仰望,晴空萬里;遠視,京杭大運河如飄飄蕩蕩的碧玉帶,機動船牽引著成串的木船在破浪航行。
北望,大運河從天邊白云深處排空而來;南望,大運河滾滾滔滔向無邊的綠色田野奔騰而去。 大運河清波蕩漾,這許多船兒是南去杭州,還是北去揚州?遙想1000多年前,當隋煬帝開發(fā)這條南北大運河的時候,龍船鳳舟倒映流水,何等絢麗、何等豪華!歷史的長河有如大運河,光陰消逝,時間推移,現(xiàn)在在大運河兩岸,連一棵隋柳也沒有了。
到了今天 ,在兩岸的大堤上,只有新植的楊柳在迎著春風吐翠,顯示著中華民族進入了新興時期。 大運河貫穿南北。
它南越長江,流經(jīng)江蘇、浙江;北越黃河,流經(jīng)魯冀,煙波浩渺幾千里。這是與橫貫東西的萬里長城并稱于世的偉大奇跡。
萬里長城和大運河,同是中國人民勞動和智慧的結晶,都是中華民族的光榮和驕傲。
《七絕大運河》現(xiàn) 冰雪紅豆江南北國脈相牽,隋代千年水瀠漣,寄語飛南歸北雁,大河頭尾是家川。
《堤上偶成》清 乾隆運河轉漕達都京,策馬春風堤上行。九里崗臨御黃壩,曾無長策只心驚。
《登舟》清 乾隆御舟早候運河濱,陸路行余水路循。一日之間遇李杜,千秋以上接精神。
麥苗夾岸穗將作,柳葉籠蔭絮已頻。最是篷窗心愜處,雨晴綠野出耕人。
《汴河懷古》唐 皮日休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教多。
《汴水》唐 胡曾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錦帆未落干戈過,惆悵龍舟更不回。
1、《汴河懷古其一》
作者:皮日休
盡道隋亡為此河, 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 共禹給功不較多。
2、《汴水》
作者:皮日休
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
錦帆未落干戈過,惆悵龍舟更不回。
3、《汴河懷古其二》
作者:皮日休
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
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余里地無山。
4、《桃葉渡懷古》
紅樓詩詞
衰草閑花映淺池,桃枝桃葉總分離。
六朝梁棟多如許,小照空懸壁上題。
5、《七絕 大運河》
作者:冰雪紅豆
江南北國脈相牽,隋代千年水瀠漣,
寄語飛南歸北雁,大河頭尾是家川。
1、《汴河懷古二首》是唐代文學家皮日休的組詩作品。第一首詩描述了隋煬帝游覽揚州的豪華船隊以及大運河的地理環(huán)境,隱含了隋煬帝被部將所殺的歷史事實以及對唐王朝的警示。
2、唐代詩人。邵陽(今屬湖南)人。生卒年、字號不詳(約840—?),十分愛好游歷。咸通中,舉進士不第,滯留長安。咸通十二年(871),路巖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召為掌書記。乾符元年(874),復為劍南西川節(jié)度使高駢掌書記。乾符五年,高駢徙荊南節(jié)度使,又從赴荊南,后終老故鄉(xiāng)。
3、第二首詩從隋亡于大運河這種論調說起,接著反面設難,批駁了修大運河是亡國之舉的傳統(tǒng)觀點,從歷史的角度對隋煬帝的是非功過進行了評價。全詩立意新奇,議論精辟,不失為唐代懷古詩中的佳品。
4、這首詩借用晉人王獻之與其妾桃葉,渡口分手時,獻之作《桃葉歌》相贈,桃葉以《團扇歌》作答之風流韻事,寓意名人雅士之聚散離合。表達了一種惆悵、哀怨的情緒。這同榮國府后來敗落時種種生離死別的情景有共同之處。
5、大運河(Grand Canal)是中國東部平原上的偉大工程,是中國古代勞動人民創(chuàng)造的一項偉大的水利建筑,為世界上最長的運河,也是世界上開鑿最早、規(guī)模最大的運河。大運河始建于公元前486年,包括隋唐大運河、京杭大運河和浙東大運河三部分,全長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個緯度,地跨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安徽、江蘇、浙江8個省、直轄市,縱貫在中國華北大平原上,通達海河、黃河、淮河、長江、錢塘江五大水系,是中國古代南北交通的大動脈,至今大運河歷史延續(xù)已2500余年。
1.皮日休〈汴河懷古〉 盡道隋亡為此河, 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 共禹給功不較多。 2.汴水(胡曾) 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
