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居秋暝
開放分類: 文化、唐詩、山居秋暝、王維、王右丞集
山居秋暝1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詞語解釋】
1.暝:夜,晚。此指傍晚。
2.隨意:任憑。
3.浣女:洗衣女。
4春芳歇:春天的芳華凋謝了。歇:消散。
5.王孫:貴族的后裔,這里指隱居的高士。
【譯文】
一場新雨過后,青山特別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氣格外的涼爽。明月透過松林撒落斑駁的靜影,清澈的泉水在巖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傳出歸家洗衣女的談笑聲,蓮蓬移動了,漁舟正下水撒網(wǎng)。任憑春天的芳菲隨時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連徜徉。
這首詩寫出了清新、幽靜、恬淡、優(yōu)美的山中秋季的黃昏美景。王維所居輞川別墅在終南山下,故稱山居。一場秋雨過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時近黃昏,日落月出,松林靜而溪水清,浣女歸而漁舟從。如此清秋佳景,風(fēng)雅情趣,自可令王孫公子流連陶醉,忘懷世事。此詩以一"空"字領(lǐng)起,格韻高潔,為全詩定下一個空靈澄凈的基調(diào)。全詩動靜結(jié)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靜態(tài),清泉流溢是動態(tài)。前四句寫秋山晚景之幽靜,五六句寫浣女漁舟之喧嘩。詩之四聯(lián)分別寫感覺、視覺、聽覺、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寫悲傷之意,此詩則屬樂秋之佳作?!对鲇喸u注唐詩正聲》郭云:"色韻清絕。"《唐詩解》:"雅興淡中有致趣。"《唐詩矩》:"右丞本從工麗入,晚歲加以平淡,遂到天成。"《唐詩合選詳解》王云翼云:"前是寫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見。"
這首山水名篇,于詩情畫意之中寄托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詩的中間兩聯(lián)同是寫景,而各有側(cè)重。頷聯(lián)側(cè)重寫物,以物芳而明志潔;頸聯(lián)側(cè)重寫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時,二者又互為補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都是詩人理想境界的環(huán)境烘托。
既然詩人是那樣地高潔,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個稱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說:“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本來,《楚辭·招隱士》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人的體會恰好相反,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凈純樸,可以遠(yuǎn)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
這首詩一個重要的藝術(shù)手法,是以自然美來表現(xiàn)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范水,對景物作細(xì)致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作者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藍(lán)田輞川別墅。善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后者??上е两褚褵o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蘇軾評價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他是唐代山水田園派的代表。開元進(jìn)士。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后世人稱其為“詩佛”。
創(chuàng)作背景:
這首詩寫初秋時節(jié)山居所見雨后黃昏的景色,當(dāng)是王維隱居終南山下輞川別業(yè)(別墅)時所作。
作者簡介:
王維(701年-761年,一說699年—761年),字摩詰,漢族,河?xùn)|蒲州(今山西運城)人,祖籍山西祁縣,唐朝詩人,有“詩佛”之稱。蘇軾評價其:“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開元九年(721年)中進(jìn)士,任太樂丞。王維是盛唐詩人的代表,今存詩400余首,重要詩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王維精通佛學(xué),受禪宗影響很大。佛教有一部《維摩詰經(jīng)》,是王維名和字的由來。王維詩書畫都很有名,非常多才多藝,音樂也很精通。與孟浩然合稱“王孟”。
原文:
山居秋暝
唐代: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這首詩寫初秋時節(jié)作者在所居地所見雨后黃昏的景色,應(yīng)該是王維隱居終南山下輞川別業(yè)時所作。
出自:山居秋暝
作者:王維
朝代:唐
原文: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翻譯:
新雨過后山谷里空曠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氣特別涼爽。
明月映照著幽靜的松林間,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歸來,蓮葉輕搖是上游蕩下輕舟。
春天的美景雖然已經(jīng)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留連。
擴展資料:
這首詩為山水名篇,對山水描寫之中寄托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首聯(lián)是寫雨后山中秋景,由于這里人跡罕至,自然不知山中有人來了。“空山”兩字點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霽,萬物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氣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見。
頷聯(lián)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dāng)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山泉清冽,淙淙流瀉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條潔白無瑕的素練,在月光下閃閃發(fā)光,多么幽清明凈的自然美啊!
