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有“頓悟”之說。
翻翻記載,高僧學道,有舉頭見月頓悟的,有汲水折擔頓悟的,有見砍樹倒地頓悟的,有舉手不見指頭豁然大悟的。我資質(zhì)凡俗,難窺其中奧秘。
然而藝術(shù)也有類似的頓悟,是確實的。唐代草圣張旭見公孫大娘舞劍書法大進,即是一例。
大概藝術(shù)修養(yǎng)到了一定程度,只要捅破一層窗紙便可頓然達到一個新境界。這往往借助一種偶然的機緣。
助我捅破窗紙的不是連篇累牘的大家名篇,卻是臧老口授的“蝶來”兩句,也算是一例。這兩句詩的出處,有待查考,然而只是前輩妙手偶得之句,并不見于著錄,也說不定。
梅蘭菊竹詩四首 梅 黃昏風雨斷橋頭,更被群芳妒不休。
奇士梅花今古慨,凄涼豈獨問天樓。 蘭 聞香喜識玉蘭幽,雅潔清新韻欲流。
入畫入歌皆不愧,也宜春色也宜秋。 菊 一 含翠分黃意念深,有人默契費沉吟。
群芳斗艷爭春去,獨向清秋展素心。 二 含香挹露黃金靨,耐冷凌霜造化功。
不羨繁華桃與李,朱砂石畔笑秋風。 三 德全五美號兼材,萬物蕭條獨盛開。
唯有鈞翁知我意,筆移金蕊入蕭齋。 1、三國時鐘會《菊花賦》:“夫菊有五美焉為:黃花高懸,準天極也;純 黃不雜,后土色也;早植晚登,君子德也;冒霜吐穎,象勁直也;流中輕體,神 仙食也?!?/p>
兼材,指菊花有多種用途,如藥用、除蟲用、食用及觀賞用等?!?2、廣西藝院大雕塑家、畫家朱培鈞老曾畫菊相贈,并系以詩曰:“蕭瑤瀟灑有風神,笑傲江湖劍膽心。
最愛千禧迎瑞氣,黃花晚節(jié)共芳馨?!?題臺島易蘇民先生《蘭竹圖》 勁節(jié)獨能持,幽香有所思。
比鄰兄與弟,同氣復連枝。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49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