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首唐代杜牧的山行,就是關(guān)于關(guān)于愛晚亭的詩句。
山行 唐代:杜牧
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譯文:
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處,居然還有人家。
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愛這深秋楓林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艷比二月春花。
愛晚亭是中國四大名亭之一,位于湖南省岳麓山下清風(fēng)峽中,亭是在乾隆年間,由當(dāng)時岳麓書院院長羅典創(chuàng)建的,本名“紅葉亭”,又稱“愛楓亭”,后來改為“愛晚亭”。與安徽的醉翁亭、杭州湖心亭、北京陶然亭,并稱中國四大名亭。
擴(kuò)展資料:
賞析
這是一首描寫和贊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絕句。第一句:“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由下而上,寫一條石頭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滿秋意的山巒?!昂弊贮c(diǎn)明深深秋時節(jié);“遠(yuǎn)”字寫出山路的綿長;“斜”字照應(yīng)句首的“遠(yuǎn)”字,寫出了高而緩的山勢。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車游山。
第二句“有人家”三字會使人聯(lián)想到炊煙裊裊,雞鳴犬吠,從而感到深山充滿生氣,沒有一點(diǎn)兒死寂的恐怖。 第三句“停車坐愛楓林晚”的“坐”字解釋為“因為”。因為夕照楓林的晚景實(shí)在太迷人了,所以詩人特地停車觀賞。這句中的“晚”字用得無比精妙。
第四句:“霜葉紅于二月花”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么用“紅于”而不用“紅如”?因為“紅如”不過和春花一樣,無非是裝點(diǎn)自然美景而已。而“紅于”則是春花所不能比擬的,不僅僅是色彩更鮮艷,而且更能耐寒,經(jīng)得起風(fēng)霜考驗。
參考資料:搜狗百科_山行
找到一首當(dāng)代名家寫的關(guān)于勵志的書籍《不勵志,難成器:令無數(shù)考生熱血沸騰并奮力一搏的100首中高考勵志詩詞座右銘》,其中一部分如下供參考:
考試勵志篇
金榜題
文/李者也
十年寒窗書山訪,一朝其名題金榜。
東風(fēng)起時馬蹄疾,花怒放處人縱賞。
莫道寵辱皆不驚,箴言多是醉中講。
人之為人非佛道,今夕何妨恣意享?
【注】古代各地大都建有“三元塔”,是為滿足讀書人祈求科舉考試金榜題名的美愿,取科舉考試中狀元、會元、解元“三元”之意,而建立的文化建筑物。保存下來的,作為歷史古跡,備受今天的中考、高考、研究生考試、職業(yè)資格考試等各種考試考生的青睞,祈福以求金榜題名。
代贈二首
唐代: 李商隱
樓上黃昏欲望休,玉梯橫絕月中鉤。
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同向春風(fēng)各自愁。
江頭四詠—丁香 杜甫
香體柔弱,亂結(jié)枝猶墊。細(xì)葉帶浮毛,疏花披素艷。
深栽小齋后,庶近幽人占。晚墮蘭麝中,休懷粉身念。
丁香花 明 許邦才
蘇小西陵踏月回,香車白馬引郎來。
當(dāng)年剩綰同心結(jié),此日春風(fēng)為剪開。
月下白丁香 明 何吾騶
雨過疏林洗淡妝,碎籠明月簇幽香。清輝忍借王孫草,素影偏深越客裳。
蝴蝶夢回猶帶粉,嬋娟春盡未銷霜。夜深不辨葳蕤鎖,欲上瑤臺掃雪光。
攤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鉤
