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與智育的關(guān)系的名言警句德是做人的根本.根本一壞,縱然你有一些學問的本領(lǐng),也無甚用處.并且,沒有道德的人,學問和本領(lǐng)愈大,就能為非作惡愈大.(陶行知)教育的唯一工作與全部工作可以總結(jié)在這一概念之中——道.——赫爾巴特道德普遍地被認為是人類的最高目的,因此也是教育的最高目的.——赫爾巴特有許多種的教育與發(fā)展,而且其中每一種都具有自己的重要性,不過道德教育在它們當中應該首屈一指.——別林斯基名副其實的教育,本質(zhì)上就是品格教育.——布貝爾關(guān)于學習與社會實踐的名言警句行動是老子,知識是兒子,創(chuàng)造是孫子.(陶行知)中國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腦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腦,所以一無所能.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手腦聯(lián)盟,結(jié)果是手與腦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議.——陶行知5.要解放孩子的頭腦、雙手、腳、空間、時間,使他們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從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陶行知6.手腦雙全,是創(chuàng)造教育的目的.中國教育革命的對策是使手腦聯(lián)盟.——陶行知3毅力勤奮與成材的關(guān)系 的名言警句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愛因斯坦)歲不寒,無以知松柏;事不難,無以知君子.——《荀子·大略》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勸學》勤奮是一種可以吸引一切美好事物的天然磁石.——羅·伯頓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氣力.——雨果聰明人之所以不會成功,是由于他們?nèi)狈皂g的毅力.———— 牛頓4學習與娛樂的名言警句一張一馳,文武之道.怠惰是貧窮的制造廠.業(yè)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而毀于隨 --韓愈天才就是無止境刻苦勤奮的能力 --卡萊爾5哲學,思辯與思維方法的名言警句斯賓諾莎——“理性能使人自由.”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明〗解縉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王之渙《登鸛雀樓》有所短;寸有所長.物有所不足;智有所不明.—— 屈 原《卜居》。
一、《論語》1、敏而好學,不恥下問2、學而時習之,不亦樂乎?3、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
4、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5、三人行,必有我?guī)熞病?/p>
擇其善者而從之,其不善者而改之。6、知之為知之,不知之為不知之,是知也。
7、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8、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
(古時候的求學者是為了提高自身的修養(yǎng),即出自內(nèi)心的要求,而今天的求學者則往往是為了給別人看,即沽名釣譽。)9、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曾子說:“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替人家謀慮是否不夠盡心?和朋友交往是否不夠誠信?傳授的學業(yè)是否不曾復習?”) 二、《禮記.學記》1、玉不啄,不成器;人不學,不知道。
2、學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知困然后能自強也。
故曰:教學相長也。3、一年視離經(jīng)辨志;三年視敬業(yè)樂群;五年視博習親師;七年視論學取友,謂之小成。
九年知類通達,強立而不反,謂之大成。夫然后足以化民易俗,近者說服而遠者懷之,此大學之道也。
4、大學之法:禁于未發(fā)之謂豫;當其可之謂時;不凌節(jié)而施之謂孫;相觀而善之謂摩。此四者,教之所由興也。
發(fā)然后禁,則捍格而不勝;時過然后學,則勤苦而難成;雜施而不孫,則壞亂而不修;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燕朋逆其師,燕辟廢其學。此六者,教之所由廢也。
5、君子既知教之所由興,又知教之所由廢,然后可以為人師也。故君子之教,喻也。
道而弗牽,強而弗抑,開而弗達。道而弗牽則和,強而弗抑則易,開而弗達則思。
和、易以思,可謂善喻矣。6、學者有四失,教者必知之。
人之學也,或失則多,或失則寡,或失則易,或失則止。此四者,心之莫同也。
知其心然后能救其失也。教也者,長善而救其失者也。
7、善學者,師逸而功倍,又從而庸之。不善學者,師勤而功半,又從而怨之。
善問者如攻堅木,先其易者,后其節(jié)目,及其久也,相說以解。不善問者反此。
善待問者如撞鐘,叩之以小者則小鳴,叩之以大者則大鳴,待其從客,然后盡其聲。不善答問者反此。
此皆進學之道也。三、《荀子·勸學》1、君子曰:學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藍,而青于藍。2、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聞先王之遺言,不知學問之大也。3、吾嘗終日而思矣,不如須臾之所學也。
吾嘗跂而望矣,不知登高之博見也?!由钱愐?,善假于物也。
4、積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備焉。故不積蹞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海。
騎驥一躍,不能十步;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舍之,朽木不折;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故君子結(jié)于一也。5、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形乎動靜。
端而言,蝡而動,一可以為法則。小人之學也,入乎耳,出乎口。
古之學者為己,今之學者為人。君子之學也美其身,小人之學也以為禽犢。
四、中國古代其它1、業(yè)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毀于隨——韓愈2、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孫洙《唐詩三百首序》3、書到用時方恨少,事非經(jīng)過不知難——陸游4、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朱熹5、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眼到,口到——朱熹6、讀書之法,在循序而漸進,熟讀而精思——朱熹7、黑發(fā)不知勤學早,白發(fā)方悔讀書遲——顏真卿8、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9、讀書百遍,其義自見——《三國志》10、立身以立學為先,立學以讀書為本——歐陽修11、讀萬卷書,行萬里路——劉彝12、書癡者文必工,藝癡者技必良——蒲松齡13、書卷多情似故人,晨昏憂樂每相親——于謙14、書猶藥也,善讀之可以醫(yī)愚——劉向15、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漢樂府。長歌行》16、莫等閑,白了少年頭,空悲切——岳飛17、發(fā)奮識遍天下字,立志讀盡人間書——蘇軾18、舊書不厭百回讀,熟讀精思子自知——蘇軾19、立志宜思真品格,讀書須盡苦功夫——阮元20、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諸葛亮21、非學無以廣才,非志無以成學——諸葛亮2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23、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莊子24、奇文共欣賞,疑義相如析——陶淵明25、路漫漫其修道遠,吾將上下而求索——屈原26、人生在勤,不索何獲--張衡27、百川東到海,何時復西歸?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漢樂府詩集 《長歌行》28、《警世賢文》之勤奮篇:有田不耕倉稟虛 有書不讀子孫愚 寶劍鋒從磨礪出 梅花香自苦寒來 少壯不經(jīng)勤學苦 老來方悔讀書遲 書到用時方恨少 事到經(jīng)過才知難 板橙要坐十年冷 文章不寫一句空 智慧源于勤奮 偉大出自平凡 書山有路勤為徑 學海無涯苦做舟 少時不努力 老大徒傷悲29、蓋有不知而作者,我無是也。多聞,擇其善者而從之;多見而識之。
30、反求諸己(反過來追究自己,即從自己方面找原因。)——《孟子·公孫丑上》君子之遇艱阻,必反求諸己,而益自修。
——《二程全書·伊川易品三》to reflect and try to find fault in oneself; to seek the cause in oneself.五、中國近代、現(xiàn)代和當。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89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