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出處:《蒹葭 》
釋義:蘆葦密密又蒼蒼,晶瑩露水結成霜。
2. 八月白露降,湖中水方老。
出處:《南湖晚秋》白居易
釋義:描繪了白露秋風夜,天氣逐漸轉(zhuǎn)涼的風景。初秋夜間空氣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結成細小的水滴,密集地附著在花草樹木的莖葉或花瓣上,晶瑩剔透、潔白無瑕,得名“白露”。
3. 秋風何冽冽,白露為朝霜。
出處:《雜詩》左思
釋義: 秋風為什么這么凜冽寒冷, 潔白的露水都化作了清晨的霜
4. 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
出處:《白露》杜甫
釋義:白露在甘子上一團團的,清晨騎馬散心。
5. 登臨何事見瓊枝,白露黃花自繞籬。
出處:《郡中即事三首》羊士諤
釋義:出了什么事見到了瓊枝,白露在黃花上繞著籬笆。
6. 皇天無一雨,白露只明朝。
出處:《白露》章甫
釋義:天空沒有雨,白露只有明天早上才有。
7. 行背青山郭,吟當白露秋。
出處:《江行無題一百首(一作錢珝詩)》錢起
釋義:向著背離青山的地方出發(fā),在白露時節(jié)吟詩。
8. 茅屋空山暮,荷衣白露濃。
出處:《藥堂秋暮》錢起
釋義:日暮,在空山的茅屋,周邊的荷葉上起了露水。
9. 白露蠶已絲,空林日凄清。
出處:《臥疾,答劉道士》錢起
釋義:白露時節(jié)蠶已經(jīng)吐絲,空曠的林子里陽光暗淡。
10. 坐惜牛羊徑,芳蓀白露滋。
出處:《贈鄰居齊六司倉》錢起
釋義:停下來觀賞牛羊踩出來的小路,白露滋潤著芳蓀。
《行香子·白露園蔬》
年代: 宋 作者: 辛棄疾
白露園蔬。碧水溪魚。百笑先生、網(wǎng)釣還鋤。小窗高臥,風展殘書。看北移山,盤谷序,輞川圖。白飯青芻。赤腳長須。客來時、酒盡重沽。聽風聽雨,吾愛吾廬。笑本度無心,剛自瘦,此君疏。
《白露》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白露團甘子,清晨散馬蹄。圃開連石樹,船渡入江問溪。憑幾看魚樂,回鞭急鳥棲。漸知秋實美,幽徑恐多蹊。
《秋露》
年代: 唐 作者: 雍陶
白露曖秋色,月明清漏中。痕沾珠箔重,點落玉盤空。竹動時驚鳥,莎寒暗答滴蟲。滿園生永夜,漸欲與霜同。
《白露》
年代: 宋 作者: 章甫
烈日照平野,狂風吹槁苗。皇天無一雨,白露只明朝。世路多艱險,人心恐動搖。愁來唯有酒,聊以永今宵。
《白露行》
年代: 宋 作者: 章甫
今歲淮回南雨仍缺,官府祈求已逾月。城中又復閉南門,移市向北人紛紛。州前結壇聚巫覡,頭冠神衣競跳擲。縛草為龍置壇側(cè),童子繞壇呼蜥蜴。簫鼓迎神來答不來,旱風終日吹黃埃。寧知白露只數(shù)日,稻苗焦枯恐不及。
漁歌子·西塞山前白鷺飛
朝代:唐代
作者: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白鷺
朝代:唐代
作者:白居易
人生四十未全衰,我為愁多白發(fā)垂。
何故水邊雙白鷺,無愁頭上亦垂絲。
白鷺
朝代:唐代
作者:李嘉祐
江南淥水多,顧影逗輕波。落日秦云里,山高奈若何。
白鷺鷥
朝代:唐代
作者:盧仝
刻成片玉白鷺鷥,欲捉纖鱗心自急。
翹足沙頭不得時,傍人不知謂閑立。
白鷺鶿
朝代:唐代
作者:李白
白鷺下秋水,孤飛如墜霜。心閑且未去,獨立沙洲傍。
絕句
朝代:唐代
作者:杜甫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門泊東吳萬里船。
湖上
朝代:宋代
作者:徐元杰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
風日晴和人意好,夕陽簫鼓幾船歸。
采桑子·何人解賞西湖好
朝代:宋代
作者:歐陽修
何人解賞西湖好,佳景無時。飛蓋相追。貪向花間醉玉卮。
誰知閑憑闌干處,芳草斜暉。水遠煙微。一點滄洲白鷺飛。
出郊
朝代:明代
作者:楊慎
高田如樓梯,平田如棋局。
白鷺忽飛來,點破秧針綠。
關于白鷺的詩句
漁歌子 (張志和) 西塞山前白鷺飛,桃花流水鱖魚肥。 青箬笠,綠蓑衣,斜風細雨不須歸。
絕句(兩個黃鸝)
兩個黃鸝鳴翠柳, 一行白鷺上青天,
窗含西嶺千秋雪, 門泊東吳萬里船。
白鷺 (杜牧)
霜衣雪花青玉嘴,群捕魚兒溪水中。
驚飛遠映碧山去,一樹梨花落晚風。
橫溪堂春曉 虞似良 一把青秧趁手青, 輕煙漠漠雨冥冥。 東風染盡三千頃,白鷺飛來無處停。
唐·韋應物《滁州西澗》 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
李白 白鷺拳一足,月明秋水寒。人驚遠飛去,直向使君灘。
趙子昂《西湖》詩: 春陰柳絮不能飛,兩足蒲芽綠更肥。 只恐前呵驚白鷺,獨騎款段繞湖歸。
