羽扇綸巾,談笑間,檣櫓灰飛煙滅. —— 蘇軾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蘇洵
有約不來過夜半,閑敲棋子落燈花——趙師秀
青山不厭三杯酒,長日惟消一局棋——李遠
名應不朽輕仙骨,理到忘機近佛心——司空圖
寵辱不驚,看庭前花開花落;去留無意,望天空云卷云舒.——陳繼儒
智者樂山山如畫,仁者樂水水無涯.從從容容一杯酒,平平淡淡一杯茶.——陶淵明
十步殺一人,千里不留行.事了拂衣去,深藏身與名.——李白
千江有水千江月,萬里無云萬里天 ——佛家偈語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蘇軾《定風波》
行到山窮處,坐看云起時.——王維
你問的好廣泛。。。蘇軾不同的句子表現(xiàn)出的各個階段的人生感想都不同,除開豁達和重情,還有淡然恬靜和樂觀。我在下面自己寫幾個吧,希望你用的著。
“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燕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鴻飛那復計東西?!?/p>
像這首還衍生了今天的一個成語叫雪泥鴻爪。有感嘆時光飛逝,勸人珍惜時間和超脫世事的意境和品質。
“報道先生春睡美,道人輕打五更鐘?!?/p>
這是他被貶惠州時的作品,有樂觀釋然,淡然恬靜,享受自然,又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意境。
1、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读露找苟珊!?/p>
譯句:被貶到這南方邊遠的荒島上雖然是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因為這次南游見聞奇絕,是平生所不曾有過的。
2、以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赤壁賦》
譯句:而從事物不變的一面看來,萬物與自己的生命同樣無窮無盡,又有什么可羨慕的呢?
3、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抖L波》
譯句:回頭看那剛下過雨的地方,回去吧,風雨雖已停止天還未放晴。
4、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抖L波》
譯句: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不妨一邊吟詠長嘯著,一邊悠然地行走。
5、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杜R江仙》
譯句:駕著小船從此離去,就到江海中度過未來的歲月吧!人在失意或是對眼前生活感到厭煩時,總會盼望脫離舊環(huán)境,到一個新地方去享受一下自由逍遙的人生。
6、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读露找苟珊!?/p>
譯句:被貶到這南方邊遠的荒島上雖然是九死一生,但我并不悔恨。因為這次南游見聞奇絕,是平生所不曾有過的。
7、山高月小,水落石出?!逗蟪啾谫x》
譯句:山更高了月亮看起來更小了,水退下去了,水里的石頭就顯現(xiàn)出來了。
8、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蝶戀花》
譯句: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來越少,怛不要擔心,到處都可見茂盛的芳草。
9、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端{(diào)歌頭》
譯句:人有悲歡離合的變遷,月有陰晴圓缺的轉換,這種事自古來難以周全。只希望這世上所有人的親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這美好的月光。
10、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蒼,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江城子·密州出列》
譯句:我痛飲美酒,心胸開闊,膽氣更為豪壯,(雖然)兩鬢微微發(fā)白,(但)這又有何妨?什么時候皇帝會派人下來;
就像漢文帝派遣馮唐去云中赦免魏尚的罪(一樣信任我)呢?我將使盡力氣拉滿雕弓就像滿月一樣,朝著西北瞄望,射向西夏軍隊。
任憑天公雷閃,我心巋然不動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六月二十日夜渡?!?/p>
以不變者而觀之,則物與我皆無盡也,而又何羨乎?”《赤壁賦》
“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薄抖L波》
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定風波)
夜闌風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臨江仙〉
九死南荒吾不恨,茲游奇絕冠平生。”這是蘇軾《六月二十日夜渡?!分械木渥?。
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后赤壁賦》)
枝上柳綿吹又少,天涯何處無芳草?。ā兜麘倩ā罚?/p>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水調(diào)歌頭)
《江城子·密州出列》“老夫聊發(fā)少年狂,左牽黃,右擎?zhèn)},錦帽貂裘,千騎卷平岡”,
1、行路難 【唐】李白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詩的前四句寫朋友出于對李白的深厚友情,出于對這樣一位天才被棄置的惋惜,不惜金錢,設下盛宴為之餞行。
“停、投、拔、顧四個連續(xù)的動作,形象地顯示了內(nèi)心的苦悶抑郁,感情的激蕩變化。 接著兩句緊承“心茫然”,正面寫“行路難”。
