句子: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
點面結合是一種融“整體把握”和“重點理解”于一體的教材處理藝術。這里的“面”指的是文章的基本內容,“點”指的是根據課文的教學目標確定的教學重點、教學難點和教學基點。
一篇課文,不可能什么都講,教師要講的就是文章的重點、難點和基點。但這些“點”不是孤立的,必須有個語境,這個語境就是文章的“面”,就是文章的基本內容。
人們讀文章,一般都是從“面”上著眼,把握文章的大致意思,然后從“點”上著手,理解一些關鍵內容。點面結合的教材處理就是要在“面”上把握教材的基本內容,在“點”上落實文章的教學目標。
因此說,點面結合的教材處理是一種符合閱讀規(guī)律的教學藝術。 先談課文“面”的處理。
“面”的處理實際上就是對文章思路的理解與把握。思路是理解文章的入口,也是理解文章的向導。
文章的思路體現在文章的層次結構之中。我們在處理教材時,首先要引導學生理解文章的層次和層意,從而把握文章的基本內容。
這是一個自我感受和自我體驗的過程,是一個積累語感和積淀文化的過程,語文老師一定要重視這個過程。 小說和戲劇的“面”就是作品的情節(jié)。
情節(jié)是形成人物性格的歷史,只有先理解情節(jié)才能理解人物。處理這類教材時,首先要讓學生了解情節(jié),欣賞情節(jié),概括情節(jié),把握作品的基本內容。
1.乍然而起的水鳥,或是偶然躍水而跳的魚,會將山和寨子照映在水中的倩影攪得顫顫如醉。
2.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3.日光下徹,影布石上,佁然不動;俶爾遠逝,往來翕忽,似與游者相樂。
4.魚的影子映在石底上,呆呆的一動不動;突然間,又向遠處游開,來來往往輕快敏捷(節(jié)選《小石潭記》)
5.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6.霧將歇,猿鳥亂鳴。夕日欲頹,沉鱗競躍。
7.不必說碧綠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欄,高大的皂莢樹,紫紅的桑葚;也不必說鳴蟬在樹里長吟,肥胖的黃蜂伏在菜花上,輕捷的叫天子(云雀),忽然從草間直竄向云霄里去了.單是周圍的短短的泥墻根一帶,就有無限樂趣。
8.不必說高雅富貴的年牡丹,美麗清純的百合,也不必說活潑可愛的藍精靈,高貴典雅的君子蘭,但是一朵淡雅清香的勿忘我就讓人陶醉不已。
9.不必說翠綠的青山,蒼勁的松柏,浮動的白云,湛藍的天空,也不必說夜鶯在婉轉得歌唱,麻雀在喳喳的嬉戲,美麗的蝴蝶在風中舞動。單是一株不起眼的小草就足以令人心曠神怡,它是那么嫩綠,那么堅強,迎著凜冽的寒風昂然挺立. 向日葵抬頭仰望著太陽;鮮艷的花朵,讓我摘了耶采了不少,放在家多美雅!