2、白露見日滅,紅顏隨霜凋。
——李白《早秋單父南樓酬竇公衡》3、悲秋將歲晚,繁露已成霜。遍渚蘆先白,沾籬菊自黃。
——顏粲《白露為霜》4、未夜青嵐入,先秋白露團。——白居易《題盧秘書夏日新栽竹二十韻》5、登高何處見瓊枝,白露黃花自繞籬。
——羊士諤《寄裴校書》6、白云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李白《金陵城西樓月下吟》7、憑欄久,金波漸轉(zhuǎn),白露點蒼苔。
——秦觀《滿庭芳·碧水驚秋》8、芳草歇柔艷,白露催寒衣。——李白《秋夕旅懷》9、看取庭蕪白露新,勸君不用久風塵。
——郎士元《送張光歸吳》。
和白露有關的詩句: 1. 蒹葭先秦:佚名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2. 前赤壁賦宋代:蘇軾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蘇子與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風徐來,水波不興。舉酒屬客,誦明月之詩,歌窈窕之章。
少焉,月出于東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間。白露橫江,水光接天。
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浩浩乎如馮虛御風,而不知其所止;飄飄乎如遺世獨立,羽化而登仙。
3. 玉階怨唐代:李白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4. 灞上秋居唐代:馬戴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落葉他鄉(xiāng)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5. 南柯子·十里青山遠宋代:仲殊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數(shù)聲啼鳥怨年華。
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
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白露 [ bái lù ]釋義: 節(jié)氣名,每年九月上旬交節(jié)造句:秋天來了,霜白露清,秋媽媽迫不及待地給我家門口的白楊樹披上了金裝。樹葉像鍍了一層金,光彩照人。
秋風掃過,滿樹灑“金”,飄飛的落葉像一只只金色的蝴蝶翩翩起舞。我們在樹下拾落葉,制標本,充滿了情趣。
比初秋更晚的是深秋,比白露更冷的是寒露,比寫信更好的是短信,比問候更好的是祝福。白露時節(jié),祝你身體安康,福運滿堂。
秋風輕吹落葉紛飛散落無盡的思念,白露凝霜天氣漸涼泛起心中無邊的掛念,蒼茫大地鴻雁南飛寄托天南海北的情誼,白露時節(jié)愿清爽的秋風吹去你一身的疲憊,愿這個豐收的季節(jié)里你碩果累累。知道為什么這個時節(jié)叫“白露”嗎?白露的意思就是你該多穿點了,露了也是白露了!再不多穿點衣服,馬路要圍觀了!開個玩笑,逗你開心,祝白露快樂。
思念在草尖,打濕了;牽掛在風中,風干了;問候在秋葉,染紅了;祝福在我心,隨緣了。白露時節(jié),天氣一天天變涼。
多保重身體,愿你快樂又健康。
1、《蒹葭》先秦:佚名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溯洄從之,道阻且長。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謂伊人,在水之湄。溯洄從之,道阻且躋。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謂伊人,在水之涘。溯洄從之,道阻且右。
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釋義:大片的蘆葦青蒼蒼,清晨的露水變成霜。
我所懷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對岸河邊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追隨她(他)的道路險阻又漫長。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仿佛在河水中央。