錦帆未落干戈過,惆悵龍舟更不回。 3.李利 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
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余里地無山。 4.七絕 大運河(作者:冰雪紅豆) 江南北國脈相牽,隋代千年水瀠漣, 寄語飛南歸北雁,大河頭尾是家川。
秋水纏綿,牽動河畔漫步的游子,拾得小詩。5.紅樓詩詞:桃葉渡懷古 衰草閑花映淺池,桃枝桃葉總分離。
六朝梁棟多如許,小照空懸壁上題。 【詩詞鑒賞】這首詩吟詠的是南北大運河兩岸的隋堤。
“蟬噪鴉棲轉眼過”,似喻榮府的繁華生活同樣轉眼即將成為過去?!爸灰蛘嫉蔑L流號”,榮府也以富貴風流聞名,當其敗落時,也將“惹得紛紛口舌多”,成為人們議論不休的話題。
謎底,有人猜是“簫”,有人猜是“柳絮”,還有猜是“柳木牙簽”的,可作談助。 6.《臨江仙.大運河》(步鎖龍閣主):“運河申遺說難易,千年文化絕佳。
鶴去揚州看新花。當年好風骨,衢通千萬家。
隋煬已曉京杭動,漕運兼濟桑麻。何處社鼓召神鴉。
三千里水土,六省市聚沙——”。附原作:萬里長河成豈易,征夫血淚斑痂。
揚州一日看瓊花。溝渠填腐骨,風雨幾人家。
霹靂神兵天地動,煙塵滾滾如麻。哀鴻四野泣寒鴉。
宮墻灼赤土,宗廟化飛沙。 7.隋煬帝挽舟者歌【北朝】無名氏 我兄征遼東,餓死青山下。
今我挽龍舟,又困隋堤道。 方今天下饑,路糧無些小。
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煙草。悲損門內妻,望斷吾家老。
安得義男兒,焚此無主尸。引其孤魂回,負其白骨歸! 翻譯:我哥哥被征去遼東打仗,最終餓死在大青山下。
現(xiàn)在我又被抓來為龍舟拉纖,在運河堤上吃苦受罪。如今正是一個饑荒年頭,給我們的干糧少而又少。
此去前面要拉三千里路,這條命哪里還保得???難免落得個拋尸荒野、魂歸無處的下場。想起家中的妻兒和父母,不禁悲從中來。
但愿哪位好心人能把我的尸骨送回故鄉(xiāng),使我在那里得到安息。 8.汴河直進船【唐】李敬芳 汴河通淮利最多,生人為害亦相和。
東南四十三州地,取盡膏脂是此河。 翻譯:汴水與淮河之間挖通后,確實有許多便利。
不過,百姓遭受到的苦難也很深重。東南四十三州的廣大地區(qū),民脂民膏都被這條河運走,送到京城供皇室貴族去享用了。
9.隋宮【唐】李商隱 紫泉宮殿鎖煙霞,欲取蕪城作帝家。 玉璽不緣歸日角,錦帆應是到天涯。
于今腐草無螢火,終古垂楊有暮鴉。 地下若逢陳后主,豈宜重問后庭花? 翻譯:深鎖的長安城籠罩在層層煙霞之中,又想選取江都作為自己華麗的別宮。
如果帝王的玉璽不落在李家手里,隋煬帝的龍舟錦帆應該已經(jīng)游遍了天涯。如今的腐草里,已不見當年螢火蟲的影子;運河岸邊的垂楊柳,也只剩下歸巢的烏鴉永遠聒噪不停。
而今在陰間假若遇到陳后主,難道還有雅興讓寵妃再唱一段《玉樹后庭花》? 10.隋帝陵【唐】羅隱 入郭登橋出郭船,紅樓日日柳年年。 君王忍把平陳業(yè),只博雷塘數(shù)畝田。
有關京杭大運河的詩句
1.皮日休〈汴河懷古〉
盡道隋亡為此河, 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 共禹給功不較多。 2.汴水(胡曾)
千里長河一旦開,亡隋波浪九天來。 錦帆未落干戈過,惆悵龍舟更不回。 3.李利
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 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余里地無山。 4.七絕大運河(作者:冰雪紅豆) 江南北國脈相牽,隋代千年水瀠漣, 寄語飛南歸北雁,大河頭尾是家川。
*秋水纏綿,牽動河畔漫步的游子,拾得小詩。 5.紅樓詩詞:桃葉渡懷古
衰草閑花映淺池,桃枝桃葉總分離。 六朝梁棟多如許,小照空懸壁上題。 6.《堤上偶成》 ——清·乾隆
運河轉漕達都京,策馬春風堤上行。 九里崗臨御黃壩,曾無長策只心驚。 7.《登舟》 ——清·乾隆
御舟早候運河濱,陸路行余水路循。 一日之間遇李杜,千秋以上接精神。 麥苗夾岸穗將作,柳葉籠蔭絮已頻。 最是篷窗心愜處,雨晴綠野出耕人。 8.《汴河懷古》
作者:皮日休(唐)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教多。 9.《堤上偶成》 ——清·乾隆
運河轉漕達都京,策馬春風堤上行。 九里崗臨御黃壩,曾無長策只心驚。 10.桃葉渡懷古
衰草閑花映淺池,桃枝桃葉總分離。 六朝梁棟多如許,小照空懸壁上題。 11.隋煬帝挽舟者歌 【北朝】無名氏
我兄征遼東,餓死青山下。今我挽龍舟,又困隋堤道。 方今天下饑,路糧無些小。前去三千程,此身安可保! 寒骨枕荒沙,幽魂泣煙草。悲損門內妻,望斷吾家老。 安得義男兒,焚此無主尸。引其孤魂回,負其白骨歸!
