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行重行行》之一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fēng),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yuǎn),衣帶日已緩。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反。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fù)道,努力加餐飯。 *(也可寫作“行行復(fù)行行”) 《青青河畔草》之二 青青河畔草,郁郁園中柳。
盈盈樓上女,皎皎當(dāng)窗牖。 娥娥紅粉妝,纖纖出素手。
昔為倡家女,今為蕩子婦。 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
《青青陵上柏》之三 青青陵上柏,磊磊澗中石。 人生天地間,忽如遠(yuǎn)行客。
斗酒相娛樂,聊厚不為薄。 驅(qū)車策駑馬,游戲宛與洛。
洛中何郁郁,冠帶自相索。 長衢羅夾巷,王侯多第宅。
兩宮遙相望,雙闕百余尺。 極宴娛心意,戚戚何所迫。
《今日良宴會》之四 今日良宴會,歡樂難具陳。 彈箏奮逸響,新聲妙入神。
令德唱高言,識曲聽其真。 齊心同所愿,含意俱未申。
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飆塵。 何不策高足,先據(jù)要路津。
無為守窮賤,轗軻長苦辛。 《西北有高樓》之五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
交疏結(jié)綺窗,阿閣三重階。 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 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
清商隨風(fēng)發(fā),中曲正徘徊。 一彈再三嘆,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 愿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
《涉江采芙蓉》之六 涉江采芙蓉,蘭澤多芳草。 采之欲遺誰,所思在遠(yuǎn)道。
還顧望舊鄉(xiāng),長路漫浩浩。 同心而離居,憂傷以終老。
《明月皎夜光》之七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
白露沾野草,時節(jié)忽復(fù)易。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
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
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fù)軛。 良無磐石固,虛名復(fù)何益。
《冉冉孤生竹》之八 冉冉孤生竹,結(jié)根泰山阿。 與君為新婚,兔絲附女蘿。
兔絲生有時,夫婦會有宜。 千里遠(yuǎn)結(jié)婚,悠悠隔山陂。
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 傷彼蕙蘭花,含英揚光輝。 過時而不采,將隨秋草萎。
君亮執(zhí)高節(jié),賤妾亦何為! 《庭中有奇樹》之九 庭中有奇樹,綠葉發(fā)華滋。 攀條折其榮,將以遺所思。
馨香盈懷袖,路遠(yuǎn)莫致之。 此物何足貴,但感別經(jīng)時。
《迢迢牽牛星》之十 迢迢牽牛星,皎皎河漢女。 纖纖擢素手,札札弄機杼。
終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漢清且淺,相去復(fù)幾許。
盈盈一水間,脈脈不得語。 《回車駕言邁》之十一 回車駕言邁,悠悠涉長道。
四顧何茫茫,東風(fēng)搖百草。 所遇無故物,焉得不速老。
盛衰各有時,立身苦不早。 人生非金石,豈能長壽考。