10.不必說碧綠的銘牌,光滑的地板,高大的醫(yī)生,紫紅的護士小姐嘴唇;也不必說長舌張三在門診1室看病,肥胖的李四在注射室里打針,瘦弱的王五忽然把輸液瓶弄到地上去了。單是治療的費用,就讓李麻子嚇了一跳。
11.不必說舉世聞名的世界奇跡秦始皇兵馬俑,古色古香青磚碧瓦的西安古城墻,晨鐘暮鼓的鐘鼓樓,也不必說幽靜美麗的興慶宮,莊嚴肅穆的歷史博物館和烽火戲諸侯的驪山烽火臺,赫赫有名的西安事變的兵諫亭、大雁塔、小雁塔。單是碑林,就讓我感慨萬分,一筆寫就的“虎”字,氣勢雄偉;昭陵六駿,唐太宗李世民的六匹寶馬浮雕,被八國聯軍的強盜摔碎后拼出來,無法還原的珍寶,更不必說西岳華山的險峻,華清池的風景這邊獨好。不過,最讓我懷念的倒不是古城西安兩千年歷史文化,而是西安的小吃。
12.放棄抵抗的我,入戲很快,這才有被成功催眠的感受帶回來分享。無極絕對是超精致的舞臺劇,不必說布景的亮麗,情節(jié)的曲折,天馬的行空,感人的至深,也不必說刺客從樹枝上跌落,肥胖的王伏在屋脊上,輕捷的女神仙忽然從田間直竄上云端去了,單是周圍幾位國際大牌的演技,就有無限的樂趣。
注:1-6列舉一些包含動靜結合的詩詞句;7-12列舉一些點面結合的文段。
如果符合您的,請采納,謝謝
1、一堆人正拼命地擁擠著,只見一只只白皙的手、古銅色的手、粗糙的手、柔軟的手,本能地向前伸,本能地揮舞著,都希望抓住車門。
一位胖大嫂粗而短的右腿剛踏上車階,左腳便不停地往外蹬,她使出吃奶的勁兒用力地扭動著肥胖的身軀,一雙臃腫的大手拼命地抓住車門扶手。
任憑她怎么努力,結果那屁股還是被車門狠狠地擠壓了一下,疼得她直叫“我的媽呀!”擠車可真是一場不同尋常的戰(zhàn)斗呀!
2、忽然,“嘟”的一聲哨響,雙方隊員的身子一齊往后一倒,緊緊地抓住繩子往后拉。看,我們班的“小胖子”陳圓圓的表現可好啦!
他兩腳牢牢地蹬著地,好像被釘子釘在地上一樣,他的臉漲得通紅通紅的,牙齒咬得咯咯響,臉上還流著汗水呢!
3、教室里,同學們干得熱火朝天,每個人都認真地勞動著。
掃地的同學貓著腰,細心地掃著,不放過每一片紙屑;擦桌椅的同學拿著抹布,擦去桌邊凳腿上的每一塊污跡;
擦玻璃的同學“騎”在窗臺上,干得一絲不茍。他們不時打個手勢,詢問玻璃是否已經干凈。
瞧,偉華同學擦得多認真。她有時將頭貼近玻璃用嘴深深地哈口氣使勁地擦,有時用指甲剝刮粘在玻璃上的斑點。
下面一塊擦完了,只見她右手拉住窗框,左手撐在窗臺上,左腳使勁踏在窗臺上,右腳猛地一蹬,榷個身體騰躍上去,連氣也不喘一喘就又使勁地擦起下一塊來。
校園四周炊煙裊裊,校園里變得干干凈凈,同學們帶著勞動工具,迎著晚霞回家了。
4、晚上,我和媽媽一起去北京音樂廳聽演奏會。到那里時,人很多,節(jié)目也挺豐富。有吹薩克斯的,有小號合奏。
燈光暗了,演出者各就其位。他們用打擊樂器合奏,每個人都很投入。一曲終了,掌聲雷動。突然一束燈光射向大廳后方,大家都好奇地往后看。
一位男樂手深情地用薩克斯吹著《回家》,他很用心,頭也隨節(jié)拍而動。他走近了,我看到他的額頭上沁出細密的汗珠,但他毫不在意。
觀眾們也被帶動起來了,和著節(jié)拍拍手,閉上眼睛隨著節(jié)拍晃頭。人們沉醉其中。樂曲結束了,男樂手在燈光投射下重返座位。
人群中爆發(fā)出如潮的掌聲,還有人大喊“再來一個!再來一個!” 整個音樂廳洋溢著歡樂的氣氛。
1、《蝶戀花·面旋落花風蕩漾》宋代:歐陽修
面旋落花風蕩漾。柳重煙深,雪絮飛來往。雨后輕寒猶未放。春愁酒病成惆悵。 枕畔屏山圍碧浪。翠被華燈,夜夜空相向。寂寞起來褰繡幌。月明正在梨花上。
2、《杵聲齊·砧面瑩》宋代:賀鑄
砧面瑩,杵聲齊。搗就征衣淚墨題。寄到玉關應萬里,戍人猶在玉關西。
3、《浣溪沙·波面銅花冷不收》宋代:吳文英
波面銅花冷不收。玉人垂釣理纖鉤。月明池閣夜來秋。 江燕話歸成曉別,水花紅減似春休。西風梧井葉先愁。
4、《后庭花·一春不識西湖面》宋代:許棐
一春不識西湖面。翠羞紅倦。雨窗和淚搖湘管。意長箋短。 知心惟有雕梁燕。自來相伴。東風不管琵琶怨。落花吹遍。
5、《賀明朝·憶昔花間初識面》五代:歐陽炯
憶昔花間初識面,紅袖半遮,妝臉輕轉。石榴裙帶,故將纖纖玉指偷捻,雙鳳金線。碧梧桐鎖深深院,誰料得兩情,何日教譴綣?羨春來雙燕,飛到玉樓,朝暮相見。
6、《送鄭十八虔貶臺州司戶傷其臨老陷賊之故闕為面別情見于詩》唐代:杜甫
鄭公樗散鬢成絲,酒后常稱老畫師。萬里傷心嚴譴日,百年垂死中興時。蒼惶已就長途往,邂逅無端出餞遲。便與先生應永訣,九重泉路盡交期。
7、《玉樓春·瓊酥酒面風吹醒》宋代:晏幾道
瓊酥酒面風吹醒。一縷斜紅臨晚鏡。小顰微笑盡妖繞,淺注輕勻長淡凈。 手挼梅蕊尋香徑。正是佳期期未定。春來還為個般愁,瘦損宮腰羅帶剩。
