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是具有動能的生命體,本文將介紹2016生物開題報告。
2016生物開題報告(1)
一、問題的提出
《課程標準》在課程理念中指出:在教學活動中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探究性學習是學生自主地獲取知識和技能、體驗和了解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形成和提高創(chuàng)新意識、樹立科學的價值觀的活動過程。
生物學科是一門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對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起著重要的作用, 關注實驗與探究能力體現(xiàn)了 要重視學生科學素養(yǎng) 的要求;在實驗中比較容易表現(xiàn)出學生的靈活性和開放性。
二、研究目標
在生物教學中,通過設計一系列合理的實驗教學方案來開展探究性學習的實踐研究,以此來了解這些方案對學生探究、創(chuàng)新等綜合能力的影響,對教師的一項。
三、研究內容
1、學生對探究性學習的了解和現(xiàn)狀分析、調查。
2、設計一系列實驗教學方案
(1)把驗證性演示實驗轉化為探究性演示實驗
(2)把驗證性演示實驗改為探究性學生實驗
驗證性的演示實驗只是教師動手、學生觀察。由于教師具有較高的實驗能力,再加上課前的充分準備,實驗結果一般都較理想。雖然它有利于學生建立生物學概念和理解生物學規(guī)律,但卻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獨創(chuàng)精神和獨立工作能力。而將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實驗,由于學生的知識水平和實驗能力參差不齊,實驗中容易產生各種與結論不符的意外結果,這必然引起學生對教材中的實驗結論的懷疑。在好奇心的驅使下,為了確信自己的實驗結果而不得不重做實驗,直至得出滿意的結論。
初、高中生物教材中的某些演示實驗,如 過氧化氫酶作用的高效性 、 人呼出的氣體 、 小麥胚芽鞘的向光彎曲 改為學生探究實驗,不僅會給學生提供更多的動手機會,給學生充分的時間,充分的自由,讓學生充分發(fā)揮想象,而且學生在具體操作過程中,還能有所發(fā)現(xiàn),有所創(chuàng)造。
(3)將驗證性學生實驗設計成探究性學生實驗
1)有關實驗材料探究
通過對實驗材料進行探究實驗,讓學生明確為什么教材上的實驗要選擇此種材料,它是不是最佳材料,如果沒有可以換用當?shù)氐哪姆N材料,材料不同對實驗有什么影響等等,讓學生明白一個實驗的成功與否與材料的選擇是密不可分的。
如實驗 葉綠體色素的提取與分離 選擇材料常用新鮮的綠葉如菠菜,但由于氣溫緣故市場上菠菜價格高,對其去根、莖后利用率也較低。為此嘗試用其他的綠葉代替,如馬蹄蓮、金盞菊、苜蓿葉、青菜葉。另外,在 生物組織中還原性糖、脂肪、蛋白質和DNA的鑒定 實驗后,材料改為蘋果、桔子、香蕉等。通過探究,讓學生更關注日常生活。
2)有關實驗器材、實驗方法的探究
在實驗 葉綠體色素的提取與分離 中教材中介紹使用玻璃毛細管,畫濾液線用火柴?;蜓篮炐Ч绾?,引導探究。
3、開放設計型實驗(研究性課題)探究
研究性課題可根據(jù)教材給出的課題目的要求、開展課題研究的提示、引導學生進行探究的討論題,放手讓學生自己設計并完成全過程。學生通過這類完整的探究活動,學習自己提出問題,作出預測或假設,制訂調查或實驗方案,運用各種方法和技術手段收集、記錄、分析和解讀數(shù)據(jù),分析實驗結果并檢驗假設,把得到的結論以各種形式與他人交流。這樣不僅為學生提供了更多參與、體驗、探究知識發(fā)生發(fā)展的全過程,了解知識來龍去脈的機會,培養(yǎng)了他們學習生物的持久興趣;更重要的是通過探究性的實驗操作,可以培養(yǎng)學生嚴謹求實的科學態(tài)度,使學生掌握科學的研究方法,促進學生發(fā)展科學探究能力以及創(chuàng)造能力。
根據(jù)高中生物教材知識內容,可選擇從事下列生物研究性課題進行探究式教學活動(部分):
(1)植被對涵養(yǎng)水源:保持水土作用的探究。
(2)探究微量元素硼對花粉的萌發(fā)的影響。
(3)設計一個實驗證明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質。
(4)觀察葉綠體的形態(tài)與分布及探究光照強弱對葉綠體分布的影響。
(5)設計測定光合作用速率的儀器。
(6)設計一個實驗測定玉米胚芽鞘對光的敏感部位
(7)設計實驗探究土壤微生物對土壤農藥污染是否有凈化作用。
根據(jù)初中生物教材知識內容,可選擇從事下列生物研究性課題進行探究式教學活動(部分):
(1)嘗試對仙人掌植物的嫁接。
(2)探究水生植物適應水生環(huán)境的特點。
(3)設計一個實驗探究生活在水中的2 3種動物獨特(大學生畢業(yè)論文開題報告)的運動方式。
(4)探究螞蟻用什么語言交流。
(5)探究單細胞藻類的形態(tài)、結構特點。
2016生物開題報告(2)