奄忽隨物化,榮名以為寶。 《東城高且長》之十二 東城高且長,逶迤自相屬。
回風(fēng)動地起,秋草萋已綠。 四時更變化,歲暮一何速! 晨風(fēng)懷苦心,蟋蟀傷局促。
蕩滌放情志,何為自結(jié)束! 燕趙多佳人,美者顏如玉。 被服羅裳衣,當(dāng)戶理清曲。
音響一何悲!弦急知柱促。 馳情整巾帶,沈吟聊躑躅。
思為雙飛燕,銜泥巢君屋。 《驅(qū)車上東門》之十三 驅(qū)車上東門,遙望郭北墓。
白楊何蕭蕭,松柏夾廣路。 下有陳死人,杳杳即長暮。
潛寐黃泉下,千載永不寤。 浩浩陰陽移,年命如朝露。
人生忽如寄,壽無金石固。 萬歲更相送,賢圣莫能度。
服食求神仙,多為藥所誤。 不如飲美酒,被服紈與素。
《去者日以疏》之十四 去者日以疏,生者日已親。 出郭門直視,但見丘與墳。
古墓犁為田,松柏摧為薪。 白楊多悲風(fēng),蕭蕭愁殺人。
思還故里閭,欲歸道無因。 《生年不滿百》之十五 生年不滿百,常懷千歲憂。
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游! 為樂當(dāng)及時,何能待來茲。 愚者愛惜費,但為后世嗤。
仙人王子喬,難可與等期。 《凜凜歲云暮》之十六 凜凜歲云暮,螻蛄夕鳴悲。
涼風(fēng)率已厲,游子寒無衣。 錦衾遺洛浦,同袍與我違。
獨宿累長夜,夢想見容輝。 良人惟古歡,枉駕惠前綏。
愿得常巧笑,攜手同車歸。 既來不須臾,又不處重闈。
亮無晨風(fēng)翼,焉能凌風(fēng)飛。 眄睞以適意,引領(lǐng)遙相希。
徒倚懷感傷,垂涕沾雙扉。 《孟冬寒氣至》之十七 孟冬寒氣至,北風(fēng)何慘栗。
愁多知夜長,仰觀眾星列。 三五明月滿,四五詹兔缺。
客從遠(yuǎn)方來,遺我一書札。 上言長相思,下言久離別。
置書懷袖中,三歲字不滅。 一心抱區(qū)區(qū),懼君不識察。
【注釋】 三五:農(nóng)歷十五日。四五:農(nóng)歷二十日。
三歲:三年。滅:消失。
區(qū)區(qū):指相愛之情。 《客從遠(yuǎn)方來》之十八 客從遠(yuǎn)方來,遺我一端綺。
相去萬余里,故人心尚爾。 文彩雙鴛鴦,裁為合歡被。
著以長相思,緣以結(jié)不解。 以膠投漆中,誰能別離此。
《明月何皎皎》之十九 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緯。 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
客行雖云樂,不如早旋歸。 出戶獨彷徨,愁思當(dāng)告誰! 引領(lǐng)還入房,淚下沾裳衣。
離愁別緒 歌物言志 春 秋 思 民俗 《送元二使安西》 張 籍 春游 春游 王維 洛陽城里見秋風(fēng), 細(xì)雨微風(fēng)惹鳥醉, 細(xì)柳輕揚游人醉, 渭城朝雨浥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欲作家書意萬重。
清明古詩 飛花笑草帶衣香。 飛煙薄裊馨竹香。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guān)無故人. 復(fù)恐匆匆說不盡, 綠煙波里游人少, 綠枝紅綴不顯少, 行人臨發(fā)又開封。 《清明》 遠(yuǎn)指紅桃近嘆楊。
遠(yuǎn)眺堤岸隔青楊。 (唐)杜牧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
早春 早春 《芙蓉樓送辛漸》 墨梅 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 雪戲寒梅還未竟, 雪殘詠梅意未竟, 王昌齡 王冕 春風(fēng)早帶燕聲來。
春寒難擋燕歸來。 寒雨連江夜入?yún)?,平明送客楚山? 我家洗硯池邊樹, 《途中寒食》 柳迎朝霧花含笑, 柳舞晨曦霞伴笑,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冰心在玉壺. 朵朵花開淡墨痕。
(唐)宋之問 且趁煙波醉樓臺。 且留余音繞天臺 不要人夸好顏色, 馬上逢寒食,途中屬暮春。
只留清氣滿乾坤。 可憐江浦望,不見洛橋人。
夏 北極懷明主,南溟作逐臣。 贈王倫》 故園腸斷處,日夜柳條新。
