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guī)熞?。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
6、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2、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發(fā)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1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劉向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17、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1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2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陸游
2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2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26、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2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31、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33、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業(yè)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
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圣人無常師。
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弟子不必不如師,師不必賢于弟子,聞道又先后,術業(yè)有專攻,如是而已。
書山有路勤為徑,學海無涯苦作舟。
業(yè)精于勤餓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少年樂相知,衰暮思故友。
1、草木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韓愈2、事修而謗興,德高而毀來。
——韓愈3、【勸人為善】一時勸人以口,百世勸人以書。 ——韓愈 《了凡四訓》4、斷送一生唯有酒 ——韓愈5、萬山磅礴必有主峰,龍袞九章但摯一領。
——韓愈6、讀書患不多,思義患不明;足己患不學,既學患不行。 ——韓愈7、一在天之涯,一在地之角,生而影不與吾形相依,死而魂不與吾夢相接。
——韓愈 《祭十二郎文》8、物有不平則鳴,胸有郁氣當出卻難舒 ——韓愈 《送孟東野序》9、然吾觀于人,其能盡其性而不類于禽獸異物者,希矣。將憤世嫉邪長往而不來者之所為乎? ——韓愈 《雜說》10、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韓愈 《春雪》11、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
——韓愈12、聞道有先后,術業(yè)有專攻。 ——韓愈13、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韓愈 《原道》14、"其責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輕以約。 ——韓愈 《原毀》"15、鳥有償冤者,終年抱寸誠。
口銜山石細,心望海波平。 渺渺功難見,區(qū)區(qū)命已輕。
人皆譏造次,我獨賞專精。 豈計休無日,惟應盡此生。
何慚刺客傳,不著報讎名。 ——韓愈 《學諸進士作精衛(wèi)銜石填?!?6、仰不愧天,俯不愧人,內不愧心。
——韓愈 《與孟尚書書》17、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韓愈18、孟郊死葬北邙山,從此風云得暫閑。
天恐文章渾斷絕,更生賈島著人間。 ——韓愈19、情隘辭蹙,不知所裁。
——韓愈20、業(yè)精于勤荒于嬉 ——韓愈 《進學解》21、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 ——韓愈 《符讀書城南》22、讀書以為學,纘言以為文,非以夸多而斗靡也。
蓋學所以為道,文所以為理耳。 ——韓愈23、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
——韓愈24、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書,廬其居。 ——韓愈 《原道》25、世有伯樂,然后有千里馬。
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故雖有名馬,祇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
馬之千里者,一食或盡粟一石。食馬者不知其能千里而食也。
是馬也,雖有千里之能,食不飽,力不足,才美不外見,且欲與常馬等不可得,安求其能千里也? 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盡其材,鳴之而不能通其意,執(zhí)策而臨之,曰:“天下無馬!”嗚呼!其真無馬邪?其真不知馬也! ——韓愈 《馬說》26、由是而之 焉之謂道。 ——韓愈 《原道》27、熔鑄經(jīng)典之范,翔集子史之術 ——韓愈28、蓋上天之生余,必有期于下地。