王維的《濟上四賢詠》曾經(jīng)贊嘆兩位賢士的高尚情操,謂其"息陰無惡木,飲水必清源”。詩人自己也是這種心志高潔的人。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嗎?這兩句寫景如畫,隨意灑脫,毫不著力。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山居秋暝
1\地點:王維所居輞川別墅在終南山下(終南山,在陜西長安縣南五十里,秦嶺主峰之一。
古人又稱秦嶺山脈為終南山。秦嶺綿延八百余里,是渭水和漢水的分水嶺).據(jù)說輞川別墅,那是一座很寬敞的去處,有山有湖,有林子也有溪谷,若干館舍就散布在南藍(lán)田山麓其間。
王維雖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卻也面佛生存是為出仕后“半官半隱”之狀態(tài)。有人說,其名維與字摩詰連讀為“維摩詰”。
那可是取自《維摩詰經(jīng)》中的維摩詰居士。維摩詰雖是佛門弟子,卻過著世俗貴族的奢華生活 2\歷史背景: 王維的大半生都生活在盛唐時代。
和許多歷史人物一樣,他的生卒時間一直存在異說。為大多數(shù)人采納的說法是,王維生于武后長安元年(701),與李白同年,卒于肅宗上元二年(761),終年六十一歲。
關(guān)于王維的出生地,也有爭議。一說他原為太原祁人(今山西祁縣),后移家于蒲州(今山西永濟縣);一說他祖籍太原祁縣,出生于蒲州。
可以肯定的是,王維是山西人。 王維生于官宦世家。
雖然父親早喪,家世衰落,但他還是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九歲時即能吟詩作文。十五歲時,少年王維來到長安謀求功名,并常來往于長安和洛陽之間。
從家鄉(xiāng)來到繁華的帝都,經(jīng)歷從未經(jīng)歷的異鄉(xiāng)行游,見到從未見過的風(fēng)光人物,他詩興大發(fā)。他寫長安的游俠少年,寫功高無賞的老將軍,寫建功報國的理想,寫客居異地的鄉(xiāng)思……這些充滿著青春激情和浪漫氣息的詩篇,顯示著一個少年的非凡才情。
少年王維的詩名迅速傳揚?!杜f唐書》記載了他所受到的禮遇:“凡諸王駙馬豪右貴勢之門,無不拂席迎之,寧王、薛王待之如師友?!?/p>
開元九年(721),王維進(jìn)士及第,從此走上仕途。 關(guān)于王維的應(yīng)舉,《集異記》中記載了一段有趣的逸事:這一年春天,王維在岐王李范的帶領(lǐng)下來見公主。
這是怎樣的一個少年?“妙年潔白,風(fēng)姿都美”,“風(fēng)流蘊藉,語言諧戲”。他彈撫琵琶,聲調(diào)哀切,滿座為之動容,引得公主對他另眼相看。
當(dāng)他詠誦自己的詩作時,公主大驚,想不到一直被自己以為是古篇的佳作皆出于這個少年之手!于是,公主推薦二十一歲的王維做了進(jìn)士解頭。 這段逸事不被正史記載,未必屬實。
但中進(jìn)士后的王維做的第一個官確實與音樂有關(guān)——太樂丞,負(fù)責(zé)管理國家的音樂舞蹈事務(wù)。 “三十老明經(jīng),五十少進(jìn)士”。
在唐朝,考取進(jìn)士并不容易,以至于五十歲的進(jìn)士都算是年少的。此時的王維剛剛二十出頭,青春得志,意氣風(fēng)發(fā)。
然而,初入仕途的王維便碰了釘子。因為署中伶人舞黃獅子犯禁,他受牽連被貶。
開元九年秋,王維離開長安,前往濟州任司倉參軍,一個看管糧倉的小官。 濟州在今山東荏平西南,王維在那里度過了四年多的光陰。
他的生活孤寂無聊,但美麗的自然風(fēng)光還是吸引了他。他常在濟州附近游覽,并和當(dāng)?shù)氐碾[者賢士來往,和他們吟詩唱和。
開元十四年(726)春,王維辭去司倉參軍之職,離開濟州。旅途中,他被淇上的田園風(fēng)光吸引,在此間住了兩年。
也許是忍受不了隱居的寂寞,開元十七年(729),王維回到長安閑居。此次重返長安,他結(jié)識了詩人孟浩然。
孟浩然之前來長安應(yīng)試,落第后滯留長安。當(dāng)孟返回襄陽時,王維作詩送別,詩云:“杜門不欲出,久與世情疏。
以此為長策,勸君歸舊廬?!币馑际莿衩虾迫换剜l(xiāng)隱居,不必辛辛苦苦地來長安舉試求官。
之所以會有這樣的話,是因為王維自己仕途、人生的不如意:年少高中,以為從此可大展宏圖,卻遭貶謫;正當(dāng)青春年華,卻賦閑在家,心中自然不是滋味。 開元十九年(731),王維的妻子去世,當(dāng)時王維僅三十一歲。