初夏睡起 (楊萬里) 李白 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 《寒食》 梅子流酸濺齒牙,芭蕉分綠上窗紗。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 10 .李迪牡丹圖 (唐)韓翃 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春城無處不飛花,寒食東風(fēng)御柳斜。 李白 花后無語荒草肥, 日暮漢宮傳蠟燭,輕煙散入五侯家。
故人西辭黃鶴樓,[1]煙花三月下?lián)P州.[2] 三衢道中 (曾幾) 孤帆遠(yuǎn)影碧空盡,[3]唯見長江天際流.[4] 焉知天外無驚雷? 《閭門即事》 (唐)張繼 梅子黃時日日晴,小溪泛盡卻山行。 囊括涯內(nèi)群魔亂, 耕夫召募愛樓船,春草青青萬項田; 綠陰不減來時路,添得黃鸝四五聲。
劉禹錫 試上吳門窺郡郭,清明幾處有新煙。 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 難忍鼠輩稱強賊。
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清明》 初夏游張園 (戴敏) (宋)王禹俏 無花無酒過清明,興味蕭然似野僧。 乳鴨池塘水淺深,熟梅天氣半晴陰。
《踏莎行》 沖天一怒寒星落, 昨日鄰家乞新火,曉窗分與讀書燈。 東園載酒西園醉,摘盡枇杷一樹金。
歐陽修 候館梅殘,溪橋柳細(xì),草薰風(fēng)暖搖征轡. 十萬義士遙相隨。 《蘇堤清明即事》 山亭夏日 (高駢) 離愁漸遠(yuǎn)漸無窮,迢迢不斷如春水. (宋)吳惟信 寸寸柔腸,盈盈粉淚,樓高莫近危欄倚. 長驅(qū)直入九萬里, 梨花風(fēng)起正清明,游子尋春半出城。
綠樹陰濃夏日長,樓臺倒影入池塘。 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 日暮笙歌收拾去,萬株楊柳屬流鶯。
水晶簾動微風(fēng)起,滿架薔薇一院香。 槍林彈雨奪金魁。
《寒食上?!?(宋)楊萬里 秋 畫蘭 明·董其昌 8 .暗香 逕直夫何細(xì)!橋??擅夥?? 遠(yuǎn)山楓外淡,破屋麥邊孤。 暮江吟 綠葉青蔥傍石栽, 不戀世間佳麗地, 宿草春風(fēng)又,新阡去歲無。
白居易 孤根不與眾花開。 梨花自寒食,進(jìn)節(jié)只愁余。
酒闌展卷山窗下, 獨上寒山稱驕子。 一道殘陽鋪水中, 習(xí)習(xí)香從紙上來。
《郊行即事》 狂飆過盡絕勝處, (宋)程顥 半江瑟瑟半江紅。 芳草綠野恣行事,春入遙山碧四周; 竹里館 唐·王維 凌寒飄香九千里。
興逐亂紅穿柳巷,固因流水坐苔磯; 可憐九月初三夜, 莫辭盞酒十分勸,只恐風(fēng)花一片紅; 獨坐幽篁里, 況是清明好天氣,不妨游衍莫忘歸。 露似珍珠月似弓。
彈琴復(fù)長嘯。 深林人不知, 霞光照徹萬仞山, 《送陳秀才還沙上省墓》 山 行 明月來相照。
(明)高啟 杜牧 節(jié)烈垂盡千秋史。 滿衣血淚與塵埃,亂后還鄉(xiāng)亦可哀。
遠(yuǎn)上寒山石徑斜, 風(fēng)雨梨花寒食過,幾家墳上子孫來? 白云生處有人家。 生來愛斗三冬雪,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于二月花。
終南望余雪 唐·祖詠 報春報得萬民喜。 《清江引 清明日出游》 長安秋望 終南陰嶺秀, 9 .疏影 (明)王磐 杜牧 積雪浮云端。
問西樓禁煙何處好?綠野晴天道。 樓倚霜樹外, 林表明霽色, 世間何處尋奇葩? 馬穿楊柳嘶,人倚秋千笑, 鏡天無一毫。
城中增暮寒。 探鶯花總教春醉倒。
南山與秋色, 一剪寒梅凌天涯。 氣勢兩相高。
仙客對此欲歸俗, 杜牧《秋夕〕 菊花 唐·元稹 月九日憶山東兄弟[王維〕 紅燭秋光冷畫屏, 農(nóng)夫嘆絕忘桑麻。 輕羅小扇撲流螢 秋叢繞舍似陶家,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天階夜色涼如水, 遍繞籬邊日漸斜。
臥看牽牛織女星 不是花中偏愛菊,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此花開盡更無花。