五代 李璟
手卷真珠上玉鉤,依前春恨鎖重樓。風(fēng)里落花誰是主?思悠悠。
青鳥不傳云外信,丁香空結(jié)雨中愁。回首綠波三楚暮,接天流。
芭蕉不展丁香結(jié)。枉望斷天涯,兩厭厭風(fēng)月—《石州慢·薄雨收寒》 賀鑄
點(diǎn)絳唇·素香丁香 王十朋
落木蕭蕭,琉璃葉下瓊葩吐。素香柔樹。雅稱幽人趣。
無意爭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結(jié)愁千緒。似憶江南主。
眼兒媚·楊柳絲絲弄輕柔
宋代: 王雱
楊柳絲絲弄輕柔,煙縷織成愁。海棠未雨,梨花先雪,一半春休。
而今往事難重省,歸夢繞秦樓。相思只在,丁香枝上,豆蔻梢頭。
好事近·花底一聲鶯 宋-劉翰
花底一聲鶯,花上半鉤斜月。月落烏啼何處,點(diǎn)飛英如雪。
東風(fēng)吹盡去年愁,解放丁香結(jié)。驚動小亭紅雨,舞雙雙金蝶。
1.《感遇十二首·其一》
唐代:張九齡
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
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jié)。
誰知林棲者,聞風(fēng)坐相悅。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2.《漁家傲·五月榴花妖艷烘》
宋代:歐陽修
五月榴花妖艷烘。綠楊帶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纏角粽。金盤送。生綃畫扇盤雙鳳。
正是浴蘭時節(jié)動。菖蒲酒美清尊共。葉里黃鸝時一弄。猶瞢忪。等閑驚破紗窗夢。
3.《阮郎歸·天邊金掌露成霜》
宋代:晏幾道
天邊金掌露成霜。云隨雁字長。綠杯紅袖趁重陽。人情似故鄉(xiāng)。
蘭佩紫,菊簪黃。殷勤理舊狂。欲將沉醉換悲涼。清歌莫斷腸。
4.《天上謠》
唐代:李賀
天河夜轉(zhuǎn)漂回星,銀浦流云學(xué)水聲。
玉宮桂樹花未落,仙妾采香垂佩纓。
秦妃卷簾北窗曉,窗前植桐青鳳小。
王子吹笙鵝管長,呼龍耕煙種瑤草。
粉霞紅綬藕絲裙,青洲步拾蘭苕春。
東指羲和能走馬,海塵新生石山下。
5.《重過圣女祠》
唐代:李商隱
白石巖扉碧蘚滋,上清淪謫得歸遲。
一春夢雨常飄瓦,盡日靈風(fēng)不滿旗。
萼綠華來無定所,杜蘭香去未移時。
玉郎會此通仙籍,憶向天階問紫芝。
6.《夏詞》
明代:智生
炎威天氣日偏長,汗?jié)褫p羅倚畫窗。
蜂蝶不知春已去,又銜花瓣到蘭房。
1、《青松》
現(xiàn)代·陳毅
大雪壓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潔,待到雪化時。
2、《墨梅》
元·王冕
我家洗硯池邊樹,朵朵花開淡墨痕。
不要人夸顏色好,只留清氣滿乾坤。
3、《竹石》
清·鄭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
4、《石灰吟》
明·于謙
千錘萬擊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5、《畫菊》
宋·鄭思肖
花開不并百花從,獨(dú)立疏籬趣未窮。
寧可枝頭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風(fēng)中。
6、《菊花》
唐·黃巢
待到秋來九月八,我花開后百花殺。
沖天香陣透長安,滿城盡帶黃金甲。
7、《沁園春·雪》
現(xiàn)代·毛澤東
北國風(fēng)光,千里冰封,萬里雪飄。
望長城內(nèi)外,惟余莽莽;
大河上下,頓失滔滔。
山舞銀蛇,原馳蠟象,欲與天公試比高。
須晴日,看紅裝素裹,分外妖嬈?
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shù)英雄競折腰。
惜秦皇漢武,略輸文采;
唐宗宋祖,稍遜風(fēng)騷。
一代天驕,成吉思汗,只識彎弓射大雕。
俱往矣,數(shù)風(fēng)流人物,還看今朝!