一、生物探究性教學的特征
1.實踐性。實踐性是探究性教學的最大特點,是通過實驗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體驗探索的全過程,在實驗過程中提升觀察、思維、動手的能力。
2.合作性。探究性教學需要師生合作完成,主要是師生合作、生生合作最終達到教與學的合作。
3.發(fā)展性。探究性教學是自主性與獨立性并存的教學模式,是圍繞問題展開,自主解決,重在發(fā)現(xiàn)的一種學習方式。要求學生以追求發(fā)現(xiàn)而學,為追求自身發(fā)展而學,老師的教學是一種促進的作用。
二、探究性教學對高中生物教學的意義
1.通過探究性教學,能有效地提升學生對生物學的學習興趣。在生物教學中,實驗是其中的重要部分之一,在實驗操作中進行探究性學習,有利于學生親身體驗學科研究的樂趣。學生在開放的環(huán)境中做生物實驗,有利于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和表達問題,同時針對發(fā)現(xiàn)的問題進行有效探究。
2.探究性教學能提高學生的合作精神和人際交往能力。探究性教學的組織方式多以小組為主,教師會為學生創(chuàng)建一個輕松活躍的學習環(huán)境。在生物實驗實踐操作中,每一個小組的同學的是在向共同的目標努力,大家會為了完成目標積極合作,努力溝通,最終實現(xiàn)問題的解決,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逐步得到培養(yǎng)。在實驗的過程中可能每個學生有不用的解決方法,但是為了完成共同的目標,通常會通過商量以一個最合理的方式解決問題,這就是在不斷交流和磨合中完成的。小組探究中也存在著競爭性和個體化的活動,在小組探討的過程中得以貫徹,讓實驗凝聚著小組學生的智慧,讓群里效應在實驗中得以有效發(fā)揮。在生物實驗研究性小組學習中,學生會感受到群里的力量是個人所不能比擬的,同時也享受著合作的快樂。
3.探究性教學有利于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教學實踐是老師和學生進行溝通合作的一個過程。課堂氛圍的好壞能直接反應老師的教學情況和學生的學習情況。通過探究性教學營造一個積極主動、輕松和諧的課堂能夠增強學生的求知欲望、激發(fā)學生的思維,使學生的精力集中于課堂教學,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
三、探究性教學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運用
1.建立情境、發(fā)現(xiàn)問題。在生物教學開始前,老師需要準備問題情境,在課堂上通過問題給學生營造一個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活動情境,讓學生在課堂上體驗生活與困惑,進而提出問題。再通過問題與實驗的結合,學生就會在實驗中思考學習,在思考中發(fā)現(xiàn)問題。
2.通過問題提升學生探索欲。在探究性教學實踐中老師應當根據(jù)學生的個體差異,讓每一位學生的發(fā)表見解和觀點,融入教學中,激發(fā)全體學生的探索求知欲。
3.收集資料、實驗探究。當學生在學習中主動發(fā)現(xiàn)問題后,老師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問題設想做好引導,收集一些資料,制定實驗方向和方法。教師首先要教會學生怎么在最短的時間內用最快捷的方法獲取信息,對小組成員進行分工合作,最后匯總資料,挑選有用資料,通過多種平臺獲取。
4.交流與評價。這是探究性教學中一個重要環(huán)節(jié),學生通過交流相互展現(xiàn)實驗和探究結果,同時,讓學生自己對成果進行評價、學生之間相互評價、老師總評價等肯定成績,找出改進的地方,發(fā)現(xiàn)新的問題,培養(yǎng)學生探究的習慣,提升探究能力。
四、總結
探究性教學能培養(yǎng)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對學生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具有奠基作用,未來高中生物教學實驗中的探究性教學還需要進一步提升。所以,學校、老師、學生應當對這一學生方式給予重視,建立和完善一套科學有效的高中生物實驗教學探究模式。
生物專業(yè)開題報告
1、課題提出的背景
在以知識經濟為主體的21世紀,必須非常重視人才素質的培養(yǎng),特別是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人的創(chuàng)造能力,是教育者首先要考慮的問題。生物科學將成為21世紀帶頭科學,進行生物教學改革,提高培養(yǎng)人才的素質,具有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結合當前生物教學的現(xiàn)狀,把探究學習與生物教學有機聯(lián)系起來,是生物教學改革的必要途徑。
(一)有效實施中學生物課程改革的需要
