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竹里館》——唐代: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譯文:獨自閑坐幽靜竹林,時而彈琴時而長嘯。密林之中何人知曉我在這里?只有一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
2、《入若耶溪》——南北朝: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游。
譯文:我駕著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閑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蕩悠。晚霞從遠處背陽的山頭升起,陽光照耀著蜿蜒曲折的水流。蟬聲高唱,樹林卻顯得格外寧靜;鳥鳴聲聲,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這地方讓我生了歸隱之心,我因多年來厭倦仕途卻沒有歸隱而悲傷起來。
3、《山行》——唐代: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譯文: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處,居然還有人家。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愛這深秋楓林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艷比二月春花。
4、《獨坐敬亭山》——唐代: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譯文: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云獨去自在悠閑。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間兩不相厭,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5、《野望》——唐代: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譯文: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余光。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獵物馳過我的身旁。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1、《竹里館》——唐代:王維 獨坐幽篁里,彈琴復長嘯。
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 譯文:獨自閑坐幽靜竹林,時而彈琴時而長嘯。
密林之中何人知曉我在這里?只有一輪明月靜靜與我相伴。 2、《入若耶溪》——南北朝: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陰霞生遠岫,陽景逐回流。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此地動歸念,長年悲倦游。 譯文:我駕著小舟在若耶溪上悠閑地游玩,天空倒映在水中,水天相和,一起蕩悠。
晚霞從遠處背陽的山頭升起,陽光照耀著蜿蜒曲折的水流。蟬聲高唱,樹林卻顯得格外寧靜;鳥鳴聲聲,深山里倒比往常更清幽。
這地方讓我生了歸隱之心,我因多年來厭倦仕途卻沒有歸隱而悲傷起來。 3、《山行》——唐代: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譯文:沿著彎彎曲曲的小路上山,在那白云深處,居然還有人家。
停下車來,是因為喜愛這深秋楓林晚景。楓葉秋霜染過,艷比二月春花。
4、《獨坐敬亭山》——唐代:李白 眾鳥高飛盡,孤云獨去閑。相看兩不厭,只有敬亭山。
譯文:群鳥高飛無影無蹤,孤云獨去自在悠閑。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間兩不相厭,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5、《野望》——唐代:王績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譯文:傍晚時分站在東皋縱目遠望,我徘徊不定不知該歸依何方,層層樹林都染上秋天的色彩,重重山嶺披覆著落日的余光。牧人驅趕著那牛群返還家園,獵人帶著獵物馳過我的身旁。
大家相對無言彼此互不相識,我長嘯高歌真想隱居在山岡。
原始森林 文 / 依天劍 你真的離我好遙遠, 但我知道也只有你才是真正的自然, 你存在了多少萬年? 那是地質學家都難以斷定的迷團。
說不清楚這種心境, 怎會突然對你產生了無盡的依戀, 是塵世的浮華掩埋了歸真的道路, 還是迷罔的心需要增加無欲的質樸? 都說路應該在腳下, 現(xiàn)實卻好難尋覓跋山涉水的機良, 當思緒飛入了那廣闊無垠的森林, 意識將傾刻間迷醉于萬物的天堂。 古老的參天巨樹是多么偉岸, 樹心的年輪密匝的數(shù)也數(shù)不明白, 那是對過去幾百年上千年的見證, 那更是無拘無束才能成長的軀桿。
不知名的花卉布滿了腳下的土地, 它沒有嬌媚的貴氣和妖艷的美麗, 它沒有受寵的矯情和溫室的適宜, 卻散發(fā)著自然的芬芳沁入了心脾。 回歸的靈魂在原始的胸口上依靠, 密林的縫隙把陽光分解成了線道, 那一縷縷的溫暖將成載夢的光纖, 將期盼的愿望傳回沉淪的浮世上。
啊,原始的天然森林, 你是唯一沒被人為改造過的地理, 你外表的土壤就是你內心的年齡, 你的純潔是由里而外統(tǒng)一的和諧。 唉,都市的樓閣玉宇, 你是人類文明聚集的近代森林, 你怎么就成了醞釀悲傷的怪異泥土, 真誠的互愛變成了令人驚嘆的稀奇。
返樸歸真的種子從原始傳回了都市里, 讓它在春天的時候植入你的心里, 當秋的腳步逐漸帶金黃靠近你的時候, 希望能真的收獲到淳樸的愛心與真摯。 ok?。
原始森林 文 / 依天劍
你真的離我好遙遠,
但我知道也只有你才是真正的自然,
你存在了多少萬年?
