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2、山回路轉(zhuǎn)不見君,雪上空留馬行處。(岑參《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
3、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罚?/p>
4、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5、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蘇軾《題西林壁》)
6、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7、登東山而小魯,登泰山而小天下。(孔子) 水
1、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2、黃河之水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fù)回。(李白《將進酒》)
3、誰道人生無再少?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蘇軾)
4、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李白)
5、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絕。(酈道元《三峽》)
6、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吳均《與朱元思書》)
7、“日映青丘島,塵起邯鄲陸。江移林岸微,巖深煙岫復(fù)”(《循役朱方道路》)
8、“山嶂遠重疊,竹樹近蒙籠。開襟濯寒水,解帶臨清風”(《游沈道士館》)
9、“長枝萌紫葉,清源泛綠苔。山光浮水至,春色犯寒來”(《泛永康江》)
10、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柳宗元:《江雪》)
11、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娟P(guān)于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詞名句鑒賞】關(guān)于描寫山水風光的古詩詞名句鑒賞。(王之渙:《登鸛雀樓》)
12、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
13、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14、空山不見人,但聞人語響。(王維:《鹿柴》)
15、明月出天山,蒼茫云海間。(李白:《關(guān)山月》)
16、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李白:《獨坐敬亭山》)
17、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淵明:《歸園田居》)
18、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江西造口壁》)
19、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蘇軾:《題西林壁》)
20、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詩經(jīng)?蒹葭》)
21、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罚?/p>
22、白毛浮綠水,紅掌撥清波。(駱賓王:《詠鵝》)
23、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24、山重水復(fù)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陸游:《游山西村》)
描寫山川的古詩詞有:
《江南春》、《錢塘湖春行》、《黃鶴樓》
《望岳》、《九月九日登玄武山》、《金陵懷古》
1. 《江南春》——唐·杜牧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
2. 《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3. 《黃鶴樓》——唐·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fù)返,白云千載空悠悠。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日暮鄉(xiāng)關(guān)何處是?煙波江上使人愁。
4. 《望岳》——唐·杜甫岱
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5. 《九月九日登玄武山》——唐代·盧照鄰
九月九日眺山川,歸心歸望積風煙。
他鄉(xiāng)共酌金花酒,萬里同悲鴻雁天。
6. 《金陵懷古》——唐代·劉禹錫
潮滿冶城渚,日斜征虜亭。
蔡洲新草綠,幕府舊煙青。
興廢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聽。
望廬山瀑布 唐 李白 日照香爐生紫煙,遙看瀑布掛前川,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
(太陽照在山上,煙霧繚繞,一條銀練般的瀑布在山前懸掛,湍急的水流直奔而下,猶如銀河從九天之上潑落.)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人在此山中.(橫著看廬山如山嶺側(cè)看如山峰,遠看近看高處看山下看風景各不相同但又都有其魅力,不知道廬山的真面目到底應(yīng)該是怎樣看到的景色才算,只因為我在廬山中?。?/p>
會決凌云頂,一覽眾山?。ㄕ驹谔┥降纳巾斏?,看到周圍所有的山都不夠高)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窗寒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兩個黃鸝立在柳枝頭鳴叫,一行白鷺直飛上天,窗外山坡上堆滿積雪,門外的江面上停著無數(shù)的船只)