8、《春日》宋代: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9、《過故人莊》唐代:孟浩然
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綠樹村邊合,青山郭外斜。開軒面場圃,把酒話桑麻。待到重陽日,還來就菊花。
高考常見的六種描寫手法 寫景狀物是古代詩歌中常見的內容之一,作者通過描寫景物,可以渲染氣氛,抒發(fā)情感,深化中心,推動情節(jié)發(fā)展。
我們欣賞詩歌,除了讀懂字面語意,提升思想素質和審美情感,還要關注詩人用語言寫景狀物的形式與技巧。描寫手法主要分正面描寫和側面描寫,高考常見的描寫鑒賞角度主要有以下六種: (1)側面描寫———襯托 如元代王冕的《白梅》: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
忽然一夜清風起,散作乾坤萬里春。 這首詩突出了梅花耐寒、清高、報春的特征,主要運用了襯托、對比的手法,襯托是通過描寫甲來使乙表現得更突出的方法。
襯托分映襯和反襯。如《夢游天姥吟留別》中“天臺一萬八千丈,對此欲倒東南傾”就是用天臺之高映襯天姥之高的,《琵琶行》中寫江中之月“唯見江心秋月白”襯托琵琶聲的引人入勝,“別時茫茫江浸月”襯托人物凄涼的心情。
《項脊軒志》中用“萬籟有生”來反襯“庭階寂寂”的。 (2)各種修辭手法 如辛棄疾的《摸魚兒》:淳熙已亥,自湖北漕移湖南,同官王正之置酒小山亭,為賦。
更能消幾番風雨?匆匆春又歸去。惜春長怕花開早,何況落紅無數。
春且住,見說道,天涯芳草無歸路。怨春不語。
算只有殷勤,畫檐蛛網,盡日惹飛絮。 長門事,準擬佳期又誤,蛾眉曾有人妒。
千金縱買相如賦,脈脈此情誰訴?君莫舞,君不見,玉環(huán)飛燕皆塵土!閑愁最苦。休去倚危欄,斜陽正在,煙柳斷腸處。
詞的上闋,作者在借景抒情過程中所運用的主要修辭方法是設問和比擬,詩文中運用修辭手法,大體和其他文體中的修辭作用一樣。學生要善于發(fā)現修辭手法,并說明作用。
如比喻為更形象生動(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比擬是把事物人格化(羈鳥戀舊林,池魚思故淵。)
;反問為了強調(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夸張是為了強調和突出(白發(fā)三千丈,緣愁似個長);對偶是為了增強詩詞的音樂美,表意凝煉,抒情酣暢,增強詩歌外在形式美(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在古代詩歌中,借代、通感等都是常見的修辭手法,學生應加以注意。尤其注意比喻、比擬的區(qū)別(比喻注重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性,比擬注重化無情為有情),借代是用事物相關的東西來代替該事物,如部分代替整體(帆可代船,羽林代士兵),對偶與對比的區(qū)別(對比主要是意義內容的相反或相對,而不管結構形式如何;對偶主要是結構形式上的對稱,要求字數相等、結構相同或相似),還要注意多種修辭手法的綜合交叉運用。
(3)正面描寫———動靜結合 如王維的《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頷聯描寫?zhàn)┰庐斂眨嗨扇缟w,是靜景描寫,山泉清冽,流瀉山石之上,是動景描寫。山泉因雨后水量充足,流勢增大,從石上流過,淙淙有聲,以動襯靜,反襯出山中的寧靜。
詩人描寫景物非常注重景物動態(tài)與靜態(tài)的相互映襯,可以動靜結合,也可以以靜寫動,以動寫靜,以動襯靜。動靜的結合往往和襯托相關。
比如李白的《望廬山瀑布》“遙看瀑布掛前川”寫出了遙看瀑布的第一眼形象,像一條巨大的白練掛在山間,“掛”字化動為靜。再比如王維的《鳥鳴澗》“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
月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用花落、月出、鳥鳴突出了春澗的幽靜,王籍的《入若耶溪》“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也是以聲寫靜,以動襯靜。
“山舞銀蛇,原馳蠟像”是以動寫靜。 (4)正面描寫———虛實結合 如柳永《雨霖鈴》: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都門帳飲無緒,留戀處,蘭舟摧發(fā)。執(zhí)手相看淚眼,竟無語凝噎。
