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茅屋為秋風所破歌》
唐代:杜甫
八月秋高風怒號,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飛渡江灑江郊,高者掛罥長林梢,下者飄轉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無力,忍能對面為盜賊,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歸來倚杖自嘆息。
俄頃風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鐵,嬌兒惡臥踏里裂。床頭屋漏無干處,雨腳如麻未斷絕。自經喪亂少睡眠,長夜沾濕何由徹?
安得廣廈千萬間,大庇天下寒士俱歡顏,風雨不動安如山。嗚呼!何時眼前突兀見此屋,吾廬獨破受凍死亦足!(死亦足 一作:死意足)
2.《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唐代: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3.《春夜喜雨》
唐代: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4.《自嘲》
近代:魯迅
運交華蓋欲何求,未敢翻身已碰頭。
破帽遮顏過鬧市,漏船載酒泛中流。
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
躲進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冬夏與春秋。
5.《蜂》
唐代: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1、《春夜喜雨》唐代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譯文:好雨似乎會挑選時辰,降臨在萬物萌生之春。
伴隨和風,悄悄進入夜幕。細細密密,滋潤大地萬物。
濃濃烏云,籠罩田野小路;點點燈火,閃爍江上漁船。
明早再看帶露的鮮花,成都滿城必將繁花盛開。
2、《蜂》唐代羅隱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譯文:不管是平平的地面還是在高高的山峰,所有鮮花盛開的的地方,都被蜜蜂們占領。
它們采盡花蜜釀成蜂蜜后,到頭來又是在為誰忙碌?為誰釀造那些醇香的蜂蜜呢?
3、《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唐代李商隱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譯文:見面的機會真是難得,分別時更是難舍難分,況且又兼東風將收的暮春天氣,百花殘謝,更加使人傷感。
春蠶結繭到死時絲才吐完,蠟燭要燃盡成灰時像淚一樣的蠟油才能滴干。
女子早晨妝扮照鏡,只擔憂豐盛如云的鬢發(fā)改變顏色,青春的容顏消失。男子晚上長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對方的住處就在不遠的蓬萊山,卻無路可通,可望而不可及。希望有青鳥一樣的使者殷勤地為我去探看情人。
4、《石灰吟》明代于謙
千錘萬鑿出深山,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譯文:石灰石只有經過千萬次錘打才能從深山里開采出來,它把熊熊烈火的焚燒當作很平常的一件事。
即使粉身碎骨也毫不懼怕,甘愿把一身清白留在人世間。
5、《己亥雜詩·其五》清代龔自珍
浩蕩離愁白日斜,吟鞭東指即天涯。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譯文:浩浩蕩蕩的離別愁緒向著日落西斜的遠處延伸, 離開北京,馬鞭向東一揮,感覺就是人在天涯一般。
我辭官歸鄉(xiāng),有如從枝頭上掉下來的落花,但它卻不是無情之物,化成了春天的泥土,還能起著培育下一代的作用。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石灰吟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蜂羅隱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春夜喜雨 (唐代詩人杜甫的詩)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唐代李商隱的詩作)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己亥雜詩 (清代詩人龔自珍所作《己亥雜詩》)
