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春天的成語,詩句,好的句子 關于春天的優(yōu)秀作文 描寫春天的成語 描寫春天的諺語 關于春天的諺語、詩句、成語 春天的詩句 [閱讀:1483]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
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遲遲:緩慢。
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樣子。
倉庚:鶯。喈喈:鳥鳴聲眾而和。
蘩:白蒿。祁祁:眾多。
《詩經(jīng)·小雅·出車》 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陽和:春天的暖氣 《史記·秦始皇本紀》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陽春白日風在香 晉 樂府古辭《晉白綺舞歌詩三首》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晉 樂府古辭《盂珠》 春晚綠野秀,巖高白云屯 秀:秀麗。屯:駐,聚集。
南朝宋 謝靈運《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變鳴禽:鳴叫的鳥換了種類。兩句寫冬去春來,鳥兒已經(jīng)替換了。
南朝宋 謝靈運《登池上樓》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覆春洲:落滿了春天的沙洲。雜英;各種各樣的花。
芳甸:郊野。 南朝梁 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洛城:洛陽城。
風日:春光風物。道:說。
唐 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zhuǎn)綠蘋 海曙:海上日出。
梅柳渡江春:梅柳渡過江來,江南一片春色。淑氣:春天的和暖氣息。
轉(zhuǎn)綠蘋浪:使水中蘋草轉(zhuǎn)綠。四句意謂:彩霞伴著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綠柳把春意帶過了江面,黃鳥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陽光催綠了蘋草。
唐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 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線。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漢陽》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唐 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東風隨春歸,發(fā)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憶山中》 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 唐 李白《古風》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唐 李白《金門答蘇秀才》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唐 劉昚虛《闕題》 飛雪伴春還,善庭曉自閑 唐 劉昚虛《積雪為小山》 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 意為:道路被白云遮斷,春景與青青的流水一樣綿延不斷。 唐 劉昚虛《闕題》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唐 李華《春行即興》 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
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前兩句形容花色紅,柳絮素。后兩句謂日色漸長.春色淡遠,唯聽鳥雀調(diào)嗽,無人來往,獨有柴門而已, 唐 杜甫《春運》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燕支:胭脂。
荇:荇菜,一種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對雨》 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萱草:一種古人以為可以使人忘憂的草。
此句說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 杜甫《臘日》 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遠懷舍弟穎觀等》 春城而色動微寒 唐 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而色動微寒。”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shù)枝花 唐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fā)生 陽和:春天的和暖之氣。 唐 錢起《春郊》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倫《蘇溪亭》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半;多數(shù)。未勻:參差不齊。
