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青團是清明節(jié)的習俗之一,所以我想利用周末的時間體驗一下做青團的樂趣。
首先,做青團需要一種叫“青”的野菜,學名叫“鼠曲草”。媽媽開著車,帶著我、李穎倩和爺爺一起去采青。爺爺告訴我們,青是淺綠色的,會開黃色的花,滿地都是。媽媽開了很遠的路,問了好幾個路人,終于在一片田里找到了青。我們按照爺爺描述的青的樣子,采了滿滿兩大袋,興高采烈地回家了。
我高興地把采來的青交給奶奶,沒想到她看了,竟“咯咯……”地笑出了聲。原來,我們采了好多都是錯的,是另一種長得跟青特別像的野草。“這也不能怪你們,現(xiàn)在生活條件好,你們哪有采過野菜??!我去菜市場幫你們買一些回來吧。”一會兒功夫,奶奶就買來了一大籃青。我拿著買回來的青和我們自己采來的對比了一下,果然不一樣。正宗的青看起來葉片上的絨毛更綿密,顏色更白,邊緣更光滑,花朵也更鮮艷??磥?,采野菜也是一門學問,野菜可不能亂吃啊。
我們把洗好的青放在水中煮一會兒,撈出來控干水分,再把青切成很小很小的碎末,然后把碎末和糯米粉混合在一起,揉成一個綠色面團。接著,我和李穎倩一起把肉、豆腐干、胡蘿卜、筍等切成小塊,把它們放在鍋里炒熟。材料都準備好了,我們就可以做青團了。
我學著媽媽的樣子,先把面團捏成一個小碗的形狀,然后在面團里放了一勺餡兒,再把面團的四周包起來,封住口,一個青團就做好了。我做了好幾個,有的餡放太多了,包不??;有的皮太薄了,撐破了。唉!做食物真不是件容易的事??!后來在媽媽的幫助下,我又做了好幾個。我做的青團有圓圓的,有扁扁的,還有尖尖嘴的,雖然形狀各異,都不是很好看,但是餡兒總算沒再漏出來了。大家七手八腳地忙活著,不一會兒,所有的青團都包好了。我們把這一個個小胖子放到鍋里去蒸。過了十幾分鐘,蒸籠上白霧裊裊,散發(fā)出來的清香惹得我們口水直流。
我們圍著蒸鍋等啊,盼啊,青團終于蒸好了。一端上桌,我們就狼吞虎咽地吃了起來。雖然自己做的青團看起來不怎么樣,吃起來卻格外美味。
做青團既好玩又好吃,明年我還要做青團給家人吃。
請到「后臺-用戶-個人資料」中填寫個人說明。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1.46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