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詩與畫 詩詞是講究意境的,講究的是意境美。
我們常說:“詩情畫意”,詩就與畫產(chǎn)生了關系。宋代蘇軾對唐代詩人王維的詩畫的評論:“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味摩詰之畫,畫中有詩?!?/p>
(《書摩詰蘭田煙雨圖》),這里涉及到詩與畫的分界和交互滲透問題。某些山水詩和風景畫,都是以自然客體為對象,但詩與畫是兩種不同的藝術,效果并不一致。
就觀賞者角度來說,它卻有某種相通的地方,那就是某些描繪自然客體的詩篇,在觀賞者角度的接受過程中,往往還原為具體形象的畫面。這種共通性,亦就是“詩中有畫”的基本意思。
詩與畫的關系在我宋朝就有這樣的故事,宋代的皇帝如徽宗趙佶、高宗趙構都是愛好繪畫并且竭力提倡繪畫的。宋代建立皇家畫院,名曰翰林圖畫院,設有待詔、祗侯、藝學、學生等職稱。
畫院大集天下名手數(shù)百人,并且開科舉,用古詩句作考題,招考畫家。畫院出的題目是韋應物著名的山水詩《滁州西澗》:“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钡蝗∽詈笠痪洹耙岸蔁o人舟自橫”。
應考的人,有的畫空船靠岸,有的畫野鷺佇立在船頭,有的畫烏鴉停在船篷上,表示船上無人。然而這只是圖解式的,缺少含蓄沒有詩意。
有一幅著意很妙,小舟自橫,一個船夫盤著雙腿,坐在船尾,原來無人過渡,他一人篤悠悠,閑情自在,獨吹橫笛,似聞笛音清亮,很有詩情畫意。這幅畫便中選為第一名。
還有一個例子,命題作畫:“踏花歸去馬蹄香”。考場上安靜極了,應考者都在認真思索。
有的認為詩句的重點在“踏花”二字。于是就畫了一些花瓣,讓一青年騎著馬在花瓣上行走。
他想這不正是踏花么?表現(xiàn)了那春游之后的愉快心情。有的在分析之后,覺得重點是在“馬”上。
踏花也好,歸去也好,馬蹄也好,都離不開“馬”。于是就精心地畫了一匹駿馬,一青年騎在馬上從花叢中疾馳,顯得很有氣勢。
也有的人琢磨“馬蹄”應是重點,因此在畫紙上突出那騰空的馬蹄,并在“馬蹄”旁畫著紛飛的花瓣。他想花瓣都被揚了起來,馬蹄還不會“香”么!在眾多的應考者中,只有一位畫得很特別,名叫李唐。
他的畫卷上根本沒畫花瓣。他畫的是:夕陽西下之時,一位英俊少年騎在一匹駿馬上。
馬在奔騰著,馬蹄高高揚起,一群蝴蝶緊緊地追逐著,在馬蹄的周圍飛舞。李唐交卷后,考官一張張評選。
當他看到那張蝴蝶紛飛的畫卷時,就會心地笑了。這張畫被評為最佳。
為什么最佳呢?考官作了一番評說,應考者也都非常佩服。這考生的成功,關鍵在于他仔細地分析了題目,全面領會了詩句的含義,并找到了體現(xiàn)題意的巧妙方法。
因此在詩詞教學中,由詩入畫的啟發(fā)非常重要,再由畫來解讀詩,欣賞詩,感悟詩。 二、內(nèi)與外 《毛詩序》里說到:“詩者,志之所之也,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
“志”也就是“心”。黃厚江老師也談到了詩詞內(nèi)與外的關系,我想這個“內(nèi)”就是詩詞的“質”,就是所謂的思想內(nèi)容,也是詩人的心,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詩人通過詩來言志。
如孟郊的《登科后》:“昔日齷齪不足夸,今朝放蕩思無涯。春風得意馬蹄疾,一日看遍長安花?!?/p>
這首詩是孟郊四十六歲進士考試及第后所作的。這次考試他高中第三名――探花。
唐朝慣例,進士考試揭榜后,皇帝將于曲江池宴請新進士,新進士都要戴花,于是,探訪長安城此時何處有花就成了第三名的光榮任務――故名其為探花。詩就是寫這一事情的。
十年寒窗,新中進士,苦盡甘來,打馬于長安城中探訪鮮花,其高興與榮耀自不消說得?!按猴L得意馬蹄疾”一句,正生動地表現(xiàn)了這一情景,我們抓住這句詩后,就能走進詩人的內(nèi)心世界。
因此,我們在詩詞教學中,要由內(nèi)到外,才能走進詩人的心靈世界。 三、深與淺 黃厚江老師又談到深與淺的問題,在詩詞教學中,要做到深入淺出。
這就需要老師和學生都要積累詩詞,積厚而發(fā)。蘇軾在《送安落第詩》中云:“舊詩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p>
通過熟讀深思來獲取對詩詞的審美信息。詩詞的信息有詩詞文本的語詞、結構、修辭、空白等。
只有通過這些審美信息,才能品出詩的“言外意”、“弦外音”、“味外旨”。如劉方平的《春雪》:“飛雪帶春風,徘徊亂繞空。
君看似花處,偏在洛城東?!边@首詩,僅從字面看,詩好象是寫洛陽城東雪盛美景。