詩人用“冰塞川”、“雪滿山”象征人生道路上的艱難險阻,具有比興的意味?!伴e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詩人在心境茫然之中,忽然想到兩位開始在政治上并不順利,而最后終于大有作為的人物:一位是呂尚,九十歲在磻溪釣魚,得遇文王;一位是伊尹,在受湯聘前曾夢見自己乘舟繞日月而過。想到這兩位歷史人物的經(jīng)歷,又給詩人增加了信心。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呂尚、伊尹的遇合,固然增加了對未來的信心,但當他的思路回到眼前現(xiàn)實中來的時候,又再一次感到人生道路的艱難。他那種積極用世的強烈要求,終于使他再次擺脫了歧路彷徨的苦悶,唱出了充滿信心與展望的強音:“乘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他相信盡管前路障礙重重,但仍將會有一天要象劉宋時宗愨所說的那樣,乘長風破萬里浪,掛上云帆,橫渡滄海,到達理想的彼岸。
通過這樣層層迭迭的感情起伏變化,既充分顯示了黑暗污濁的政治現(xiàn)實對詩人的宏大理想抱負的阻遏,反映了由此而引起的詩人內(nèi)心的強烈苦悶、憤郁和不平,同時又突出表現(xiàn)了詩人的倔強、自信和他對理想的執(zhí)著追求,展示了詩人力圖從苦悶中掙脫出來的強大精神力量。 這首詩在題材、表現(xiàn)手法上都受到鮑照《擬行路難》的影響,但卻青出于藍而勝于藍。
兩人的詩,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封建統(tǒng)治者對人才的壓抑,而由于時代和詩人精神氣質方面的原因,李詩卻揭示得更加深刻強烈,同時還表現(xiàn)了一種積極的追求、樂觀的自信和頑強地堅持理想的品格。因而,和鮑作相比,李詩的思想境界就顯得更高。
2、橫眉冷對千夫指,優(yōu)俯首甘為孺子牛。 心靈是沒有辦法躲避愛神之劍的,狂風暴雨象巨石當頭一樣使祖國處于黑暗之中,雖然我的一片愛國之心不能得到朝廷的理解,但我將為中華民族獻出我的熱血! 3、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字面意思是寶劍的銳利刀鋒是從不斷的磨礪中得到的,梅花飄香來自它度過了寒冷的冬季。
引申意思是凡事都須艱苦鍛煉,不斷磨礪,才能取得成功。 字面意思:寶劍鋒利的劍刃是通過磨劍石的不斷研磨而形成的."磨礪"即研磨、摩擦的意思。
梅花之所以香氣襲人,是因為它不畏嚴寒,以頑強的生命力使自己在冬季得以生存,而冬季別的花都已凋謝,只有梅花綻放顯得格外香。 引申寓意:一個人要想在事業(yè)上有所建樹,必須準備迎接各種困難的挑戰(zhàn),不斷在實踐中豐富自己的閱歷,提高自己的能力,才能達到自己向往的目標,不經(jīng)過磨練甚至失敗,一帆風順的只想成功那是不可能的,即使是一時成功,也不會堅持長久。
4、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
(晉 陶淵明《雜詩》) 其實陶淵明并不缺乏進取心,這可以從他的名句“盛年不再來,一日難再晨,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中看到他惜時進取的雄心壯志,只是他不恥于與貪官污吏同流合污,為了潔身自好才選擇了一條“不為五斗米折腰”的與眾不同的人生道路。 俗話說:“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p>
古人說過:“百金買駿馬,千金買美人;萬金買高爵,何處買青春?”由此可見,金錢買不來時間和青春。在有限的人生中,一般人應該惜時進取,不應該虛度歲月;修煉人則應該惜時精進,不應該荒廢時光。
5、勸君莫惜金縷衣,勸君惜取少年時。 有花堪折直須折,莫待無花空折枝。
(唐 《金縷衣》) 我勸你不要顧惜華貴的金縷衣, 我勸你一定要珍惜青春少年時。 花開宜折的時候就要抓緊去折, 不要等到花謝時只折了個空枝。
此題作者《全唐詩》為無名氏。這首詩含義比較單純,反復詠嘆強調(diào)愛惜時光, 莫要錯過青春年華。
從字面看,是對青春和愛情的大膽歌唱,是熱情奔放的坦誠流 露。然而字面背后,仍然是“愛惜時光”的主旨。
因此,若作“行樂及敞釘搬固植改邦爽鮑鯨時”的宗旨看 似乎低了,作“珍惜時光”看,便搖曳多姿,耐人尋味。
定風波·三月七日(蘇軾)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已而遂晴,故作此.莫聽穿林打葉聲,何妨吟嘯且徐行.竹杖芒鞋輕勝馬,誰怕?一蓑煙雨任平生.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蘇軾黃州之貶后的第三個春天. 首句“莫聽穿林打葉聲”,一方面渲染出雨驟風狂,另一方面又以“莫聽”二字點明外物不足縈懷之意.“何妨吟嘯且徐行”,是前一句的延伸.在雨中照常舒徐行步,呼應小序“同行皆狼狽,余獨不覺”,又引出下文“誰怕”即不怕來.徐行而又吟嘯,是加倍寫;“何妨”二字透出一點俏皮,更增加挑戰(zhàn)色彩.首兩句是全篇樞紐,以下詞情都是由此生發(fā). “竹杖芒鞋輕勝馬”,寫詞人竹杖芒鞋,頂風沖雨,從容前行,以“輕勝馬”的自我感受,傳達出一種搏擊風雨、笑傲人生的輕松、喜悅和豪邁之情.“一蓑煙雨任平生”,此句更進一步,由眼前風雨推及整個人生,有力地強化了作者面對人生的風風雨雨而我行我素、不畏坎坷的超然情懷. 以上數(shù)句,表現(xiàn)出曠達超逸的胸襟,充滿清曠豪放之氣,寄寓著獨到的人生感悟,讀來使人耳目為之一新,心胸為之舒闊. 過片到“山頭斜照卻相迎”三句,是寫雨過天晴的景象.這幾句既與上片所寫風雨對應,又為下文所發(fā)人生感慨作鋪墊. 結尾“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這飽含人生哲理意味的點睛之筆,道出了詞人在大自然微妙的一瞬所獲得的頓悟和啟示:自然界的雨晴既屬尋常,毫無差別,社會人生中的政治風云、榮辱得失又何足掛齒?句中“蕭瑟”二字,意謂風雨之聲,與上片“穿林打葉聲”相應和.“風雨”二字,一語雙關,既指野外途中所遇風雨,又暗指幾乎致他于死地的政治“風雨”和人生險途,回首往事,平淡從容方為真啊。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13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