1.長期以來,我國中學生物教師習慣于在應試教育的框架下從事各種教學活動,而新課程標準倡導的探究性學習則是對傳統(tǒng)教學方式和學習方式的變革。探究性學習是中學生物新課程的新重點、新難點、新目標、新方式。目前,大多數(shù)學校為了完成教學任務,還是延續(xù)以往實驗的操作程序,只是在部分環(huán)節(jié)上安排少量的討論,大部分的探究實驗都存在“表面化”“走過場”的現(xiàn)象。農村教師在開展探究教學活動中遇到的困難比城市教師更多一些,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知識性教學量過大,教師的認識和能力不足,實驗教學的要求和評價沒有細化,實驗條件不完善。學生學習中最困難的事情是交流表達、實驗設計、實驗結果不能達到預期效果時不知如何是好等等??偟膩碚f,探究性學習在生物教學實踐中已經有很多的嘗試,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和誤區(qū)。該課題的研究旨在改變教師陳舊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改變課堂教學過程和學生的學習方式,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提高學生自主學習和科學探究的能力,提高教學質量。
2.《高中生物新課程標準》指出:高中生物課程要讓學生初步學會生物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備較強的生物學基本操作技能、收集和處理信息能力、觀察能力、實驗能力、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能力。教學研究表明,探究性學習是一種積極自主的學習過程,倡導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發(fā)現(xiàn)、合作交流,注重學生的經驗與學習,讓學生感受理解知識產生和發(fā)展的的過程。通過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變被動為主動,建立和形成能充分調動和發(fā)揮學生主題性的多樣化的學習方式,促進學生在教師指導下主動地、富有個性地學習,自然是教學改革的核心任務。充分發(fā)揚學生的自主的學習精神,并通過多種形式的探究活動,培養(yǎng)獲取知識的能力,體驗探究的過程和方法,主動地搜集和分析各種信息,善于與他人交流和合作,對培養(yǎng)一定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與新課程所倡導的自主、合作、探究學習的課程理念是相通的,開展探究性學習是達成這一目標的載體和途徑。采用探究式可被認為是課堂教學改革的理想選擇。探究性實驗的開展是生物新課程的核心和亮點。
(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的需要
探究性學習鼓勵學生積極參與,提高求知興趣,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觀察能力和思維能力,通過探究性的活動,能使學生的學習過程遵循“實踐—學習—再實踐—再學習”的規(guī)律進行。不僅拓寬學生的只是領域,而且促進學生建立更為完善的生物學知識體系,從而逐步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質。參與探究活動,還能激發(fā)學生學習生物學的興趣,在發(fā)展個性,培養(yǎng)探究能力,開發(fā)創(chuàng)造性思維等方面,都顯示出極為重要的作用,激勵學生探索,提高綜合素質。
生物教學擔負著向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重要任務,不僅要在教學活動中使學生感悟一些淺近的科學道理,更重要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體會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與方法,這些直接經驗的取得,必須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已有知識的累積才能獲得。實踐證明:通過探究性學習不僅是學生掌握科學知識,還能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掌握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養(yǎng)成實事求是、認真細致、獨立自主、不怕困難、與人合作的科學態(tài)度以及開拓進取、勤于思考、大膽創(chuàng)新的科學精神。
2、課題研究的實踐意義