可為什么城東的雪盛且美呢?原來詩人意在言外,洛陽城東都是豪貴宅第所在,春雪紛飛,這里的人非但不覺其寒,反而觀之如花,怎知別處的人此時卻處于陰風冰雪之中。由此看來,詩那是贊雪?卻是諷人。
即諷刺洛陽城東豪貴在別人挨凍時卻以觀賞雪花為樂?!熬此苹ㄌ?,偏在洛城東?!?/p>
詩句的意思是說洛城東的人不覺春雪寒,反覺春雪美,暗示住在城東的人都是豪貴。“偏”是出乎意料的意思,詩人同情在春雪中受凍的窮人,但城東豪貴出乎意料地不以春雪為寒,反覺春雪為美,說明城東豪貴毫無同情心,不免使詩人感到意外,這就是“偏”的意思。
“似花處”也不僅是指洛陽城東春雪如花,也暗示住在洛陽城東的人富貴、繁華似花。 清代吳喬在《圍爐詩話》里說:“意喻之米,文喻之炊而為飯,詩喻之釀而為酒。
飯。
古詩詞是中華民族文化的精粹,是語文學習的重要內(nèi)容。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誦讀古代詩詞,有意識地在積累、感悟和運用中,提高自己的欣賞品位和審美情趣。”縱觀近幾年的中考試題,對古詩詞考查的比重逐年增大,題型在傳統(tǒng)的接句式默寫的基礎上越來越重視賞析,作為點睛之筆的詩詞名句更是考查的重點。
現(xiàn)將初中語文課內(nèi)古詩詞名篇名句分類整理、賞析匯編,備戰(zhàn)中考,希望能給2010年中考學子有所幫助。 一、抒情類 1.海內(nèi)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一反離別詩哀傷纏綿的格調,表現(xiàn)出一種積極向上的樂觀情緒。 2.無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識燕歸來。
以對偶句的形式,抒發(fā)了作者想要留住時光、留住美好事物,卻又無可奈何的惜春傷時的情感。 3.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表現(xiàn)了詩人積極向上的人生態(tài)度和俯視一切的心胸氣魄。 4.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表現(xiàn)了詩人對愛情的忠貞不渝,也常用來形容人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奉獻精神。 5.人不寐,將軍白發(fā)征夫淚。
雄渾沉郁、蒼涼悲壯,抒發(fā)了守邊將士們壯志難酬的感慨和憂國思鄉(xiāng)的情懷。 6.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表現(xiàn)了作者豁達的胸襟和對人們的美好祝愿。 7.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銷愁愁更愁。
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表現(xiàn)了詩人想擺脫愁思而又無法擺脫的苦悶心情。 8.海日生殘夜,江村入舊年。
通過描述自然的時序交替,蘊含著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的道理,也表現(xiàn)了詩人對故鄉(xiāng)的思念之情。 9.仍憐故鄉(xiāng)水,萬里送行舟。
運用擬人的手法,表達了詩人對故鄉(xiāng)山水的無限眷戀之情。 10.剪不斷,理還亂,是離愁。
別是一番滋味在心頭。用暗喻的手法形象的表現(xiàn)了愁絲之紛繁難解,突出了那種只有內(nèi)心知道卻難以向外人言說的苦惱。
11.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借用典故,抒發(fā)自己懷才不遇的感慨,體現(xiàn)了作者抑郁不平的心情。
12.山回路轉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借具體景象,將詩人因朋友離別而產(chǎn)生的無限悵惘之情表現(xiàn)的淋漓盡致。
13.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以傷感的態(tài)度,表達出詩人對朋友強烈深摯的惜別之情。
14.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借用比喻,巧妙的抒發(fā)了自己欲歸不能的愁悶心情。
二、言志類 1.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現(xiàn)了詩人為國家、民族的利益甘愿犧牲自己的生命的高尚情操。
