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一年一度的梅雨季節(jié)又到了,天不分白天黑夜一個勁的滴著眼淚,時而傷心欲絕,時而痛哭流涕,就像一個人在受到打擊的時候一樣,眼淚滴答流個不停。
2. 討厭的梅雨斷斷續(xù)續(xù),時大時小地下個不停,一連從6月25日下到7月1日,整整下了七田七夜,真讓人十分厭煩。
3. 淅瀝的梅雨已下了多日,江南的一切都被綿綿的雨簾遮著。
4. 梅雨淅瀝地下著,那是你積怨已久的相思淚。
5. 櫻花凋零離人淚,梅雨落盡孤客愁,一城春水向東流。
用詩句形容南方的回南天如下:
1、長相思(白居易)
九月西風興,月冷霜華凝。
思君秋夜長,一夜魂九升。
二月東風來,草坼花心開。
思君春日遲,一日腸九回。
妾住洛橋北,君住洛橋南。
十五即相識,今年二十三。
有如女蘿草,生在松之側(cè)。
蔓短枝苦高,縈回上不得。
人言人有愿,愿至天必成。
愿作遠方獸,步步比肩行。
愿作深山木,枝枝連理生。
2、春水梅雨霧蒙蒙,厝內(nèi)檣濕窗畫花。
回南天解釋如下:
回南天,也叫南風天,是一種天氣返潮現(xiàn)象,主要出現(xiàn)在廣東、廣西、海南、福建等我國南方省區(qū)?;啬咸鞎r,空氣相對濕度可以達到100%。
在這些地區(qū),每年春季三四月份,冷空氣不時影響,造成建筑物等表面溫度較低。冷空氣過后,來自海洋的暖濕氣流迅速“反撲”,氣溫快速回升,空氣濕度加大。
冷冰冰的物體表面遇到暖濕氣流后,地板、墻壁等就會產(chǎn)生水珠。這就和冬天從寒冷的室外剛剛進入溫暖的室內(nèi)時,眼鏡上會立馬起霧,是同樣的道理。
廣東的天氣和季節(jié)GuangDong is a beautiful city .It has four season in a year .There is sping,summer,fall and winter.It is rainy today .喜歡的季節(jié)I like summer best!In summer,the weather is sunny and hot.I can eat my favourite food—ice creams!I'm very happy!I like swimming in the pool with my friends.In summer,the flowers are beautiful,the grss is very green.I can have a picnic with my parents.And we have fun! I like summer best!Do you like it,too?。
一 廣州好,本色是古城。
變革賦予新日月,繁榮開放更無前,時正日中天。 二 廣州好,污渠變清泉。
荔灣潺潺一灣水,東濠涓涓顯魚身,美景添一員。 三 廣州好,閑日出郊游。
映簾美杉柳絲綠,山青綠水泛扁舟,湖畔樂掩留。 《憶江南?廣州好》 廣州好, 水清映云淡。
綠道花香單騎疾, 城變塔高美景觀。 人增幸福感。
-------2010年12月31日晴,廣州,閑庭 《憶江南.羊城好》 羊城好, 花田綠道通。 姹紫嫣紅立雙塔, 云山珠水接海風。
亞運嘆不同。 -------2011年1月2日晴,廣州,閑庭 廣州城變 云山珠水連花田,穗城綠韻接海天。