唐 楊巨源《城東早春》 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唐 張籍《春別曲》 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時節(jié)的景色描寫。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兩句寫白雪等不及春天到來,已穿樹飛花裝點早春之景。 唐 韓愈《春雪》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遙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點細芽,遠看一片新綠,近看卻似不見。
絕勝;遠遠勝過。 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韓愈《晚春》 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韓愈《感春五首》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唐 杜牧《悵詩》:“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一夜風:一夜春風。
唐 王涯《春游曲》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颯颯:風聲。唐 李商隱《無題四首》 寒隨一夜去,春還五更來 唐 史青《應詔賦得除夜》 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 唐 丘為《題農(nóng)父廬舍》 不覺春風換柳條 唐 韓滉《晦日呈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覺春風換柳條。”
春風賀喜無言語,排比花枝滿杏園 唐 趙嘏《喜張沨及第》 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不知。
關于春天的成語,詩句,好的句子 關于春天的優(yōu)秀作文 描寫春天的成語 描寫春天的諺語 關于春天的諺語、詩句、成語 春天的詩句 [閱讀:1483] 春日遲遲,卉木萋萋。
倉庚喈喈,采蘩祁祁。 遲遲:緩慢。
卉木:草木。萋萋:草茂盛的樣子。
倉庚:鶯。喈喈:鳥鳴聲眾而和。
蘩:白蒿。祁祁:眾多。
《詩經(jīng)·小雅·出車》 時在中春,陽和方起 陽和:春天的暖氣 《史記·秦始皇本紀》 陽春布德澤,萬物生光輝 漢 樂府古辭《長歌行》 陽春白日風在香 晉 樂府古辭《晉白綺舞歌詩三首》 陽春二三月,草與水同色 晉 樂府古辭《盂珠》 春晚綠野秀,巖高白云屯 秀:秀麗。屯:駐,聚集。
南朝宋 謝靈運《入彭蠡湖口》 池塘生春草,園柳變鳴禽 變鳴禽:鳴叫的鳥換了種類。兩句寫冬去春來,鳥兒已經(jīng)替換了。
南朝宋 謝靈運《登池上樓》 喧鳥覆春洲,雜英滿芳甸 覆春洲:落滿了春天的沙洲。雜英;各種各樣的花。
芳甸:郊野。 南朝梁 謝眺《晚登三山還望京邑》 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 洛城:洛陽城。
風日:春光風物。道:說。
唐 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淑氣催黃鳥,晴光轉(zhuǎn)綠蘋 海曙:海上日出。
梅柳渡江春:梅柳渡過江來,江南一片春色。淑氣:春天的和暖氣息。
轉(zhuǎn)綠蘋浪:使水中蘋草轉(zhuǎn)綠。四句意謂:彩霞伴著朝日在海面升起,梅花綠柳把春意帶過了江面,黃鳥在和煦的春光中歌唱,陽光催綠了蘋草。
唐 杜審言《和晉陵陸丞早春游望》 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 賀知章《詠柳》:“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線。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林花掃更落,徑草踏還生 唐 孟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漢陽》 寒雪梅中盡,春風柳上歸 唐 李白《宮中行樂詞八首》 東風隨春歸,發(fā)我枝上花 唐 李白《落日憶山中》 東風灑雨露,會人天地春 唐 李白《送祁昂滴巴中》 咸陽二三月,宮柳黃金枝 唐 李白《古風》 春草如有情,山中尚含綠 唐 李白《金門答蘇秀才》 時有落花至,遠隨流水香 唐 劉昚虛《闕題》 飛雪伴春還,善庭曉自閑 唐 劉昚虛《積雪為小山》 道由白云盡,春與青溪長 意為:道路被白云遮斷,春景與青青的流水一樣綿延不斷。 唐 劉昚虛《闕題》 芳樹無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鳥空啼 唐 李華《春行即興》 肅肅花絮晚,菲菲紅素輕。
日長雄鳥雀,春遠獨柴荊 前兩句形容花色紅,柳絮素。后兩句謂日色漸長.春色淡遠,唯聽鳥雀調(diào)嗽,無人來往,獨有柴門而已, 唐 杜甫《春運》 繁枝容易紛紛落,嫩蕊商量細細開 唐 杜甫《江畔獨步尋花七絕句》 林花著雨燕支濕,水荇牽風翠帶長 燕支:胭脂。
荇:荇菜,一種水生草本植物。 唐 杜甫《曲江對雨》 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 萱草:一種古人以為可以使人忘憂的草。
此句說萱草萌芽,侵陵雪色。漏泄:透露。
唐 杜甫《臘日》 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 唐 杜《遠懷舍弟穎觀等》 春城而色動微寒 唐 杜甫《遣悶戲呈路十九曹長》:“江浦雷聲喧昨夜,春城而色動微寒。”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 朝:早晨。
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shù)枝花 唐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東風好作陽和使,逢草逢花報發(fā)生 陽和:春天的和暖之氣。 唐 錢起《春郊》 燕子不歸春事晚,一汀煙雨杏花寒 汀:水岸平地。
唐 戴叔倫《蘇溪亭》 詩家清景在新春,綠柳才黃半未勻 半;多數(shù)。未勻:參差不齊。