流芳千載任風(fēng)雪, 冬 遙知兄弟登高處, 獨呈丹心報中華。 絕句----杜甫 遍插茱萸少一人。
兩個黃鸝鳴翠柳, 畫蘭 清·鄭板橋 誰道三冬無春色, 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蘭草已成行, 冰山高處萬里霞。
門泊東吳萬里船。 山中意味長。
元 日[王安石〕 堅貞還自抱, 江雪----柳宗元 何事斗群芳。 爆竹聲中一歲除, 千山鳥飛絕, 萬徑人蹤滅。
春風(fēng)送暖入屠蘇。 孤舟蓑笠翁, 山園小梅 宋·林逋 獨釣寒江雪。
千門萬戶曈曈日, 眾芳搖落獨暄妍,占盡風(fēng)情向小園。 梅花----王安石 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
總把新桃換舊符。 墻角數(shù)枝梅, 霜禽欲下先偷眼,粉蝶如知合斷魂。
凌寒獨自開。 幸有微吟可相狎,不須檀板共金樽 遙知不是雪 為有暗香來 山水風(fēng)光 逢。
丘逢甲的一首愛國詩
春愁難遣強看山, 往事驚心淚欲潸, 四百萬人同一哭, 去年今日割臺灣。
《示兒》
死去原知萬事空,但悲不見九州同。
王師北定中原日,家祭毋忘告乃翁。
過 零 丁 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金 陵 驛
文天祥
草合離宮轉(zhuǎn)夕暉,孤云飄泊復(fù)何依?
山河風(fēng)景原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州 橋
范成大
州橋南北是天街,
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詢使者:
“幾時真有六軍來!”
初入淮河四絕句 (其一)
楊萬里
船離洪澤岸頭沙,
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遠(yuǎn),
中流以北即天涯.
愛國詩_ 愛國詩下載
過 零 丁 洋
文天祥
辛苦遭逢起一經(jīng),干戈寥落四周星。
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金 陵 驛
文天祥
草合離宮轉(zhuǎn)夕暉,孤云飄泊復(fù)何依?
山河風(fēng)景原無異,城郭人民半已非。
滿地蘆花和我老,舊家燕子傍誰飛!
從今別卻江南路,化作啼鵑帶血歸。
州 橋
范成大
州橋南北是天街,
父老年年等駕回。
忍淚失聲詢使者:
“幾時真有六軍來!”
初入淮河四絕句 (其一)
楊萬里
船離洪澤岸頭沙,
人到淮河意不佳。
何必桑乾方是遠(yuǎn),
中流以北即天涯。
(一)詩歌的起源
詩是最古老也是最具有文學(xué)特質(zhì)的文學(xué)樣式。來源于古代人們的勞動號子和民歌,原是詩與歌的總稱。開始詩和歌不分,詩和音樂、舞蹈結(jié)合在一起,統(tǒng)稱為詩歌。中國詩歌有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遺產(chǎn),如,《詩經(jīng)》《楚辭》和《漢樂府》以及無數(shù)詩人的作品。西歐的詩歌,由古希臘的荷馬、薩福和古羅馬的維爾吉、賀拉斯等詩人開啟創(chuàng)作之源。
詩是怎么樣產(chǎn)生的呢?原來在文學(xué)還沒形成之前,我們的祖先為把生產(chǎn)斗爭中的經(jīng)驗傳授給別人或下一代,以便記憶、傳播,就將其編成了順口溜式的韻文。據(jù)聞一多先生考證.[詩]與[志]原是同一個字,[志]上從[士],下從 [心],表示停止在心上,實際就是記憶。文字產(chǎn)生以后,有了文學(xué)的幫助,不必再死記了,這時把一切文字的記載叫[志]。志就是詩。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
歌的稱謂又是怎樣來的呢?詩和歌原不是一個東西,歌是人類的勞動同時產(chǎn)生的,它的產(chǎn)生遠(yuǎn)在文學(xué)形成之前,比詩早得多??疾旄璧漠a(chǎn)生,最初只在用感嘆來表示情緒,如啊、兮、哦、唉等,這些字當(dāng)時都讀同一個音:"啊"。歌是形聲字,由"可"得聲。在古代“歌”與“啊”是一個字,人們就在勞動中發(fā)出的“啊”叫作“歌”。因此歌的名字就這樣沿用下來。
