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 ——唐杜甫《 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
譯文:如何能得到千萬間寬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間貧寒的讀書人,讓他們開顏歡笑!安穩(wěn)得像是山一樣。
唉!什么時候眼前出現(xiàn)這樣高聳的房屋,到那時即使我的茅屋被秋風吹破,我自己受凍而死也心甘情愿!
2、唐代杜甫的《佳人》
絕代有佳人,幽居在空谷。自云良家子,零落依草木。關中昔喪亂,兄弟遭殺戮。
官高何足論,不得收骨肉。世情惡衰歇,萬事隨轉(zhuǎn)燭。夫婿輕薄兒,新人美如玉。
合昏尚知時,鴛鴦不獨宿。但見新人笑,那聞舊人哭。在山泉水清,出山泉水濁。
侍婢賣珠回,牽蘿補茅屋。摘花不插發(fā),采柏動盈掬。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
譯文:有位舉世無雙的美人,隱居在空曠的山谷中。她說自己是高門府第的女子,飄零淪落到與草木相依。過去關中一帶遭遇戰(zhàn)亂,家里的兄弟全被亂軍殺戮。官居高位又有什么用?自己兄弟的尸骨都無法收埋。
世俗人情都厭惡衰敗的人家,萬事就像隨風而轉(zhuǎn)的燭火。丈夫是個輕薄子弟,拋棄了我又娶了個美麗如玉的新人。合歡花尚且知道朝開夜合,鴛鴦鳥成雙成對從不獨宿。丈夫只看見新人歡笑,哪里聽得到舊人哭泣?
泉水在山里是清澈的,出了山就渾濁了。讓侍女典賣珠寶維持生計,牽把青蘿修補茅屋。摘下來的花不愿插在頭上,喜歡采折滿把的柏枝。天氣寒冷,衣衫顯得分外單薄,黃昏時分,獨自倚在修長的竹子上。
3、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譯文:意思是豪門貴族家里酒肉吃不完都放臭了,而道路上卻暴露著凍餓致死的人的白骨。揭示了當時社會貧富懸殊的情況。
4、唐代韓翃《寒食》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御柳斜。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譯文:暮春時節(jié),長安城處處柳絮飛舞、落紅無數(shù),寒食節(jié)東風吹拂著皇家花園的柳枝。夜色降臨,宮里忙著傳蠟燭,裊裊炊煙散入王侯貴戚的家里。
5、殺聲沈后野風悲,漢月高時望不歸。白骨已枯沙上草,家人猶自寄寒衣。——唐沈彬《吊邊人》
譯文:吊唁邊塞打仗的親人 ,邊塞打仗的肅殺聲不絕于耳野風都為之悲號 。圓月高懸家人望穿秋水仍然沒有歸去, 白骨累累已將邊塞沙漠上的草給覆蓋致使枯萎了, 但家人依舊給遠在邊塞的打仗親人寄去御寒的衣服 。
辛棄疾:“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出處辛棄疾的《鷓鴣天》
鷓鴣天
送人
辛棄疾
唱徹《陽關》淚未干,
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無窮樹,
帶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幾千般,
只應離合是悲歡?
