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臺曉望 李白
紫氣東來說經(jīng)臺,
道觀銀杏梭欏開。
煉丹爐在七天外,
上善池中神水來。
幾里毛竹林霧靄,
樹苔小道馬蹄白。
不識白紫黃花草,
只見云中盡彩槐。
妻女牽翁山上呆,
幼童踏泥下山來。
霧云里走云中霧,
云后茅屋輕也白。
板橋四竹墻畫刻,
華佗妙手九春來。
日升月明三千載,
斗轉(zhuǎn)星移樓觀臺。 期待您的采納
樓觀臺位于西安市周至縣城東南15公里處的終南山北邊,東距西安約70公里,是我國著名的道教圣地,被譽為中華文化之魂所在地,有 “天下第一福地”美稱。
另外,它還有 “仙都”、“洞天之冠”的美譽。樓觀臺得名于西周,古代圣哲老子曾在此著《道德經(jīng)》五千言,并在樓南高崗筑臺授經(jīng),留下樓觀臺這一名稱。
公元前5世紀的某一天,周康王時期的大夫尹喜正在草堂和夫人弈棋,忽聽門外吵吵嚷嚷,接著便有下人神色慌亂地跑進門來,語不成句地說:“大夫大夫,大事不好!”尹喜將手中舉著的棋子穩(wěn)穩(wěn)地落在棋盤上,扭過臉來不慌不忙地問:“什么事,如此慌張,這樣大驚小怪,”下人說:“東方天空忽然涌出一股紫色云霞,形狀奇異得很,活似龍蛇邀游太空,滾滾西來,勢不可擋。下人們想,如今戰(zhàn)亂四起,這股紫色云霞,不知主何吉兇?請大夫上樓觀望!”尹喜聽說有這等事情,便站了起來,隨同下人外出,登上草樓,舉目遠望。
果然見一股紫氣如蚊龍騰舞,自東西邁。尹喜觀后,掩不住心頭興奮,連聲贊道:“妙哉,妙哉!此乃祥瑞之氣,真人將至矣!”于是便上書朝廷愿為函谷關(guān)令,遂蒙恩準。
到關(guān),敕門吏曰:“若有名翁從東來,乘青牛,勿讓過關(guān),當稟我知。”關(guān)令尹喜計算時日將至,便令下人全部齋戒,恭候迎接。
至期,果見一老者,天庭飽滿,鶴發(fā)童顏,兩耳垂后,眉長三寸,目光炯炯射人。青牛邁著有節(jié)奏的步伐,老者坐在牛背上,逍遙自在,悠然自得。
尹喜見之,趕緊迎上前去,再三稽首參拜:“圣人來矣,有請!”原來,這騎青牛的老者,便是太上老君。老君姓李名老聃,宇伯陽,系東周守藏史。
因周室內(nèi)亂,便辭去官職,準備西行,路過函谷關(guān)。他見面前這位官員,清奇不俗,氣度非凡,便問道:“你是何人?為何得知老夫?qū)⒅??”尹喜恭恭敬敬地回答道:“我乃函谷關(guān)令尹喜,去年冬天,我看見天理星西行,今春又見紫氣東來,狀如龍蛇,知真人將西行,故于此迎接?!?/p>
老君日:“吾亦知子之奇”。遂相攜入關(guān)。
尹喜辭卻關(guān)令,同回草樓,請老君講經(jīng)傳道。這就是 “紫氣東來”的故事。
后人以“紫氣東來”表示祥瑞。老子為什么會選擇這個地方作為他的傳經(jīng)授道、著書講學之地?這個問題提得好。
現(xiàn)在,我來回答這個問題。那是因為這里風水好。
《陜西志》載:“關(guān)中河山百二,以終南為最勝;終南千峰聳翠,以樓觀為最佳?!彼未膶W家蘇軾也說:“此臺一攬秦川小,不待傳經(jīng)意已空?!?/p>
宋代大書法家米芾更是贊美樓觀臺為天下“第一山”。的確,這里的自然景觀美不勝收,有“十里瀑聲”的野牛河飛瀑,“仰首一線天”的四十里峽,“可觀黃河日出,能看行云霧海;風鳴林嘯,五月飛雪”的首陽山以及溶洞、風井、石林帶等。
而且,這里森林繁茂,山清水秀,有一種“古、秀、幽、靜”的絕妙意境,而這種環(huán)境特別適合老子的想法。因此,他老人家就選中了我們樓觀臺。
為了讓大家對樓觀臺有一個更加清晰的認識,我現(xiàn)在把樓觀臺的建造歷史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介紹。樓觀臺從西周函谷關(guān)關(guān)令尹喜在此結(jié)樓計算起,距今已有3000年的歷史了。