——韓愈 《感二鳥賦》29、君子之傷,君子之守。 ——韓愈 《幽蘭操》30、文以載道 言貴獨到 詞必己出 文從字順 ——韓愈31、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韓愈32、博愛之謂仁。 ——韓愈33、人生處萬類,知識最為賢。
——韓愈34、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謂義 ——韓愈35、少年樂相知,衰暮思故友。 ——韓愈36、不是春來偏愛酒,應須得酒遣春愁 ——韓愈37、水向東流竟不回,紅顏白發(fā)遞相摧。
——韓愈38、新莖未遍半猶枯,高架支離倒復扶。 若欲滿盤堆馬乳,莫辭添竹引龍須。
——韓愈 《題張十一旅舍三詠·蒲萄》39、事業(yè)無窮年。 ——韓愈40、因循二字,從來誤盡英雄 ——韓愈41、師者,所以傳道授業(yè)解惑者也。
——韓愈42、圣人無常師 ——韓愈43、駕輕車,就熟路。 ——韓愈 《送石處士序》44、以為雖暫先別,終當久相與處。
——韓愈45、東方半明大星沒,獨有太白配殘月。 ——韓愈 《東方半明》46、自知者為明。
——韓愈 《復忘賦》47、蚍蜉撼大樹,可笑不自量。 ——韓愈48、夫力,易強而有功也;心,難強而有智也。
——韓愈 《圬者王承福傳》49、人非生而知之,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 ——韓愈 《師說》50、辭,達而已矣 ——韓愈51、人皆勸我酒,我若耳不聞。
今日到君家,呼酒持勸君。 為此座上客,及余各能文。
君詩多態(tài)度,藹藹春空云。 東野動驚俗,天葩吐奇芬。
張籍學古淡,軒鶴避雞群。 阿買不識字,頗知書八分。
詩成使之寫,亦足張吾軍。 所以欲得酒,為文俟其醺。
酒味既泠冽,酒氣又氛氳。 性情漸浩浩,諧笑方云云。
此誠得酒意,余外徒繽紛。 長安眾富兒,盤饌羅膻葷。
不解文字飲,惟能醉紅裙。 雖得一餉樂,有如聚飛蚊。
今我及數(shù)子,固無蕕與薰。 險語破鬼膽,高詞媲皇墳。
至寶不雕琢,神功謝鋤耘。 方今向太平,元凱承華勛。
吾徒幸無事,庶以窮朝曛。 饌zhuàn:吃喝,飲食。
膻shān:像羊肉的氣味。紅裙:指歌女。
蕕yóu:臭草指壞人。薰:香草指好人。
——韓愈 《醉贈張秘書》52、怠者不能修,而忌者畏人修。(懶惰的人不追求學習進步,而嫉妒別人的人害怕別人學習進步。)
——韓愈 《原毀》53、取其一,不責其二;即其新,不究其舊。 ——韓愈54、強者必怒于言,懦者必怒于色。
——韓愈55、形成于思荒于嬉,業(yè)精于勤毀于隨。 ——韓愈 《圍爐夜話》56、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誠其意。
——韓愈 《原道》57、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韓愈 《早春呈。
1、《白鹿洞二首·其一》
唐代:王貞白
讀書不覺已春深,一寸光陰一寸金。
不是道人來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尋。
譯文:
專心讀書,不知不覺春天過完了,每一寸時間就像一寸黃金珍貴。并不是道人過來嘲笑,周公的精義孔子的思想教導投入鉆研中。
2、《勸學》
唐代: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
譯文:
每天三更半夜到雞啼叫的時候,是男孩子們讀書的最好時間。少年時只知道玩,不知道要好好學習,到老的時候才后悔自己年少時為什么不知道要勤奮學習。
3、《柏學士茅屋》
唐代:杜甫
碧山學士焚銀魚,白馬卻走深巖居。古人己用三冬足,年少今開萬卷余。
晴云滿戶團傾蓋,秋水浮階溜決渠。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
譯文:
安史之亂的戰(zhàn)火使柏學士失去了官職,昔日常參議朝政,直言相諫的他,將茅屋搭建在險峻的碧山之中,隱居于此。但他仍象漢代文學家東方朔一樣的刻苦讀書,雖然他年少,但已學業(yè)有成。
觀茅屋戶外,那祥云如車蓋一樣密密地聚集,秋水順著道路,如大水決渠一樣地湍急流去。自古以來榮華富貴必定從勤苦中得到,有識之男應當如柏學士一樣去博覽群書,以求功名。
4、《絕句·書當快意讀易盡》
宋代:陳師道
書當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
世事相違每如此,好懷百歲幾回開?
譯文:
讀到一本好書,心中十分高興,可惜沒多久就讀完了;與知心朋友親切交談,心中十分高興,可惜朋友不能常常到來。世界上的事往往是這樣美中不足與意愿相乖,人生百年,有多少次能夠歡笑開懷?
5、《送董元達》
宋代:謝逸
讀書不作儒生酸,躍馬西入金城關。塞垣苦寒風氣惡,歸來面皺須眉斑。先皇召見延和殿,議論慷慨天開顏。謗書盈篋不復辯,脫身來看江南山。長江滾滾蛟龍怒,扁舟此去何當還?大梁城里定相見,玉川破屋應數(shù)間。
譯文:
讀盡了詩書,你毫無腐儒的酸氣;投筆從戎,躍馬在西北邊關。邊塞的氣候惡劣,寒風凜冽,你回來時,滿面皺紋,須眉已斑。先皇帝在延和殿召見,你慷慨激昂,縱橫議論,得到了皇上的激賞。
可惜誹謗你的人太多,難以置辯,有功難封,你流落到江南,來賞玩這里的青山。長江滾滾東去,下有蛟龍發(fā)怒,掀起波浪;你這次乘著扁舟離去,何時才能回還?日后我們在大梁城中定能再見,那時你必然還是牢守節(jié)操,家中只有破屋數(shù)間。
古代名人的讀書詩
東晉詩人陶淵明,熱愛田園生活,喜愛讀書。他寫了一首《雜詩》:“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等人。”告誡人們要珍惜時光,好好讀書。
唐代文豪韓愈在一首讀書詩中寫道:“讀書患不多,思人患不明。患足已不學,既學患不行。”指出在治學的過程中,要“多讀、多思、虛心、躬行”。
唐代書法家顏真卿寫有一首流芳千古的《勸學》詩:“三更燈火五更雞,正是男兒讀書時。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首方悔讀書遲?!彼麆裾]人們要勤奮學習,不要錯過讀書的好時光。
明代大劇作家湯顯祖,著有《牡丹亭》,是我國戲劇史上浪漫主義的杰作。他在《正覺寺示弟儒祖》詩中寫道:“窗間白發(fā)催愁境,燭底蒼頭勸讀書?!?
