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鳽:別名海南夜鳽_白耳夜鷺_海南虎斑鳽_海南虎斑鳩,為鸛形目、鷺科、夜鳽屬鳥類,原產(chǎn)于亞洲中國,偶見于東南沿海地區(qū)。野生于海拔400m以下的密林、山溝河谷。1899年命名,無亞種。夜行性中型涉禽,白天多隱藏在密林中。其中在海南為留鳥,其他地方為夏候鳥或旅鳥。2016年IUCN《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將其列為瀕危物種。2021年被列為我國1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
我國特有鳥類,世界30種最瀕危鳥類之一,因為極為罕見。它的生活習性非常特殊,與鷺科其他物種不同,不喜群居、不喜鳴叫,如幽靈般,毫無聲息地飛來飛去,給人一種“神秘”的感覺,所以被稱為“世界上最神秘的鳥”。
海南鳽形態(tài)特征 >
體長54-56cm,重540-605克。體型和大小近似于鷺。眼先和脛下部裸露。站立和飛行時,頸部收縮,但沒有鷺類明顯。嘴黑色,嘴基部和眼先為綠色。前額、頭頂、頭側、枕部和長長的冠羽均為黑色,眼后有一條白色條紋向后延伸至耳羽上方的羽冠處,白紋下面的耳羽為黑色,眼下有一個白斑。上體的羽毛為暗褐色,飛羽呈石板灰色,并具有綠色的金屬光澤,翅膀上的覆羽為暗褐色,具有少許白色的斑點。虹膜為黃色,腳為綠黑色。
海南鳽生活習性 >
白天隱于密林中,夜晚活動,主要捕食溪流或水庫中的小魚。天黑前后飛出去覓食,天剛亮回巢休息。除了育雛期,一般中途不回來。出去覓食和回巢時間受天氣和人為干擾影響較大,有1-2小時的差別。至于覓食地點多為水質(zhì)清澈、流速緩慢且水深20-50cm的河流淺灘中,也會在農(nóng)田曠野或水塘覓食。在青嶂山保護區(qū),它主要在瀑布水庫周邊幾大片被淹廢棄的農(nóng)田中覓食,有時也會飛離保護區(qū)到距巢3公里以外的農(nóng)田、水塘等區(qū)域覓食。
海南鳽飼養(yǎng)方法 >
它們一般白天隱藏,晚上出來活動,尤以晨昏活動最為頻繁,但繁殖育雛期間,有時白天也出來活動覓食。食性以小魚、蛙和昆蟲等動物性食物為主。在灘地上和淺水區(qū)覓食魚蝦、小螺和昆蟲等,在林中樹上營巢。
海南鳽雌雄分辨 >
雌鳥體型較小。
海南鳽繁殖方式 >
選擇人跡罕至的深山密林的溪流邊的樹上筑巢,浙江千島湖是我國最大海南鳽繁殖地。在海南鳽的繁殖期,它非常懼怕人類打擾,一有異常響動,便將脖子伸得老長,警惕地張望著。它的巢和其他鷺科鳥類相似,均以筑巢地周圍常見的枯枝搭成淺盤狀,直徑約為40cm。每窩卵為2-4枚。自親鳥筑巢至雛鳥出飛,此鳥整個繁殖期約為4個月。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寫作基礎 | 作文指導 |
寫作經(jīng)驗 | 寫作方法 |
文學常識 |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2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