那是地質學家都難以斷定的迷團。
??
說不清楚這種心境,
怎會突然對你產生了無盡的依戀,
是塵世的浮華掩埋了歸真的道路,
還是迷罔的心需要增加無欲的質樸?
??
都說路應該在腳下,
現(xiàn)實卻好難尋覓跋山涉水的機良,
當思緒飛入了那廣闊無垠的森林,
意識將傾刻間迷醉于萬物的天堂。
??
古老的參天巨樹是多么偉岸,
樹心的年輪密匝的數(shù)也數(shù)不明白,
那是對過去幾百年上千年的見證,
那更是無拘無束才能成長的軀桿。
??
不知名的花卉布滿了腳下的土地,
它沒有嬌媚的貴氣和妖艷的美麗,
它沒有受寵的矯情和溫室的適宜,
卻散發(fā)著自然的芬芳沁入了心脾。
??
回歸的靈魂在原始的胸口上依靠,
密林的縫隙把陽光分解成了線道,
那一縷縷的溫暖將成載夢的光纖,
將期盼的愿望傳回沉淪的浮世上。
??
啊,原始的天然森林,
你是唯一沒被人為改造過的地理,
你外表的土壤就是你內心的年齡,
你的純潔是由里而外統(tǒng)一的和諧。
??
唉,都市的樓閣玉宇,
你是人類文明聚集的近代森林,
你怎么就成了醞釀悲傷的怪異泥土,
真誠的互愛變成了令人驚嘆的稀奇。
??
返樸歸真的種子從原始傳回了都市里,
讓它在春天的時候植入你的心里,
當秋的腳步逐漸帶金黃靠近你的時候,
希望能真的收獲到淳樸的愛心與真摯。??
ok?
1、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
《暮秋山行》唐代:岑參
疲馬臥長坂,夕陽下通津。山風吹空林,颯颯如有人。
蒼旻霽涼雨,石路無飛塵。千念集暮節(jié),萬籟悲蕭辰。
鶗鴂昨夜鳴,蕙草色已陳。況在遠行客,自然多苦辛。
釋義:
疲憊的馬兒睡臥在長長的山坡上,太陽已經落到水面上。山中的秋風吹進空寂的樹林,樹葉颯颯作響,好像有人進入林中。蒼茫的天空下起冷冷的雨,青石的路面沒有了灰塵。
千萬種念頭,都在這傍晚出現(xiàn)在腦海,萬物的聲音都在蕭瑟的清晨悲鳴。鶗鴂昨晚還在鳴叫,蕙草已經開始枯萎。何況我這遠行的異鄉(xiāng)人,自然就會有很多艱苦的辛酸。
2、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
《菩薩蠻·平林漠漠煙如織》唐代:李白
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暝色入高樓,有人樓上愁。
玉階空佇立,宿鳥歸飛急。何處是歸程?長亭連短亭。(連短亭 一作:更短亭)
釋義:
遠處舒展的樹林之上暮煙籠罩一片迷蒙,仍是一派惹人傷感的翠綠蒼碧。夜色彌漫進高高的閨樓,有人正在樓上獨自憂愁。玉石的臺階上,徒然侍立盼望。那回巢的鳥兒,在歸心催促下飛翔。哪里是我返回的路程?只看到道路上的長亭連著短亭。
3、楓林紅透晚煙青,客思滿鷗汀。
《少年游·楓林紅透晚煙青》宋代:蔣捷
楓林紅透晚煙青,客思滿鷗汀。二十年來,無家種竹,猶借竹為名。
春風未了秋風到,老去萬緣輕。只把平生,閑吟閑詠,譜作棹歌聲。
釋義:
楓樹林紅透了,晚煙青青,天天面對安居水鄉(xiāng)汀洲的鷗鳥,到處充滿流亡飄泊的愁情。我天性愛竹,二十年來無家無地種竹,還借竹為名。春風還未吹盡,秋風已到,年紀大了,一切塵緣我都看輕。我只把平生的經歷閑吟閑水,譜成船夫、漁人的歌聲。