1、
《跋臨川梁譯居士孝德記二首》
年代: 宋 作者: 楊萬里
雪里星奔避亂兵,母先子后赴寒冰。
秪知判得身俱死,不料還同母再生。
2、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詞三首》
年代: 唐 作者: 權(quán)德輿
覆露雍熙運(yùn),澄清教化源。賡歌凝庶績,羽舞被深恩。
纂業(yè)光文祖,貽謀屬孝孫。恭聞留末命,猶是愛元元。
梯航來萬國,玉帛慶三朝。湛露恩方?jīng)?,薰風(fēng)曲正調(diào)。
晏車悲鹵簿,廣樂遏簫韶。最愴號弓處,龍髯上紫霄。
常時柏梁宴,今日谷林歸。玉斝恩波遍,靈輼煙雨霏。
喬山森羽騎,渭水擁旌旗。仙馭何由見,耘田鳥自飛。
3、
《賢者之孝二百四十首·褚德逸》
年代: 宋 作者: 林同
至老能無倦,真為善事親。
叔褒非佞者,何事拜鄰人。
4、
《臨川梁譯投冰溪救母謝昌國作孝德記楊廷秀有》
年代: 宋 作者: 周必大
王祥名冠晉公卿,大節(jié)亭非為剖冰。
救母如梁真篤孝,奈何不貴不長生。
5、
《德宗神武孝文皇帝挽歌二首》
年代: 唐 作者: 劉禹錫
出震清多難,乘時播大鈞。操弦調(diào)六氣,揮翰動三辰。
運(yùn)偶升天日,哀深率土人?,幊?zé)o轍跡,誰見屬車塵。
鳳翣擁銘旌,威遲異吉行。漢儀陳秘器,楚挽咽繁聲。
駐綍辭清廟,凝笳背直城。唯應(yīng)留內(nèi)傳,知是向蓬瀛。
以下幾首情詩也是表達(dá)“官宣”之意,一起來讀讀吧!
1.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兩情若是久長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這句取自秦觀的《鵲橋仙》,應(yīng)該算是表白最煽情的一句了。
出自詩詞:
《鵲橋仙》
秦 觀
纖云弄巧,飛星傳恨,銀漢迢迢暗渡。金風(fēng)玉露一相逢,便勝卻人間無數(shù)。
柔情似水,佳期如夢,忍顧鵲橋歸路!兩情若是長久時,又豈在朝朝暮暮!
原文的意思是:
在一個秋風(fēng)輕露的夜晚里相逢
情誼勝過塵世間
無數(shù)長相廝守的伴侶
2.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出自詩詞:
《越人歌》
先秦作品
今夕何夕兮,搴舟中流。
今日何日兮,得與王子同舟。
蒙羞被好兮,不訾詬恥。
心幾頑而不絕兮,得知王子。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原文的意思是:
山上有樹啊樹有樹枝,
心中喜歡你啊,你卻不知道。
3.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恨不生同時,日日與君好。
出自詩詞:
《無 題》
唐 無名氏
春水春池滿,春時春草生。
春人飲春酒,春鳥弄春聲。
君生我未生,我生君已老。
君恨我生遲,我恨君生早。
人歸萬里外,意在一杯中。
只慮前程遠(yuǎn),開帆待好風(fēng)。
自入長信宮,每對孤燈泣。
閨門鎮(zhèn)不開,夢從何處入。
一別行千里,來時未有期。
月中三十日,無夜不相思。
4.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出自詩詞:
南歌子詞二首 / 新添聲楊柳枝詞
溫庭筠
一尺深紅勝曲塵,天生舊物不如新。
合歡桃核終堪恨,里許元來別有人。
井底點(diǎn)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原文的意思是:
骨制的骰子上面,深深刻著的紅色印記,
恰如紅豆,相思既已入骨,
也只好輕描淡寫的問一句“知不知”了。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2.78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