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考察報告范文
2011年5月16日至22日,我們一行40人,在劉遠軍老師向德富老師盧川老師的帶領下,赴陜西西安學習考察。收獲不小,啟發(fā)很大?,F(xiàn)將個人的學習體會報告如下:
一、 簡要說明
陜西省西安市是舉世聞名的千年歷史文化名稱,十三朝古都,周,秦,漢,唐紛紛定都于此,在中國近代發(fā)展中也留下寶貴的歷史遺產(chǎn),對于文明了解輝煌的中國古代文明,深入理解中國近代發(fā)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 考察實錄
㈠ 唯一的帝王合葬陵——乾陵
乾陵是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與其夫唐高宗李治的合葬陵。位于陜西咸陽市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陵區(qū)仿京師長安城建制,有“司馬道”兩旁現(xiàn)有華表1對,翼馬、鴕鳥各1對,石馬5對,翁仲10對,石碑2道。東為無字碑,西為述圣記碑。有王賓像61尊,石獅1對,周圍還有17座陪葬墓。另外在南門外有為高宗皇帝和武則天歌功頌德的《述圣記碑》和《無字碑》二通以及參加高宗葬禮的中國少數(shù)民族首領和友好國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乾陵,發(fā)展、完善了昭陵的形制。成為盛唐社會蓬勃發(fā)展的真實寫照,讓人感受到它所體現(xiàn)的唐時代精神。
㈡八路軍西安辦事處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位于西安北新街七賢莊,自1936—1946年間,中共中央曾在這里先后設立了秘密交通站、紅軍聯(lián)絡處和國民革命軍第八路駐陜辦事處。
八路軍西安辦事處紀念館內有接待室、救亡室、會客室、住房、庫房、廚房、電臺室、譯電室、機要室和周恩來、朱德等重要領導人的辦公室等舊址。館內收藏有文物460多件、資料525件、回憶錄623篇及照片3000張。這里記錄了八路軍西安辦事處1936年到1946年間作為“紅色橋梁”的歷史。黨中央領導人林伯渠、劉少奇、朱德、周恩來、葉劍英、鄧小平先后都在辦事處居住過。經(jīng)念館內還展出了當年的重要文件、手稿、書刊、照片和實物,再現(xiàn)了八路軍駐陜辦事處的歷史風貌。
㈢張學良公館
1935年9月13日,蔣介石為了"圍剿"陜北紅軍,在西安成立了"西北剿匪總司令部",自任總司令,張學良為副總司令代行總司令之職。公館大門開在北墻正東樓是機關樓,中樓是客廳、會議室,西樓是張學良居室。從1935年9月到1936年12月25日張學良和夫人于鳳至,秘書趙一荻小姐,以及兒子張閭琳及其其他隨從人員在這里居住。西安事變的醞釀、策劃、發(fā)生、和平解決也都在這里進行。1936年12月11日晚,張學良在西樓2樓會議室召集東北軍高級將領王以哲、董英斌、黎天才等,宣布次日對蔣實行兵諫,布置其戰(zhàn)略部署,并草擬了八項抗日主張。12月23日24日,南京政府、中共代表團和張楊又在此舉行了三方會談,迫使蔣介石接受了六項協(xié)議,停止內戰(zhàn),聯(lián)共抗日,使西安事變和平解決。
㈣陜西歷史博物館
陜西歷史博物館是一座綜合性歷史類博物館。館藏文物370,000余件,上起遠古人
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集中珍藏陜西地區(qū)出土的珍貴文物37萬余件 比較典型的藏品有以下八大類: 青銅器已登錄注冊的有3900多件。藏品時代上起商周,下止秦漢。種類有禮器、樂器、兵器、車馬器、生活用品和生產(chǎn)工具。其中最為典型的商周青銅器,許多器物上鑄有史料價值很高的銘文。唐代墓葬壁畫400多幅,畫面面積1000多平方米。畫面內容有四神、儀衛(wèi)、建筑、狩獵、生活及唐與四鄰的友好來往等。是反映唐代社會的重要形象資料。 歷代陶俑已注冊的有2000多件。藏品時代包括秦、漢、北朝、隋、唐和宋、元、明、清。質地有陶、彩繪陶、釉陶和三彩。歷代陶瓷器已注冊的有5000多件。有史前仰韶文化彩陶、西周原始青瓷、漢代釉陶、唐三彩、古玻璃、琉璃、唐秘色瓷和宋耀窯青瓷等。器物種類包括生活用品、文具和殉葬明器等。 歷代建材已注冊的有1000多件。藏品時代上起兩周秦漢,下至唐宋明清。器物種類有陶制的瓦、瓦當、磚、昭尾、水道和石刻建材,以及金屬建筑構件。漢唐銅鏡已注冊的有800多件。造形多樣,圖案精美。有些還鑄刻著吉祥語句。 金銀玉器包括湮金望銀的銅器。已注冊的有2000多件。歷代貨幣已注冊的有10000多件。未清理造冊(即不包括在總藏品數(shù)之內)的尚有50000多枚和近7000公斤。種類繁多,有西周貝幣、戰(zhàn)國刀幣、秦半兩、西漢金、王五株、王莽時的各種貨幣、唐金銀幣以及稀有的古代外幣。 除上述八大類外,還有字畫、版本、經(jīng)卷、織物、骨器、木器、漆器、鐵器、石器、印章、封泥,以及近現(xiàn)代文物和民俗民族文物。
五、半坡遺址
半坡遺址 位于陜西省西安市東郊灞橋區(qū)滻河東岸,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1952年發(fā)現(xiàn),1954—1957年發(fā)掘,面積約5萬平方米,已發(fā)掘出45座房屋、200多個窖穴、6座陶窯遺址、250座墓葬,出土生產(chǎn)工具和生活用品約1萬件,還有粟、菜籽遺存。其中房屋有圓形、方形半地穴式和地面架木構筑之分。半坡聚落的范圍為不規(guī)則圓形。居住區(qū)在中央,分南北兩片,每片有一座供公共活動用的大房屋,還有若干小房子,其間分布著窖穴和牲畜圈欄。居住區(qū)有濠溝環(huán)繞,溝北是公共墓地,溝東有陶窯場。據(jù)研究,此聚落是集聚兩個氏族的部落住地。半坡居民的經(jīng)濟生活為農(nóng)業(yè)和漁獵并重。常見陶器有粗砂罐、小口尖底瓶和缽。彩陶十分出色,紅地黑彩,花紋簡練樸素,繪人面、魚、鹿、植物枝葉及幾何形紋樣。半坡成人死后埋入公共墓地,常隨葬陶器及骨珠等裝飾品。死亡兒童埋在居住區(qū),多采用甕棺葬。
六、秦俑博物館