在中學生物課上,成功的探究性學習在不影響學生學習成績的前提下,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和創(chuàng)造智慧。學生在生物課的探究中不僅對概念有更加深刻的認識,同時對科學探究的一般方法也有深入的了解,生物課上的探究式學習就是強調科學精神的培養(yǎng)。在探究過程中,學生的興奮點被誘發(fā),好奇心得到鼓勵。探究過程有獨立操作、思考,也有集體的分析討論,這既給學生獨立思考,自我鉆研,自我決策,自我負責的機會,又在討論中強調對他人觀點的容忍態(tài)度,強調尊重科學事實的態(tài)度,以及根據(jù)事實進行批判的思考的態(tài)度。探究式學習是培養(yǎng)學生真實自然和生命寶貴價值觀的過程。在探究式學習中,學生真實的與動植物接觸,讓學生以科學的眼光看待生物的同時,也拉近了與生物的距離。這種既重視個性發(fā)展,又重視集體合作的民主氛圍,既重視知識獲得又重視能力培養(yǎng)和態(tài)度情感價值觀的培養(yǎng)的學習方式對學生的.身心健康,及日后的科學研究工作都是極其重要的。
3、研究內容、目標及方法
3.1 內容
(一)生物學科探究性學習的過程和方法
1.設置情境,提出問題科學探究品質培養(yǎng)的指導策略。
2.引導學生主動挖掘問題的探究價值
3.創(chuàng)造條件,幫助學生完成探究活動
4.在探究性實驗教學中分層次訓練學生的能力
5.給學生展示自我的機會
(二)調查中學生物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現(xiàn)狀。
(三)分析生物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面臨的困難及對策。
3.2 目標
(一) 通過對文獻的研讀,深入了解探究性學習的相關理論和探究過程中應該注意的事項。
(二) 通過調查和文獻研究了解目前中學生物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現(xiàn)狀。
(三) 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了解在生物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的困難,通過文獻研究討論,得出相應對策。
3.3論文完成的方法
深入中學調查,真正的走近生物課堂,去體驗在生物學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真切的感受探究性學習給學生的生物學習帶來的影響,并通過反饋給教師,找到合適的策略,從而有效恰當?shù)卦谏锝虒W中開展探究性學習。
1. 調查訪談法:主要針對學生,其內容包括學生對探究性學習的認識、態(tài)度及當前探究過程中的一些問題等進行問卷。對部分老師和學生進行訪談,深入了解探究學習中的問題。
2.課堂觀察:課堂是研究教與學最合適的場所,通過對課堂中的相關要素的研究,從一線課堂實踐中收集、整理和分析原始材料,發(fā)展、升華為有效的生物探究性實驗教學模式。
3.文獻研究:針對國內外探究性學習實施,以及相關教育理論做出分析、借鑒,不斷調整落實,形成發(fā)展。
4 進度安排
文獻檢索、資料查詢、開題報告 20XX.2.25-20XX.3.22(II學期:第1-4周)
確定調查方案 20XX.3.25-20XX.4.5 (II學期:第5-6周)
完成調查過程、撰寫畢業(yè)論文 20XX.4.8-20XX.5.17(II學期:第7-12周)
問題整改、論文評閱、答辯資格審查 20XX.5.20-20XX.5.24(II學期:第13周)
畢業(yè)論文答辯 20XX.5.27-20XX.6.1 (II學期:第14周)
參考文獻
[1]教育部基礎教育司組織編寫.全日制義務教育生物課程標準(試驗稿)解讀[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傳版社,2002.
[2]劉恩山.中學生物教學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97-99
[3]占鳳.探究性學習在農村初中生物實驗教學中的應用[D].湖北:華中師范大學,2011:8-9
[4] 鐘振芳.在生物教學中落實探究性學習[J].理論博覽課改論壇,2012,10(24):23-25
[5] 教育部基礎教育司,教育部師范教育司.普通高中新課標教師研修手冊—生物課程標準研修[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6] 行登科.探究性學習在生物教學中的實施途徑[J].今日湖北理論版,2007,1 (7):7-9
[7] 吳詩光.探究學習在中學生物教學中的作用[J].天中學刊,2001,(10):14
[8] 李玲玲,袁均林,崔鴻.中學生物教學中探究性學習的適應性[J].高等函授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24(1):69-71
[9] 朱靖.探究性學習在初中生物教學中的實踐探索[D].大連:遼寧師范大學,2010:1-4,13-15,24-26
[10] 李錦.高中生物教學中開展探究性學習面臨的困難及對策[J].大連教育學院學報,2006,22(3):33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