園林景致多層次,高低錯落意盎然。 十里江堤百畫廊,綠道兩旁紅瓦添。
三季花開年常綠,一小三中五大變。 -------2010年10月15日晴,廣州,閑庭 身邊的風景,也許你不會很在意! 只要你用心去體會,你會發(fā)現(xiàn)她的美! 用古典詩詞的形式,寫現(xiàn)代景觀的內(nèi)容, 也許你用市政專業(yè)的眼光,才能領略她的魅力! -----2011年3月23日晚,廣州,閑庭 生活如鏡! 你對著她微笑,她就回報你以微笑! 你對著她哭,她就以一臉哭相對付! 笑比哭好! 莫生氣, 多閑情, 且隨意, 生活哪會沒壓力? 誰又過得很容易? 功名利祿放一邊, 何防穿越桃花源? -------2011年3月24日晨,廣州,閑庭 廣州好, 底蘊千年豐。
北京路上棧道古, 西關內(nèi)外風情濃。 誰說唯錢懂? -------2010年1月1日晴,廣州,閑庭。
韓江 中國廣東省第二大河。
唐稱惡溪,后紀念韓愈,改稱韓江。北源汀江出福建西南寧化縣西南部武夷山,南流至廣東省大埔縣三河壩匯南源梅江后始稱韓江。
南流到潮州以下河道分汊進入韓江三角洲,在澄??h境和汕頭市區(qū)分別注入南海。長410公里。
韓江是潮(州)汕(頭)、興(始)梅(縣)與福建長汀的重要聯(lián)系水道。 源于廣東省紫金縣白山棟流經(jīng)大埔縣的三河壩與澄江匯合后稱韓江,全長400多公里,是廣東省的第二大江。
韓江古稱惡溪、鱷溪,因鱷魚出沒而得名;又因潮州另名鳳城而稱鳳水;后為紀念韓愈驅(qū)鱷又改稱韓江。韓江流經(jīng)潮州城區(qū)約3公里,北段江面寬闊,北堤連接竹竿山與金山,捍衛(wèi)古城的安全。
堤邊木棉挺拔,渡船來往于兩岸,乘風揚帆,構成了潮州八景之一的“鱷渡秋風”。湘子橋橫臥于韓江中段,連接古城與東岸的交通。
每當春天水漲,洪水沖擊巨石砌成的橋墩,奔瀉而下,蔚為壯觀,故“湘橋春漲”也被列為潮州八景之一。南段分東西二水繞鳳凰洲而過,鳳凰洲頭筑有鳳凰臺。
每逢雨季時節(jié),登臺遠眺江面,煙雨蒙蒙,湘子橋若隱若現(xiàn),故“鳳凰時雨”也為潮州八景之一。與鳳凰臺隔江相對的鳳凰塔聳立江邊,水影倒映,似巨柱擎天,景觀壯美,這就是潮州八景之一的“龍湫寶塔”。
韓江碧水長流,舟船竹排穿梭于江面,與兩岸諸多勝景構成了一幅動靜交融的壯麗畫卷。 韓江古稱員水,因鱷魚曾盤踞江潭,危害人畜,故也被人稱為惡溪,宋代后才稱韓江。
韓江源出贛、閩、粵三省交界山地,有兩條主要河源,一為汀江,一為梅江。汀江發(fā)源于福建省寧化縣的南山坪,東南流向,沿途有很多溪流注入,經(jīng)峰市進入廣東省境內(nèi)。
汀江水至大埔縣匯入漳溪水和梅潭河水,流至三河壩,與自西向東南流的梅江水匯合,全長323公里,流域面積11800平方公里。 梅江發(fā)源于紫金縣白山崠和陸豐縣交界處的七星崠,水流沿著蓮花山北坡,流向東北,沿途匯入了興寧河、五華河、石窟河、柚樹河等水,到松口折向東南,流至三河壩,與汀江水匯合,全長305公里,流域面積14000平方公里。
汀江和梅江在三河壩匯合之后,稱為韓江,水量急增,江水湍急,沿途又再集納了文祠水、鳳凰溪水及一些山坑小河流水,一路向南流至潮州市城外,全長約110公里。從三河壩至潮州市城外湘子橋這一段,稱為韓江中游;由潮州市分流入???,是韓江的下游。
韓江下游地處三角洲平原,地勢平坦,河床坡度低,水勢較為緩和。它在湘子橋下不遠處,呈扇形分為3條支流。