兵馬俑坑在秦始皇陵東側約1公里半,先后發(fā)一、二、三號三個坑。一號坑是當?shù)剞r(nóng)民打井時發(fā)現(xiàn)的,后經(jīng)鉆探先后發(fā)現(xiàn)二、三號坑。一號坑最大,在這個坑內埋有約6000個真人大小的陶俑,目前已清理出的有1000多個。是一個以戰(zhàn)車和步兵相間的主力軍陣。現(xiàn)發(fā)掘已出土陶俑1000余尊,戰(zhàn)車8輛,陶馬32匹,各種青銅器近萬件。根據(jù)出土兵俑的排列密度估計一號坑共埋葬兵馬俑6000余件。憑欄俯視,東端 3列步兵俑面向東方,每列68尊,是軍陣的前鋒;后面接著戰(zhàn)車和步兵相間的38路縱隊構成軍陣主體;俑坑南北兩側和西端各有1列分別面南、面北和面西的橫隊,是軍陣的翼衛(wèi)和后衛(wèi)。好一個2000年前的古代大軍陣,他們披堅執(zhí)銳,軍容嚴整,氣勢雄偉,勢不可擋。 二號坑在一號坑北側,平面略呈曲尺形,1976年發(fā)現(xiàn),位于一號坑北側約20米處,是秦俑坑中的精華,二號坑的發(fā)現(xiàn)揭開
了古代軍陣之謎。四個單元組成:第一單元即東邊突出部分由持弓駑的跪式和立式駑兵俑組成;第二單元即俑坑南半部由駟馬戰(zhàn)車組成車兵方陣;第三單 元即俑坑中部車徒結合,由車、步、騎兵俑混合編制組成長方陣;第四單元即俑坑北半部由眾多騎兵組成的長方陣。四個方陣有機組合,由戰(zhàn)車、騎兵、駑兵混合編組,進可以攻。退可以守,嚴整有序,無懈可擊。三號坑在一號坑西北,成凹字形,武士俑按夾道的環(huán)衛(wèi)隊形排列,象征古代的軍幕,是軍陣的指揮系統(tǒng)。高級軍吏俑,車士俑,立射俑,跪射俑,軍吏俑,騎兵俑,武士俑,御手俑。秦陵兩乘大型彩繪銅車,制作工藝精細,造型逼真,是我國出土文物中時代最早,駕具最全,級別最高,制作最精的青銅器珍品,也是世界考古發(fā)現(xiàn)的最大青銅器
七、大雁塔
大雁塔位于南郊大慈恩寺內,是全國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視為古都西安的象征。 北廣場 規(guī)模宏大,主題景觀為水景噴泉,整個廣場以大雁塔為中心軸三等分,中央為主景水道,左右兩側分置“唐詩園林區(qū)”、“法相花壇區(qū)”、“禪修林樹區(qū)”等景觀,南端設置有觀景平臺。音樂噴泉位于廣場中軸線上,圍繞噴泉有還不少細致的小景觀,如北廣場入口處的大唐盛世書卷銅雕,其后的萬佛燈塔和大唐文化柱,旁邊的大唐精英人物雕塑群,還有地面鋪裝的地景浮雕,具有中國美術特色的“詩書畫印”雕塑等,甚至燈箱、石欄等建筑上都題有著名詩篇。
八、華清宮
在今陜西省西安市臨潼區(qū)驪山北麓。據(jù)文獻記載,秦始皇曾在此“砌石起宇”,西漢、北魏、北周、隋代亦建湯池。公元644年(唐貞觀十八年)唐太宗詔令在此造殿,賜名湯泉宮。公元747年(天寶六載)改名華清宮。1982~1986年在這里進行考古發(fā)掘,清理出湯池8個。其中2號池為上下雙層臺式,上層臺緣作蓮花形,東西10.6米,南北6米,池深0.8米,下層臺緣為八角形,深0.7米,推測即唐玄宗的御湯九龍殿,又名蓮花湯。海棠湯,又名芙蓉湯。據(jù)載唐華清宮內有湯池18所。按方位推測,1號池可能是太子湯,5號池為尚食湯
西安考察報告20160707 18:32 | #2樓
一、 考察時間:2015年4月18日—2015年4月25日
二、 考察目的:古語說得好“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哲學上也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特別是對于我們學歷史的學生來說,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是十分必要的,再豐富的理論知識須與實踐相結合才能讓我們理解得更深刻,況且,西安是一座歷史悠久的文化名城,歷史底蘊源遠流長,文化風韻積淀雄厚,西安原名長安,在西周時稱為“豐鎬”豐鎬是周文王和周武王分別修建的豐京和鎬京的合稱,至西漢初年,劉邦定都關中,取當?shù)亻L安鄉(xiāng)之意,立名“長安”意即“長治久安”西安之行對我們將理論知識與實景實物相結合進一步理解和探究歷史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為了更好的做到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加強我們歷史專業(yè)的實踐水平,通過對歷史文化遺址進行考察,充實了和擴展了我們的知識面,從而豐富我們的知識體系。
三、 考察內容:西安,一座中國歷史文化的首善之都,以世代傳承的雍容儒雅,博學智慧,大氣恢弘,成為中國歷史的底片,是中國文化的名片之一,一直都想去西安看看,即使曾經(jīng)的輝煌已不復存在,我想褪去昔日輝煌的光環(huán)的古都,西安也一樣能引發(fā)我們思索過往吧!在僅有的三天行程中我們參觀了七個景區(qū):乾陵、法門寺、兵馬俑、華清池、明長城大名宮、陜西歷史博物館、大唐芙蓉園;在這里我將我這三天中所看所想簡略的描述一下吧!
1. 乾陵
4月20日早上
八點,我們從西安市
出發(fā)前往乾縣的著名旅游景點乾陵,這是我一直都想去看看的地方,中國歷史上唯一一座帝后宮葬墓,但我們最前往失望的是乾陵的陪葬墓—壹態(tài)德太子墓,它是位于乾縣東南隅的韓家堡北,其墓有封土堆及圍墻,由墓道、三個過洞、七個天井、八個小前龕、后通道及墓室等八部份組成、全長一百零八米規(guī)模十分宏大,陪葬品十分豐富、墓內壁畫十分完整、且色彩絢麗、任務姿態(tài)各異、琳瑯滿目、技巧嫻熟猶如一個唐代地下繪畫展覽,最吸引我眼球的是墓外的獅子雕塑,姿態(tài)高傲、表情嚴肅、充分表明了大唐皇家的威嚴以及大唐在當時的整個世界上的地位。隨后便前往享有“露天石刻博物館”“代諸皇陵之冠”和“睡美人”之美譽的乾陵,雖然是西安市著名景區(qū)之一。但她卻座落于一個小村子里,大巴車從鄉(xiāng)間穿行周圍顯得很荒涼,這在我看來有些奇怪,科學合理的景區(qū)布局與功能分區(qū)是提升景區(qū)品味、豐富景區(qū)內涵、調控游客感受的重要途徑、尤其是大型旅游景區(qū),其布局結構本身就是吸引力的重要組成部分。