2.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表現(xiàn)了詩人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對未來充滿了希望,給人以鼓舞。
3.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表現(xiàn)了新事物必將代替舊事物的深刻哲理。
4.會挽雕弓如滿月,西北望,射天狼。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表現(xiàn)了作者要報效國家,渴望殺敵立功的心意。
5.老驥伏櫪,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壯心不已。
抒發(fā)了詩人要統(tǒng)一全國的志向,反映了詩人老當益壯、積極進取的人生態(tài)度。 6.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緣身在最高層。
表現(xiàn)了詩人不畏艱難、立志革新的偉大抱負。 7.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
直抒胸臆,表現(xiàn)了作者想要建功立業(yè)的豪情壯志。 8.衣沾不足惜,但使愿無違。
點名題旨、揭示中心,表達了作者隱居躬耕、不愿與統(tǒng)治者同流合污的愿望。 9.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借事說理,表達了對當權者糜爛生活的諷刺、批判,表現(xiàn)了詩人對國家命運前途的憂慮之情。 10.晴空一鶴排云上,便引詩情到碧霄。
一反古人悲秋之調,借鶴沖天直上,表現(xiàn)了詩人毫不氣餒、昂揚進取的精神。 11.落紅不是無情物,化做春泥更護花。
運用比喻,融入議論,表現(xiàn)了作者生命不息、奮斗不止的奉獻精神。 12.夜闌臥聽風吹雨,鐵馬冰河入夢來。
運用虛實結合的手法,巧妙的表現(xiàn)了自己強烈的愛國熱情。 三、哲理類 1.問渠哪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
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表現(xiàn)了只有不斷學習新知識,才能達到新境界的深刻哲理。 2.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表現(xiàn)了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就會得出不同結論的深刻道理。 3.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借寫山環(huán)水繞的美景,寄寓只要鍥而不舍就會產(chǎn)生新希望、出現(xiàn)新境界的生活哲理。 四、繪景類 1.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
巧用擬人、化靜為動,描繪了一幅清新、優(yōu)美、自然、動人的田園風光。 2.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運用生動形象的比喻,描繪了一幅美麗的雪后景觀,讓人有身臨其境之感。 3.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用生動的語句,形象地描繪了一幅奇特壯美的沙漠風光圖。 4.山隨平野盡,江入大荒流。
寫的逼真如畫,讓讀者仿佛看到了一幅長江出峽的浩蕩水勢,有身臨其境之感。 5.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里。
借描寫大海雄渾壯觀的景象,抒發(fā)了作者豪邁廣闊的胸懷。 6.山氣日夕佳,飛鳥相與還。
通過描繪傍晚山中美麗的自然風光,抒發(fā)了詩人悠然自得的愉悅心情。 7.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領風騷數(shù)百年。
肯定了歷史的進步,時代的發(fā)展。指出各個時代都有自己的天才詩人出現(xiàn),激勵人們應積極進取、不斷創(chuàng)新。
雨霖鈴 柳永
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都門帳飲無緒,方留戀處、蘭舟催發(fā)。
