憫農(nóng)
李 紳
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
農(nóng)夫猶餓死。
憫農(nóng)
李 紳
鋤禾日當午,
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
粒粒皆辛苦。
《觀刈麥》白居易 唐
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
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
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
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
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
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江上漁者》范仲淹 宋
江上往來人,
但愛鱸魚美。
君看一葉舟,
出入風波里。
耕 織 圖
天旱農(nóng)夫盼春雨,
淚眼望稻谷。
兒女可曾問:
衣食父母,
向誰訴冤屈?
而今讀書為民族,
不辭長勞苦。
難忘老村長,
當年贈我,
一把故鄉(xiāng)土。
節(jié)糧的詩句如下:
憫農(nóng)
(唐)李紳
鋤 禾 日 當 午,
汗 滴 禾 下 土。
誰 知 盤 中 餐,
粒 粒 皆 辛 苦。
注釋:
1.憫:憐憫。
2.鋤禾:用鋤頭松禾苗周圍土。
簡析:
這首詩是寫勞動的艱辛,勞動果實來之不易。第一、二句“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描繪出在烈日當空的正午,農(nóng)民仍然在田里勞動,這兩句詩選擇特定的場景,形象生動地寫出勞動的艱辛。有了這兩句具體的描寫,就使得第三、四句“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感嘆和告誡免于空洞抽象的說教,而成為有血有肉、意蘊深遠的格言。
作者簡介:
李紳(772—846),唐代詩人,字公垂,生于唐大歷七年(772年),祖籍安徽亳州。父李晤, 歷任金壇、烏程(今浙江吳興)、晉陵(今常州)等縣令,攜家來無錫,定居梅里抵陀里(今無錫縣東亭長大廈村)。
憫農(nóng) 李 紳春種一粒粟, 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閑田, 農(nóng)夫猶餓死。 憫農(nóng) 李 紳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队^刈麥》白居易 唐田家少閑月,五月人倍忙。
夜來南風起,小麥覆隴黃。婦姑荷簞食,童稚攜壺漿。
相隨餉田去,丁壯在南岡。足蒸暑土氣,背灼炎天光。
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復有貧婦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遺穗,左臂懸敝筐。聽其相顧言,聞者為悲傷。
家田輸稅盡,拾此充饑腸。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nóng)桑。
吏祿三百石,歲晏有余糧。念此私自愧,盡日不能忘。
《江上漁者》范仲淹 宋 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君看一葉舟,出入風波里。
耕 織 圖天旱農(nóng)夫盼春雨,淚眼望稻谷。兒女可曾問:衣食父母,向誰訴冤屈?而今讀書為民族,不辭長勞苦。
難忘老村長,當年贈我,一把故鄉(xiāng)土。
1,《憫農(nóng)二首》唐代:李紳
原文: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四海無閑田,農(nóng)夫猶餓死。鋤禾日當午,汗滴禾下土。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
白話文釋義:春天只要播下一粒種子,秋天就可收獲很多糧食。普天之下,沒有荒廢不種的田地,勞苦農(nóng)民,仍然要餓死。盛夏中午,烈日炎炎,農(nóng)民還在勞作,汗珠滴入泥土。有誰想到,我們碗中的米飯,粒粒飽含著農(nóng)民的血汗?
2,《憫農(nóng)》宋代:楊萬里
原文:稻云不雨不多黃,蕎麥空花早著霜。已分忍饑度殘歲,更堪歲里閏添長。
白話文釋義:稻田因天氣大旱而沒有多少成熟的,蕎麥也因為寒霜來得太早而沒了收成。農(nóng)民們早就料到今年要忍饑挨餓過日子了,卻偏偏又趕上今年閏了一個月,挨餓的日子就更長了。
3,《憫農(nóng)》宋代:陳宗遠
原文:條桑事了蒸麻急,刈麥人兼種稻歸。作苦那能衣食足,幾多游冶厭輕肥。
白話文釋義:采桑剛忙完,芝麻又開始急著收成了,割麥子的時候同時又種植稻田,農(nóng)活一個接著一個,令人不堪重負,如此苦作也不能保證基本的衣食需要,更談不上能過上榮華富貴的生活了,艱辛的付出與回報的微薄極不相稱。
4,我宿五松下,寂寥無所歡。田家秋作苦,鄰女夜舂寒。跪進雕胡飯,月光明素盤。令人慚漂母,三謝不能餐。——出自唐代:李白《宿五松山下荀媼家》
白話文釋義:我寄宿在五松山下的農(nóng)家,心中感到十分苦悶而孤單。農(nóng)家秋來的勞作更加蒙忙,鄰家的女子整夜在舂米,不怕秋夜的清寒。房主荀媼給我端來菰米飯,盛滿像月光一樣皎潔的素盤。這不禁使我慚愧地想起了接濟韓信的漂母,一再辭謝而不敢進餐。
5,一粥一飯,當思來處不易; 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 ——出自清代朱柏廬《治家格言》。
白話文釋義:一碗粥一碗飯,應當想想來處不容易;半根絲半根線,要常常想到得到這些東西很艱難。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8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