古詩詞中公益精神的詩句有:
1、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2、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3、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完整詩篇:
1、唐代杜甫的《春夜喜雨》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野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
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2、唐代羅隱的《蜂》
不論平地與山尖,無限風光盡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為誰辛苦為誰甜。
3、唐代李商隱的《無題·相見時難別亦難》
相見時難別亦難,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青鳥殷勤為探看。
博施濟眾 博:廣泛;濟:救濟。
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 出處:《論語·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
扶傾濟弱 傾:倒塌,這里指遇到困境的人。扶助困難的人,救濟弱小的人。
出處: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傾濟弱,我可便回嗔作笑,一會價記著想念著?!?扶危濟急 猶扶危濟困。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鎌田誠一墓記》:“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滬……中遭艱巨,篤行靡改,扶危濟急,公私兩全?!?扶危濟困 扶:幫助;濟:搭救,拯救。
扶助有危難的人,救濟困苦的人。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五回:“素知將軍仗義行仁,扶危濟困,不想果然如此義氣?!?/p>
扶危救困 對處境危急、困難的人給以救濟幫助。 出處:元·無名氏《魏徵改詔》第三折楔子:“今日個扶危救困休辭憚,疾便的牽戰(zhàn)馬上雕鞍?!?/p>
積善成德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長期行善,就會形成一種高尚的品德。
出處:《荀子·勸學》:“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積善余慶 積:積累;善:善事;余慶:指先代的遺澤。
積德行善之家,恩澤及于子孫。 出處:《周易·坤》:“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急公好施 指熱心公益,樂于施舍。 急公好義 急:急于。
熱心公益,見義勇為。 出處:漢·劉向《新序·節(jié)士》:“楚昭王有士曰石奢,其為人也,公正而好義?!?/p>
濟寒賑貧 濟:救濟;賑:賑濟。救助寒苦,賑濟貧窮。
出處:《全相平話·樂毅圖齊七國春秋后集》:“養(yǎng)老尊賢,教其術,畜其能,吊死問孤,濟寒賑貧,與百姓同甘共苦?!?濟苦憐貧 救濟愛惜窮苦的人。
出處:元·侯善淵《沁園春》詞:“善惠謙柔,濟苦憐貧,隨方就圓?!?濟困扶危 濟、扶:幫助。
救濟貧困的人,扶助有危難的人。 出處: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三折:“一個報冤仇稱了子胥,一個打賭賽去了包胥,何處也濟困扶危重復楚?!?/p>
濟弱扶傾 弱:弱?。粌A:倒塌,比喻境遇困難。扶助弱小和處境困難的人。
出處: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桓公匡合,濟弱扶傾?!痹ね踝右弧墩`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傾濟弱,我可便回嗔作笑。”