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
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
此去經(jīng)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桂枝香 金陵懷古 王安石
登臨送目,正故國晚秋,天氣初肅。千里澄江似練,翠峰如簇。征帆去棹殘陽里,背西風、酒旗斜矗。彩舟云淡,星河鷺起,畫圖難足。 念往昔,繁華競逐。嘆門外樓頭,悲恨相續(xù)。千古憑高,對此漫嗟榮辱。六朝舊事隨流水,但寒煙、芳草凝綠
:(1)默寫《雁門太守行》
(2)翻譯文言文句子,并解釋句中加帶括號的字。
A、小大之(獄),雖不能察,必以(情)。
B、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每日一測”的內(nèi)容一般在小測的前一天由語文科代表布置復習的范圍,默寫的詩詞是指定的,具體到是哪一首,還點出翻譯的句子出自的課文。目的是要求學生每天都要抽出一定的時間復習古詩詞、文言文,讓學生有扎實的文言文基礎和熟讀初中階段必背古詩詞、文言文并默寫。小測起到檢查和督促作用。小測時間安排在語文課或語文早讀課的前5——10分鐘內(nèi)。)
2、小測時間到,由小組長把小測本收起并放在講臺。
(小測后由老師和小組長共同完成批改和補測工作,補測工作一定落實,這體現(xiàn)老師對每日一測的重視。所以挑選的小組長必須是認真肯干,負責心強,有一定威信的同學。)
三、展示二:點古詩詞、文言文背誦:
1、內(nèi)容:語文第九冊(上、下)必背古詩詞及文言文課文
(不同階段,背誦范圍不同。目的是督促學生課余時間大范圍背誦初中階段必背古詩詞及文言文。時間安排在語文早讀課約15分鐘,每星期兩次。)
2、請出4位同學到講臺前背誦古詩詞及文言文課文。
(每次按學號順序派出4位同學到講臺前,要求每位同學必須背誦出3首被指定背誦的詩詞或某段文言文,先完成的先回座位。不能完成的下次再來。)
3、仿電臺的點歌、播歌形式進行古詩詞、文言文背誦。要背誦的內(nèi)容由講臺下的同學具體指出,并指出由講臺前的哪位同學負責。點背的篇目不可重復。若出現(xiàn)重復或對方不會背誦,則由點背篇目的同學背誦出來。
(針對初中生比較注重個人形象這一心理特點和寓學于樂這一目的而設計這項活動。這項活動一方面能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二方面達到生生互動的作用;三方面寓學于樂,將苦事變?nèi)な隆#?
附:“點古詩詞、文言文背誦”課堂實錄(部分):
師:請輪到被點背詩詞的同學上來講臺。
(4位學生甲、乙、丙、丁上)
生1:(舉手)我請丙同學背誦《月下獨酌》
(丙同學背誦《月下獨酌》)
生2:(舉手)我也點丙同學,請背誦《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丙:對不起,我不會背。
師:按規(guī)矩那就由 生2來背誦剛才點的那首詩。
(生2大聲背誦《走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師西征》)
師:你們那么急于解救丙同學回座位嗎?(學生笑)應該給一些機會其他同學。點背詩詞繼續(xù)。
生3:(舉手)我點甲同學,請背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甲同學背誦《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生4:(舉手)我還是點丙同學,請背誦《登樓》
(丙同學背誦《登樓》)
生5:(舉手)我也來幫幫丙同學,你可要爭氣一點啊。請背誦《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學生笑)
(丙同學背誦完《左遷至藍關示侄孫湘》,高興回到自己座位上。)
……
四、展示三:引用詩詞寫片段作文
1、出示寫片段作文的要求,并發(fā)下白紙讓學生即堂寫作。
內(nèi)容:請引用《雁門太守行》中的詩句和其他的詩句寫一段話,文中至少有一處是直接引用,不少于150字。
(每次指定的古詩詞篇目不同。一般以“每日一測”默寫的篇目為片段作文的引用對象。目的是幫助學生理解詩詞句子的深刻含義;便于學生做理解性默寫古詩詞的題型;教會學生將古詩詞引用到文章寫作中,充實文章內(nèi)容。)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7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