念去去千里煙波,暮靄沉沉楚天闊。多情自古傷離別,更那堪冷落清秋節(jié)。
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此去經年,應是良辰好景虛設。
便縱有千種風情,更與何人說。 詞中“今宵酒醒何處,楊柳岸曉風殘月”設想別后的情景:一舟離岸,詞人酒醒夢回,只見習習曉風吹拂蕭蕭疏柳,一彎殘月高掛柳梢,想像中別后的凄涼景象倍增眼前斷人腸的離愁。
詩歌中,“實”是指客觀世界中存在的實象、實事、實境,“虛”是想象的情景。二者互相聯系,互相滲透轉化,可以達到虛實相生的境界,豐富詩中的意象,開拓詩中的意境,為讀者提供廣闊的審美空間。
例如李白的《夢游天姥吟留別》“日月照耀金銀臺”、“霓為衣兮風為馬”、“虎鼓瑟兮鸞回車”、“仙之人兮列如麻”就是用想像中美好的仙境。歐陽修的《踏莎行》:“候館梅殘,溪橋柳細,草薰風暖搖征轡。
離愁漸遠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闌倚。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上闋寫實,通過初春景象反襯“行人”的離愁別緒。
下闋實虛,“行人”想像妻子憑欄遠望,思念“行人”的愁苦之景,從而將離愁別緒抒發(fā)得淋漓盡致。李煜《虞美人》“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雕欄玉砌”“故國”是回憶中的景物。
姜夔《揚州慢》中的虛景“春風十里”,實景“盡薺麥青青”,昔盛更顯今衰。想像是虛寫的關鍵,虛是為實服務的。
(5)正面描寫———色彩的渲染 如杜。
最重要的一個你自己的理解能力要強,一篇詩歌看下來要知道著篇詩歌的中心思想,然后再把你理解的中心思想寫下來,要是真的不知道中心思想,就看看問中有沒有一句總領全文的話,然后圍繞著這句話展開 一般中心思想離不開什么像思念祖國,熱愛祖國,想念家鄉(xiāng),贊美母親,懷念童年…… 詩歌鑒賞答題技巧 詩歌的表達技巧 1、修辭方法:比喻、擬人、設問、反問、借代、對偶、夸張、襯托、用典、化用、互文、反復等。
2、表達方式:記敘、議論、描寫、抒情。 抒情:可分為直接抒情,間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情景交融)。
描寫:可分為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點面結合、明暗結合、正側結合、粗筆勾勒、白描工筆;樂景寫哀、哀景寫樂等。 3、表現手法:賦、比、興;抑揚變化、鋪陳描寫、象征聯想、襯托、對比、想象、聯想、照應、托物言志等。
4、篇章結構:開門見山、曲筆入題、卒章顯志、以景結情、總分得當、以小見大、層層深入、過渡照應、伏筆鋪墊等。 5、思想感情有:迷戀、憂愁、惆悵、寂寞、傷感、孤獨、煩悶、恬淡、閑適、歡樂、仰慕、激憤,堅守節(jié)操、憂國憂民等。
6、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遠、意境優(yōu)美、意味深長、耐人尋味、言近旨遠等。 二、詩歌鑒賞表達程式 這首詩采用了(表達方式、修辭手法、表現手法)技法,寫出了(意象)的(某某)特點,表現(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鑒賞及答題 第一種模式 分析意境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 2\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 3\解答分析:這是一種最常見的題型。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題步驟: 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
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美。 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
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體。