明代詩人于謙喜愛讀書,認為讀書能得到美好的精神享受:“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無一點塵。”
清代詩人袁枚,博學多才,他的一首讀書詩提醒人們,讀書切莫囫圇吞棗:“讀書不知味,不如束高閣。蠹魚爾何如,終日食糟粕。”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guī)熞病衿渖普叨鴱闹洳簧普叨闹鬃?
6、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2、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發(fā)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1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劉向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17、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1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2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陸游
2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2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26、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2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31、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33、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孔子
2、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
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孔子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孔子
5、三人行,必有我?guī)熞?。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p>
6、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孔子
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
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
9、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
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1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12、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發(fā)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1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劉向
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1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17、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18、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19、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2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21、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2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2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陸游
2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25、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26、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27、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28、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29、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30、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31、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
32、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
33、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
34、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禮記》
《符讀書城南》唐 韓愈
木之就規(guī)矩,在梓匠輪輿。
人之能為人,由腹有詩書。
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
欲知學之力,賢愚同一初。
由其不能學,所入遂異閭。
兩家各生子,提孩巧相如。
少長聚嬉戲,不殊同隊魚。
年至十二三,頭角稍相疏。
二十漸乖張,清溝映污渠。
三十骨骼成,乃一龍一豬。
飛黃騰踏去,不能顧蟾蜍。
一為馬前卒,鞭背生蟲蛆。
一為公與相,潭潭府中居。
問之何因爾,學與不學歟。
金璧雖重寶,費用難貯儲。
學問藏之身,身在則有馀。
君子與小人,不系父母且。
不見公與相,起身自犁鋤。
不見三公后,寒饑出無驢。
文章豈不貴,經(jīng)訓乃菑畬。
潢潦無根源,朝滿夕已除。
人不通古今,馬牛而襟裾。
行身陷不義,況望多名譽。
時秋積雨霽,新涼入郊墟。
燈火稍可親,簡編可卷舒。
豈不旦夕念,為爾惜居諸。
恩義有相奪,作詩勸躊躇。
賞析如下:
這首詩作于唐元和十一年(816),是韓愈寫給他兒子韓昶的勸學詩。韓昶小字符,讀書于城南韓氏莊。
前六句為第一層,也是全詩的中心,強調讀書的重要性。詩歌一開始就以木料作比喻,形象地告訴人們:同是木料,經(jīng)過匠工不同的加工,有的就做成了車輪,有的則做成了車廂,成為形狀完全不同的兩樣物件。然后,詩人以木喻人,指出同樣是人,由于所受的教育不同,有的讀書,有的不讀書,于是便出現(xiàn)了差別,分出了賢愚,成了完全不同的兩種人。“人之能為人,由腹有詩書”,人,只有讀了書,才能以詩書的規(guī)矩要求自己、規(guī)范自己,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人。由此說明讀書的重要。那么如何來讀書呢?韓愈提出一個字,就是“勤”。這是韓愈體會很深也多次提到的一個詞,我們今天對韓愈在《進學解》中所說的“業(yè)精于勤荒于嬉”還非常熟悉。韓愈“詩書勤乃有,不勤腹空虛”的詩句,與《進學解》中講述的是同一個道理。
接下來,韓愈對比了讀書不讀書的兩種截然相反的前途。韓愈認為,“欲知學之力,賢愚同一初。”人在一生下來時,是沒有什么區(qū)別的。到了十二三歲,就有些不同了,到了二十歲,這種區(qū)別就非常明顯了,到了三十歲,“一龍一豬”已成定局?!皢栔我驙?,學與不學歟”,這是造成不同前途的根本原因?!?/p>
供參考。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宋真宗《勵志篇》
書冊埋頭無了日,不如拋卻去尋春,——宋·朱熹《出山道中口占》
書當快意讀易盡,客有可人期不來?!巍り悗煹馈督^句四首”(其四)書畫琴棋詩酒花,當年件件不離他,——清·查為仁《蓮坡詩話》
既耕亦已種,時還讀我書?!獣x·陶淵明《讀山海經(jīng)》
弱齡計事外,委懷在琴書。——晉·陶淵明《始作鎮(zhèn)軍參軍經(jīng)曲阿》
飛花三畝宅,落葉半床書?!鳌は耐甏尽侗艿亍?/p>
弱冠弄柔翰,卓犖觀群書?!獣x·左思《詠史》
富貴必從勤苦得,男兒須讀五車書。——唐·杜甫《題泊學士茅屋》
月過碧窗今夜酒,雨昏紅壁去年書。唐·許渾《再游姑蘇玉芝觀》
莫問野人生計事,窗前流水枕前書。——唐·李九齡《山中寄友人》
數(shù)間茅屋閑臨水,一盞秋燈夜讀書?!啤⒂礤a《送曹璩歸越中舊隱詩》
亂泉聲里誰通屐,黃葉林間自著書?!濉ね跆O《南園》
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
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
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發(fā)方悔讀書遲——顏真卿
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
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劉向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
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
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
鳥欲高飛先振翅,人求上進先讀書——李苦禪
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
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
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陳壽《三國志》
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
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陸游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
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
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
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