乾陵位于陜西省乾縣東北的果山上,是唐朝第三代皇帝李治與皇后武周后的合葬墓,規(guī)模宏大、地面地下的文物豐富、石刻、壁畫等均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乾陵所在的梁山,海拔一千零四十九米、山巔有峰三座、北峰較高、南峰稍低、北峰山腰建有乾陵的玄宮,南峰為兩座小山,東西對峙、俗稱頭山、是乾陵的天然門戶。從內城的朱雀門直到梁山南雙峰之間有一條長長的神道導游介紹說是司馬道,在司馬道的兩側整齊地排列著體量巨大雕刻精美的華表,石卜、石獸、石碑等,在這里重點說一下石碑,東南的一碑人稱無字碑這也是我最想看到的,碑高六點三米、寬二點一米、厚一點九米、碑上原來沒有任何文字。傳說武則天功勛卓著難以用文字表達。還有人說唐中宗李顯不知如何稱呼她,所以就沒有寫碑文了。西邊的一座碑人稱七節(jié)碑,
這是一座由武則天撰文,李顯書寫的述圣記碑。值得一提的還有六十一尊藩王像。據(jù)說在李治去逝的時候,有六十一位少數(shù)民族首領和鄰國的特使前來參加葬禮。后來武則天命人刻成石像,排列在乾陵之前。現(xiàn)在雖然這六十一尊石像的頭部大多都沒有了了,但這是唐朝時中西友好交往和多民族和睦相處的歷史見證。
2、法門寺
當日
下午我們
前往的是
法門寺,
法門寺位
于陜西省
扶風縣十
公里的法
門鎮(zhèn),始
建于東漢
末年,有
“關中塔廟始祖”之稱,法門寺因舍利而置塔,因塔而建寺。公元三世紀,阿育王統(tǒng)一印度后,為弘揚佛法將舍利分成八萬四千份,使諸鬼神于南閻佛堤分送世界各國建塔供奉,中國有十九處,法門寺為第五處,法門寺原指舍利,是釋迦牟尼火燒后遺世的一節(jié)指骨,它的存在是一個奇跡??赡芩A粼谶@個塵世就是要印證佛法無邊、佛慈無量。唐太宗時開創(chuàng)了迎舍利的風氣,從此佛教在中國漸漸興盛。同是,也從側面反應出唐朝國力強盛、財力雄厚。從塔的建筑工藝上看,足以證明唐時期建筑工藝技術的精巧嫻熟,在當時幾乎處在世界領先水平。
3、兵馬俑
4月21日早上八點半我們從西安出發(fā)前往全世界人為之震撼的世界第八大奇跡—兵馬俑。我們首先參觀的是秦始皇兵馬俑展廳北側的“銅車馬”展廳。這里主要展示的是一、二號銅車馬,造型逼真,裝飾華美,全為青銅器打造,可見當時的青銅制造業(yè)已相當繁盛。銅車馬為一前一后排列,大小約為真人真馬的二分之一。一號車為戰(zhàn)車,單轅雙輪,車廂為橫長方形,車門在車廂的后面。車上有圓形的銅傘,取天圓地方之意,傘里有36根傘架,代表秦統(tǒng)一六國后的三十六個郡縣。傘下馭手呈站立姿勢,雙手馭車前駕四匹馬。二號車為安車,也是單轅雙輪,車廂為前后兩室,上有橢圓形車善,車體上繪有彩色紋樣。車、馬均有大量金銀裝飾。無論是一號車還是二號車,從銅人的穿著服飾上均可看出,它們都是當時秦朝的社會上層人士,或官員,或貴族,或皇族。這就說明了當時秦朝的社會等級觀念十分濃厚,印證了秦朝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專制主義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
參觀完“銅車馬”展廳后,我們來到了一號坑,
這是一個令人震撼的龐大軍團,一號坑的面積最大,呈長方形,是一個以戰(zhàn)車和步兵相間的主力軍陣。憑欄俯視,東端三列步兵俑,面向東方是軍陣的前鋒,后面接著戰(zhàn)車和步兵相間的三十八路縱隊構成軍陣主體,俑坑南北兩側和西端是軍陣的翼衛(wèi)和后衛(wèi),好一個兩千年前的古代大軍陣。進可攻,退可守,他們披堅執(zhí)銳,軍容嚴整,氣勢雄偉,勢不可擋。剎那間,忽覺歷史距離的消失,一種神秘的力量把我們帶進喊殺震天、戰(zhàn)馬嘶鳴的戰(zhàn)場,真是“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二號坑位于一號坑東端北側二十米處,是秦俑坑中的精華,仔細端詳,他們神態(tài)各異,個性鮮明,有的頷首低垂,若有所思,好像在思索若何相互配合,戰(zhàn)勝對手。有的眼如銅鈴,神態(tài)莊重,好像在暗下決心,誓為秦統(tǒng)一天下作殊死拼搏。有的緊握雙拳,勇武干練,好像隨時準備出征。有的凝視遠方,好像在思念家鄉(xiāng)的親人······走進它們的身旁,似乎還能聽到它們的呼吸聲。二號坑由四個方陣組成,第一方陣是駕兵方陣,第二方陣是車兵方陣,第三方陣是由車、步、騎兵俑組成的混合方陣,第四方陣是騎兵方陣,四個方陣有機組合,兵種齊全,機動靈活,嚴整有序,無懈可擊。三號坑規(guī)模較小,武士俑按夾道的環(huán)衛(wèi)隊形排列,象征古代的軍幕,是軍陣的指揮系統(tǒng)。三號坑雖小但給我們留下了許多不解之謎。當時我就在想,作為指揮部,竟然沒有統(tǒng)帥,這究竟是造俑者疏忽還是另有原因?參觀完三個坑后,我們無一不為之驚嘆,我想很少有人能不心潮澎湃的吧!周圍有不少外國游客,大多數(shù)人對中華文化少有涉獵,但他們同樣在那里嘖嘖稱奇。他們所感受到的,不是中華文明的源遠流長,不是秦朝工匠的精湛技藝,而是那股不可抵擋的氣勢。人們常說音樂是無國界的,它的旋律幾乎能感動世上所以的人,兵馬俑又何嘗不是如此呢?
4、華清池
吃過午飯后,我們便來到了華清池,這是一個容易讓人沉迷的地方,一代曠世明主在這里沉迷了,在這里,透著歲月的鏡子依稀可以看到李隆基和楊玉環(huán)纏綿的影子,這里記載了他們的快樂和憂傷。在這里,我們還可以真實的感受到劉邦與項羽的強勢對壘,可以感受到歷史的風云突變。我們跟隨導游參觀了一系列仿唐建筑群“蓮花溝”“海棠溝”“貴妃池”“尚食溝”“星辰溝”接著來到五間亭,中國歷史上著名的西安事變就在這里發(fā)生,雖然歷經(jīng)戰(zhàn)爭的洗禮原來的建筑都已毀塌,但順著歷史的長河仍然能感受到昔日的輝煌。
5、明城墻
5月22日是西安市內游,我們首先前往的是明城墻。明城墻的建筑保留得較完整,“筑城以衛(wèi)君,造廊以守民” 這是城市最早的功能,后來逐漸發(fā)展為商業(yè)和經(jīng)濟文化中心,明朝西安城墻是在唐代長安皇城和元代奉元城的基礎上擴建而成的。它是我國六大古都中保存至今唯一一座最完整、規(guī)模最大的古城垣,它無聲的訴說著歷史,體現(xiàn)了古代城市的風貌。當我們登上明城墻后,一種敬畏之心便油然而生,不得不感嘆古代勞動人民辛勤的雙手和卓越的智慧,在當時沒有任何電力機器的情況下,純手工堆砌,不知他們傾注了多少淚和汗水?