這之后,他不復(fù)續(xù)娶,獨自一人度過了余生。 開元二十一年(733),張九齡上臺執(zhí)政,王維已經(jīng)冷卻的政治熱情又重新燃燒了起來。
一年之后的秋天,他從長安赴東都洛陽,寫詩給張九齡,贊譽張“所不賣公器,動為蒼生謀”,并大膽地自薦:“賤子跪自陳,可為帳下不?” 但是,王維對自己是否能得到張九齡的任用還心存疑慮。于是,在向張九齡獻(xiàn)詩之后,他立刻前往嵩山隱居。
嵩山地近洛陽,隱于此正可待機而出。 幸運再次降臨,張九齡欣然接納了他。
開元二十三年(735),在張九齡薦舉下,王維離開嵩山,到東都洛陽任右拾遺,為當(dāng)政者提供建議。第二年隨玄宗返回長安,仍任右拾遺。
然而,歷史很快又轉(zhuǎn)換了方向。開元二十五年(737),張九齡被貶為荊州長史,口蜜腹劍的李林甫取得了唐玄宗的信任,掌握了朝政。
昔日得到張九齡重用的官員有的貶,有的死。在這場混亂中,王維的官職卻反倒得到升遷,于這年秋天遷河西節(jié)度府,任監(jiān)察御史兼節(jié)度判官。
他保住了性命,卻再次被逐出權(quán)力中心長安。 經(jīng)歷再一次沉重的打擊,心情怎樣,王維沒有多說。
在邊塞,他似乎反倒有種興致高漲的感覺。一望無際的大漠、奇異瑰麗的風(fēng)光吸引了他,還有邊疆軍旅生活,也重新溫?zé)崃怂晟贂r的一腔熱血。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靈感就這樣來了。在不到一年的時間里,他留下了三十多首邊塞詩。
開元二十六年(738)夏,三十八歲的王維重新回到長安,繼續(xù)擔(dān)任監(jiān)察御史。兩年后,升殿中侍御史。
這一年冬天,他南下出了一趟差:自長安。
山居秋暝
王維
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注釋:一陣新雨過后,青山翠谷越發(fā)顯得靜幽,夜幕降臨,涼風(fēng)習(xí)習(xí),更令人感到秋意濃厚。明亮的月光照映著松林,泉水從石上潺潺流過。竹林中傳來陣陣歡聲笑語,原來是洗衣少女們歸來,蓮葉浮動,那是順流而下的漁舟。盡管那春天的芬芳早已逝去,我陶醉在這美妙的秋色中,依然向往長留。
這首詩是王維晚年隱居輞川時所作,寫秋晚山景,借以表達(dá)作者對純樸安靜、放縱山林生活的熱愛。詩人描繪了山中秋雨過后清朗明凈的月夜:松間的明月、石上的清泉、竹林中的浣女、溪中的漁舟有機地構(gòu)成了一幅明麗的畫圖。
山居秋暝 開放分類: 文化、唐詩、山居秋暝、王維、王右丞集 山居秋暝1王維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驹~語解釋】 1.暝:夜,晚。
此指傍晚。2.隨意:任憑。
3.浣女:洗衣女。 4春芳歇:春天的芳華凋謝了。
歇:消散。5.王孫:貴族的后裔,這里指隱居的高士。
【譯文】 一場新雨過后,青山特別清朗,秋天的傍晚,天氣格外的涼爽。明月透過松林撒落斑駁的靜影,清澈的泉水在巖石上叮咚流淌。
竹林傳出歸家洗衣女的談笑聲,蓮蓬移動了,漁舟正下水撒網(wǎng)。任憑春天的芳菲隨時令消逝吧,游子在秋色中,自可留連徜徉。
這首詩寫出了清新、幽靜、恬淡、優(yōu)美的山中秋季的黃昏美景。王維所居輞川別墅在終南山下,故稱山居。
一場秋雨過后,秋山如洗,清爽宜人。時近黃昏,日落月出,松林靜而溪水清,浣女歸而漁舟從。
如此清秋佳景,風(fēng)雅情趣,自可令王孫公子流連陶醉,忘懷世事。此詩以一"空"字領(lǐng)起,格韻高潔,為全詩定下一個空靈澄凈的基調(diào)。
全詩動靜結(jié)合,相輔相成,相得益彰。月照松林是靜態(tài),清泉流溢是動態(tài)。
前四句寫秋山晚景之幽靜,五六句寫浣女漁舟之喧嘩。詩之四聯(lián)分別寫感覺、視覺、聽覺、感受,因象得趣,因景生情。
還有一點值得注意:古代文人多借清秋而寫悲傷之意,此詩則屬樂秋之佳作。《增訂評注唐詩正聲》郭云:"色韻清絕。
"《唐詩解》:"雅興淡中有致趣。"《唐詩矩》:"右丞本從工麗入,晚歲加以平淡,遂到天成。
"《唐詩合選詳解》王云翼云:"前是寫山居秋暝之景,后入事言情,而不欲仕宦之意可見。" 這首山水名篇,于詩情畫意之中寄托著詩人高潔的情懷和對理想境界的追求。