唐 楊巨源《城東早春》 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唐 張籍《春別曲》 有時三點兩點雨,到處十枝五枝花 此是清明時節(jié)的景色描寫。 唐 李山甫《寒食二首》 新年都未有芳華,二月初驚見草芽。
白雪卻嫌春色晚,故穿庭樹作飛花 兩句寫白雪等不及春天到來,已穿樹飛花裝點早春之景。 唐 韓愈《春雪》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
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天街:京城里的街道。草色遙看;春草始生,微微露出一點細芽,遠看一片新綠,近看卻似不見。
絕勝;遠遠勝過。 唐 韓愈《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 草樹知春不久歸,百般紅紫斗芳菲 芳菲:美盛的花草。
唐 韓愈《晚春》 洛陽東風幾時來,川波岸柳春全回 唐 韓愈《感春五首》 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唐 杜牧《悵詩》:“自是尋春去校遲,不須惆悵怨芳時。狂風落盡深紅色,綠葉成陰子滿枝。”
萬樹江邊杏,新開一夜風。滿園深淺色,照在綠波中 一夜風:一夜春風。
唐 王涯《春游曲》 颯颯東風細雨來,芙蓉塘外有輕雷 颯颯:風聲。唐 李商隱《無題四首》 寒隨一夜去,春還五更來 唐 史青《應詔賦得除夜》 東風何時至,已綠湖上山 唐 丘為《題農(nóng)父廬舍》 不覺春風換柳條 唐 韓滉《晦日呈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覺春風換柳條。”
春風賀喜無言語,排比花枝滿杏園 唐 趙嘏《喜張沨及第》 春雪滿空來,觸處似花開。不知園。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
夜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
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
《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
《惠崇春江晚景》【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
《游園不值》【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春日》【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司空圖 晚妝留拜月,春睡更生香。
劉媛 春風報梅柳,一夜發(fā)南枝。 錢镠【沒了期歌】 沒了期,沒了期,春衣才了又冬衣。
劉昭禹 春光懷玉闕,萬里起初程。(《送人》) 田娥 春至偏無興,秋來只是眠。
(《閑居》) 虛中 春雨無高下,花枝有短長。(《春詩》) 徐安貞 暮雨衣猶濕,春風帆正開。
(《云溪友議》) 孫光憲 曉廚烹淡菜,春杼種幢花。(《和南越詩》) 杜甫 小桃知客意,春盡始開花。
(見《合璧事類》) 齊己 春晴游寺客,花落閉門僧。(見《西清詩話》) 王績【春桂問答二首】 春桂答,春華詎能久。
風霜搖落時,獨秀君知不。 楊凌 南園桃李花落盡,春風寂寞搖空枝。
(《詩式》) 溫庭筠 春水碧于天,畫船聽雨眠。(見《優(yōu)古堂詩話》) 孟賓于 臘雪化為流水去,春風吹出好山來。
(《雪霽》) 任玠【夢中和句】 故國路遙歸去來(山叟),春風天遠望不盡。(玠) 郎大家宋氏 【相和歌辭·采桑】 春來南雁歸,日去西蠶遠。
妾思紛何極,客游殊未返。 東方虬 【相和歌辭·王昭君三首】 胡地無花草,春來不似春。
自然衣帶緩,非是為腰身。 李暇【相和歌辭·怨詩三首】 羅敷初總髻,蕙芳正嬌小。
月落始歸船,春眠恒著曉。 張祜【相和歌辭·襄陽樂】 大堤花月夜,長江春水流。
東風正上信,春夜特來游。 崔國輔 【雜曲歌辭·長樂少年行】 遺卻珊瑚鞭,白馬驕不行。
章臺折楊柳,春草路旁情。 令狐楚 【雜曲歌辭·遠別離二首】 楊柳黃金穗,梧桐碧玉枝。
春來消息斷,早晚是歸時。 孟郊【雜曲歌辭·樂府三首】 蓮花未開時,苦心終日卷。
春水徒蕩漾,荷花未開展。 李義府 【雜曲歌辭·堂堂】 懶正鴛鴦被,羞褰玳瑁床。
春風別有意,密處也尋香。 令狐楚 【雜曲歌辭·宮中樂】 柳色煙相似,梨花雪不如。
春風真有意,一一麗皇居。 盧綸【雜曲歌辭·天長地久詞】 玉砌紅花樹,香風不敢吹。
春光解天意,偏發(fā)殿南枝。 楊師道 【詠舞(一作楊希道詩)】 二八如回雪,三春類早花。
分行向燭轉(zhuǎn),一種逐風斜。 李義府 【堂堂詞二首(一作題美人)】 懶整鴛鴦被,羞褰玳瑁床。
春風別有意,密處也尋香。 虞世南 【春夜】 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開。
驚鳥排林度,風花隔水來。
《春夜喜雨》【唐】杜甫 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夜徑云俱黑,江船火獨明.曉看紅濕處,花重錦官城.錢塘湖春行》【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云腳低.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里白沙堤.《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唐】韓愈 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惠崇春江晚景》【宋】蘇軾 竹外桃花三兩枝,春江水暖鴨先知.蔞蒿滿地蘆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時.《游園不值》【宋】葉紹翁 應憐屐齒印蒼苔,小扣柴扉久不開.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春日》【宋】朱熹 勝日尋芳泗水濱,無邊光景一時新.等閑識得東風面,萬紫千紅總是春。
王維 山居秋暝
隨意春芳歇,王孫自可留。
就想到這一個。.