其間,它經(jīng)歷無數(shù)次興衰。據(jù)史料記載,周穆王曾來此游樂,并建造“樓觀宮”;秦始皇在觀南建清廟,親來求拜神仙;漢武帝在觀北建祠;東漢之后,老子被依托為道教開山祖師,樓觀臺由此成為道教祖庭;晉惠帝在此植樹10萬余株,遷來居民300多戶專門維護建筑和園林;南北朝時期,北方著名道士大多集中在這里,并形成了著名的“樓觀派”;唐高祖李淵認老子為祖宗,親來樓觀臺,改樓觀臺為“宗圣宮”;唐玄宗以夜夢老子為名,改 “宗圣宮”為 “宗圣觀”,并擴建規(guī)模。
一時間,這里殿宇豪華,道士眾多,盛極一時。這之后,樓觀臺漸漸走向衰敗,真可謂 “盛極而衰”。
不過,樓觀臺的鼎盛時代也是我國古代歷史最為輝煌的時期,因此,這里保存的各種文化遺存多達60余處,展示的文化類型更是豐富多彩。樓觀臺既有周秦遺跡、漢唐古跡,又有幽室園林,也是歷代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
唐代的王維、李白、白居易、李商隱,宋代的歐陽修、蘇軾等都在這里留下了大量優(yōu)美詩章。這里既有老子說經(jīng)臺、宗圣觀 (宮)遺址、尹喜觀星樓、秦始皇清廟、漢武帝望仙宮、大秦寺塔、老子墓等著名景觀,又有煉丹爐、呂祖洞、十老洞、迎陽洞、老子詞、棲真亭、元始臺、上善池、化女泉、延生觀、吾老洞、王母宮、西樓觀等文化古跡及遺址。
樓觀臺現(xiàn)在還遺存有歷代古樹名木367株,其中千年以上古樹16株,具有重要的觀賞、保護和研究價值。另外,現(xiàn)存歷代碑碣178通,保留的名人贊美樓觀臺的詩詞有95首,論著、繪畫、樂章150余篇。
在樓觀臺,各位還可以聽到悅耳動聽的道家音樂、燴炙人口的歷史典故和民間傳說故事。這些文化遺產(chǎn)可都是咱們中華民族重要的文化瑰寶。
有學者說:“陜西的黃帝陵是中國文化的根,樓觀臺是中國文化的魂?!闭f經(jīng)臺現(xiàn)在就來到了樓觀臺中的說經(jīng)臺。
說經(jīng)臺,也叫授經(jīng)臺,是春秋時期偉大的哲學家老子李聃講授《道德經(jīng)》五千言之地。說經(jīng)臺位于海拔594米的山岡上,雖處山之陰,但卻盡得其陽,翠竹環(huán)抱,古木參天,秀巒蔥郁,。
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陶淵明)
歸去來兮辭·并序
(東晉)陶淵明
余家貧,耕植不足以自給。幼稚盈室,瓶無儲粟,生生所資,未見其術(shù)。親故多勸余為長吏,脫然有懷,求之靡途。會有四方之事,諸侯以惠愛為德,家叔以余貧苦,遂見用于小邑。于時風波未靜,心憚遠役,彭澤去家百里,公田之利,足以為酒。故便求之。及少日,眷然有歸歟之情。何則?質(zhì)性自然,非矯厲所得。饑凍雖切,違己交病。嘗從人事,皆口腹自役。于是悵然慷慨,深愧平生之志。猶望一稔,當斂裳宵逝。尋程氏妹喪于武昌,情在駿奔,自免去職。仲秋至冬,在官八十余日。因事順心,命篇曰《歸去來兮》。乙巳歲十一月也。
歸去來兮,田園將蕪胡不歸?既自以心為形役,奚惆悵而獨悲?悟已往之不諫,知來者之可追。實迷途其未遠,覺今是而昨非。舟遙遙以輕飏,風飄飄而吹衣。問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
乃瞻衡宇,載欣載奔。僮仆歡迎,稚子候門。三徑就荒,松菊猶存。攜幼入室,有酒盈樽。引壺觴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顏。倚南窗以寄傲,審容膝之易安。園日涉以成趣,門雖設(shè)而常關(guān)。策扶老以流憩,時矯首而遐觀。云無心以出岫,鳥倦飛而知還。景翳翳以將入,撫孤松而盤桓。
歸去來兮,請息交以絕游。世與我而相違,復駕言兮焉求?悅親戚之情話,樂琴書以消憂。農(nóng)人告余以春及,將有事于西疇。或命巾車,或棹孤舟。既窈窕以尋壑,亦崎嶇而經(jīng)丘。木欣欣以向榮,泉涓涓而始流。善萬物之得時,感吾生之行休。
已矣乎!寓形宇內(nèi)復幾時?曷不委心任去留?胡為乎遑遑欲何之?富貴非吾愿,帝鄉(xiāng)不可期。懷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東皋以舒嘯,臨清流而賦詩。聊乘化以歸盡,樂夫天命復奚疑!