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5答題示例: 絕句二首(其一) 杜甫 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
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
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
第二種模式 分析技巧型 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 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詩人是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3\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fā)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
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
“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就是直抒胸臆。間接抒情: 1\借景抒情,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 2\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詠物詩; 3\托物寓理,如“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
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般是哲理詩。 描寫手法主要有: (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
正襯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反襯又有動靜襯,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聲寂襯,如“日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以樂景襯哀情,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等。
(2)聯想和想像,又叫虛實結合,如“野花留寶靨,碧草見羅裙”。 (3)對比。
(4)白描。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
田野無閑田,農夫皆餓死”。 修辭手法在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有: (1)比興。
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 (2)比喻。
(3)擬人。(4)夸張。
(5)雙關。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
(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
此外還有設問、反問、反語等。 4\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答題示例: 早行 陳與義 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何效果? 答: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huán)境的寂靜(步驟二)。
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第三種模式 分析語言特色 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 2提問變體:請。
高考詩歌鑒賞答題模式類析第一種模式:(一)形象類題型(一)形象,在詩歌中即意象,它是綜合了詩人情感的“景、物、人”的總和,考題中常以這樣的方式出現: 1、請簡要分析詩中塑造的“ ”這一藝術形象。
2、這首詩塑造了一個什么樣的詩人的形象? 3、詩歌中的景物具有什么樣的特點,請結合詩歌內容作具體分析。 解題分析:解答此類題,首先要求考生找準詩歌中所塑造的形象本身,再用幾個簡練準確的詞語概括其特點,最后結合詩歌內容分析形象與詩人所要表達的情感的內在聯系或說明其在詩歌中所蘊含的意義。
答題示例: 瀑布 千巖萬壑不辭勞,遠看方知出處高。溪間豈能留得住,終歸大海作波濤。
簡要分析詩中塑造的“瀑布”這一藝術形象。(2006年黃州) 參考答案:涓涓細流不辭辛勞,匯集成一落千丈,雄偉壯觀的瀑布,而后又拒絕溪澗的挽留,繼續(xù)向前,流向大海,決心化作洶涌的波濤。
這“瀑布”乃是胸懷大志、不懼艱難、不達目的不罷休的志士的化身。 (二)分析意境型1.提問方式:這首詩營造了一種怎樣的意境?2.提問變體:這首詩描繪了一幅怎樣的畫面?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3.解答分析:所謂意境,是指寄托詩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綜合起來構建的讓人產生想像的境界。
它包括景、情、境三個方面。答題時三方面缺一不可。
4.答題步驟:①描繪詩中展現的圖景畫面。考生應抓住詩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語言再現畫面。
描述時一要忠實于原詩,二要用自己的聯想和想像加以再創(chuàng)造,語言力求優(yōu)美。②概括景物所營造的氛圍特點。
一般用兩個雙音節(jié)詞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靜優(yōu)美、雄渾壯闊、蕭瑟凄涼等,注意要能準確地體現景物的特點和情調。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切忌空洞,要答具體。比如光答“表達了作者感傷的情懷”是不行的,應答出為什么而“感傷”。
【例】 絕句二首(其一)杜甫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泥融飛燕子,沙暖睡鴛鴦。
注:此詩寫于詩人經過“一歲四行役”的奔波流離之后,暫時定居成都草堂時。■此詩描繪了怎樣的景物?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
【答題示例】此詩描繪了一派美麗的初春景象:春天陽光普照,四野青綠,江水映日,春風送來花草的馨香,泥融土濕,燕子正繁忙地銜泥筑巢,日麗沙暖,鴛鴦在沙洲上靜睡不動(步驟一)。這是一幅明凈絢麗的春景圖(步驟二)。
表現了詩人結束奔波流離生活安定后愉悅閑適的心境(步驟三)。第二種模式:分析技巧型1.提問方式:這首詩用了怎樣的表現手法?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表現技巧(或藝術手法,或手法)。
詩人是怎樣抒發(fā)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3.解答分析:表現手法是詩人用以抒發(fā)感情的手段方法,要準確答題,必須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現手法。表現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寫手法、修辭手法三大類。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間接抒情兩種。“安能摧眉折腰事權貴,使我不得開心顏”就是直抒胸臆。
間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蟬凄切,對長亭晚,驟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詠物詩;托物寓理,如“半畝方塘一鑒開,天光云影共徘徊。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一般是哲理詩。
描寫手法主要有:(1)襯托,分正襯和反襯。正襯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反襯又有動靜襯,如“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聲寂襯,如“日出驚山鳥,時鳴春澗中”;以樂景襯哀情,如“映階碧草自春色,隔葉黃鸝空好音”等。(2)聯想和想像,又叫虛實結合,如“野花留寶靨,碧草見羅裙”。