詩的中間兩聯(lián)同是寫景,而各有側(cè)重。頷聯(lián)側(cè)重寫物,以物芳而明志潔;頸聯(lián)側(cè)重寫人,以人和而望政通。
同時,二者又互為補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蓮,可以說都是詩人高尚情操的寫照,都是詩人理想境界的環(huán)境烘托。 既然詩人是那樣地高潔,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個稱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說:“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本來,《楚辭·招隱士》說:“王孫兮歸來,山中兮不可久留!”詩人的體會恰好相反,他覺得“山中”比“朝中”好,潔凈純樸,可以遠(yuǎn)離官場而潔身自好,所以就決然歸隱了。
這首詩一個重要的藝術(shù)手法,是以自然美來表現(xiàn)詩人的人格美和一種理想中的社會之美。表面看來,這首詩只是用“賦”的方法模山范水,對景物作細(xì)致感人的刻畫,實際上通篇都是比興。
詩人通過對山水的描繪寄慨言志,含蘊豐富,耐人尋味。 作者王維(701-761),字摩詰,盛唐時期的著名詩人,官至尚書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縣),遷至蒲州(今山西永濟),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藍(lán)田輞川別墅。
善畫人物、叢竹、山水。唐人記載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類似李氏父子,另一類則以破墨法畫成,其名作《輞川圖》即為后者。
可惜至今已無真跡傳世。傳為他的《雪溪圖》及《濟南伏生像》都非真跡。
蘇軾評價說“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彼翘拼剿飯@派的代表。
開元進(jìn)士。任過大樂丞、右拾遺等官,安祿山叛亂時,曾被迫出任偽職。
其詩、畫成就都很高,蘇東坡贊他“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尤以山水詩成就為最,與孟浩然合稱“王孟”,晚年無心仕途,專誠奉佛,故后世人稱其為“詩佛”。
作者簡介:王維是唐代詩人中僅次于李白、杜甫的大家,在唐代詩歌史乃至整個中國詩歌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王維(701——761),字摩詰,太原祁(今山西祁縣)人。父親去逝較早,母親虔誠信佛三十多年,這對王維的思想有一定的影響。
據(jù)史料記載,王維侍母以孝順聞名,其母親去世,他幾乎痛不欲生。王維幼年就通音律,會作文,頗有才名。
唐玄宗開元九年(721)考中進(jìn)士,被任命為大樂丞,因為伶人舞黃獅子得罪朝廷,受牽連被貶到濟州(今山東長清縣)作司庫參軍。期間曾一度棄官隱居,后來又回到京城長安。
開元二十二年(734),詩友張九齡當(dāng)宰相,王維上書請求引薦,被任命為右拾遺。三年后,張九齡被貶,他改任監(jiān)察御史,出使塞上涼州兩年。
回長安以后,較長時期內(nèi)供職于朝廷,在郊外的終南山和輞川過著半官半隱的生活,“彈琴賦詩,傲嘯終日”,寫了大量的山水田園詩。當(dāng)然,作為朝廷的臣子,他也寫過不少奉和、應(yīng)制的詩歌和頌揚皇上的文章。
這是王維由積極進(jìn)取轉(zhuǎn)向參禪信佛的時期。天寶十五年,安祿山判亂,帶兵攻入長安,王維被迫出任偽職給事中。
但他消極應(yīng)付,曾經(jīng)故意服藥生病,并想逃走。不久,官軍收復(fù)了京城,他因做偽官,將受到嚴(yán)厲處分;幸虧他弟弟、刑部侍郎王縉愿意削官為他贖罪而獲免,得以從寬發(fā)落,只是降了他的官職,成為太子中允。
此時,王維對世事官場徹底失去興趣,篤志信佛,唯以禪誦為事?!杜f唐書·本傳》說他:“退朝之后,焚香獨坐,以禪誦為事?!?/p>
唐肅宗乾元二年轉(zhuǎn)任尚書右丞,到上元二年(761)逝世,終年六十一歲。王維是盛唐山水田園詩派的代表人物。