江頭未是風波惡,
別有人間行路難。
這首詞是作者中 年時的作品。那時候,作者在仕途上已經(jīng)歷了不少挫 折,因此詞雖為送人而作,但是所表達的多是世路艱難之感。
類似的句子還有:
“江湖多風波,舟楫恐失墜”(杜甫《夢李白》),“瞿塘嘈嘈十二灘,人言道路古來難;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劉禹錫《竹枝詞》)。
1、《酌酒與裴迪》
唐代:王維
酌酒與君君自寬,人情翻覆似波瀾。
白首相知猶按劍,朱門先達笑彈冠。
草色全經(jīng)細雨濕,花枝欲動春風寒。
世事浮云何足問,不如高臥且加餐。
譯文:斟酒給你請你自慰自寬,人情反復無常就像波瀾。相交到老還要按劍提防,先貴者卻笑我突然彈冠。野草新綠全經(jīng)細雨滋潤,花枝欲展卻遇春風正寒。世事浮云過眼不值一提,不如高臥山林努力加餐。
2、《竹枝詞九首(其七)》
唐代:劉禹錫
瞿塘嘈嘈十二灘,此中道路古來難。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譯文:瞿塘峽水刷刷流過十二灘,這里的道路自古以來很艱難。總是怨恨人心比不了這江水,無緣無故也會平地掀起波瀾。
3、《木蘭詞·擬古決絕詞柬友》
清代:納蘭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見,何事秋風悲畫扇。
等閑變卻故人心,卻道故人心易變。
驪山語罷清宵半,淚雨零鈴終不怨。
何如薄幸錦衣郎,比翼連枝當日愿。
譯文:與意中人相處應當總像剛剛相識的時候,是那樣地甜蜜,那樣地溫馨,那樣地深情和快樂。但你我本應當相親相愛,卻為何成了今日的相離相棄?如今輕易地變了心,你卻反而說情人間就是容易變心的。
我與你就像唐明皇與楊玉環(huán)那樣,在長生殿起過生死不相離的誓言,卻又最終作決絕之別,即使如此,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當年的唐明皇呢,他總還是與楊玉環(huán)有過比翼鳥、連理枝的誓愿。
4、《春怨》
唐代:劉方平
紗窗日落漸黃昏,金屋無人見淚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滿地不開門。
譯文:紗窗外的陽光淡去,黃昏漸漸降臨; 鎖閉華屋,無人看見我悲哀的淚痕。 庭院空曠寂寞,春天景色行將逝盡; 梨花飄落滿地,無情無緒把門關緊。
5、《聲聲慢·尋尋覓覓》
宋代:李清照
尋尋覓覓,冷冷清清,凄凄慘慘戚戚。乍暖還寒時候,最難將息。三杯兩盞淡酒,怎敵他、晚來風急!雁過也,正傷心,卻是舊時相識。
滿地黃花堆積,憔悴損,如今有誰堪摘?守著窗兒,獨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細雨,到黃昏、點點滴滴。這次第,怎一個愁字了得!
譯文:空空蕩蕩無主張,冷冷清清好凄涼,悲悲慘慘好心傷。一時覺暖一時覺涼,身子如何得休養(yǎng)?飲三杯兩盞淡酒,怎能抵御它、傍晚之時來的冷風吹的緊急。向南避寒的大雁已飛過去了,傷心的是卻是原來的舊日相識。不認當年舊同鄉(xiāng)。
菊花委地盡枯黃,我引憂傷憔悴無心賞花惜花、如今花兒將敗還有誰能采摘?守著窗前挨時光,守著窗前挨時光,盼不到天黑好挹怏。梧桐葉上細雨淋漓,到黃昏時分、那雨聲還點點滴滴。此情此景,用一個愁字又怎么能說的夠?
1.浪漫主義、現(xiàn)實主義和唯心主義 翻開任何一本關于中國古詩的評論就可以發(fā)現(xiàn)一個不爭的事實:中國古詩有兩大流派,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
其實,不光是古詩,其他文學也是有同樣的兩派。具體劃分為浪漫主義和現(xiàn)實主義的是現(xiàn)代人,或者確切點說的話是外國人而不是詩人本人,因為他們本人并沒有這種意識,他們之所以沒有這種意識是因為他們所過的生活和他們所受思想的影響。
在中國古代的主要思想流派,有儒、道、釋三派,具體體現(xiàn)到中國的古詩中也是這樣的。中國的古詩也可分為儒、道、釋三派,用現(xiàn)在的叫法就是現(xiàn)實主義、浪漫主義和唯心主義。
如果按這樣劃分的話,屈原、陶淵明、李白等應該屬于道派的。為什么這么說呢?首先要說一下中國的道派,道派的主要思想是“道法自然“。