6、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
隨后我們便前往大明宮國家遺址公園,大明宮是唐朝最宏偉壯麗的宮殿建筑群,是唐朝國家的象征,大明宮初建于唐太宗貞觀八年,毀于唐末。唐大明宮是東方園林宮殿建筑藝術的杰出代表,被譽為絲綢之路的東方圣殿,可見當時唐朝建筑藝術的卓越超群。
7、陜西歷史博物館
午飯后,我們便來到了陜西歷史博物館參觀考察,它有六個展覽館對外展覽,限于時間有限我們僅參觀了
其中的四個展覽館,按時代分為先秦、秦漢、隋唐和宋元明清等四個部分。由此布局即可看出時代特征尤以原始氏族、漢、唐時期的文物為最。帶著好奇和未知的心情,我們走進了建筑宏偉的殿堂,博物館整個布局呈軸線隊稱,主從有序,中央殿堂四隅崇樓的仿唐建筑群體,連廊庭院,參差錯落,典雅凝重,氣勢雄偉。是陜西歷史悠久、文化燦爛的象征,也以此引導我們去領略黃河孕育出的古老文明。以歷史過程為線索,選取各時代典型文物進行組合陳列來揭示陜西地區(qū)古老社會文明的發(fā)展情況。從史前、周、秦、漢、魏晉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精選兩千余件珍貴的文物,反應古代先民生活情景和藝術追求的豐富的多姿多彩的彩陶器皿,反應秦掃六國一統(tǒng)天下的青銅劍、弩機、兵馬以及顯示秦漢風發(fā)崛起的鋼建筑物——大型瓦當。還有反應封建時代盛世繁榮景象的精神和唐式金銀器和唐三彩,并配有遺址模型、圖表、照片等輔助展示,反應了西安地區(qū)古老燦爛的文化,也反應了這個時期中國社會經(jīng)濟發(fā)展的最高水平。一路走過整個展覽館,如同進入了時光隧道,領略了先民的精神以及對物質生活的追求,更驚嘆于他們的智慧、勤勞和對藝術的追求,這些都已成為今
天歷史的結晶,更親身體會到什么是流連忘返!
8、大唐芙蓉園
最后一個參觀的地方便是大唐芙蓉園了,大唐芙蓉園位于古都西安大雁塔之側,是中國第一個全方位展示盛唐風貌的的大型皇家園林式文化主題公園。早在歷史上芙蓉園就是久負盛名的皇家御苑,今天的大唐芙蓉園建于原唐代芙蓉園的遺址上。以“走進歷史,感受人文,體驗生活”為背景,展示了大唐盛世的燦爛文明,雖然是重建,但也是當時大唐社會文化生活的一個縮影。 通過本次專業(yè)考察,我定將課本所學的理論知識與現(xiàn)實情況進行很好的結合,扎實在自己的理論基礎,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同時,我更好的體會好了將理論與實踐結合的重要性和力量,在以后的學習和工作中,我將以課本為基礎,以實現(xiàn)為依據(jù),理論聯(lián)系實際,將知識活學活用。
B12歷史班
學號:1203015153 姓名:楊漢瓊
西安考察報告20160707 23:52 | #3樓
2011年5月5日上午,我們乘坐的成都——西安的列車駛達終點站西安,在踏上西安土地的那一刻,我們?yōu)槠?天的專業(yè)考察正式拉開序幕。本次專業(yè)考察由政法與歷史學院組織,由煥力等3名老師帶隊前往,參加考察的包括2011級歷史專業(yè)和思想政治教育專業(yè)的學生。在本次考察中,我們先后參觀了碑林博物館、西安古城墻、陜西省歷史博物館、驪山、兵諫亭、秦陵地宮、秦始皇陵兵馬俑、唐安泰公主墓、漢茂陵、乾陵、等歷史氣息厚重的景點,并在古都真切的感受了一番歷史底蘊的沉淀。
在考察過程中,同學們嚴守組織紀律,帶隊老師盡職盡責,不僅給同學們進行知識性的講解,提醒大家注意本次考察的專業(yè)性和目的性,而且非常關心同學們的生活問題。在良好的氛圍中,同學們沐浴在“十三朝古都”這個有國際化大都市之稱的歷史文化名城,不由得時常陷入歷史的沉思。
在這七天的考察學習中,我得以將課本所學與實際所見結合在一起,重新梳理自己的知識,思考其中的價值。以下是我在本次考察中的一些所見、所聞和所感,也是對本次專業(yè)考察的一項總結。
一、西安碑林博物館,西安古城墻
5月5日,我們上午到達西安,下午立即開啟我們的考察,第一站,參觀西安碑林和西安古城墻。
西安碑林博物館坐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學街(因清代的長安學、府學、咸寧學均設在這里而得此名)。它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為保存《開成石經(jīng)》而建立。九百多年來,經(jīng)歷代征集,擴大收藏,精心保護,入藏碑石近三千方。現(xiàn)有六個碑廊、七座碑室、八個碑亭,陳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在名碑薈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經(jīng);秦漢文人的古樸遺風;魏晉北朝墓志的英華;大唐名家的絕代書法以及宋元名士的瀟灑筆墨。書圣王羲之、畫圣吳道子書畫同輝的筆墨跡以及詩畫雙絕的王維的竹影清風更為碑林增輝溢彩。西安碑林以其獨有的特色成為中華民族歷史文物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
西安城墻(The Xi’an Circumvallation)位于西安市中心區(qū),呈長方形,墻高12米,底寬18米,頂寬15米,總周長13.74公里。城墻內面積11.32平方公里,現(xiàn)被禁止開發(fā),人們習慣稱為古城區(qū),著名的西安鐘鼓樓就位于古城區(qū)。 城墻有主城門四座:長樂門(東門),永寧門(南門),安定門(西門),安遠門(北門),這四座城門也是古城墻的原有城門。從民國開始為方便出入古城區(qū),先后開辟了數(shù)十座城門,至今西安城墻已有城門18座。
西安城墻于明洪武七年到十一年(13741378)在隋唐皇城的基礎上建成,完全圍繞“防御”戰(zhàn)略體系,城墻的厚度大于高度,穩(wěn)固如山,墻頂可以跑車和操練。至今已有600多年歷史,是中國歷史上最著名的城垣建筑之一,也是中國最完整的一座古代城垣建筑。
西安古城墻顯示了中國古代漢族勞動人民的聰明才智,也為研究古代的'歷史、軍事和建筑等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實物資料。
二、參觀陜西歷史博物館
5月6日上午,我們來到了本次專業(yè)考察的第二站——陜西歷史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是位于陜西西安的一座國家級綜合性歷史類大型博物館。該博物 2
館于1991年建成開館,是中國第一座現(xiàn)代化國家級歷史博物館,整個建筑博大雄偉,古樸典雅。博物館以其豐富的文物藏品成為展示陜西歷史文化和中國古代文明的殿堂,被譽為“古都明珠,華夏寶庫”。