濟世救人 濟:拯救。拯治時世救濟人民。
出處: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一百一十三卷:“乃命其子命龍宮藥方三十首與先生,此真道者,可以濟世救人。” 矜貧救厄 矜:憐憫。
憐憫救濟遭受貧窮苦難的人。 出處: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四十:“與窮恤寡是一藥,矜貧救厄是一藥?!?/p>
救困扶危 救濟、扶助陷于危難的人。 出處:元·無名氏《來生債》第四折:“則為我救困扶危,疏財仗義?!?/p>
救災恤患 指救濟撫恤災患中的人。 樂善好義 指樂于行善,喜好正義。
普度眾生 佛家語,認為大眾營營擾擾,如溺海中,佛以慈悲為懷,施宏大法力,盡力救濟他們以便登上彼岸。 出處:《佛說無量壽經》:“普欲度脫一切眾生。”
普濟群生 佛家語,認為大眾營營擾擾,如溺海中,佛以慈悲為懷,施宏大法力,盡力救濟他們以便登上彼岸。同“普度眾生”。
普濟眾生 佛家語,認為大眾營營擾擾,如溺海中,佛以慈悲為懷,施宏大法力,盡力救濟他們以便登上彼岸。同“普度眾生”。
棄公營私 丟棄公益,謀求私利。 輕才好施 指人不把錢財放在眼里,樂于慷慨解囊,急公好義。
出處:《三國志·吳志·朱據傳》:“謙虛接士,輕財好施,祿賜雖豐而常不足用?!?善門難開 善門:為善之門。
舊指一旦行善助人,許多人都會來求援,凡無法應付了。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三十四回:“這太原一府是被災頂重的地方。
大善士見機,善門難開?!?施仁布德 指實行仁義,布施恩德,多行善事。
亦作“施恩布德”。 為善最樂 做善事是最快樂的事。
常用為勸人多行善事的格言。 出處:《后漢書·東平憲王蒼傳》:“日者問東平王,處家何等最樂?王言為善最樂?!?/p>
修橋補路 修建橋梁,補好道路。舊喻熱心公益,解囊行善。
出處: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一折:“我賈仁也會齋僧布施,蓋寺建塔,修橋補路,惜孤念寡,敬老憐貧?!?憂公忘私 關心公益,不顧私利。
出處:《三國志·魏志·杜恕傳》:“憂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辦也。” 與人為善 與:贊許,贊助;為:做;善:好事。
指贊成人學好?,F(xiàn)指善意幫助人。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p>
振窮恤寡 救濟貧窮和無依靠的人。 出處:《北史·魏紀四·孝明帝》:“壬寅,詔以旱故,命依舊雩祈,察理冤獄,掩胔埋骼,振窮恤寡?!?/p>
振窮恤貧 救濟貧窮的人。 出處:《明史·王越傳》:“睦族敦舊,振窮恤貧,如恐不及。”
賑貧貸乏 救濟窮人。 出處:《新唐書·劉仁軌傳》:“賑貧貸乏,勸課耕種,為立官社,民皆安其所?!?/p>
周急繼乏 周:接濟。繼:幫助。
救濟幫助有急難和貧乏的人。亦作“周急濟貧”、“周貧濟老”。
諸惡莫作 諸惡:各種壞事。佛家語,凡是壞事都不要做。
舊時用以勸人行善。 出處:《大般涅槃經》:“諸惡莫作,諸善奉行?!?/p>
作善降祥 舊指平日行善,可獲吉祥。 出處:《尚書·伊訓》:“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
博施濟眾 博:廣泛;濟:救濟。
給予群眾以恩惠和接濟。 出處:《論語·雍也》:“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濟眾,何如?!?/p>
扶傾濟弱 傾:倒塌,這里指遇到困境的人。扶助困難的人,救濟弱小的人。
出處: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傾濟弱,我可便回嗔作笑,一會價記著想念著。” 扶危濟急 猶扶危濟困。
出處:魯迅《且介亭雜文二集·鎌田誠一墓記》:“君以一九三○年三月至滬……中遭艱巨,篤行靡改,扶危濟急,公私兩全?!?扶危濟困 扶:幫助;濟:搭救,拯救。
扶助有危難的人,救濟困苦的人。 出處: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五十五回:“素知將軍仗義行仁,扶危濟困,不想果然如此義氣。”
扶危救困 對處境危急、困難的人給以救濟幫助。 出處:元·無名氏《魏徵改詔》第三折楔子:“今日個扶危救困休辭憚,疾便的牽戰(zhàn)馬上雕鞍?!?/p>
