鸮怎么讀 1、鸮【xiāo】 2、部首:鳥 3、釋義:〔鴟鸮〕見“(鴞)鴟”。 4、【名】 鳥名。俗稱貓頭鷹〖o(jì)wl〗。如:鸮鳥(貓頭鷹);鸮炙(火烤的鸮鳥肉);鸮音(鸮鳥的聲音,指惡狠或兇暴的人) 5、相關(guān)詞語: (1)泮鸮[pàn xiāo]典出《詩·魯頌·泮水》。謂泮林中的貓頭鷹,食泮林之桑葚,可變其丑音。比喻可以感化者。 (2)鸮響[xiāo xiǎng]鸮鳥的叫聲。比喻惡人的叫囂。 (3)鸮心鸝舌[xiāo xīn líshé]鸮鳥的心,黃鸝的鳴聲。比喻居心狠毒,但說話動聽。 鸮拼音:xiāo。部首:鳥。筆畫:10。筆順:豎、橫折、橫、橫、豎折折鉤、撇、橫折鉤、點(diǎn)、豎折折鉤、橫。鸮是形聲字,繁體寫作“鴞”,從鳥號聲,中國古代對貓頭鷹一類鳥的總稱,亦稱鴟鸮、鴟鵂、土梟、山鸮、鳥等。因聲音凄厲,古人也以貓頭鷹為惡鳥,《毛傳》,“鸮,惡聲鳥也”。 鸮組詞:欽鸮、鸮子、鴟鸮、鸮王、狍鸮、泮鸮、鸮音、梟鸮、鸮響、鸮鳴、鸮張、鸮炙、鸮鳥生翼、鸮心鸝舌、鸮啼鬼嘯、見彈求鸮。 古籍解釋: 《唐韻》《集韻》《韻會》于嬌切,音猇。《說文》鴞鴟,鸋鴂也?!稜栄拧め岠B》鴟鴞,鸋鴂。《郭注》鴟類。《孔疏》陸璣云:鴟鴞,似黃雀而小,幽人或謂之鸋鴂?!钝拧辐{大如班鳩,綠色。《詩·陳風(fēng)》有鴞萃止?!睹珎鳌窅郝書B也。 又《魯頌》翩彼飛鴞,集于泮林。 又名鵩。《巴蜀異物志》鵩鴞體有文色,俗因形名之曰鵩。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jiān)谝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3.74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