與其說道法自然,到不如說是我行我素。其實,他們是看不慣現(xiàn)實,但是他們又不愿意自己去積極的參與改變現(xiàn)實。
在這里,把屈原也歸在里面是有點委屈他了,他有點被迫的意味,但是,人家并沒有要他尋死的意思。不是現(xiàn)實容不下他們,而是他們從不下現(xiàn)實。
所以,我們看看的他們不是關心社會,充滿激情,安分守己,而是自甘墮落,不思進取,空閑空想。例如: 月下獨酌 李白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名月,對影成三人。月既不解歡, 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 我舞影凌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永結(jié)無情游, 相期邈云漢。
而韓愈、杜甫、陸游等是儒派的。其實,在中國的古代,儒派和道派就像美國的民主黨和共和黨一樣影響著中國古代的政治和思想。
和道派不同的是,儒派更關注的是人民的疾苦和社會現(xiàn)實。假如人人都像道派那樣的話,社會就很難進步的。
因為自然界一直遵守的都是自然的法則,但是也正如預期的那樣自然一直都是自然。野獸遵守的是自然,所以野獸還是野獸。
現(xiàn)在西方人的達兒文主義,其實也就是自然法則,之所以到現(xiàn)在才提出來,說明他們的落后。其實我們的祖先早就提出來了,而且提的不他還完善。
唐朝的詩人劉禹錫: 天之道在自然,其用在強弱;人之道在法制,其用在是非。 在這里我們看到,自然法則只使用于自然,遵守的是弱肉強食,而人類使用的是法制,遵守的是是非曲直。
那么如果說道派關注的是自然的話,儒派關注的是社會。下面是一個例子: 貧女 秦韜玉 蓬門未識乙羅香,擬托良媒亦自傷。
誰愛風流高格調(diào),共憐時世儉梳妝。 敢將十指夸針巧,不把雙眉斗畫長。
苦恨年年壓金錢,為他人作嫁衣裳。 還有一派釋派,就是佛教的。
這一派似乎是不被重視的,因為很少人能夠去注意他們,而他們也是不愿意讓別人過多的去注意他們的,但是他們在歷史上,特別在中國的古詩中是有很大的分量的,這在古詩中是能夠體現(xiàn)出來的。比如李白的詩中就有好多描寫這些人的,他的好多朋友都和尚。
蘇軾就經(jīng)常同和尚交往,他的詩中也有好多。但是有趣的是釋派的詩人在中國古詩中似乎是沒有地位的,當我們翻開唐詩的時候,里面沒有一首是和尚做的。
在我們旅游的時候,我們又會發(fā)現(xiàn)另外一種情況,好多的名山大川,古廟名剎都是因為有禪詩而讓人留戀和無盡的回味。下面就舉一個例子: 身如菩提樹,心如明鏡臺。
時時勤拂拭,莫使染塵埃。 這是一個叫神秀的和尚寫的,而另一個叫慧能的和尚寫到: 菩提本無樹,明鏡并非臺; 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讀詩的第六境界 我們在讀古詩是的時候,由于水平的不同,每個人所達到的境界也是不同的。我們知道王國維把讀古詩劃分為三個境界,而馮友蘭則把人的思想劃分為四個境界,而我在這里則要把它劃分為六個境界。
科學家曾經(jīng)研究過人類的第六感覺,我覺得人們在讀詩的時候同樣也會有第六感覺的。所謂第一境界就是認識知道而已,對于它是什么意思就不得而知了,就好像認識一個人但不知道他的性格一樣。
第二境界就是已經(jīng)熟悉了它的意思,但是卻不知道它的背景,不知道為什么詩人會在這個時候作這首詩。第三境界就是熟悉了詩也熟悉了詩人,并且還熟悉了詩人所處的時代,這個時候,我們讀詩的時候就會理解詩人的處境。
那么第四境界就是我們理解了詩人就好像是詩人也理解了我們一樣,我們和詩人能夠進行心的交流,這個時候,我們讀詩就不僅僅是讀了,我們是在和古人交流思想。其實在這個境界中詩人的思想是深深的影響著我們。
第五境界已經(jīng)不能叫做境界了,應該叫做第五感覺,或者第無感覺,快就是快沒有感覺了。處在這個境界,我們的眼睛就不會再關注某一詩人了,而是一個思想流派的詩人,比如浪漫主義,而不是李白。
我們對好詩不僅是欣賞,還應該有享受;不僅是評論,還應該有感覺。那么第六境界是什么呢?就好象是在考試中遇到不會做的題而要蒙的時候,這個時候就要靠第六感覺,第六感覺良好的話,就會一蒙一個準。