東北面的一支名為北溪,中間一支稱為東溪,西面一支稱為西溪。北溪流經(jīng)澄海市的東里鎮(zhèn),與人工開鑿的小河--南溪匯流合成東里溪,流經(jīng)東里橋閘,于義豐港入海,全長30公里。
東溪主流經(jīng)澄海市蓮陽橋閘,由北港入海,全長約38公里。西溪在鰲頭洲以下,又分為三流。
東為外沙河,流經(jīng)外沙橋閘入海,長約11公里;中間一流叫新津河,流經(jīng)澄海市和汕頭市交界的下埔橋閘,出新津港入海,長約15.6公里;西流稱梅溪,流經(jīng)汕頭市轄區(qū),穿越梅溪橋閘流經(jīng)杏花橋,在杏花橋下再分兩道,一經(jīng)過解放橋、光華橋入汕頭港出海,一過回瀾橋、烏橋這條人工開鑿的水道流進汕頭港入海,長約13.9公里,它是韓江下游航運的主干線。另外,在梅溪段的隴尾,又分出一條小河(由水閘控制),長約6.6公里,名為紅蓮池河,流經(jīng)月浦鄉(xiāng)出西港入海。
韓江徑流主要由降雨產(chǎn)生,年降水量與年徑流量成正比。韓江每年汛期一般為4月至9月,最高峰出現(xiàn)在6月。
▲潮汕地區(qū)流入韓江的溪流: 1、鳳凰溪。 2、文桂水,又名文祠水。
3、峙溪水,又名田螺湖水。 4、秋溪水。
5、石陂水。 6、坎下湖水。
7、金沙溪 。 8、鐵東水。
天氣諺語概述 天氣諺語是以成語或歌謠形式在民間流傳的有關天氣變化的經(jīng)驗。
我國天氣諺語歷史悠久、地域廣闊、內(nèi)容豐富,其中很多可以用來制做長、中、短期天氣預報 歷史悠久 我們的祖先在與大自然的斗爭中對天氣的變化進行觀測并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早在三千多年以前的殷墟甲骨文中就有許多關于氣象的記述。
春秋戰(zhàn)國時期荀況在“天論”中指出“天行有?!保f明了天氣氣候的變化是有客觀規(guī)律的,而且提出要“制天命而用之”,強調(diào)人要認識,利用和改造自然。東漢時王充在《論衡·寒溫篇》中指出“春濕、夏暑、秋涼、冬寒,人君無事,四時自然”;在《論衡·變動篇》中引用了天氣諺語“故天且雨,螻蟻徙,蚯蚓出,琴弦緩,痼疾發(fā)”,意思是天要下雨就會有螞蟻搬家,蚯蚓出洞,琴弦變松,人體的一些老毛病發(fā)作等現(xiàn)象出現(xiàn)。
北魏賈思朗在《齊民要術》中也敘述有天氣諺語“天氣新晴,是夜必霜”等。唐詩中也有引用諺語的,如“朝霞晴做雨”就一語道破了朝霞和降雨的關系;杜甫詩中也有“布谷催春種”這種關于長期天氣變化的諺語,布谷鳥叫以后一般不會有強冷空氣影響了。
而且有人把關于降雨的天氣諺語匯編成“相雨書”。宋代沈括著的《夢溪筆談》也引用有天氣諺語。
明朝婁元禮在《田家五行》中引用了許多天氣諺語,如關于長期天氣變化的“行得春風有夏雨”,“一場春風對一場秋雨”,“重陽無雨一冬晴”等等,也有關于“舶棹風”和“伏旱”關系的諺語,“梅雨過風彌日,是日舶棹初回,諺云,舶棹風云起,旱魃空歡喜,仰面看青天,頭巾落在麻圻里”;舶棹風即我國東南沿海的信風,此時梅雨已過,雖然有送舶棹初回的東風,卻不會有什么大雨,只是太平洋副熱帶高壓控制下“仰面看青天”的伏旱了。徐光啟也在著名的《農(nóng)政全書》中記載了天氣諺語,也有用物侯作長期天氣展望的,如“藕花謂之水花魁,開在夏至前主水”,是說荷花開在夏至前(偏早)預示未來雨水偏多。