(3)對比。(4)白描。
如“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籽。四野無閑田,農夫皆餓死”。
修辭手法在古詩中經常出現的有:(1)比興。如“關關雎鳩,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詠之物。
(2)比喻。(3)擬人。
(4)夸張。(5)雙關。
如“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
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此外還有設問、反問、反語等。
4.答題步驟:(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么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有效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例】 早 行陳與義露侵駝褐曉寒輕,星斗闌干分外明。
寂寞小橋和夢過,稻田深處草蟲鳴。■ 此詩主要用了什么表現手法?有何效果?【答題示例】此詩主要用了反襯手法(步驟一)。
天未放亮,星斗縱橫,分外明亮,反襯夜色之暗;“草蟲鳴”反襯出環(huán)境的寂靜(步驟二)。兩處反襯都突出了詩人出行之早,心中由飄泊引起的孤獨寂寞(步驟三)。
第三種模式:分析語言特色1.提問方式:這首詩在語言上有何特色?2.提問變體:請分析這首詩的語言風格。談談此詩的語言藝術。
3.解答分析:這種題型不是要求揣摩個別字詞運用的巧妙,而是要品味整首詩表現出來的語言風格。– 能用來答題的詞一般有:清新自然、樸實無華、華美絢麗、明白曉暢、多用口語、委婉含蓄、雄渾豪放、筆調婉約、簡練生動……4.答題步驟:(1)用一兩個詞準確點明語言特色。
(2)用詩中有關語句具體分析這種特色。(3)指出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感情。
【例】 春怨打起黃鶯兒,莫教枝上啼。
飲馬長城窟行 陳琳 飲馬長城窟,水寒傷馬骨。
往謂長城吏,“慎莫稽留太原卒”。“官作自有程,舉筑諧汝聲”!“男兒寧當格斗死,何能怫郁筑長城”?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
邊城多健少,內舍多寡婦。作書與內舍:“便嫁莫留住。
善事新姑嫜,時時念我故夫子”。報書往邊地:“君今出言一何鄙”!“身在禍難中,何為稽留他家子?生男慎莫舉,生女哺用脯。
君獨不見長城下,死人骸骨相撐拄”!“結發(fā)行事君,慊慊心意關。明知邊地苦,賤妾何能久自全”? 秦王朝驅使千萬名役卒修筑萬里長城,殘酷而無節(jié)制,使無數民眾被折磨至死。
這段歷史,曾激起后代許多詩人的憤怒和感傷。而直接摹寫長城造成民間痛苦的詩篇,陳琳這一首,就現存的作品來說,要算是最早的。
酈道元《水經注》說“余至長城,其下有泉窟,可飲馬,古詩《飲馬長城窟行》,信不虛也。”詩的首句著題,也可以說點出環(huán)境特征,第二句以“水寒傷馬骨”,渲染邊地苦寒,則難以久留的思歸之心已在言外。
這個開頭既簡捷又含蓄。下文便是蘊含之意的坦露,一位役卒終于忍無可忍地對監(jiān)管修筑長城的官吏說:到了服役期滿,請千萬不要延誤我們太原役卒的歸期。
從這個請求中,可以看出其歸心之切,也透露了“稽留”乃往日常有之事,甚至眼前已經看到又將“稽留”的跡象,若不如此,豈敢憑空道來。所以鐘惺“怨甚”(《古詩歸》二字評這句話,是很能發(fā)掘這話中之話的。
官吏回答說:官府的事自有期限,舉起手中的夯和著號子快干吧!一派官腔,也是話中有話。
只此兩句,氣焰、嘴臉,如在眼前。那役卒看此情景,聽此言語,也憤憤地回敬了兩句:男子漢寧可刀來劍去戰(zhàn)死疆場,怎能這樣窩窩囊囊,遙遙無期地做苦役呢!以上“三層往復之辭,第一層用明點,下二層皆用暗遞,為久筑難歸立案,文勢一頓”(張蔭嘉《古詩賞析》)。
“長城何連連,連連三千里”。如此“官作”,何時竣工?再加上如此官吏,更是歸期無望。
也正因這樣,才造成“邊城多健少,內舍多寡婦”。古時凡婦人獨居者,皆可稱“寡婦”。
兩個“多”字,強調地概括了廣大人民的苦難境遇。這四句詩,不脫不粘,似是劇中的“旁白”,巧妙地將希望轉至絕望,由個別推向一般,由“健少”而連及“內舍”,從而大大地開拓了作品反映的生活面。
這對于了解人物的思想活動,乃其所產生的現實基礎,對于勾連上下內容,都是很重要的。 “作書與內舍”,便是上述思想的延伸。