如果詩人的精華都被吸收殆盡并且無行的化為自己的一部分的話,這個境界的人一生即使只讀一首詩也是一樣的,那么這就是第六境界。就好象古人作詩信守拈來。
如曹植的七步詩: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2.現(xiàn)實主義:提倡客觀地觀察現(xiàn)實。
1、料得年年腸斷處,明月夜,短松岡。
2、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啤に沃畣?3、秋風清,秋月明,落葉聚還散,寒鴉棲復驚,相思相見知何日,此時此夜難為情。
4、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5、近來無限傷心事,誰與話長更?從教分付,綠窗紅淚,早雁初鶯。
6、九州生氣恃風雷,萬馬齊喑究可哀。 7、文章已滿行人耳,一度思卿一愴然。
8、數(shù)聲風笛離亭晚,君向瀟湘我向秦。 9、紅藕香殘玉簟秋。
輕解羅裳,獨上蘭舟。云中誰寄錦書來?雁字回時,月滿西樓。
形容心情復雜的詩句。 10、十人堪有九白眼,百無一用是書生。
11、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12、今夜月明人盡望,不知秋思落誰家。 13、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唐·孟郊<游子吟 14、十年生死兩茫茫,不思量,自難忘。 15、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
16、舊香殘粉似當初,人情恨不如。一春猶有數(shù)行書,秋來書更疏 17、君自故鄉(xiāng)來,應知故鄉(xiāng)事。
來日綺窗前,()寒梅著花未?——唐·王維 18、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啤ね蹙S 19、桃花流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20、劍外忽傳收薊北,初聞涕淚滿衣裳。卻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詩書喜欲狂。
21、夙風野大,紙灰飛揚,阿兄歸矣,猶屢屢回頭望汝矣。 22、秋到邊城角聲哀,烽火照高臺。
悲歌擊筑,憑高酹酒,此興悠哉! 23、冠蓋滿京華,斯人獨憔悴。 24、千里孤墳,無處話凄涼。
25、我是人間惆悵客,知君何事淚縱橫,斷腸聲里憶平生。
1、《竹枝詞九首》唐代:劉禹錫
長恨人心不如水,等閑平地起波瀾。
【翻譯】人間世道“等閑平地”也會起波瀾,真是令人防不勝防,“人心”比瞿塘峽水還要兇險。
2、《白頭吟》唐代:李白
兩草猶一心,人心不如草。
【翻譯】自然界的兩草尚且如此,人心卻不如草那樣執(zhí)著堅定。
3、《春居雜興二首》宋代:王禹偁
誰道無心便容與,亦同翻覆小人心。
【翻譯】誰說無心就能逍遙自在,其實也像反覆無常的小人。
4、《人心吟》宋代:柴元彪
人心僅一寸,日夜風波起。
【翻譯】人心就那么大一點,卻總是會有各自的欲望平地起波瀾出事情。
5、《行路難》唐代:薛能
何處力堪殫,人心險萬端。
【翻譯】人心險惡多變化,讓人不停的殫精竭慮不知如何是好。
6、《至德三年春正月時謬蒙差攝海鹽令聞王師收二京…五十韻》唐代:劉長卿
人心懸反覆,天道暫虛盈。
【翻譯】人心險惡變化無常,如同世界的盛衰、消長、興亡等變化。
7、《感懷(十四首)》明代:楊基
人心本無疑,理與勢所侵。
【翻譯】人的心本來什么都相信,但是被情理和勢力摻雜,就會有所不同。
8、《雜劇·崔府君斷冤家債主》元代:鄭延玉
人心不足蛇吞象,世事到頭螳捕蟬。
【翻譯】人貪心不足,就會被自己的欲望所害,到頭來不過是螳螂捕蟬,黃雀在后。
9、《峽中行》唐代:雍陶
楚客莫言山勢險,世人心更險于山。
【翻譯】不要覺得山勢險峻,人心的險惡更甚于山。
10、《水滸傳》明·羅貫中
世間只有人心惡,萬事還須天養(yǎng)人。
【翻譯】世間人心最為險惡,一切還是要看天道的倫回。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