希望可以有所幫助。
不知道你要的是五言詩中春在第三個的詩句,還是五句春在第三字的詩句,如果是后者,好辦的多了
錦江春色來天地,玉壘浮云變古今——唐·杜甫《登樓》
蜂蝶紛紛過墻去,卻疑春色在鄰家。——唐王駕《春晴》
寄語洛城風日道,明年春色倍還人----唐 杜審言《春日京中有懷》
不知細對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唐 賀知章《詠柳》
二月湖水清,家家春鳥鳴 --唐 盂浩然《春中喜王九相尋》
聞道春還未相識,走傍寒梅訪消息 --唐 李白《早春寄王漢陽》
侵陵雪色還萱草,漏泄春光有柳條--唐 杜甫《臘日》
江漢春風起,冰霜昨夜除-- 唐《遠懷舍弟穎觀等》
朝來新火起新煙,湖色春光凈客船--唐 杜甫《清明二首》
恰似春風相欺得,夜來吹折數(shù)枝花 --唐 杜甫《絕句漫興九首》
長江春水綠堪染,蓮葉出水大如錢 --唐 張籍《春別曲》
唐 韓滉《晦日呈諸判官》:“年年老向江城寺,不覺春風換柳條。”
馬踏春泥半是花 --唐·竇鞏《襄陽寒食寄宇文籍》
弱柳千條杏一枝,桃花春水淥,水上鴛鴦浴 --五代前蜀·韋莊《菩薩蠻》
半含春雨半垂絲 --唐·溫庭范《題望苑驛》
===========
差不多了吧~
詩中春
1.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孟浩然:《春曉》》
2.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孟郊:《游子吟》)
3.紅豆生南國,春來發(fā)幾枝?(王維:《相思))
4.好雨知時節(jié),當春乃發(fā)生。(杜甫:《春夜喜雨))
5.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
6.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李紳:《憫農(nóng)》)
7.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8.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9.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賀知章:《詠柳》)
10.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葉紹翁:《游園不值》)
詩中夏
1.力盡不知熱,但惜夏日長。(白居易:《觀刈麥))
2.深居俯夾城,春去夏猶清。(李商隱:(晚晴))
3.首夏猶清和,芳草亦未歇。(謝靈運:(游赤石進帆海》)
4.仲夏苦夜短,開軒納微涼。(杜甫:《夏夜嘆》)
5.農(nóng)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復古:《大熱》)
6.人皆苦炎熱,我愛夏日長。(李昂:《夏日聯(lián)句》)
7.殘云收夏暑,新雨帶秋嵐。(岑參:《水亭送華陰王少府還縣》)
8.連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覺夏深。(范成大:《喜晴》)
9.清江一曲抱村流,長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
10.芳菲歇去何須恨,夏木陽陰正可人。(秦觀:《三月晦日偶題》)
關鍵詞:詩詞創(chuàng)作 春*意象 原型批評 摘 要:春*是古典詩詞中常見的一個意象,用來表達送別、相思的主題。
用榮格的原型批評對這一意象進行原型分析,它在古代文學中的最早出現(xiàn)及當時創(chuàng)作者的心理,后世作品中的運用,在名稱和象征意義上的變化。 中國古代文學具有極為豐富的原始意象,古典詩詞的藝術特征就是以意象為表現(xiàn)基礎的。