博物館展室面積1.1萬平方米,珍藏文物37.5萬余件,其中國家一級文物762件(組),國寶18件(組),以青銅器、歷代陶俑、唐代金銀器、唐墓壁畫最具特色。館內共設7個展廳,展品達3000余件以歷史為線索,從史前開始一直到明清時期,各個時代的政治、經(jīng)濟和文化生活的珍貴文物資料在館內都有展示,讓人如穿梭在歷史的長廊之中,不由得感嘆中華文明之源遠流長和恢弘氣勢。
在參觀歷史博物館的過程中,我們看到了以前只在課本上見過的圖片及所了解的文物的真實面目,這無疑深化了我們對歷史的認識,也促使我們思考一些新的問題。也對中華古文明產(chǎn)生了更為深切的崇敬和向往。
三、大慈恩寺 6日下午,我們來到位于西安市南郊的大慈恩寺,參觀了寺內的大雁塔及唐玄奘雕刻。大雁塔被視為古都西安(陜西)的象征,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為藏經(jīng)典而修建,塔身七層,通高64.5米。大雁塔也是國家文物局公布的首批絲綢之路申遺中國段22處申遺點之一。大雁塔是8世紀為保存玄奘法師由天竺經(jīng)絲綢之路帶回長安的經(jīng)卷佛像而建。大雁塔作為現(xiàn)存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唐代四方樓閣式磚塔,是佛塔這一印度佛寺的建筑形式隨著佛教傳播而東傳入中原地區(qū)并融入漢文化的典型物證,是凝聚了漢族勞動人民智慧結晶的標志性建筑。
四、半坡遺址博物館 7日上午,考察團感受了仰韶文化的代表——半坡歷史博物館。半坡遺址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遺址,距今5600-6700年之間。具有原始村落風格的大門裝飾,魚池中聳立的正在汲水的半坡姑娘的石雕以及遺址大廳正面郭沫若先生題寫的“半坡遺址”四個遒勁雋美的大字,都為半坡博物館的文化氛圍平添了一種情趣,使人們產(chǎn)生一種回歸自然、回歸歷史、回歸藝術的真情實感,此情此景,常使許多觀眾流連忘返。半坡遺址分為居住、制陶、墓葬三個區(qū),居住區(qū)是村落的主體。半坡人屬于新石器時代,使用的工具主要是木制和石器。婦女是半坡人中主要的生產(chǎn)力,制陶、紡織、飼養(yǎng)家畜都由她們承擔,男人則多從事漁獵。該館現(xiàn)有陳列室三個,遺址大廳一個。在這里,我們既能看到人類童年時代的純樸,也能尋覓到中華先祖艱辛的足跡。
五、乾陵、永泰公主墓、茂陵
8日,進行西線的考察,在此,大家接觸了漢武帝“茂陵”,永泰公主墓,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合葬墓唐乾陵及武則天的無字碑。
乾陵,是中國乃至世界上獨一無二的一座兩朝帝王、一對夫妻皇帝合葬陵。里面埋葬著唐王朝第三位皇帝高宗李治和中國歷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武則天,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經(jīng)過23年的時間,工程才基本完工。氣勢雄偉壯觀。乾陵位于陜西咸陽市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陵區(qū)仿京師長安城建制。梁 3
山是圓錐形石灰?guī)r山體,共有三峰,北峰最高,海拔1047.9米,乾陵就在北峰之上。梁山南面兩峰較低,東西對峙,中間為司馬道,故而這兩峰取名叫 乾陵 “乳峰”。據(jù)史書記載,陵墓原有內外兩重城墻,四個城門,還有獻殿闕樓等許多宏偉的建筑物。勘探表明:內城總面積240萬平方米。城墻四面,南有朱雀門,北有玄武門,東有青龍門,西有白虎門。從乾陵頭道門踏上石階路,計537級臺階,其臺階高差為81.68米。走完臺階即是一條平寬的道路直到“唐高宗陵墓”碑,這條道路便是“司馬道”。兩旁現(xiàn)有華表1對,翼馬、鴕鳥各1對,石馬5對,翁仲10對,石碑2道。東為無字碑,西為述圣記碑。有王賓像61尊,石獅1對,周圍還有17座陪葬墓。“唐高宗陵墓”墓碑,高2米,是陜西巡府畢源為高宗所立,原碑已毀,現(xiàn)在這塊碑是清乾隆年間重建的。此碑右前側另一塊墓碑,是郭沫若題寫的“唐高宗李治與則天皇帝之墓”12個大字。另外在南門外有為高宗皇帝和武則天歌功頌德的《述圣記碑》和《無字碑》二通以及參加高宗葬禮的中國少數(shù)民族首領和友好國家使臣的石刻像六十一尊。在中國歷史上,陵前石刻的數(shù)目、種類和安放位置是從乾陵開始才有了固定制度的,一直延襲到清代,歷代大同小異。
永泰公主墓,在乾縣北部。永泰公主是唐中宗李顯的第七個女兒,唐高宗李治和武則天的孫女,名仙蕙,死于唐大足元年(701年),時年僅17歲。后與她丈夫武延基合葬在一起,陪葬乾陵。
關于永泰公主之死,《資治通鑒·則天順圣皇后》中說"太后春秋高,政事多委張易之兄弟,邵王重潤與其妹永泰郡主、主婿魏王武延基竊議其事,易之訴于太后,九月壬申,太后皆迫自殺。”這段話意思是永泰公主之死是武則天下的毒手,是張易之兄弟向武則天告密所致。 永泰公主墓于1960年至1962年發(fā)掘,是屬封土堆墓,其墓穴是用磚砌 的,由墓道、過洞、天井、雨道、墓室構成,全長87.5米。墓道是一條 寬約2米的斜坡,進入過洞直至狹窄的雨道,兩旁洞墻內有6個小龕,里面 放著彩繪陶涌、騎馬俑、三彩馬及陶瓷器皿等隨葬品,造型逼真、工藝精湛。從墓道到墓室還繪有豐富多彩的壁畫,有宮廷儀仗隊,以及天體圖、宮女圖等。尤其是墓室中放置的一具石槨,石壁上線刻著15幅畫面的仕女 人物畫,其造型之美,實為罕見。在這些人物中,有的上著披貼、下穿長裙;有的身著男裝;有的身穿長褂,腰束錦帶,帶上綴有荷包;有的腳穿如意鞋;有的身著短襖長裙,或捧壺,或托盤,或弄花,或拱手,或對話等等,所有這一切均展現(xiàn)了當時宮廷生活的情景。此外,石槨兩扇門的頂部,還刻著一對鴛鴦,張開羽翼,相向飛舞,象征著墓內主人夫妻恩愛。 此墓曾被盜過,墓道中有一處留有盜賊進入的痕跡。出了墓道,可從墓的兩旁道路直上墓頂,在墓頂上可看到臨近的章懷太子、懿德太子墓等。墓前還有陳列室,存放出土的隨葬品。
茂陵,是西漢武帝劉徹的陵墓。位于西安市西北40公里的興平市(原興平縣)城東北南位鄉(xiāng)茂陵村?,F(xiàn)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公元前139年—前87年間建成,歷時53年。茂陵封土為覆斗形,現(xiàn)存殘高46.5米,墓冢底部基邊長240米,陵園呈方形,邊長約420米。至今東、西、北三面的土闕猶存,陵周陪葬墓尚有李夫人、衛(wèi)青、霍去病、霍光、金日磾?shù)热说哪乖?。它是漢代帝王陵墓中規(guī)模最大、修造時間最長、陪葬品最豐富的一座,被稱為“中國的金字塔”。咸陽原共葬有西漢11個皇帝中的9個,陵墓自西向東依次排列,長近百里,氣勢宏偉。
