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頸亞馬遜鸚鵡:別名黃頸亞馬遜鸚哥_黃頸亞馬孫鸚鵡,為鸚形目、鸚鵡科、亞馬遜鸚鵡屬鳥類,原產于北美洲與南美洲之間的中美洲地區(qū),哥斯達黎加、薩爾瓦多、危地馬拉、洪都拉斯、墨西哥、尼加拉瓜。棲息于海拔600-700m之間的森林、棕櫚樹林、開闊的平原以及林地、農耕區(qū)等,偏好森林的邊緣地區(qū),也會造訪農耕區(qū),果園、以及附近的村莊。1842年命名,共3個亞種。
羽色呈鮮艷的綠色、外表帥氣。有人認為它是黃冠亞馬遜鸚鵡的亞種。是很出名的學舌高手,作為寵物鳥很受歡迎。人工飼養(yǎng)需有耐心,對主人的占有欲很強,會因忌妒心而變的性情不穩(wěn)定而有攻擊性。
黃頸亞馬遜鸚鵡形態(tài)特征 >
頭體長36-40cm,重480-680g。黃頸亞馬遜鸚鵡的前額及冠綠色,頸背下及后頸有一條黃帶。喙呈深灰色,向上頜底部逐漸淡色。腳呈深灰色。另外亦有一種很稀有的顏色突變種,全身都呈土耳其玉色。鳥喙為深灰黑色,虹膜為桔色。年幼的黃頸亞馬遜鸚鵡頸部并不會有明顯的黃色羽毛,通常要2-3歲以后才會比較明顯,隨著年齡增長黃羽會更多。叫聲非常吵雜刺耳。
黃頸亞馬遜鸚鵡生活習性 >
通常成對或是小群體活動,可高達數百只。從棲息的地區(qū)來回飛行的時候非常明顯易見,同時會分別棲息在不同的樹上,通常偏好沿著水源附近高大的樹木活動。在正午時分炎熱的時候,會安靜的棲息于樹蔭下乘涼。在清晨會有規(guī)律的飛往水源處沐浴。在覓食的時候相當安靜并且可以在有限度的距離接近觀察。長途旅行時通常會飛的很高。
黃頸亞馬遜鸚鵡飼養(yǎng)方法 >
許多人工繁殖成鳥相當活潑外向不怕人,適應環(huán)境、天候、食物與飼主的速度快。主要以種子、堅果、漿果、花朵、和植物嫩芽為食。
黃頸亞馬遜鸚鵡雌雄分辨 >
黃頸亞馬遜鸚鵡繁殖方式 >
筑巢在高聳樹木的洞穴內,約在2、3月時進入繁殖季,一窩約產2-3顆卵。幼鳥時期頸間通常沒有黃色羽毛,在1-2歲時頸后黃色的羽毛會逐漸長出,5歲時會頸部黃羽會完全長成,然而并非每一只都有明顯的黃羽。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8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