蘆葦凄清一大片,清晨露水尚未曬干。我那魂牽夢繞的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對岸。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艱難。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河畔蘆葦繁茂連綿,清晨露滴尚未被蒸發(fā)完畢。我那苦苦追求的人啊,她(他)就在河岸一邊。
逆流而上去追尋她(他),那道路彎曲又艱險。順流而下尋尋覓覓,她(他)仿佛在水中的沙灘。
2、《灞上秋居》唐代:馬戴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落葉他鄉(xiāng)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釋義:灞原上的秋風細雨初定,傍晚看見雁群南去不停。面對他鄉(xiāng)樹木落葉紛紛,寒夜的孤燈獨照我一人。
空園里白露頻頻地下滴,單門獨戶只與野僧為鄰。寄臥荒涼郊居為時已久,何時才能為國致力獻身?3、《玉階怨》唐代: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釋義:玉砌的臺階夜里已滋生了白露,夜深久佇立露水便浸濕了羅襪。
只好回到室內(nèi)放下了水晶簾子,仍然隔著透明的簾子凝望秋月。4、《南柯子·十里青山遠》宋代:仲殊 十里青山遠,潮平路帶沙。
數(shù)聲啼鳥怨年華。又是凄涼時候,在天涯。
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綠楊堤畔問荷花:記得年時沽酒,那人家?釋義:潮水漲平了沙路,遠處的青山連綿不斷,偶爾聽到幾聲鳥鳴,好像是在哀怨時光流逝。
又是凄涼冷漠的秋天了,我遠在海角天涯。殘月西墮。
白露濕衣,拂曉的涼風慢慢地吹散朝霞。走到那似曾相識綠楊堤畔,我詢問起塘中盛開的荷花:“你可記得,那年我路邊沽酒,敲開的是哪門哪家?”5、《明月皎夜光》兩漢:佚名 明月皎夜光,促織鳴東壁。
玉衡指孟冬,眾星何歷歷。白露沾野草,時節(jié)忽復易。
秋蟬鳴樹間,玄鳥逝安適。昔我同門友,高舉振六翮。
不念攜手好,棄我如遺跡。南箕北有斗,牽牛不負軛。
良無盤石固,虛名復何益?釋義:明亮皎潔的月光照耀著夜空,東邊墻角下不時地傳來蟋蟀的吟唱。北斗星中的玉衡星已指向了孟冬,天上眾多的星星是這樣閃爍璀璨。
晶瑩的露珠已沾滿了地上的野草,時節(jié)流轉(zhuǎn)轉(zhuǎn)瞬間又是夏去秋來。樹枝間傳來秋蟬斷續(xù)的鳴叫,燕子啊不知又要飛往何方?昔日與我攜手同游的同門好友,已經(jīng)舉翅高飛騰達青云了。
可是他們一點也不念曾經(jīng)的交情,就像行人遺棄腳印一樣把我拋棄!南箕星、北斗星都不能用來盛物斟酒,牽牛星也不能用來負軛拉車!再好的友情也不能像磐石那樣堅固,仔細想來炎涼世態(tài)虛名又有何用?6、《秋思》唐代:李白 春陽如昨日,碧樹鳴黃鸝。蕪然蕙草暮,颯爾涼風吹。
天秋木葉下,月冷莎雞悲。坐愁群芳歇,白露凋華滋。
釋義:今日的春光如同昨天一樣明媚,碧樹綠草間,有黃鸝鳥在唧唧鳴叫。但突然之間,蕙草就枯萎凋零了,衰颯的秋風吹來陣陣涼意,讓人頓感憂傷。
已經(jīng)進入秋天,樹木的葉子紛紛落下,一片凄清的景象。冰冷慘淡的月光下紡織的女子正獨自傷悲。
她為群芳的逝去而感到無限憂愁,繁盛的枝葉如今都已凋落,秋露濃濃,讓人感到無限落寞。8、《金陵城西樓月下吟》唐代:李白 金陵夜寂涼風發(fā),獨上高樓望吳越。
白云映水搖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月下沉吟久不歸,古來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凈如練,令人長憶謝玄暉。釋義:在金陵一個靜悄悄的夜晚,涼風習習,我獨自一人登上高樓,眺望吳越。
白云低垂,水搖空城,白露好像是從秋月上垂滴的水珠。我在月下沉吟,久久不歸,思念古人,而古人能與吾心自相接者,亦已稀也。
惟有能寫出“澄江靜如練”這樣清麗之詩的謝玄暉,方令人長憶不已。6、白露時節(jié):“涼風至,白露降,寒蟬鳴。”
——出自于《禮記》釋義:涼風來,白露降下人間,蟬因為寒冷不再鳴叫。“水土濕氣凝而為露,秋屬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氣始寒也”。
——出自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釋義:過了白露節(jié)氣,白天有陽光的時候天氣尚暖,但太陽落山后氣溫就會驟降,也正因為此水汽凝結為露。
《詩經(jīng)》:蒹葭蒼蒼,白露為霜。
《山行》杜牧:遠上寒山石徑斜,白云生處有人家。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于二月花。
