這類事故,一是確保混凝土原材料的質量,水泥最好采用大廠或正規(guī)廠家的水泥,因其質量控制、管理水平高,產(chǎn)品質量的穩(wěn)定性遠高于小廠。
二是嚴格控制混凝土配合比,保證計量準確,尤其是水混用量一定要足,不能扣水泥用量。影響混凝土強度因素是多方面的,有些在實驗室能達到的指標,在現(xiàn)場施工中卻難達到。
因而,在水泥用量上,須考慮現(xiàn)場的實際情況,如使用袋裝水泥,應核驗袋裝水泥的重量,以防水泥份量不足。三是混凝土攪拌要建立崗位責任制,要合理拌制,保證混凝土攪拌時間。
四是防止混凝土早期受凍。五是認真制作試塊,加強對試塊的管理,按標準要求對混凝土試塊進行標準養(yǎng)護,用于結構驗收的試塊要和構件同條件養(yǎng)護。
現(xiàn)行國家規(guī)范,確定混凝土強度是否合格是立方試塊抗壓強度的代表值,系指對按標準方法制作,邊長為15cm的立方體試件,在標準養(yǎng)護條件下28天齡時,用標準試驗方法,測得的混凝土的抗壓強度,按檢驗批進行驗收,最小強度值的要求視混凝土強度的評定方法。 規(guī)范在這里一共強調(diào)了“標準方法制作、標準方法養(yǎng)護、標準尺寸的試件和標準的試驗方法”,其中有任何一項不規(guī)范所測得的混凝土強度值都是不準確的,都不能完全代表混凝土的強度。
在現(xiàn)實的施工中,不少項目混凝土的制作,養(yǎng)護不符合標準的規(guī)定,給混凝土強度的評定帶來一定難度。 從取樣方法上講,規(guī)范規(guī)定混凝土試樣從同一盤或同一車內(nèi)抽取。
在卸料過程中宜在卸料量的1/4—3/4范圍之間抽取。 從養(yǎng)護上講,作為混凝土強度的驗收,必須實行標準養(yǎng)護。
有的工地試模嚴重變形、搓角,有的螺栓殘缺不全,有的側板變形裂縫。 據(jù)有關資料統(tǒng)計,由于試件不準確,可使混凝土試塊實測強度降低20%以上。
從實驗方法上來分析,試塊在壓力機上擺放是否正確,加載是否等速均勻,都將影響到混凝土試塊的強度值。 總之,從混凝土試件的制作到試壓,都需按標準進行。
3、因混凝土出現(xiàn)裂縫而造成的質量事故 混凝土裂縫主要分為三類:一類是由荷載(包括施工和使用階段的靜荷載、動荷載)引起的裂縫,一類是由變形(包括溫度、濕度變形、不均勻沉降等)引起的裂縫。 另一類是由施工操作(如制作、脫模、養(yǎng)護、堆放、運輸、吊裝等)引起的裂縫。
這里僅就混凝土工程變形引起的裂縫進行一些探討。
(1) 基槽(坑)應進行驗槽,局部軟弱土層應挖去,用灰土或砂礫分層回填夯實至基底相平。
并將基槽(坑)內(nèi)清除干凈。(2) 如地基土質良好,且無地下水基槽(坑)第一階可利用威槽(坑)澆筑,但應保證尺寸正確,砂漿不流失。
上部臺階應支模澆筑,模板支撐要牢固,縫隙孔洞要堵嚴,木模應澆水濕潤。 (3) 基礎混凝土澆筑高度在2m以內(nèi),混凝土可直接卸入塞槽(坑) 內(nèi),注意混凝土能充滿邊角;澆筑高度在2m以上時,應通過漏斗串筒或 溜槽下灰。
(4) 饒筑臺階式基礎應按臺階分層一次饒筑完成,每層先饒邊角,后饒 中間。應注意防止上下臺階交接處混凝土出現(xiàn)蜂窩和脫空現(xiàn)象。