既然詩與歌不是一回事,后來為什么又把二者連在一起以[詩歌]并稱呢?這只要弄清楚它們的關(guān)系就明白了。歌,最初只用簡單的感嘆字來表示情緒,在語言產(chǎn)生之扣,人類對客觀事物的認(rèn)識逐步深化,情緒更加豐富,用幾個感嘆字表達(dá)遠(yuǎn)遠(yuǎn)不夠用了。于是在歌里加進(jìn)實詞,以滿足需要。在文字產(chǎn)生之后,詩與歌的結(jié)合又進(jìn)了一步,用文字書寫的歌詞出現(xiàn)。這時,一支歌包括兩個部分:一是音樂,二是歌詞,音樂是抒情的,歌詞即詩,是記事的。這就是說,詩配上音樂就是歌,不配音樂就是詩。最初的詩都能配上音樂唱,歌就是詩,詩就是歌。關(guān)于詩與歌的結(jié)合,我國古籍中很早就有論述。
《毛詩序》:"在心為志,發(fā)言為詩。情動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嘆之,嗟嘆不足故詠歌之,詠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尚書》:"詩言志,歌永言"這便形象地指出了詩與歌的內(nèi)在聯(lián)系。由于這種情況,后來人們就把詩與歌并列,稱為“詩歌”,目前,詩歌已經(jīng)成為詩的代名詞了。
有關(guān)于古詩的手抄報作品,中小學(xué)生古詩手抄報圖片,古詩詩詞手抄報大全,古詩手抄報圖片大全。
古詩是我國獨有的傳統(tǒng)文化,講究詩韻,又稱之為古體詩。詩在時間上指1840年鴉片戰(zhàn)爭以前中國的詩歌作品,從格律上看,古詩可分為古體詩和近體詩。
以唐朝為界限,以前詩歌均為古體詩,其后,古體詩漸漸式微,逐漸消亡。古體詩又稱古詩或古風(fēng);近體詩又稱今體詩。
從《詩經(jīng)》到南北朝的庾信,都算是古體詩,但唐代之后的詩歌不一定都算近體詩,具體在于格律聲韻之分。清代沈德潛說:“古詩十九首,不必一人之辭,一時之作。
大率逐臣棄妻,朋友闊絕,游子他鄉(xiāng),死生新故之感?;蛟⒀?,或顯言,或反復(fù)言。
初無奇辟之思,驚險之句,而西京古詩,皆在其下?!保ā墩f詩語》)晉、宋時,這批“古詩”被奉為五言詩的一種典范。
西晉陸機曾逐首逐句地摹仿了其中的12首。東晉陶淵明、宋代鮑照等,都有學(xué)習(xí)“古詩”手法、風(fēng)格的《擬古詩》。
到了梁代,劉勰《文心雕龍》、鐘嶸《詩品》更從理論上總結(jié)評論了“古詩”的藝術(shù)特點和價值,探索了它們的作者、時代及源流,并大體確定它們是漢代作品。同時,蕭統(tǒng)《文選》,以及陳代徐陵又從詩歌分類上確定了“古詩”的范圍:凡無明確題目的作品,有作者的稱“雜詩”,無名氏者為“古詩”。
因此,梁、陳以后,“古詩”已形成一個具有特定涵義的專類名稱。它與兩漢樂府歌辭并稱,專指漢代無名氏所作的五言詩,并且發(fā)展為泛指具有“古詩”藝術(shù)特點的一種詩體。
而便在文學(xué)史上占有“古詩”代表作的地位,這一標(biāo)題也就成為了一個專題名稱。古體詩,別稱古風(fēng),《詩經(jīng)》中有十五國風(fēng),后人引申把詩歌也稱為“風(fēng)”。
唐代以前的古詩體是一種不講究格律,也沒有字?jǐn)?shù)句數(shù)限制的詩體。唐以后,由于近體詩的產(chǎn)生,詩人為了將古體詩與新興的格律詩相區(qū)別,便有意模仿漢魏六朝古詩的寫法,在某些方面加以限定,從而形成了唐代古體詩的固定模式。
其結(jié)果就是把唐以前完全自由的詩體,變成一種處于格律詩與自由詩之間的半自由詩。 近體詩,又叫今體詩(“近”和“今”都是就唐代而言的),講求嚴(yán)格的格律。
唐代形成的律詩和絕句的通稱,句數(shù)、字?jǐn)?shù)和平仄、用韻等都有比較嚴(yán)格的規(guī)定。,組詩名,最早見于,為南朝梁蕭統(tǒng)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編者把這些亡失主名的無言詩匯集起來,冠以此名,列在“雜詩”類之首,后世遂作為組詩看待。