《古樂府白紵四時歌》黃庭堅:北風降霜松柏雕,天形慘澹光景銷。山河夜半失故處,何地藏舟無動搖。
少年志愿不成就,故年主人且恩舊。及河之清八月來,斗酒聊為社公壽。
《謫居》白居易:面瘦頭斑四十四,還謫江州為郡史。逢時棄置從不才,未老衰羸為何事?火燒寒澗松為燼,霜降春林花委地。
遭時榮悴一時間,豈是昭昭上天意? 霜降諺云:“處暑高粱白露谷,霜降到了拔蘿卜”、“霜降一過百草枯,薯類收藏莫遲誤”、“霜降無霜,主來歲饑荒;霜降無霜,碓頭無糠。”。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蒹葭》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李白《玉階怨》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馬戴《灞上秋居》
香亦竟不滅,人亦竟不來。
相思黃葉落,白露濕青苔。--李白《長相思三首》
白露收殘月,清風散曉霞。--仲殊《南柯子·十里青山遠》
《蒹葭》
蒹葭蒼蒼,白露為霜。所謂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從之,道阻且長。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所謂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從之,道阻且躋。溯游從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所謂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從之,道阻且右。溯游從之,宛在水中沚。
這首詩就是表現(xiàn)了抒情主人公對美好愛情的執(zhí)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悵心情。精神是可貴的,感情是真摯的,但結果是渺茫的,處境是可悲的。然而這首詩最有價值意義、最令人共鳴的東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創(chuàng)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難即這一具有普遍意義的藝術意境。好詩都能創(chuàng)造意境。意境是一種格局、一種結構,它具有含容一切具備相似格局、類同結構的異質(zhì)事物的性能。“在水一方”的結構是:追尋者——河水——伊人。由于詩中的“伊人”沒有具體所指,而河水的意義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間一切因受阻而難以達到的種種追求,都可以在這里發(fā)生同構共振和同情共鳴。
《玉階怨》
唐代:李白
玉階生白露,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晶簾,玲瓏望秋月。
李白的這首宮怨詩,雖曲名標有“怨”字,詩作中卻只是背面敷粉,全不見“怨”字。無言獨立階砌,以致冰涼的露水浸濕羅襪;以見夜色之濃,佇待之久,怨情之深。“羅襪”,表現(xiàn)出人的儀態(tài)、身份,有人有神。夜涼露重,羅襪知寒,不說人而已見人的幽怨如訴。二字似寫實,實用曹植“凌波微步,羅襪生塵”意境。作品沒有聲嘶力竭之弊,卻有幽邃深遠之美,寫難狀之情與難言之隱,使漫天的詩思充滿全詩,卻又在字句間捉摸不到,含思婉轉(zhuǎn),余韻如縷。
《灞上秋居》
唐代:馬戴
灞原風雨定,晚見雁行頻。
落葉他鄉(xiāng)樹,寒燈獨夜人。
空園白露滴,孤壁野僧鄰。
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此詩純寫閉門寥落之感。整首詩篇好似一幅形象鮮明、藝術精湛的畫卷。夜已深了,寒意重重,在寒氣包圍中,燈光更顯得黯淡無力,而詩人孤獨凄苦的心情也隨之更進了一層。“寒”與“獨”起著相互映襯的作用:由寒燈而顯出夜長難捱,因孤獨而更感到寒氣逼人。最后兩句直接說出詩人的感慨:“寄臥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詩人為了求取官職來到長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時,一直沒有找到進身之階,因而這里率直道出了懷才不遇的苦境和進身希望的渺茫。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89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