六、驪山國家森林公園,兵諫亭
4
9日,我們進行東線的考察,上午參觀了驪山。驪山是秦嶺的一個支脈,位于西安市臨潼區(qū)城南的秦嶺北麓,東西綿亙25公里,南北寬約7公里,海拔1301.9米,因系西周時驪戎國國地,故名驪山。山上青松翠柏遍布,美如綿秀,故又稱“秀嶺”。山上古跡甚多,主要有“煉石補天”女媧氏的老母殿、福祿壽三星的三元洞、周幽王戲諸侯的烽火臺、唐玄宗與楊貴妃盟誓的長生殿、西安事變的“兵諫亭”等。
驪山之行,我們一面感受著驪山的帝王之氣,一面恣意的徜徉于美麗的風景中。登驪山,是對歷史的一次很好的回顧:周幽王的昏庸致其亡國,烽火臺之景如在眼前重演;登驪山,感受天地山川都在我手中的心情,讓人心境為之開闊。
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驪山的半腰間虎斑石處還有一座“兵諫亭”,我們不由得想起了這樣一段歷史:“九.一八”事變后,蔣介石攜夫人宋美玲來陜,以游山玩水為名,布置大規(guī)模的剿共活動,期間張、楊兩位在洛陽、西安、臨潼等地數(shù)次勸諫蔣“聯(lián)共抗日”
均遭到拒絕,
1936年12月12日凌晨4時許,張、楊帶兵對華清池形成包抄之勢,酣睡中的蔣介石突聞槍響,倉惶在兩名侍衛(wèi)攙扶下從華清池五間廳后窗逃跑,藏于半山腰一虎斑石東側石峽洞后,后來被搜山部隊發(fā)現(xiàn),送往西安,這就是震驚 中外的“西安事變”,是中國近代史上的一個重要轉折點。這座石亭,建于1946年3月,由胡宗南發(fā)起,黃埔軍校七分校全體士官募捐而成,名曰“正氣亭”,解放后,該亭更名為“捉蔣亭”,1986年12月在紀念“西安事變”50周年前夕,為了緩和兩岸關系,再次易名為“兵諫亭”
七、秦始皇陵 9日下午,我們來到了秦始皇陵以及其陪葬的秦始皇陵兵馬俑。
秦始皇陵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嬴政(公元前259年~公元前210年)的陵墓,位于中國北部陜西省臨潼區(qū)城東5公里處的驪山北麓。
秦始皇陵建于公元前246年至公元前208年,歷時39年,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規(guī)模龐大,設計完善的帝王陵寢。秦始皇陵筑有內外兩重夯土城垣,象征著都城的皇城和宮城。陵冢位于內城南部,呈覆斗形,現(xiàn)高51米,底邊周長1700余米。據(jù)史料記載,秦陵中還建有各式宮殿,陳列著許多奇異珍寶。秦陵四周分布著大量形制不同、內涵各異的陪葬坑和墓葬,現(xiàn)已探明的有400多個。秦始皇陵是世界上規(guī)模最大、結構最奇特、內涵最豐富的帝王陵墓之一。
秦始皇陵兵馬俑。1974—1978年在秦陵外城東側發(fā)掘從葬坑3處,其中一號坑最大,面積1.4萬平方米,深5米,有武士俑、車馬6000余件,列成38路縱隊,向前開進,為戰(zhàn)車步兵軍陣。2號坑面積6000平方米,有木質戰(zhàn)車89輛,陶制車261輛,陶馬356匹,騎兵俑、鞍馬各116件,步兵俑562件和大批金屬兵器(其中有些兵器雖埋在地下2200年,但至今仍光明鮮亮,非常鋒利),是一座由騎兵、戰(zhàn)車和步兵組成的多兵種軍陣。3號坑前端有4馬戰(zhàn)車一乘,陶俑68件,為統(tǒng)帥指揮部。1979年在原址上修建了大型博物館。被譽為“世界第八大奇跡”。
在參觀兵馬俑的過程中,我們無不被其宏偉的氣勢所震撼,仿佛回到了秦始皇統(tǒng)一六國的戰(zhàn)地之上。感嘆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之余,也為自己的祖國感到深深的自豪。
時間在流逝,我們的考察是匆忙的,短暫的,但是我們收獲到的知識確實無 5
限的。在我們眼里西安是一個承載幾千年歷史的古都!是一個古典與現(xiàn)代相融合的城市!是一個可以讓你感受時光隧道的原始之地!這里的歷史沒有人可以改變。此行之后,我們只能在自己的史書上寫上幾筆,記下每一份心悸的感荒,記下每一份感動的美好。這就是西安—中國古代文明開始的地方。整個考察行程安排在日間進行,活動安排十分緊湊,讓我們在有限的時間里盡可能多地去感受西安這個十三朝古都所積淀下來的沉厚歷史文化,以所學到的專業(yè)知識思考所看到的文物和遺跡,并在實際考察中對專業(yè)知識進行梳理、回顧,這種認識比從書本上得來的更為直觀,印象也更為深刻。
6
西安考察報告20160707 15:50 | #4樓
一、考察地點:
秦始皇陵兵馬俑博物館
漢陽博物館
陜西歷史文化博物館
西安碑林博物館
龍門石窟
二、考察時間:2015年10月8日—2015年10月17日
三、考察形式:實地考察
四、考察內容:
1、概述
2015年10月8日下午我們專業(yè)3個班,在楊老師的帶領下從南昌座火車踏上了考察的路途,一路顛簸,無比的興奮,過黃河,看到黃河的波瀾壯闊,給人以心靈的震撼!一路上我們有說有笑的、非常開心,大家一路討論西安的歷史文化。
2、考察的基本情況:
我們第一站去的是西安秦始皇兵馬俑,去西安秦始皇兵馬俑是必去之所,就如“不到長城非好漢”那樣,不去兵馬俑就談不上去過西安。秦始皇兵馬俑位于西安市東30公里的臨潼城區(qū)東。1974年3月在打井時發(fā)現(xiàn),轟動全國,震撼世界,隨后1976年又發(fā)現(xiàn)了二號坑和三號坑。一號坑和二號坑都經(jīng)過人為的火焚,據(jù)說是項羽所為,三號坑自然塌陷,但塌陷前亦有遭人破壞的痕跡
最早是在1974年發(fā)現(xiàn)的發(fā)現(xiàn)的是一號俑坑,呈長方形,東西長230米,南北寬62米,深約5米,總面積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門道,左右兩側又各
有一個兵馬俑坑,現(xiàn)稱二號坑和三號坑。俑坑布局合理,結構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東西向的承重墻,兵馬俑排檔的過洞中。兵馬俑發(fā)
現(xiàn)之后,隨后在這里建了一個
規(guī)模宏大的博物館,于1979
年國慶節(jié)開放。舉世罕見的秦兵馬俑博物館開放后,很快就
轟動了中外,被認為是古代的奇跡,
