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首外佳詩甚多,如唐人(?)詩: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此詩妙在言淺詞賅之中一唱三嘆,道盡人生苦短,芳華易逝,惟自然之永恒。辭句無哀聲而詩意之哀切躍然紙上。又如宋蘇軾望廬山詩: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此詩道出一個哲理:了解事物的真相,最好從多角度去分析,從可以掌控全部情況下去客觀地分解,不要身陷其中先有立場地看待,那樣會迷惑而失誤的。又如陸游詩示兒: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無忘告乃翁。此詩情真意切,時刻不忘祖國河山的收復,至死無忘:並有希望寄托于下代子孫,要求他們去繼承自己的遺志,這種愛國主義是愛的極致,愛的永恒,藏在靈魂深處的無私的愛,讓后來者永不忘讓。以上三首詩僅作一個簡介,因為好詩在我中華實在太多,多不勝數,:唐詩三百首只是一團濃縮,望好詩者能時時處處蒐之集之且解之明之,起到嘆賞與警悟作用,也就不枉作者的一番苦意了。理解永恒的詩歌表現的永恒的美,理解永:恒的美才是中華詩歌詩永恒的魅力,也就理解了永恒的傳承之聽在。
李白《月下獨酌四首》其一的“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詩人在群花的圍繞下獨自飲酒,身旁沒有可親近的人。舉起酒杯邀請明月共飲,于是明月,詩人的影子和詩人自己組合成了三人。其實是自欺欺人罷了,表現了詩人的孤獨寂寞。
杜甫《望岳》中的“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p>
詩人由望岳產生了登岳的想法:定要登上最高峰,在泰山的山頂俯瞰群山,想必會頓時感到群山的渺小。這句詩不僅寫出了泰山的高大挺拔,同時也表現了詩人勇于攀登高峰,不畏艱難險阻的心態(tài)與氣魄。
白居易《長恨歌》中的“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p>
這句詩寫楊貴妃的傾國美貌:回眸一笑媚態(tài)百生,六宮的所有嬪妃都相形失色。“粉黛”本指女性的化妝用品,這里代指六宮的所有嬪妃。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p>
這首詩是陳子昂在政治上接連失挫時的境況下所作,表達了他因懷才不遇而傷感凄涼的心境。
看不到過去那些禮賢下士的君主,也看不到未來那些重視人才的君王。想到天地悠悠,廣闊浩大,不禁獨自悲傷哀泣,潸然淚下。
王之渙《涼州詞二首》其一:“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不度玉門關?!?/p>
這首詩寫出了戍邊戰(zhàn)士的鄉(xiāng)思愁緒,意境悲壯。
遠遠望去,黃河宛若細長的綢帶飄向白云層間,孤零零的堡壘獨自矗立在群山之間。羌笛何必吹奏《折楊柳》曲,春風吹不到玉門關。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64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