還有些古書,比如《月令廣義》、《風土記》、《田家志》、《樂清縣志》、《卜歲恒言》、《農(nóng)侯雜占》等也記載了一些天氣諺語,但是這些有文字記載的諺語只是一小部分,絕大部分的天氣諺語只是在民間流傳,因此將他們搜集起來,加以整理,是一件非常有意義的事情。 內(nèi)容豐富 由于我國地域遼闊,各地天氣氣候有所差異,因此天氣諺語流傳于全國各地,北起黑龍江南至南海諸島,東起東海西至新疆、西藏,到處都有天氣諺語。
例如黑龍江有“初冬寒春雨多”;南海的西沙群島有不少關于臺風的天氣諺語,如“古龍曬太陽,不久臺風狂(到)”,“古龍曬太陽”是指在太陽下方有一束橙黃色的黃帶;東海同樣有很多關于長、中、短期天氣變化的諺語,如舟山群島的“上燈遇風暴,稻花風吹落”是說正月十三(上燈)到十八(落燈)如果遇上偏北大風,則預示著6,7月早稻揚花或收割的時候會有臺風影響;新疆、西藏也都有不少天氣諺語,如新疆南部的“冬雪大,來年春暖多風沙”,西藏的“春天風沙大,夏天雨水少”等等。天氣諺語的內(nèi)容非常豐富,有關于氣候描述的,不少地方都有“十二月歌”、“九九歌”。
如湖南省韶山地區(qū)就有“正月陰、二月星、三月、四月大雷公,五月雨、六月晴,七月、八月有大風,九月寒霜十月雪,十一、十二寒潮節(jié)”;在華北和黃淮地區(qū)也有“一九、二九不出手,三九、四九冰上走,五九、六九沿河看柳,七九河開,八九雁來,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等。有些是反映了氣象關系,“霜后暖,雪后寒”就是一例,霜凍一般出現(xiàn)在冷空氣侵襲后的高壓控制下,霜后多是風小、天晴、陽光明媚的天氣,自然比較暖和;下雪常是冷空氣的前鋒和暖濕空氣相遇產(chǎn)生的,冷空氣的主力還在后面,而且雪面對太陽輻射能吸收很少,這也是雪后寒的原因之一。
這類諺語也不少,像“熱生風,冷生雨”,“一場春雨一場暖”,“一場秋雨一場寒(涼)”等等那是有一定科學道理的。許多諺語是關于長期、中期、短期天氣變化的,在長期天氣變化的諺語中又有關于旱澇、降水和冷暖趨勢的,關于降水過程和冷空氣活動的,以及關于稻凍、大風、冰雹、臺風的等等。
關于風的諺語 風是流動著的大氣,大氣就是我們俗稱的空氣。風有從北方來的,有從南方來的,也有從別的方向來的。
因為各方面的地理屬性不一致,所以不同來歷的風有它多樣的特性。有冷風,也有熱風;有干風,也有濕風。
沙漠吹來的風,挾帶著沙塵;海面來的風,就含有更多的水汽。因此,我們在不同的風里面,就有不同的感覺,可以看到不同的天空景象。
更進一步的,如果兩種不同的風碰頭,就極易發(fā)生沖突,這時就可以看到天氣突變的現(xiàn)象。 風是最容易覺察的現(xiàn)象,所以關于風的諺語很多。
* 四季東風是雨娘。(湖南) * 東風是個精,不下也要陰。
(湖北棗陽) 溫帶區(qū)域和它的北面--就是約在30°N的地方--的雨水,主要是由于氣旋帶來的。氣旋的行動,老是自西向東的,在它的前部,盛行著東北風、東風或東南風。
故氣旋將到的時候,風向必定偏東的。所以東風可以看做氣旋將來的預兆。
因為氣旋是一種風暴,是溫帶區(qū)域下雨的主要因子,所以我們看到吹東風。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15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