“便嫁”三句,是那位役卒的寄書之辭。首先勸其“嫁”,而后交代她好好侍奉新的公婆,這無疑是希望她能得到新的融洽的家庭生活,最后還懇求她能常常念起往日丈夫(即役卒自己)。
第一句,明確果斷;二三兩句,又從另一個側面顯示出其善良的心地,與難忘的情愛。這矛盾的語言藏著歸期無日、必死邊地的絕望。
藏而不露,亦是為了體貼對方。“書”中三句,第一句為主,后兩句則是以此為前提而生發(fā)出來的。
所以妻子”報書往邊地“,便抓住主旨,直指丈夫出言粗俗無理,“今”字暗示往日不曾如此。語嗔情堅,其心自見,一語道盡,余皆無須贅言。
“身在”六句,上役卒再次寄書,就自己的“出語”,與妻子的指責,作進一步解釋。頭兩句說自己身在禍難之中,為什么還要留住別人家的子女(指其妻)受苦呢?接著四句是化用秦時民歌――“生男慎勿舉(養(yǎng)育),生女哺(喂食)用脯(干肉)。
不見長城下,尸骸相支拄”。其用意是以群體的命運,暗示自己的“禍難”,自己的結局。
因此,前言雖“鄙”,亦出無奈,其情之苦,其心之善,郭不可察,何況其妻呢!妻子也確實理解了,感動了,這從再次報書中可以看出。她說:我自從與你成婚,隨后你就服役邊地,這種日子當然令人失望怨恨,但是,情愿相連,兩地一心,這始終不變的。
如今明知你在邊地受苦,我又豈能久于人間!雖己以死相許,但對丈夫的結局終不忍直言,只以“苦”字代之,既回腸九曲,又言辭得體。 本詩采取了點面結合、以點為主的手法,詩中既有廣闊的圖景,更有具體細膩的描繪,兩者相互引發(fā),概括而深刻地反映了“筑怨興徭九千里”,所釀成的社會的和家庭的悲劇,顯示了作者駕御題材的能力。
詩中人物的思想活動,均以對話的手法逐步展開,而對話的形式又巧于變化,這一點是深得前人稱贊的。譚元春說:“問答時藏時露,渡關不覺為妙”(《古詩歸》)。
沈德潛說:“無問答之痕,而神理井然”(《古詩源》)。不僅如此,語言也很有特色,役卒對差吏的剛毅、憤慨之詞,和對妻子那種恩愛難斷、又不得不斷的寄語,都表現了感情的復雜性,和性格的豐富性;妻子那一番委婉纏綿而又斬釘截鐵的話語,則寫出了她純潔堅貞的深情;就是那差吏不多的兩句話,也活畫出其可憎的面目。
如此“奇作”的出現,除了作者的才華與技巧之外,似乎還應該指出,它與詩人對當時連年戰(zhàn)亂、“人民死喪略盡”的現實的了解,對人民命運的同情與關注是密不可分的。如果可以這樣說的話,那么本詩的現實意義,也是不可忽略的。
萬事萬物都是彼此相互聯系的,不是孤立存在的,描寫的景物也一樣,它們總是和周圍的景物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因此,詩人在寫景狀物時,不是孤立地靜止地寫主體物,還寫主體物周圍的聯系物,點面結合,烘云托月,使主體形象更豐滿,更有特色。
比如柳宗元的《江雪》“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中就運用了點面結合的方式。“蓑笠翁”在畫面上顯得比較小,但處在非常顯眼的位置,是詩的中心,“孤舟蓑笠翁”屬于點的描繪;前兩句“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屬于面的鋪陳,詩句從“鳥飛絕”、到“人蹤滅”寫盡了人物處境的苦寒與孤寂,并在“山”“徑”前冠之以數量詞“千”“萬”,對突出人物堅忍不拔、卓然而立的品格起。可以稱之為點面結合。指出一點,隱括全面。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風
生如春花之燦爛,死如秋葉之靜美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桃花淺深處,似勻深淺妝。春風助腸斷,吹落白衣裳。
東風隨春歸,發(fā)我枝上花
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人間四月沐春風,
牡丹爭艷洛陽紅,
桃花
桃花數朵綻枝頭,蛋白纖毫粉蝶游.
忍記去年紅落后,郎君拋卻不勾留.
梨花
寂寞褐蜂飛樹叢,梨花不與百花紅.
擷來碧玉梳妝去,面若凝霜粘細絨.
串串紅
翠葉未生花早開,串串紅萼向東邊.
如何粉蝶兩三對,只探淡黃新綠前.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枝花
落盡梨花春又了,滿地殘陽,翠色和煙老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5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