秦兵馬俑以其巨大的規(guī)模,威武的場面,和高超的科學、藝術水平,使觀眾們驚嘆不已。我所看見的兵馬俑,走進博物館的大廳,只見在地下5米深的地方,整齊地排列著上千個像真人大小的武士全身呈古銅色,高1.8至1.97米,一個個威武雄壯,真是氣象森嚴,令人望而生畏。還有如真馬大小的陶馬32匹。陶馬4匹一組,拖著木質戰(zhàn)車性,能使欣賞者減少隔離之感,好像事情就發(fā)生在自己身邊,這正是宗教宣傳所需要的,畫傳也因較多地反映了生活百態(tài),而成為富于現(xiàn)實意義的宋元社會風俗畫卷,這是一號坑。二號坑為“左軍”呈曲尺形方陣有陶俑、陶馬1300余件,戰(zhàn)車89輛,是一個由步兵、騎兵、戰(zhàn)車、弩兵等三個兵種混合編組的曲陣,也是秦俑坑的精華所在。三號坑平面呈凹字形,有武士俑68個,戰(zhàn)車1輛,陶馬4匹,是統(tǒng)帥地下大軍的指揮部。這個軍陣是秦國軍隊編組的縮影。它與一、二號坑是一個有機的整體。
秦始皇兵馬俑陪葬坑,是世界最
大的地下軍事博物館。秦始皇的陵寢如
同一座龐大的地下宮殿,真可謂是一座
地下“福地天堂”。兵馬俑以它無窮的
魅力再一次向我們展示了中華文化的
博大宏偉,中國歷史的悠久古老。這真
是“南方的才子北方的將,陜西的黃土
埋皇上。”
下午我們一起坐著大巴前往半坡遺址,半坡遺址位于陜西省西安市東郊灞橋區(qū)浐河東岸,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原始社會母系氏族公社村落遺址,屬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距今6000年左右。
1953年春,西北文物清理隊在西安東
部浐河東岸的二級階地上發(fā)現(xiàn)了半
坡遺址。同年9月,中科院考古研究
所進行了較深人的調查,發(fā)現(xiàn)遺址面
積約5萬平方米。1954一1957年,
先后進行了五次較大規(guī)模的發(fā)掘,揭
露面積1萬平方米。已發(fā)掘出46座房屋、200多個窖穴、6座陶窯遺址、250座墓葬,出土生產(chǎn)工具和生活用品約1萬件,還有粟、菜籽遺存。1957
年建成博
物館。
通過導游的講解我們了解到半坡遺址是黃河流域一處典型的新石器時代仰韶文化母系氏族聚落遺址,距今5600-6700年之間,。該遺址1953年春發(fā)現(xiàn),遺址面積50000平方米。
半圍為不居住區(qū)南北兩一座供的大房干小房布著窖欄。居環(huán)繞,
坡聚落的范規(guī)則圓形。在中央,分片,每片有公共活動用屋,還有若子,其間分穴和牲畜圈住區(qū)有濠溝溝北是公共
墓地,溝東有陶窯場。據(jù)研究,此聚落是集聚兩個氏族的部落住地。半坡居民的經(jīng)濟生活為農(nóng)業(yè)和漁獵并重。死亡兒童埋在居住區(qū),多采用甕棺葬。一座女孩土坑墓中隨葬品精致豐富,有木板葬具,表明當時對女孩的愛重。
隨后我們參觀了陜西歷史博物館,陜西歷史博物館位在陜西省西安市內,
以歷史進程為線索,選取各時代典型文物進行組合排列來揭示西安地區(qū)古老社會文明的發(fā)展情況,陜西歷史博物館位于陜西省西安市內,從簡介來看,陜西歷史博物館是中國第一座現(xiàn)代化的國家級博物館,占地6.5萬平方米,建筑面積5.56萬平方米,館藏文物37.5萬件,屬國寶級18件(組),一級品近800件(組);其中青銅器、金銀器、陶俑最具特色,并藏有國內僅有的唐墓壁畫400
多幅。
陜西歷史博物館展廳面積11600多平方米,展出文物精品2700多件,展線總長2300米。展廳跨度大,層位高,視野廣闊,照明設備靈活多用。博物館的布局呈軸線對稱,主從有序。整個陳列分為序言廳、基本陳列、專題展覽、臨時展覽和已開辟為國際畫廊的中央大廳等幾個部分。館內設有現(xiàn)代化文物庫房、文物保護科技中心、圖書館、具備多種語言同聲傳譯功能的報告廳。博物館序言廳位于中央大殿前端,陳列一尊巨大的千年石獅(唐代順陵石獅復制品),襯以奔騰的黃河和黃土高原巨幅照片,引導觀眾去領略由黃土、黃河孕育出的古老文明。 陜西歷史博物館的基本陳列為陜西古代文明,該陳列展出面積5051平方米,展線長1247米,豐富多姿的彩陶器皿,反映西周王都興起與擁有的青銅器,反映秦掃六合統(tǒng)一天下的青銅劍、兵馬俑等,以及顯示秦漢建筑構件、大型瓦當,民族文金展了嘆求,
親身感受到什么是流連忘返。
緊接著我們就去了傳說中的碑林,西安碑林坐落于著名古城西安市三學街(因清代的長安學、府學、咸寧學均設在這里而得此名)。它于北宋二年(公元1078年)為保存《開成石經(jīng)》而建立。九百多年來,經(jīng)歷代征集,擴大收藏,精心保護,入藏碑石近三千方。
現(xiàn)有
大融合文化遺存、佛教東漸的宗教物,還有反映盛唐繁榮景象的唐代銀器和唐三彩等等。一路走過整個覽館,如同進入了時光隧道,領略先民的精神,物質生活追求,更驚于他們的智慧,勤勞,對藝術的追這些都已成為今天歷史的結晶,更
六個碑廊、七座碑室、八個碑亭,陳列展出了共一千零八十七方碑石。在名碑薈萃的展室里,展示了圣儒、哲人的浩瀚石經(jīng);秦漢文人的古樸遺風;魏晉北朝墓志的英華;大唐名家的絕代書法以及宋元名士的瀟灑筆墨。書圣王羲之、畫圣吳道子書畫同輝的筆墨跡以及詩畫雙絕的王維的竹影清風更為碑林增輝溢彩。西安碑林以其獨有的特色成為中華民族歷史文物寶庫中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四、乾陵修建于公元684年,經(jīng)過23年的時間,工程才基本完工。氣勢雄偉壯觀。乾陵位于陜西咸陽市乾縣城北6公里的梁山上,陵區(qū)仿京師長安城建制。
后來我們來到了位于洛陽市南郊伊河兩岸的龍門山與香山上的龍門石窟。龍門石窟開鑿于北魏孝文帝年間,之后歷經(jīng)東魏、西魏、北齊、隋、唐、五代、宋等朝代連續(xù)大規(guī)模營造達400余年之久,南北長達1公里,今存有窟龕2345個,造像10萬余尊,碑刻題記2800余品。其中“龍門二十品”是書法魏碑精華,
褚遂良所書的“伊闕佛龕之碑”則是初唐楷書藝術的典范。龍門石窟延續(xù)時間長,跨越朝代多,以大量的實物形象和文字資料從不同側面反映了中國古代政治、經(jīng)
濟、宗教、文化等許多領域的發(fā)展變化,對中國石窟藝術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做出了重大貢獻。2000年被聯(lián)合國科教文組織列為世界文化遺產(chǎn)。
龍門石窟[1]是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另外三大石窟為:甘肅敦煌莫高窟、山西大同云岡石窟、天水—麥積山石窟)[1],位于洛陽市城南6公里的伊闕峽谷,