竹石
清·鄭板橋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濰縣署中畫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清)鄭板橋
衙齋臥聽蕭蕭竹,疑是民間疾苦聲;
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guān)情。
籬竹
(清)鄭板橋
一片綠陰如洗,護竹何勞荊杞?
仍將竹作芭籬,求人不如求已。
竹
(清)鄭板橋
舉世愛栽花,老夫只栽竹,
霜雪滿庭除,灑然照新綠。
幽篁一夜雪,疏影失青綠,
莫被風吹散,玲瓏碎空玉。
題畫
(清)鄭板橋
一竹一蘭一石,有節(jié)有香有骨,
滿堂皆君子之風,萬古對青蒼翠色。
有蘭有竹有石,有節(jié)有香有骨,
任他逆風嚴霜,自有春風消息。
題畫
(清)鄭板橋
一陣狂風倒卷來,竹枝翻回向天開。
掃云掃霧真吾事,豈屑區(qū)區(qū)掃地埃。
題畫
(清)鄭板橋
秋風昨夜渡瀟湘,觸石穿林慣作狂;
惟有竹枝渾不怕,挺然相斗一千場。
題畫
(清)鄭板橋
新竹高于舊竹枝,全憑老竿為扶持;
明年再有新生者,十丈龍孫繞鳳池。
題畫
(清)鄭板橋
我有胸中十萬竿,一時飛作淋漓墨。
為鳳為龍上九天,染遍云霞看新綠。
題畫
(清)鄭板橋
畫根竹枝扦塊石,石比竹枝高一尺。
雖然一尺讓他高,來年看我掀天力。
竹石
清·鄭板橋
淡煙古墨縱橫,寫出此君半面,
不須日報平安,高節(jié)清風曾見。
畫竹別濰縣紳士民
清·鄭板橋
烏紗擲去不為官,囊橐蕭蕭兩袖寒;
寫取一枝清瘦竹,秋風江上作漁竿。
1、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醪峨蹰w》
2、云間鐵甕近青天,縹緲飛樓百尺連?!总馈锻恰?/p>
3、層臺飄渺壓城堙,倚杖來觀浩蕩春?!懹巍兜菙M峴臺》
4、孤亭突兀插飛流,氣壓元龍百尺樓?!脝?《橫波亭》
5、岳陽樓前丹葉飛,欄干留我不須歸。—陳與義《又登岳陽樓》
6、樓閣宜佳客,江山入好詩?!拙右住督瓨窃绱骸?/p>
7、復有青樓大道中,繡戶文窗雕綺櫳。—王勃《臨高臺》
8、紫閣丹樓紛照耀,璧房錦殿相玲瓏?!醪杜R高臺》
9、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醪峨蹰w序》
10、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余黃鶴樓。—崔顥《黃鶴樓》
11、昔聞洞庭水,今上岳陽樓?!鸥Α兜窃狸枠恰?/p>
12、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醪峨蹰w序》
13、立雙臺于左右兮,有玉龍與金鳳?!苤怠犊兹概_賦》
14、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王羲之《蘭亭集序》
15、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踔疁o《登鸛雀樓》
西安就是長安
1. 憶來唯把舊書看,幾時攜手入長安!