積善成德 善:善行,好事;德:高尚的品德。長期行善,就會形成一種高尚的品德。
出處:《荀子·勸學》:“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積善余慶 積:積累;善:善事;余慶:指先代的遺澤。
積德行善之家,恩澤及于子孫。 出處:《周易·坤》:“積善之家,必有余慶;積不善之家,必有余殃?!?/p>
急公好施 指熱心公益,樂于施舍。 急公好義 急:急于。
熱心公益,見義勇為。 出處:漢·劉向《新序·節(jié)士》:“楚昭王有士曰石奢,其為人也,公正而好義?!?/p>
濟寒賑貧 濟:救濟;賑:賑濟。救助寒苦,賑濟貧窮。
出處:《全相平話·樂毅圖齊七國春秋后集》:“養(yǎng)老尊賢,教其術,畜其能,吊死問孤,濟寒賑貧,與百姓同甘共苦?!?濟苦憐貧 救濟愛惜窮苦的人。
出處:元·侯善淵《沁園春》詞:“善惠謙柔,濟苦憐貧,隨方就圓。” 濟困扶危 濟、扶:幫助。
救濟貧困的人,扶助有危難的人。 出處:元·鄭廷玉《楚昭公》第三折:“一個報冤仇稱了子胥,一個打賭賽去了包胥,何處也濟困扶危重復楚?!?/p>
濟弱扶傾 弱:弱小;傾:倒塌,比喻境遇困難。扶助弱小和處境困難的人。
出處:南朝·梁·周興嗣《千字文》:“桓公匡合,濟弱扶傾。”元·王子一《誤入桃源》第四折:“你若肯扶傾濟弱,我可便回嗔作笑?!?/p>
濟世救人 濟:拯救。拯治時世救濟人民。
出處:宋·張君房《云笈七簽》第一百一十三卷:“乃命其子命龍宮藥方三十首與先生,此真道者,可以濟世救人?!?矜貧救厄 矜:憐憫。
憐憫救濟遭受貧窮苦難的人。 出處:宋·張君房《云笈七簽》卷四十:“與窮恤寡是一藥,矜貧救厄是一藥?!?/p>
救困扶危 救濟、扶助陷于危難的人。 出處:元·無名氏《來生債》第四折:“則為我救困扶危,疏財仗義?!?/p>
救災恤患 指救濟撫恤災患中的人。 樂善好義 指樂于行善,喜好正義。
普度眾生 佛家語,認為大眾營營擾擾,如溺海中,佛以慈悲為懷,施宏大法力,盡力救濟他們以便登上彼岸。 出處:《佛說無量壽經》:“普欲度脫一切眾生?!?/p>
普濟群生 佛家語,認為大眾營營擾擾,如溺海中,佛以慈悲為懷,施宏大法力,盡力救濟他們以便登上彼岸。同“普度眾生”。
普濟眾生 佛家語,認為大眾營營擾擾,如溺海中,佛以慈悲為懷,施宏大法力,盡力救濟他們以便登上彼岸。同“普度眾生”。
棄公營私 丟棄公益,謀求私利。 輕才好施 指人不把錢財放在眼里,樂于慷慨解囊,急公好義。
出處:《三國志·吳志·朱據傳》:“謙虛接士,輕財好施,祿賜雖豐而常不足用?!?善門難開 善門:為善之門。
舊指一旦行善助人,許多人都會來求援,凡無法應付了。 出處:清·李寶嘉《官場現(xiàn)形記》第三十四回:“這太原一府是被災頂重的地方。
大善士見機,善門難開?!?施仁布德 指實行仁義,布施恩德,多行善事。
亦作“施恩布德”。 為善最樂 做善事是最快樂的事。
常用為勸人多行善事的格言。 出處:《后漢書·東平憲王蒼傳》:“日者問東平王,處家何等最樂?王言為善最樂。”
修橋補路 修建橋梁,補好道路。舊喻熱心公益,解囊行善。
出處:元·無名氏《看錢奴》第一折:“我賈仁也會齋僧布施,蓋寺建塔,修橋補路,惜孤念寡,敬老憐貧?!?憂公忘私 關心公益,不顧私利。
出處:《三國志·魏志·杜恕傳》:“憂公忘私者必不然,但先公后私即自辦也?!?與人為善 與:贊許,贊助;為:做;善:好事。
指贊成人學好。現(xiàn)指善意幫助人。
出處:《孟子·公孫丑上》:“取諸人以為善,是與人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與人為善?!?/p>
振窮恤寡 救濟貧窮和無依靠的人。 出處:《北史·魏紀四·孝明帝》:“壬寅,詔以旱故,命依舊雩祈,察理冤獄,掩胔埋骼,振窮恤寡。”
振窮恤貧 救濟貧窮的人。 出處:《明史·王越傳》:“睦族敦舊,振窮恤貧,如恐不及?!?/p>
賑貧貸乏 救濟窮人。 出處:《新唐書·劉仁軌傳》:“賑貧貸乏,勸課耕種,為立官社,民皆安其所。”
周急繼乏 周:接濟。繼:幫助。
救濟幫助有急難和貧乏的人。亦作“周急濟貧”、“周貧濟老”。
諸惡莫作 諸惡:各種壞事。佛家語,凡是壞事都不要做。
舊時用以勸人行善。 出處:《大般涅槃經》:“諸惡莫作,諸善奉行。”
作善降祥 舊指平日行善,可獲吉祥。 出處:《尚書·伊訓》:“作善降之百祥,作不善降之百。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7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