這里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對峙,伊河水從中穿流而過,古稱“伊闕”,隋煬帝遷都洛陽后,將把皇宮的正門正對伊闕,而皇帝又以真龍?zhí)熳幼跃?,從此,伊闕便被人們習慣的稱為龍門。[2]因山清水秀,環(huán)境清幽,氣候宜人,被列入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
詩人白居易曾說:“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
,此處素為文人墨客觀游勝
地;又因石質優(yōu)良,宜于雕刻,故而古人擇此而建石窟。這里青山綠水、萬象生輝,伊河兩岸東西山崖壁上的窟龕星羅棋布、密如蜂房。
總結: 在考察所有安排的地點后我們開始返回學校,時間是短暫的,但是我們收獲到的知識確實無限的。在我們眼里西安和洛陽是一個承載幾千年歷史的古都!是一個古典與現(xiàn)代相融合的城市!是一個可以讓你感受時光隧道的原始之地!這里的歷史沒有人可以改變。此行之后,我們只能在自己的史書上寫上幾筆,記下每一份心悸的感荒,記下每一份感動的美好。這就是西安—中國古代文明開始的地方。整個考察行程安排在日間進行,活動安排十分緊湊,讓我們在有限的時間里盡可能多地去感受西安這個十三朝古都所積淀下來的沉厚歷史文化,以所學到的專業(yè)知識思考所看到的文物和遺跡,并在實際考察中對專業(yè)知識進行梳理、回顧,這種認識比從書本上得來的更為直觀,印象也更為深刻。
【西安考察報告范文】相關文章:
1.西安歷史文物考察報告
2.西安歷史遺跡考察報告
3.西安酒店考察報告
4.西安閻良高新區(qū)考察報告
5.西安世界園藝博覽會考察報告
6.個人考察報告格式_個人考察報告范文
7.廣場考察報告格式_廣場考察報告范文
8.考察報告ppt_考察報告ppt范文
西安酒店考察報告
一、考察時間:2017年6月12日-6月15日
二、考察地點:西安香格里拉酒店,西安唐隆國際酒店,西安麗楓酒店
三、考察目的:通過入住,觀察酒店大廳及其他設施,感受房間布草、客耗品,對比自身,進行學習,運用到以后的工作中,提升自身業(yè)績。
四、考察情況:
(一)西安唐隆國際酒店
1、酒店概況:位于西安市曲江新區(qū),客房總數(shù)200間左右。房型主要有總統(tǒng)套房、行政套房、豪華套房、豪華單間、豪華標間、商務單間、商務標間等。餐飲區(qū)域可同時容納約1000人就餐,設有大、中、小型宴會包房30余間及風味餐廳、西餐廳、酒吧等。各類會議室、貴賓廳、多功能廳共8個。服務配套設施主要有游泳池、SPA、棋牌室、商務中心、洗衣房、美容美發(fā)等;
2、酒店大廳及公區(qū)情況:大廳面積大,中間為噴泉環(huán)繞的鋼琴演奏處,休息區(qū)有專人負責衛(wèi)生,清理迅速及時,不足是整個大廳噴灑的香水和空氣清新劑較為濃郁,味道較重。辦理入住時,服務員熱情主動,會主動提醒告知應該注意的事項。酒店沒有設置專門的無煙客房,將豪華房和商務房進行了分區(qū),使用不同的通道及電梯,提高客人的入住前感受。
每層電梯口設置書桌一張,配電話一部,便簽紙一本,筆一支及酒店
方位名片,方便客人打電話、隨時記錄及出行。樓道指引標識較多,方便入住賓客尋找自己的房間,樓層無背景音樂。
3、客房配套設施、配品及基本情況:房間為實木門,有自動閉門設施,隔音效果較好。衛(wèi)生間較大,干濕分區(qū),有獨立的一個淋浴房和一個浴缸。淋浴房好的地方是,淋浴噴頭固定在淋浴房頂部正中,管道全部隱藏式,賓客只需要調節(jié)水溫,淋浴房四周有下水凹槽,不會積水。熱水最多放20秒左右就有熱水,不用放很長時間。浴缸配有浴鹽,底部有小電視,賓客既可以放松,也可以娛樂。洗手間配有110V和220V電源插板,方便不同國家的客人,同時配有防霧放大鏡,馬桶邊有夜燈和電話,更顯服務細致周到。衛(wèi)生間配的客耗品,牙刷毛較軟,除了正常的牙刷牙膏、剃須套裝、梳子、浴帽、洗發(fā)液、沐浴液等,還有護理套裝、潤膚露和護發(fā)素,護理套裝含有棉簽、衛(wèi)生棉和指甲銼,較人性化。衛(wèi)生間燈光為感應式,夜間走至門口自動開燈,極大的方便了客人。衛(wèi)生間還配有電子秤一臺。
房間設施設備方面,床頭、辦公桌均配有和總臺能直接連線的電話,衣柜有浴袍、衣架、消防逃生面具、洗衣袋、手提袋、拖鞋、衣服刷、鞋拔子、擦鞋布、熨衣板、蒸汽熨斗、雨傘和保險柜,鞋盒放有免費擦鞋服務的溫馨提示。房間還配有晾衣架一個,方便客人自己洗衣晾曬。房間有寬大的辦公區(qū),會客區(qū)是雙人沙發(fā)和矮茶幾各一個。辦公區(qū)有臺燈和可單獨控制的頭頂射燈,桌上有辦公工具一套,包括膠水、訂書機、回形針、筆、小剪刀、轉筆刀和指甲剪等工具,方便實用。辦公桌有服務指南、點餐菜單和抽紙盒,服務指南內除了正常配的信
封、信紙、回訪表、酒店位置卡片、設施設備操作服務指南外,還有當?shù)芈糜涡〉貓D,詳細告知各景點位置、路線,比較貼心。房間垃圾桶、抽紙盒、辦公用具盒等,全部使用皮件,比較有質感,上檔次。床頭有電子鬧鐘,可自行設置鬧鈴。床頭的不間斷電源有明顯標識,較為特色的是電子鬧鐘有蘋果手機和ipad的轉接頭,方便客人進行充電。床頭有電源總開關,左右各有1個可單獨控制的夜燈,方便客人夜讀和關燈。房間杯具較全,紅酒杯、咖啡杯、茶杯均有配,有免費的紅茶、綠茶、龍井和兩瓶農(nóng)夫山泉,冰箱有紅酒、飲料和小吃。入住后有送歡迎水果。
使用的床墊為美國金可兒床墊酒店訂制款,彈性較好,上面有一層海綿墊子,較軟,床墊上方為防靜電舒適墊,不粘毛發(fā),易處理。被芯鵝絨,蓋在身上不重,柔軟,枕芯為白鵝絨羽絨混填枕。床墊網(wǎng)上報價為8000元左右。布草均為南通斯得福100%純棉布草,斯得福布草名氣較好,網(wǎng)上無實際報價。衛(wèi)生間布草中,尺寸對比我店使用布草較大,其中地巾較厚,吸水較強。面巾、浴巾毛較厚,使用柔軟,沒有刮皮膚感。所有布草因為是自己洗滌的緣故,洗滌配比合理,布草拿水沖洗,水稍有洗滌殘留物,無明顯變色。所有布草均較為柔軟,無發(fā)黑發(fā)烏現(xiàn)象,無毛邊破損。酒店提供特色枕頭服務,有決明子、薰衣草、茶葉和蕎麥枕,適合不同需求的賓客。
4、酒店餐飲及會議:早餐單獨吃,價格為88元/位,有三種風味早餐,即日式壽司,中式和西式,其中水果和冷熱飲種類較多,可以滿足不同口味的賓客。會議室和多功能廳共8個,提供圓桌,可在會議
室設立宴席,多功能廳設備齊全,話筒、音響、舞臺、舞臺燈光、LED背景屏、投影全部齊全。
《西安酒店考察報告》全文內容當前網(wǎng)頁未完全顯示,剩余內容請訪問查看。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寫作基礎 | 作文指導 |
寫作經(jīng)驗 | 寫作方法 |
文學常識 |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