(5) 錐形基礎如斜坡較陡,斜面應支模澆筑,并應注意防止模板上浮。斜坡較平時,可不支模,注意斜坡及邊角部位混凝土的導固密實,振搗完 后,再用人工將斜坡表面修正、拍平、拍實。
(6) 當基槽(坑)因土質不一挖成階梯形式時,先從最低處澆筑,按每 階高度,其各邊搭接長度不應小于500。 (7) 混凝土澆筑完后,外露部分應適當覆蓋,灑水養(yǎng)護;拆模后,及時 分層回填土方并夯實。
水泥攪拌運輸車的操作方法: 1、預拌水泥的進料攪拌:在發(fā)起機怠速的狀況下,將操作手柄撥至“進料攪拌”的“高速”地位; a、預拌水泥的攪動與攪拌車行駛:將操作手柄撥至“攪動”地位;攪拌車行駛前須將駕駛室內(nèi)的軟軸控制手柄提至鎖定地位; b 解除鎖定:將操作手柄向“進料攪拌”側推到位,如在駕駛室內(nèi)停止操縱,只需將手柄加入鎖定地位,即可解除鎖定; c、預拌水泥的出料:將操作手柄撥至出料的“低速”或“高速”地位,同時應鎖定下卸料槽于某一任務地位; d、攪拌筒的停轉:將操作手柄撥至“空擋”。
留意:無論是將操作手柄從進料側撥至出料側還是從出料側撥至進料側,皆應使其在空擋地位稍作停留,待筒體中止轉動前方可撥至下一操作地位。 進料前應先反省攪拌筒內(nèi)能否有水,如有積水,將發(fā)起機轉速控制在700-1000rpm,將操縱手柄撥至出料地位,以便掃除積水。
2、預拌水泥: a、先注入總水量2/3的水; b、將1/2的粗骨料,1/2的砂,全部的水泥依次送入攪拌筒,隨后再將余下的1/2粗骨料和水送入; c、最初在將余下的1/2的砂和1/3的水送入; d、攪拌筒轉速及攪拌工夫“ 進料時攪拌筒的轉速:6—10轉/分; 攪拌時攪拌筒的轉速:6—10轉/分; 攪拌工夫:10—16分鐘。 e、攪拌終了后的攪動及出料辦法與前述相反。
3、供水操作: 采用水泵供水: a、先翻開駕駛室里的水泵翹板開關,再翻開蜂鳴開關,水泵即可任務,同時,蜂鳴器收回“嘟嘟嘟”的叫聲; b、向攪拌筒內(nèi)加水或沖洗料斗槽時,開啟“料斗”閥門; c、沖洗出料溜槽時,開啟溜槽閥們; d、沖洗車身時,先開啟水槍閥門,然后可間接運用車尾水槍;采用氣壓供水: ① 先翻開駕駛室供氣開關,當主車壓力表到達8kg/cm2壓力再翻開供水零碎手動氣開關,當壓力表到達2 kg/cm2壓力時即可任務。 ② 向攪拌筒內(nèi)加水,沖洗料斗槽、卸料槽時,先開啟水箱底部閥門,再開啟“料斗”閥門。
③ 沖洗車身時,先開啟水箱底部閥門,后間接運用車尾沖洗安裝。 水泥攪拌運輸車的保養(yǎng)維修: 1、安裝驅動: 一旦液壓泵發(fā)作毛病,可按以下緊急驅動步驟停止驅動: a、轉被好緊急驅動軟管(即應急軟管); b、將毛病車(被驅動車)熄火,卸下液壓馬達上的高壓油管接頭; c、將毛病車(驅動車)熄火,將其液壓馬達的高壓油管接頭卸下,并與毛病車上液壓馬達的對應接頭軟管相銜接; d、發(fā)起救援車,將其操縱手柄撥至出料地位,毛病車內(nèi)的水泥即被排出; e、緊急驅動終了后,將救援軟管卸下,并恢復兩車原狀。