4、煙絡橫林,山沉遠照,迤邐黃昏鐘鼓。
《天香·煙絡橫林》宋代:賀鑄
煙絡橫林,山沉遠照,迤邐黃昏鐘鼓。燭映簾櫳,蛩催機杼,共苦清秋風露。不眠思婦,齊應和、幾聲砧杵。驚動天涯倦宦,骎骎歲華行暮。
當年酒狂自負,謂東君、以春相付。流浪征驂北道,客檣南浦,幽恨無人晤語。賴明月、曾知舊游處。好伴云來,還將夢去。
釋義:
煙霧籠罩樹林斜陽落入遠山,黃昏的鐘鼓聲斷斷續(xù)續(xù)傳來。燭光映照窗戶蟋蟀如催機杼,每個人都怨恨這清秋的風露。睡不著覺的那些可憐的思婦,在風聲蟲聲中送來聲聲砧杵。這聲音驚動了漂泊天涯的倦客,才發(fā)現(xiàn)又已到了歲暮時節(jié)。
想當年我曾經以酒狂而自負,以為春神把三春的美景交付。想不到終年流浪奔波于北路,有時候也乘坐征船離開南浦,滿腔的幽思也無人可以傾訴。依賴明月知道過去游冶去處,把她帶到我這又送到她那。
5、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登高》唐代:杜甫
風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萬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獨登臺。艱難苦恨繁霜鬢,潦倒新停濁酒杯。
釋義:
風急天高猿猴啼叫顯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鳥兒在盤旋。無邊無際的樹木蕭蕭地飄下落葉,望不到頭的長江水滾滾奔騰而來。悲對秋景感慨萬里漂泊常年為客,一生當中疾病纏身今日獨上高臺。歷盡了艱難苦恨白發(fā)長滿了雙鬢,衰頹滿心偏又暫停了澆愁的酒杯。
描寫森林的詩句: 素暉射流瀨,翠色綿森林。
——蔡希寂《同家兄題渭南王公別業(yè)》禽吟陰森林,鹿伏樸樕木?!懹巍渡骄盈B韻》蟬噪林愈靜,鳥鳴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深林人不知,明月來相照——王維《竹里館》水清石出直可數(shù),林深無人鳥相呼——蘇軾《臘日游孤山訪惠勤、惠思二僧》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一帶傷心碧——李白《菩薩蠻》雄飛雌從繞林間——《蜀道難》落花辭條羞故林——《白頭吟》深林雜樹空芊綿——《當涂趙炎少府粉圖山水歌》描寫森林的句子和段落 森林里那一頂挨一頂郁郁蒼蒼的樹冠中.點綴著黃的、綠的、紅的果實。
這座無路可走,神秘莫測的大森林,像時間一般古老,像春天一般年輕。森林在安睡著,沒人來打擾它的美夢。
進入森林,仿佛跳進了一個綠色的海洋,立刻便被它吞沒了。綠森森的林帶,在湛藍的天幕下顯得肅穆、端莊、壯美。
森林里像搭了天篷,枝葉蔓披。一陣強勁的寒風掠過樹頂,沉睡了一夜的森林立刻從酣夢中蘇醒了過來,接著便相互地爭吵起來。
那擎天巨樹梢頭的碧葉,連成一片,搖曳萬里,把林海上淡淡的白云趕來趕去。郁郁蔥蔥的原始森林.波濤如海。
秋日的森林,被所有的等待的寂掙籠罩著,好像在預示著暴風雪的來臨。寒冷的秋風吹過后,林木好像被凍概了似的,重又恢復了原來的寂靜。
