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靜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孟浩然:《宿建德江》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
王維:《山居秋瞑》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盧綸:《塞下曲》月黑雁飛高,單于夜遁逃。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
秦時明月漢時關,萬里長征人未還。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明月別枝驚鵲,清風半夜鳴蟬.
1、磧里征人三十萬,一時回首月中看。
出自唐·李益《從軍北征》。海,指瀚海,即沙漠。行路難,是漢樂府橫吹曲之名,多是歌詠憂傷內容的曲調。磧,本指水中沙堆,此指沙漠。這句詩描寫出征的將士夜晚頂著刺骨的寒風行進于天山雪后的沙漠之中,突然聽到憂傷的《行路難》笛聲,頓時三十萬將士一時為之動情,不禁一起回首望著沙漠中那輪清寒皎潔的明月,心中涌起無限的思鄉(xiāng)之情。
2、展轉不能寐,披衣起彷徨。彷徨忽已久,白露沾我裳。
出自三國魏·曹丕《雜詩二首》(其一)。展轉,即輾轉,翻來覆去不能入眠之狀。寐,入眠。這句詩描寫游子思鄉(xiāng)夜不能寐,披衣彷徨,露濕衣裳而不覺之情狀,表現了游子深切的鄉(xiāng)思之情。
?
3、翻飛未肯下,猶言惜故林。
出自唐·孔紹安《落葉》。猶言,好像。此以落葉為比,寫游子思鄉(xiāng)之情。前兩句運用比喻修辭手法,將落葉比游子,寫其飄零他鄉(xiāng)的凄苦之情。后兩句以比擬(擬人)修辭手法,將落葉人格化,使其帶有人的生命情態(tài)(“肯”、“惜”),從而反襯出游子對故鄉(xiāng)的依戀之情。
4、一片洞庭心,聊憑塞鴻寫。
出自宋·韓丕《寄岳陽劉從事》。心,情。聊,姑且。塞鴻,塞外南飛的大雁。古有鴻雁傳書的傳說,因此這里的“塞鴻”乃是指書信。這句詩描寫望雁南飛,觸景生情而起的思鄉(xiāng)之情。
?
5、向晚多愁思,閑窗桃李時。
出自唐·王維《晚春歸思》。向晚,黃昏。這句詩描寫黃昏時分的鄉(xiāng)思之愁。日暮黃昏,正是家人團聚之時。而今人在異鄉(xiāng),正是寂寞難耐之時,況見異鄉(xiāng)桃李綻放得如此絢麗,教人如何不觸景生情,頓生鄉(xiāng)思之愁?“閑”之一字,暗中點出“寂寞”之意,也由此交代了黃昏思鄉(xiāng)的緣由。因為人在寂寞之時,最易引發(fā)鄉(xiāng)思之情。
6、行人無限秋風思,隔水青山似故鄉(xiāng)。
出自唐·戴叔倫《題稚川山水》。這句詩描寫游子思鄉(xiāng)之情。前句寫游子秋風中而動鄉(xiāng)思之情,后句寫游子見他鄉(xiāng)之山而憶及家鄉(xiāng)之山。前后配合,突顯出游子觸景生情的鄉(xiāng)思之愁。
春望 唐 · 杜甫211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白頭搔更短,渾欲不勝簪。靜夜思 唐 ·5261 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泊船瓜洲 宋 · 王安石京口瓜洲一水4102間,鐘山只隔數重山。
春1653風又綠江南岸,明月何時照我還?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唐 · 王維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專,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遙知兄弟登高處,遍插茱萸少一人。
秋思 唐 · 張籍洛陽城里見秋屬風,欲作家書意萬重。復恐匆匆說不盡,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
王維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靜夜思
李 白
床 前 明 月 光,
疑 是 地 上 霜。
舉 頭 望 明 月,
低 頭 思 故 鄉(xiāng)。
長相思
作者: 納蘭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關那畔行,夜深千帳燈。
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秋思
張 籍
洛陽城里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
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賀知章《回鄉(xiāng)偶書》)
誰家玉笛暗飛聲,散人春風滿洛城。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國情。(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杜少府之任蜀州 王勃
城闕輔三秦,風煙望五津。
與君離別意,同是宦游人。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無為在歧路,兒女共沾巾。
楓橋夜泊 張繼
月落烏啼霜滿天, 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烏衣巷 劉禹錫
朱雀橋邊野草花,
烏衣巷口夕陽斜。
舊時王謝堂前燕,
飛入尋常百姓家。
無 題 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靜夜思
李白
chuáng qián míng yuè guāng
床 前 明 月 光 ,
yí shì dì shàng shuāng
疑 是 地 上 霜 。
jǔ tóu wàng míng yuè
舉 頭 望 明 月 ,
dī tóu sī gù xiāng
低 頭 思 故 鄉(xiāng) 。
作者背景
李白(701-762),唐代詩人。字太白,號青蓮居士,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天水附近)。作品極富浪漫色彩,感情強烈,善用比興、夸張的表現手法,形成了豪放縱逸的藝術風格,被稱為“詩仙”。
注詞釋義
靜夜思:寧靜的夜晚所引起的鄉(xiāng)思。
疑:好像。以為。
舉:抬,仰。
古詩今譯
床前有明亮的月光,好像地上寒冷的清霜。抬頭望著天上的明月,低頭思念著自己的家鄉(xiāng)。
名句賞析——“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
本詩是首千古傳誦的名篇。平實樸素的語言,生動地表現出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全詩僅20個字,已從時間、環(huán)境、氣氛及對人物的細微動作的描繪,寫出了游子對故鄉(xiāng)的深切思念。語言明白,音韻流利自然,似信手拈來,毫不費力,但卻含蓄深沉,引人深思。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