光滑保養(yǎng): 1、液壓油泵的檢修及保養(yǎng): 液壓油泵若發(fā)作毛病,需及時改換上去送專業(yè)指定維修部修繕,在拆下舊油泵,裝上新油泵時應留意以下幾點: ⑴ 在拆下舊油泵時,應先拆油管,要求將油泵和油管上各油口立刻密封,避免灰塵進入油泵及管道內(nèi),然后再將油泵從攪拌車上拆下; ⑵ 顛簸地裝上油泵,留意對中良好,螺釘旋緊,啟封油泵,油口,接收; ⑶ 全部油管裝置終了后,旋轉油泵R口油塞,放盡油泵內(nèi)空氣,直至R口冒出的油內(nèi)不含有氣體后在旋緊R口油塞; ⑷ 發(fā)起汽車發(fā)起機,怠速運轉10分鐘(油泵操作在空擋,攪拌筒不動狀況下),反省油泵,馬達樂音狀況及各油管能否有漏油景象; ⑸ 遲緩操作操縱桿,一個方向使攪拌筒以較慢的順時針(進料)轉速,漸漸旋轉20分鐘(攪拌筒內(nèi)是空的,汽車在怠速下); ⑹ 將操縱桿復空擋,使攪拌筒中止。 1]??水泥攪拌運輸車的維護和修繕 水泥攪拌運輸車作為運輸用汽車,在維護和修繕方面必需遵照交通部1990年13號令的規(guī)則,執(zhí)行“活期檢測、強迫維護、視情修繕”的維護和修繕制度。
在這個大前提下,再結合水泥攪拌運輸車的實踐狀況,做好維護和修繕。 在日常維護方面,水泥攪拌運輸車除應按慣例對汽車發(fā)起機、底盤等部位停止維護外,還必需做好以下維護任務。
1.1清洗水泥貯罐(攪拌筒)及進出料口 由于水泥會在短工夫內(nèi)凝結成硬塊,且對鋼材和油漆有一定的腐蝕性,所以每次運用水泥貯罐后,洗凈粘附在水泥貯罐及進出料口上的水泥是每日維護必需仔細停止的任務。 其中包括: a.每次裝料前用水沖洗進料口,使進料口在裝料時堅持潮濕; b.在裝料的同時向隨車自帶的清洗用水水箱中注滿水; c.裝料后沖洗進料口,洗凈進料口左近殘留的水泥; d.到工地卸料后,沖洗出料槽,然后向水泥貯罐內(nèi)加清洗用水30—40 L;在車輛回程時堅持水泥貯罐正向慢速轉動; e.下次裝料前切記放掉水泥貯罐內(nèi)的污水; f.每天出工時徹底清洗水泥貯罐及進出料口四周,保證不粘有水泥及水泥結塊。
以上這些任務只需一次不仔細停止,就會給當前的任務帶來很大的費事。 1.2維護驅動安裝 驅動安裝的作用是驅動水泥貯罐轉動,它由取力器、萬向軸、液壓泵、液壓馬達、操縱閥、液壓油箱及冷卻安裝組成。
假如這局部因毛病中止任務,水泥貯罐將不能轉動,這會招致車內(nèi)水泥報廢,嚴重的甚至使整罐水泥凝結在罐內(nèi),形成水泥攪拌運輸車報廢。 因而,驅動安裝能否牢靠是運用中必需高度注重的成績。
為保證驅動安裝殘缺牢靠,應做好以下維護任務: a.萬向轉動局部是毛病多發(fā)部位,應按時加注光滑脂。
1. 混凝土入模,不得集中傾倒沖擊模板或鋼筋骨架,當澆筑高度大于2M時,應采用串筒,溜管下料,出料管口至澆筑層的傾落自由高度不得大于1.5M。 2. 混凝土必須在5小時內(nèi)澆筑完畢(從發(fā)車時起),為防止混凝土澆筑出現(xiàn)冷縫(冷縫:指上下兩層混凝土的澆筑時間間隔超過初凝時間而形成的施工質量縫),兩次混凝土澆筑時間不超過1.5小時,交接處用振搗棒不間斷的攪動。 3. 澆筑過程中,振搗持續(xù)時間應使混凝土表面產(chǎn)生浮漿,無氣泡,不下沉為止。振搗器插點呈梅花形均勻排列,采用行列式的次序移動,移動位置的距離應不大于40CM。保證不漏振,不過振。 4. 澆筑梁板混凝土時,先澆筑梁混凝土,從梁柱節(jié)點部位開始,保證梁柱節(jié)點部位的振搗密實,在用趕漿法循環(huán)向前和板一起澆筑,但不得出現(xiàn)冷縫。 