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父母在,不遠游。
下半句是:“游必有方”。
意思是要是出游,必須要告知去處。
2.“人是生而自由的”,
下一句:“但無往不在枷鎖之中”,
還有下一句:“自以為是其他一切主人的人,反而比其他一切更是奴隸?!?/p>
3.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
下半句: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
4.一滴水只有進入大海才永遠不會干涸,
下半句:但當(dāng)它進入了大海,它也就失去了自我。
5.知識就是力量,
下半句:但更重要的是運用知識的技能。
6.相濡以沫,
下一句話是:不如相忘于江湖。
源自《莊子·大宗師》“泉涸,魚相與處于陸,相呴以濕,相濡以沫,不如相忘于江湖?!?/p>
釋義:泉水干涸了,兩條魚為了生存,彼此用嘴里的濕氣來喂對方,茍延殘喘。但與其在死亡邊緣才這樣互相扶持,還不如大家安安定定地回到大海,互不相識的來得好。
哭暈:只看見了美好的開頭,卻很少有人看到故事的結(jié)尾。
7.“男兒有淚不輕彈”,
下一句:“只是未到傷心處”。
8.中國是一頭沉睡的巨獅,當(dāng)他醒來全世界都會震驚,
下半句:那就永遠別讓他醒來。 ——拿破侖
9.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
原句: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圣人不仁,以百姓為芻狗——《道德經(jīng)》
一般人的理解:“天地殘暴不仁,把萬物都當(dāng)成低賤的豬狗來看待,而那些高高在上的所謂圣人們也沒兩樣,還不是把我們老百姓也當(dāng)成豬狗不如的東西!”
其實這句話的真正意思是說,天地不情感用事,對萬物一視同仁,圣人不情感用事,對百姓一視同仁。
10.一失足成千古恨,
下半句:再回首已是百年身。
11.“言必信,行必果”。
出自《論語·子路第十三》。
后面還有一句:“硁硁然小人哉”。
意思就是:固執(zhí)的庸士就是這樣子。庸者,庸言庸行之庸,作平常義。
“硁(keng)硁然”形容淺薄而固執(zhí)。因此孟子同學(xué)直接就說:大人者,言不必信,行不必果,惟義所在。“惟義所在”——只要合乎道義。
1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
出自《莊子.養(yǎng)生主》
一直被許多人用于鼓舞學(xué)習(xí)者珍惜時間、努力學(xué)習(xí)。
在這之后還有一句“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意思大概就是說,你拿有限的生命去學(xué)什么沒完沒了的知識,你真是個腦殘呀!
13.“不孝有三,無后為大?!?/p>
這句話現(xiàn)在人們普遍理解作為兒女,要為家族續(xù)香火,不然就是不孝,完全錯了。
這句話出自《孟子.離婁上》,原話是“不孝有三,無后為大,舜不告而娶,是為無后也,君子以為猶告也?!?/p>
意思是不孝的事情有很多(有三種之說,但孟子說過有五不孝),以不守后代之責(zé)為大。
舜沒有告知父母就結(jié)婚了,這就是無后,但君子以為,和告知了差不多(因為一舜出家在外,二是堯要把女兒嫁給他,古有以帝王為父母一說,三舜的父親對他很暴力,即使這樣他還是很孝順。所以君子們都認(rèn)為一樣)。和生孩子續(xù)香火沒一毛錢關(guān)系。
14.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后半句:世人若學(xué)我,如同進魔道。
15.三思而后行。
語出《論語·公冶長》季文子三思而后行。子聞之,曰:“再,斯可矣?!?/p>
譯文:季文子每做一件事都要考慮多次??鬃勇牭搅?,說:“考慮兩次也就行了?!?/p>
其實孔子的意思是想兩遍就趕緊去做,想來想去的還不行動你墨跡??!
16.以德報怨。
出自《論語·憲問》:或曰”以德報怨,何如?”子曰”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
以德報怨,是我們常聽到的一句話。最常見的解釋是:孔老夫子教我們,別人欺負你了,你要忍,被打碎牙齒也要往肚子里吞,別人來欺負你,你反而應(yīng)該對他更好,要用你的愛心去感化他,用你的胸懷去感動他。
但事實上,孔子這句“以德抱怨”的后邊還跟著另外一段話,什么話呢?子曰:“以德抱怨,何以報德?以直報怨,以德報德!”原來我們都被某個斷章取義的孔子迷給玩了一把!孔子的一個弟子問他說:師傅,別人打我了,我不打他,我反而要對他好,用我的道德和教養(yǎng)羞死他,讓他悔悟,好不好?孔子回答說,你以德抱怨,那“何以報德?”別人以德來待你的時候,你才需要以德來回報別人??墒乾F(xiàn)在別人打了你,你就應(yīng)該“以直抱怨”,直的解釋偏向是非曲直,理直氣壯,耿直,不排除拿起板磚飛過去的意思! 看!就因為被人故意省略了一句話,剛烈如火的孔老夫子一下就被扭曲成了現(xiàn)在這個溫婉的受氣包形象了。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48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