1、虞美人·波聲拍枕長淮曉
宋代:蘇軾
波聲拍枕長淮曉,隙月窺人小。無情汴水自東流,只載一船離恨別西州。
竹溪花浦曾同醉,酒味多于淚。誰教風鑒在塵埃?醞造一場煩惱送人來!
譯文:
飲別后歸臥船中,只聽到淮水波聲,如拍枕畔,不知不覺又天亮了。從船篷縫隙中所見之殘月是那么小。汴水無情,隨著故人東去,而我卻滿載一船離愁別恨,獨向西州。
竹溪的花浦之間,你我曾經(jīng)一同大醉,當日歡聚暢飲時的情誼勝過別后的傷悲。誰讓我偏偏在蕓蕓眾生中發(fā)現(xiàn)了你,并與你成為朋友,這才釀成了今日分別這樣一場煩惱。
2、高陽臺·送陳君衡被召
宋代:周密
照野旌旗,朝天車馬,平沙萬里天低。寶帶金章,尊前茸帽風欹。秦關汴水經(jīng)行地,想登臨、都付新詩??v英游,疊鼓清笳,駿馬名姬。
酒酣應對燕山雪,正冰河月凍,曉隴云飛。投老殘年,江南誰念方回。東風漸綠西湖柳,雁已還、人未南歸。最關情,折盡梅花,難寄相思。
譯文:
原野中移動的旌旗耀眼飛揚,朝覲天子的車馬浩浩蕩蕩,平沙萬里,云天低曠,在餞別的宴席上,你腰系著寶帶身佩著金章,風吹茸帽傾斜而神采飛揚,故鄉(xiāng)的秦關汴水,都是你此行要經(jīng)過的地方。我猜想當你登臨它們時,一定會激動得吟詠新的詩章。
你將在北國盡情游歷,聽疊鼓胡笳高亢雄壯的樂聲。你騎著駿馬威風凜凜,還有著名的美姬陪伴在身旁。
當你酒酣耳熱時,面對著燕山白茫茫的一片冰雪,如凝凍了一般的明月照在結滿層冰的河面上,拂曉時隴頭處有幾朵白云在飛翔。如今我已是韶華遠逝,像當年的賀方回一樣,身在江南無法返家而無限感傷。又人誰來惦念思量?