樹上小小的葉片現(xiàn)出透明均勻的綠色。好像有人把它們洗干凈后又涂上了一層油漆似的,鮮亮光滑。
樹林里陰暗而寂靜。端莊的白楊一動不動高高聳立;白樺樹下垂的枝條在閉目養(yǎng)神;巨大的橡樹則像戰(zhàn)士一樣守護著菩提樹。
……森林堅決地抖掉了身上殘余的夜的黑暗,渾身蒼綠,威風凜凜地站了起來。松在“傲歲”,梅在“含春”。
松的氣概,梅的豐姿,正是經受數(shù)九寒冬的磨煉,才顯得堅貞卓絕,超群非凡。蒼松挺拔,勃發(fā)生機;紅梅芬芳,香遠益清。
你說的是:《七月的天山》中同詩句“返景入深林,返照青苔上”的情景相似的一句話吧!
應是這句:
沿著白皚皚群峰的雪線以下,是蜿蜒無盡的翠綠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撐天的巨傘,重重疊疊的枝丫,只漏下斑斑點點細碎的日影
或是:以下分析的這種
景+景
動賓+動賓
連貫體
為上詩的特點
類似的有:
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
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
行到水窮處,坐看云起時.
送李少府貶峽中王少府貶長沙
作者:【高適】
嗟君此別意何如?駐馬銜杯問謫居。
巫峽啼猿數(shù)行淚,衡陽歸雁幾封書。
青楓江上秋帆遠,白帝城邊古木疏。
圣代即今多雨露,暫時分手莫躊躇。
【注解】:
1、謫居:貶官的地方,冒下四句。
2、巫峽:在今四川巫山縣東。古民歌:“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
3、衡陽:今屬湖南。相傳每年秋天,北方的南飛之雁,至衡陽的回雁峰,便折回北方。這是由長沙想到衡陽,意思要王少府至長沙后多寫信來。
4、青楓江:在長沙。
【韻譯】:
我嘆息與二位作別,不知有何意想?
請下馬,我們把盞談談貶謫的地方。
李少府去巫峽,聽到猿啼落淚數(shù)行,
王少府到衡陽,多寄雁書是我所望。
去長沙的可見到青楓江上遠航秋帆;
往巴東的可想象白帝城邊古木疏黃。
如今盛世,朝遷恩澤有如雨露普降;
別離總是暫時的,請別再猶豫彷徨!
【評析】:
這首詩是送兩位被貶官的友人,寓有勸慰鼓勵之意。一詩同贈兩人,在內容上注意到銖兩悉稱,實在不容易。詩除了首尾合起來總寫外,中間兩聯(lián)雙雙分寫,不偏枯。頷聯(lián)上句寫巫峽風光,以古民謠"巴東三峽巫峽長。猿鳴三聲淚沾裳"典故,來暗示李少府所去的峽中荒涼之地。下句寫衡陽,暗示王少府去長沙,衡山有回雁峰,鴻雁都飛不過衡山,足見也是人跡罕至之僻地;并希望他能多寄書函。頸聯(lián)上句寫長沙青楓江的帆船,是再寫王少府。下句寫白帝城,遠在古原始森林的巴東,是再寫李少府。雙雙交錯進行,結構嚴密,情感交織。最后兩句,是勸藉二人盡可放心而去,不久即可召還。不悲觀,也不消極。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44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