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biāo)志,它在五言詩的發(fā)展上有重要地位,就古代詩歌發(fā)展的實際情況而言,它被稱為“五言之冠冕”、“千古五言之祖”是并不過分的。詩史上認(rèn)為《古詩十九首》為五言古詩之權(quán)輿的評論例如,明王世貞稱“(十九首)談理不如《三百篇》,而微詞婉旨,碎足并駕,是千古五言之祖”。
陸時庸則云“(十九首)謂之風(fēng)余,謂之詩母”。 《之一 行行重行行》 行行重行行,與君生別離。
相去萬余里,各在天一涯。 道路阻且長,會面安可知。
胡馬依北風(fēng),越鳥巢南枝。 相去日已遠(yuǎn),衣帶日已緩。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 思君令人老,歲月忽已晚。
棄捐勿復(fù)道,努力加餐飯。 …… 《之五 西北有高樓》 西北有高樓,上與浮云齊。
交疏結(jié)綺窗,阿閣三重階。 上有弦歌聲,音響一何悲!誰能為此曲,無乃杞梁妻。
清商隨風(fēng)發(fā),中曲正徘徊。一彈再三嘆,慷慨有余哀。
不惜歌者苦,但傷知音稀。愿為雙鴻鵠,奮翅起高飛。
《行路難》-----李白 金樽美酒斗十千,玉盤珍羞值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冰塞川,將行太行雪滿山。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fù)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兵車行》----杜甫 車轔轔,馬蕭蕭,行人弓箭各在腰。
耶娘妻子走相送,塵埃不見咸陽橋。 牽衣頓足闌道哭,哭聲直上干云霄。
道傍過者問行人,行人但云點行頻。 或從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營田。
去時里正與裹頭,歸來頭白還戍邊。 邊亭流血成海水,武皇開邊意未已。
君不聞漢家山東二百州,千村萬落生荊杞。 縱有健婦把鋤犁,禾生隴畝無東西。
況復(fù)秦兵耐苦戰(zhàn),被驅(qū)不異犬與雞。 長者雖有問,役夫敢申恨。
且如今年冬,未休關(guān)西卒。 縣官急索租,租稅從何出。
信知生男惡,反是生女好。 生女猶是嫁比鄰,生男埋沒隨百草。
君不見青海頭,古來白骨無人收。 新鬼煩冤舊鬼哭,天陰雨濕聲啾啾。
近體詩 《月下獨酌》----李白 古詩 花間一壺酒,獨酌無相親。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飲,影徒隨我身。 暫伴月將影,行樂須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亂。 醒時同交歡,醉后各分散。
永結(jié)無情游,相期邈云漢。 《春夜喜雨》----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生當(dāng)作人杰,死亦為鬼雄. 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 遙知不是雪,為有暗香來. 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長風(fēng)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梅須遜雪三分白,雪卻輸梅一段香. 白日放歌須縱酒,青春作伴好還鄉(xiāng).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 橫看成嶺側(cè)成峰,遠(yuǎn)近高低各不同.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 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沉舟側(cè)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2.64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