注:(1)梁柱節(jié)點處不同標號(強度等級相差10MPA)的混凝土進行混澆時,先澆筑高標號混凝土,再澆筑低標號混凝土,且始終保持高標號混凝土澆筑高度高于周邊低標號混凝土澆筑高度。 (2)加強梁柱節(jié)點等鋼筋密實處的振搗,振搗采用直徑30MM振搗棒,振搗間距為100—200,避免出現(xiàn)混凝土蜂窩等嚴重質量問題。 5. 混凝土澆筑快要完成時,應估算剩余混凝土方量和?;炷亮浚?lián)系攪拌站進行合理調(diào)度。 6. 混凝土澆筑完成后用刮杠刮平表面,刮平后用毛刷進行拉毛(附拉毛處理:用水泥和混凝土界面處理劑和成水泥砂漿,將以上水泥砂漿通過拉毛滾筒或者笤帚,抹到墻面上,形成刺狀突起,干燥后即成拉毛。主要作用是加強粘接能力;現(xiàn)在的毛坯房墻面一般不需要拉毛處理即可貼磚,但要看具體情況,如果墻面比較光滑,則需要做拉毛處理。) 7. 混凝土表面進行二次壓抹及三次抹壓后,及時進行覆蓋養(yǎng)。待混凝土終凝后,先灑水充分潤濕后,用塑料薄膜進行密封覆蓋,并經(jīng)常檢查塑料薄膜表面,但薄膜表面無水珠時,應再灑水。地下3層至地下夾層頂板養(yǎng)護時間為7天,地下1層頂板養(yǎng)護時間為14天。
混凝土澆筑是工程建設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之一,澆筑質量的好壞將直接影響到工程整體質量。對混凝土澆筑的各個環(huán)節(jié)中的技術要點,往往被人忽略,現(xiàn)將混凝土澆筑的技術要點簡單總結如下:
1.混凝土澆筑前倉面要清理干凈,澆筑面驗倉合格后才允許進行混凝土澆筑;
2.為保證新老混凝土施工縫面結合良好,在澆筑第一層混凝土前,應鋪與混凝土同標號的水泥砂漿2㎝~3㎝,鋪設的砂漿面積應與混凝土澆筑強度相適應,鋪設厚度要均勻,避免產(chǎn)生過厚或過薄現(xiàn)象;
3.混凝土的澆筑應采用平鋪法或臺階法施工,嚴禁采用滾澆法,應按一定厚度、次序、方向、分層進行,且澆筑層面平整,澆筑墻體時應對稱均勻上升,澆筑厚度一般為30㎝~50㎝;
4.混凝土澆筑應先平倉后振搗,嚴禁以振搗代替平倉。振搗時間以混凝土粗骨料不再顯著下沉,并開始泛漿為準,將混凝土內(nèi)的氣泡振搗出,避免振搗時間太短或過長,造成欠振、漏振及過振,振搗完應慢慢拔出,嚴禁速度過快。混凝土的振搗半徑應不超過振搗器有效半徑的1.5倍,應將振搗器插入下層混凝土5㎝左右,不應過深,以免造成下層混凝土的過振;
5.混凝土澆筑期間,如表面泌水較多,應及時清除,并采取措施減少泌水。嚴禁在模板上開孔趕水,以免帶走灰漿;
6.在混凝土澆筑過程中,尤其是澆筑頂板,應設置位移變形觀測點,設專人定期觀測模板是否偏移,設專人檢查、加固模板;
7.承包商技術部應編制相應作業(yè)指導書,下發(fā)到施工班組,施工過程中派質檢員監(jiān)督執(zhí)行。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52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