他繼承和發(fā)揚了謝靈運開創(chuàng)的山水詩而獨樹一幟,使山水田園詩成就達(dá)到高峰,在中國詩歌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王維其他方面也有佳作。
有的反映軍旅和邊塞生活,有的表現(xiàn)俠義,有的揭露時弊。一些贈別親友和寫日常生活的小詩,如《送元二使安西》、《相思》、《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送沈子福歸江東》等,古今傳誦。
這些小詩都是五絕或七絕,情真語摯,不用雕飾,有淳樸深厚之美,與李白、王昌齡的絕句相媲美,代表盛唐絕句最高成就。他的應(yīng)制詩、唱和詩及宣揚佛理的詩偶有名篇佳句,多不足取。
王維五律和五、七絕造詣最高,亦擅其他各體,在唐代詩壇很突出。其七律或雄渾華麗,或澄凈秀雅,為明七子師法。
七古形式整飭,氣勢流蕩。散文清幽雋永,極富詩情畫意,如《山中與裴秀才迪書》。
王維生前身后均享有盛名,有“天下文宗”、“詩佛”美稱。對后人影響巨大。
正是由于他常以一位禪者的目光覽觀萬物,才使他的詩有了一種其他詩人所難以企及的靜美、澄曠、寂悅。特別是他在描寫大自然中一剎那間的紛紜動象,是那樣的清凈與靜謐,禪韻盎然,如:“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飛鳥,時鳴春澗中。”(《鳥鳴澗》)“颯颯秋雨中,淺淺石榴瀉。
跳波自相濺,白鷺驚復(fù)下?!保ā稒杓覟|》)以及名句“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等,往往蕩滌讀者之胸襟,給人以恬澹寧和的無盡遐思。
本文賞析:《山居秋暝》是唐代詩人王維的作品。宋朝著名詩人蘇軾曾評價王維的作品是“詩中有畫”,那王維是怎樣繪出這幅山水的呢?這首詩就是一個證明。
這首詩寫的是居住在山中的詩人,在秋天日落之后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詩人僅用淡淡的幾筆就勾畫出一幅雨后山村的晚景圖,清新、寧靜而又洋溢著和平安樂的氣氛,猶如世外桃源一般,真是隱士們的好居處。
在這幅畫里,山村的自然美和村民們的生活美、人情美是水乳交融的。這首詩首聯(lián)著力描寫所處的大環(huán)境,渲染出一種清新自然的意境。
不僅點出了題目中的“山”,“秋”,“暝”,還描繪出有如世外桃源的山景?!翱铡弊謱懗錾街械娜穗H罕至,開篇便給人一種寂靜清幽的感覺。
又和著新雨洗凈了山色,晚來的天氣涼爽宜人,清新自然的空山秋夜便躍然紙上,猶如在純白的雪浪紙上,描出群山的背景。干凈的筆致清晰勾勒卻又不露痕跡。
(準(zhǔn)確的用詞點染出清新的感覺)?!懊髟滤砷g照,清泉石上流” 天色已暝,卻有皓月當(dāng)空;群芳已謝,卻有青松如蓋。
寫秋山傍晚,雨后的山,雨過天晴,空氣格外清新。山上的松林一塵不染,顯得格外蒼翠,夜暮降臨,秋氣涼爽。
秋月銀輝,灑遍了蒼翠的松林,騰起一片朦朧的蒙蒙霧氣;接著皎潔的明月光透過茂密的青松林的空隙,照射到地面上,斑斑點點,恍如滿地碎銀;四野一片靜寂,久違的清涼包圍了山林;給人以明凈、清幽的感覺,好像連自己的心也被洗凈了一樣。雨后的山坡,溪漲泉涌,細(xì)水奔流,泉水飛濺,一泓泓、一縷縷從石上潺潺流淌;或者清清的泉水淙淙地流瀉于山石之上或濺起雪白的浪花;或山泉因水量充足,流勢增大,那白練似的泉水從懸崖上飛瀉,只掛前川,或淙淙有聲,或寂寂無聲;飛動的瀑布像仙女的舞蹈,像天宇長虹,在月光輝映之下,宛若一條潔白的綢布閃閃發(fā)光、隨風(fēng)飄蕩;像優(yōu)美的奏鳴曲一樣在身邊響起,更反襯出山中的寧靜,使人感到仿佛是大自然的脈搏在輕輕地跳動著。
此時山高月小,松林清翠,泉水叮咚,飛瀑如練,這是多么幽美的。
學(xué)習(xí)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xué)習(xí)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xué)習(xí)資料、學(xué)習(xí)資訊供大家學(xué)習(xí)參考,如學(xué)習(xí)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xué)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