春風漸漸染綠西湖。大雁已經(jīng)回到這里,但你卻依舊未能返鄉(xiāng),最令人動情的是,即便折飛了梅花,也無法寄托我對你的思量。
3、汴河懷古二首
唐代:皮日休
萬艘龍舸綠絲間,載到揚州盡不還。
應是天教開汴水,一千余里地無山。
盡道隋亡為此河,至今千里賴通波。
若無水殿龍舟事,共禹論功不較多。
譯文:
成千上萬的彩船行駛在運河兩岸的翠柳中間,但這支船隊載到揚州后再也沒有回還。應該是上天教人們開通汴河,這里一千余里的地面上看不到一座山巒。
都說隋朝亡國是因為這條河,但是到現(xiàn)在它還在流淌不息,南北舟楫因此暢通無阻。如果不是修龍舟巡幸江都的事情,隋煬帝的功績可以和大禹平分秋色。
4、汴河亭
唐代:許渾
廣陵花盛帝東游,先劈昆侖一派流。
百二禁兵辭象闕,三千宮女下龍舟。
凝云鼓震星辰動,拂浪旗開日月浮。
四海義師歸有道,迷樓還似景陽樓。
譯文:
揚州百花盛開隋煬帝御舟東游,先將發(fā)源昆侖的黃河鑿渠分流。驍勇的御林軍跟皇帝辭別京城,三千美麗的宮女登上了大龍舟。喧闐的鼓聲響遏行云星辰閃動,拂浪旌旗招展水中日月影漂浮。天下起義軍歸附了有道的大唐,迷樓傾覆王朝末日恰似景陽樓。
5、汴河曲
唐代:李益
汴水東流無限春,隋家宮闕已成塵。
行人莫上長堤望,風起楊花愁殺人。
譯文:
汴水悠悠東流,仍是一片春色,但曾經(jīng)奢華的隋宮已是一片殘垣斷壁。行人啊千萬別望在長堤上觀賞美景,因為當春風吹舞著楊花時,那種情景,最會令人惆悵萬分。
1、《潞河詩》愛新覺羅 玄燁
東風吹雨曉來晴,
春水高低五閘聲。
籣漿乍移明鏡里,
綠楊深處座聞鶑。
2、《張家港曉友》 明 王崇友
沙鳥知山雨,
舟人狎海潮。
五云堆魏闕,
回首路迢迢。
3、《嘆卓老》 明 湯顯祖
自是精靈愛出家,
缽頭何必向京華。
知教笑舞臨刀杖,
爛醉諸天兩雜花。
4、《初發(fā)白河詩》 明 歸有光
白河流水日湯湯,
直到天津接海洋。
我欲乘舟從此去,
明朝便擬到家鄉(xiāng)。
5、《過漷縣》 明 沈邁
巨艑如牛鞭不行,
乘風隙喜片帆輕。
四千秋驛何時到,
今日經(jīng)此第一程。
1、錢塘渡口
【唐】施肩吾
天塹茫茫連沃焦,秦皇何事不安橋。
錢塘渡口無錢納,已失西興兩信潮。
2、西興阻風
【宋】王炎
小市西興渡,年來一再行。
花開方淑景,木落又寒聲。
云破日還晦,潮回江未平。
壯年曾試險,遲莫敢輕生。
3、《春日西興道中》
【宋】張栻
江梅已過杏花初,尚怯余寒著萼疎。
待得重來幾枝在,半隨蝶翅半蜂須。
杭甬運河,浙江省東部寧紹平原上的主干航道西段蕭紹運河(舊稱西興運河)系古代人工疏浚、開鑿而成;東段利用余姚江天然水道,余姚江在余姚縣丈亭以下,江寬可達150~250米,水深約4~5米,至寧波市匯入甬江。因運河穿越的錢塘江、曹娥江、甬江的水位高低不一,歷史上只能分段航運。1966年興建15~30噸級升船機多座,1979年又按40噸級標準浚治航道,1983年全線通航。第二期運河改造工程航道標準提高為100噸級,錢塘江溝通運河工程實施后可直達杭州,與京杭運河聯(lián)結。
賀循(260-319)任會稽內史,發(fā)動民眾,開鑿西起西陵(今西興),經(jīng)蕭山、錢清、柯橋到郡城的一條人工運河。后又組織民眾修治與此相連接的其他河道,形成了縱橫交織的水網(wǎng),使原來各河道能互相流通,調節(jié)水位,保證了農(nóng)田灌溉之需要。不僅改善了會稽郡的水環(huán)境,提高了鑒湖的水利功能,給人以灌溉、舟楫、養(yǎng)殖、漁業(yè)之利,且對整個浙東具有交通、物宜、軍事之便。功在一代,澤被千秋。
浙東運河又名杭甬運河,是中國浙江省境內的一條運河,西起杭州市濱江區(qū)西興街道,跨曹娥江,經(jīng)過紹興市,東至寧波市甬江入??冢L239公里。運河最初開鑿的部分為位于紹興市境內的山陰故水道,始建于春秋時期。 西晉時,會稽內史賀循主持開挖西興運河,此后與曹娥江以東運河形成西起錢塘江,東到東海的完整運河。南宋建都臨安,浙東運河成為當時重要的航運河道。元代至清代,浙東運河重要性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暢通。直到近代,在新式交通方式的沖擊下,運河作用逐漸被取代。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3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