宋 蘇軾 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故壘西邊,人道是,三國周郎赤壁.驚濤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畫,一時多少豪杰……
1、一水護田將綠繞,兩山排闥送青來——宋.王-安-石《書湖陰先生壁》
2、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王-維
3、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門山》
4、山映斜陽天接水,芳草無情,更在斜陽外.——范-仲淹
5、水何澹澹,山島竦峙.——曹-操《觀滄?!?/p>
6、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孟-浩然《過故人莊》)
7、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白-居易《錢塘湖春行》)
8、“山嶂遠重疊,竹樹近蒙籠.開襟濯寒水,解帶臨清風”(《游沈道士館》)
依、山川杳茫茫 明 劉基 《懷》 貳、山川亦自聲氣 明 張明弼 《六賢祠》 三、西北山川入雍 明 陳鶴 《送張伯純關(guān)》 四、待幸山川望久 明 陳束 《泗鼎行贈戴水部》 5、山川隔淮楚 明 程玄輔 《懷楊儀部君謙》 陸、山川阻絕道路 明 崔慶昌 《李少婦詞》 漆、山川修且廣 明 戴良 《送劉仲脩》 吧、山川變易 明 戴良 《營丘》 9、山川奇勝納胸臆 明 杜瓊 《題畫贈莫文輝》 依0、骨肉限山川 明 豐坊 《除夕》 依依、山川聞問隔 明 馮夢禎 《馀溪舟寄訊章元禮吏部雪》 依貳、山川路遠非惡 明 高啟 《太白三章》 依三、山川效靜谷 明 高啟 《駕親祀丘選射齋宮奉御制韻》 依四、山川寂寞衣冠淚 明 高啟 《早春寄王行》 依5、屏山川記 明 高叔嗣 《文水縣驛壁讀王司仆德徵詩其韻》 依陸、莫教云雨暗山川 明 顧璘 《初岳陽期登岳賦》 依漆、山川幾經(jīng)歷 明 何孟春 《送王伯安南都審刑》 依吧、南山川鏡新 明 皇甫濂 《春》 依9、山川灞容 明 皇甫汸 《承候駕四首》 貳0、山川代英靈盡 明 李東陽 《哭青溪倪太宰先》 貳依、采藥窮山川 唐 李白 《留別廣陵諸公 (作留別邯鄲故)》 貳貳、我行山川異 唐 杜甫 《都府》 貳三、(第三拍)山川路誰記 唐 劉商 《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 貳四、山川萬復(fù)邊戍 唐 劉商 《琴曲歌辭·胡笳十八拍》 貳5、縮走山川 唐 韋渠牟 《雜歌謠辭·步虛詞》 貳陸、山川勤遠略 唐 張九齡 《奉圣制送尚書燕公赴朔》 貳漆、山川亙百重 唐 楊炯 《途》 貳吧、山川滿目淚沾衣 唐 李嶠 《汾陰行》 貳9、秦山川似鏡 唐 沈佺期 《興慶池侍宴應(yīng)制》 三0、俯臨秦山川 唐 李泌 《奉圣制重陽賜聊示所懷》 三依、山川秀氣 唐 王維 《晦游理韋卿城南別業(yè)四聲依用各六韻》 三貳、洞曉山川與儔 唐 王昌齡 《箜篌引》 三三、別間山川 唐 韋應(yīng)物 《七夕》 三四、山川蕭條極邊土 唐 高適 《燕歌行》 三5、山川空形 唐 劉禹錫 《金陵懷古》 三陸、山川氣概卑 唐 貫休 《讀《杜工部集》二首》 三漆、張玉粒種山川 唐 呂巖 《七言》 三吧、葫蘆隱山川 唐 呂巖 《七言》 三9、山川醉壺放 唐 呂巖 《七言》 四0、二升鐺內(nèi)煮山川 唐 呂巖 《七言。
1、《黃河》【宋】王安石
派出昆侖五色流,一支黃濁貫中州。
吹沙走浪幾千里,轉(zhuǎn)側(cè)屋閭無處求。
2、《浪淘沙》【唐】劉禹錫
九曲黃河萬里沙,浪淘風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銀河去,同到牽??椗?。
3、《黃河二首》【唐】杜甫
黃河北岸海西軍,椎鼓鳴鐘天下聞。
鐵馬長鳴不知數(shù),胡人高鼻動成群。
黃河西岸是吾蜀,欲須供給家無粟。
愿驅(qū)眾庶戴君王,混一車書棄金玉。
4、《詠史詩·黃河》【唐】胡曾
博望沉埋不復(fù)旋,黃河依舊水茫然。
沿流欲共牛郎語,只得靈槎送上天。
5、《望岳》【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齊魯青未了。
造化鐘神秀,陰陽割昏曉。
蕩胸生層云,決眥入歸鳥。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6、《泰山吟》【南朝】謝靈運
泰宗秀維岳,崔崒刺云天。
岞崿既崄巘,觸石輒遷綿。
登封瘞崇壇,降禪藏肅然。
石聞何噸藹,明堂秘靈篇。
7、《望天門山》【唐】李白
天門中斷楚江開,碧水東流至此回。
兩岸青山相對出,孤帆一片日邊來。
8、《早發(fā)白帝城》【唐】李白
早辭白帝彩云間,千里江陵一日還。
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
9、《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10、《題天柱峰》【唐】 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瓊臺,圣祖琳宮鎮(zhèn)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門千仞鎖云雷。
玉光白橘相爭秀,金翠佳蓮蕊斗開。
時訪左慈高隱處,紫清仙鶴認巢來。
11、《望洞庭》【唐】劉禹錫
湖光秋月兩相知,潭面無風鏡未磨。
遙望洞庭山水翠,白銀盤里一青螺。
12、《使至塞上》【唐】王維
單車欲問邊,屬國過居延。
征蓬出漢塞,歸雁入胡天。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蕭關(guān)逢候騎,都護在燕然。
13、《題西林壁》【宋】蘇軾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14、《登鸛雀樓》【唐】王之渙
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15、《涼州詞》【唐】王之渙
黃河遠上白云間, 一片孤城萬仞山。
羌笛何須怨楊柳, 春風不度玉門關(guān)。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