2. 西安封域中,清水巖泉好。
3. 修竹挼藍,梅山聳翠,小小佳處西安。
4. 憶長安,九月時(范燈《憶長安?;九月》)
5. 一為遷客去長沙,西望長安不見家(李白《與史郎中飲聽黃鶴樓上吹笛》)
6. 長相思,在長安(李白《長相思》)
7. 長安回望繡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杜牧《過華清宮絕句三首》其一)
8. 長安大道沙為堤,早風無塵雨無泥(李賀《沙路曲》)
9. 長安九城路,戚里五侯家(皇甫冉《長安路》)
10. 豪家沽酒長安陌,一旦起樓高百尺(韋應(yīng)物《酒肆行》)
11. 碧池新漲浴橋鴉,分鎖長安富貴家(杜牧《街西長句》)
12. 紅塵白日長安路,馬走車輪不暫閑。唯有茂陵多病客,每來高處望南山(張元宗《望終南山》)
13. 好去西安蘇縣丞,千年求友近嚴陵。江山如彼君如此,正似玉壺寒露冰。
14. 咫尺畫堂深似海,憶來唯把舊書看,幾時攜手入長安。
1. 卻到帝都重富貴,請君莫忘浪淘沙。
2. 月色燈光滿帝都,香車寶輦隘通衢。
3. 不然絕粒升天衢,不然鳴珂游帝都。
4. 樂游原上望,望盡帝都春。
5. 雄藩本帝都,游士多俊賢。
6. 明月誰同我,悠悠上帝都。
7. 帝都秋未入,江館夜相逢。
8. 長短逢公道,清名振帝都。
9. 南望商於北帝都,兩堪棲托兩無圖。
10. 共有男兒事,何年入帝都。
1. 唐?白居易《浪淘沙》
隨波逐浪到天涯,遷客西還有幾家。
卻到帝都重富貴,請君莫忘浪淘沙。
2. 唐?李商隱《正月十五聞京有燈恨不得觀》
月色燈光滿帝都,香車寶輦隘通衢。
身閑不睹中興盛,羞逐鄉(xiāng)人賽紫姑。
3. 唐?李沁《長歌行》
天覆吾,地載吾,天地生吾有意無。
不然絕粒升天衢,不然鳴珂游帝都。
焉能不貴復不去,空作昂藏一丈夫。
一丈夫兮一丈夫,千生氣志是良圖。
請君看取百年事,業(yè)就扁舟泛五湖。
4. 唐?劉得仁《樂游原春望》
樂游原上望,望盡帝都春。
始覺繁華地,應(yīng)無不醉人。
云開雙闕麗,柳映九衢新。
愛此頻來往,多閑逐此身。
5. 唐?韋應(yīng)物《廣陵遇孟九云卿》
雄藩本帝都,游士多俊賢。
夾河樹郁郁,華館千里連。
新知雖滿堂,中意頗未宣。
忽逢翰林友,歡樂斗酒前。
高文激頹波,四海靡不傳。
西施且一笑,眾女安得妍。
明月滿淮海,哀鴻逝長天。
所念京國遠,我來君欲還。
6. 唐?江為《岳陽樓》
倚樓高望極,展轉(zhuǎn)念前途。
晚葉紅殘楚,秋江碧入?yún)恰?/p>
云中來雁急,天末去帆孤。
明月誰同我,悠悠上帝都。
7. 唐?黃滔《逢友人》
彼此若飄蓬,二年何所從。
帝都秋未入,江館夜相逢。
瘴嶺行沖夏,邊沙住隔冬。
旅愁論未盡,古寺扣晨鐘。
8. 唐?裴說《湖外送何崇入閣》
因詩相識久,忽此告臨途。
便是有船發(fā),也須容市沽。
精吟五個字,穩(wěn)泛兩重湖。
長短逢公道,清名振帝都。
9. 唐?羅隱《杜陵秋思》
南望商於北帝都,兩堪棲托兩無圖。
只聞斥逐張公子,不覺悲同楚大夫。
巖畔早涼生紫桂,井邊疏影落高梧。
一杯淥酒他年憶,瀝向清波寄五湖。
10. 唐?朱慶馀《閑居冬末寄友人》
短亭分袂后,倚檻思偏孤。
雨雪落殘臘,輪蹄在遠涂。
人情難故舊,草色易凋枯。
共有男兒事,何年入帝都。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4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