意象作為古老的美學概念,是詩人抒發(fā)情感的最基本的方法。中國文化源遠流長,進入古典詩詞的意象更是積淀了豐富的文化內(nèi)涵和特有的審美情趣,詩人往往用意象表現(xiàn)相似或相通的感情。
只有對意象有了清晰而深刻的認識,我們才能對詩歌藝術產(chǎn)生全面而深入的理解和把握,才會產(chǎn)生深摯的審美情感。在中國古典文學的藝術長廊中,有關時間和空間的經(jīng)典意象層出不窮,原型意義的內(nèi)容被大大地擴展開來,成為一種現(xiàn)實的、廣泛存在的文學作品的構(gòu)成要素,這也就使原型概念在批評實踐中具有了更加重要的意義。
按照榮格創(chuàng)立的原型批評,我們知道,每個原型就是“一個象征”、“一個意象”,古典文學中的原型作為藝術符號,往往牽系著古老民族豐富的歷史經(jīng)歷和心靈世界。原型在文學作品中被有效地形象化,喚起了讀者的共鳴。
原始意象即原型得益于文學作品這個載體,不斷地以本原的形式反復出現(xiàn)。原型批評的另外一個重要人物弗萊說:“(原型是)一個象征,通常是一個意象,它在文學作品里反復出現(xiàn),足可被認作人的文學經(jīng)驗之總體的因素。”
{1} 在中國古典文學特別是詩詞的創(chuàng)作中,“春*”就是這樣一種原型,它經(jīng)常用在表達送別、相思主題的作品中,成為抒發(fā)離愁別恨的一個意象。卡西爾曾說過:“藝術王國是一個純粹形式的王國”,而“這些形式不是抽象的,而是訴諸感覺的”{2},所以,春*的意象也就構(gòu)成了一種詩的純粹形式,它凝聚著我們民族的豐富歷史內(nèi)容和文化意蘊。
春*意象最早出現(xiàn)在《楚辭·招隱士》中:“王孫游兮不歸,春*生兮萋萋。歲暮兮不自聊,蟪蛄鳴兮啾啾。”
這篇作品始見于東漢王逸的《楚辭章句》,后世許多學者認為是西漢淮南小山思念淮南王劉安所作。因為劉安常到長安朝見漢帝,但朝中情況異常險惡,作為他的賓客的淮南小山擔心劉安遇害,希望他不要在長安久留,早日歸來。
賓客們遠望劉安離去和將要歸來的道路,在明媚的春光里,他遲遲不歸,只能望見滿目萋萋的春*。思念之情非常急切,從“春*生”到秋天的“蟪蛄鳴”,時光流逝,感情愈烈。
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說:“以我觀物,故物皆著我之色彩。”詩人把情思融進物象,萋萋的春*凝聚著無限思念。
春*既是報春的使者,更是詩人寄托離情別緒的載體。而美好的春色又總能逗引起懷念故人盼望團聚的思想感情,最能表達離愁無窮無盡的情思。
春*意象反映出來的其實是中國古代廣闊深遠的時空意識。宇宙浩瀚無窮,亙古不變,春*的形象猶如灞陵傷別的年年柳色反復撞擊著文人才士的心靈。
見春*而思念遠方的親人,這在交通、通訊非常落后的古代,是許多人都具有的心理活動,而春*也成為一種原型,這一“典型的反復出現(xiàn)的意象”,經(jīng)過詩人們長期、反復地運用,產(chǎn)生了鮮明的象征意義。原型一旦出現(xiàn)在文學作品里,便會使讀者如同重溫遠祖的切身體驗那樣,受到強烈的感染。
榮格認為原型是種族代代相傳的基本意象。作家是在集體無意識的支配下,不自覺地在作品中體現(xiàn)了某些原型;而讀者在閱讀作品的過程中則由這些原型而觸動了積淀在內(nèi)心深處的集體無意識,這時會突然感到酣暢淋漓,得到心靈的震撼,仿佛全人類的聲音都在心中共鳴。
自從“春*”在《楚辭·招隱士》中出現(xiàn)以后,春*原型和抒發(fā)離別相思之情結(jié)下了不解之緣,描寫別離的詩人對春*這一意象十分鐘情,使它成為詩詞創(chuàng)作中一個固定的意象,而“王孫”也成為詩人筆下游子的代稱。春*意象經(jīng)常在后世的作品中出現(xiàn)。
李商隱曾把這個現(xiàn)象概括為:“見芳*則怨王孫之不歸。”(《獻河東公啟》)綠遍天涯的萋萋芳*將人們的情思引向遠方,碧*連天,寄托著詩人對遠方親友的思念,也寄托了送別親友時依依惜別的深厚情誼。
以春*為意象抒發(fā)離別情結(jié)的詩句不勝枚舉: 江淹《別賦》:“春*碧色,春水淥波,送君南浦,傷如之何?” 謝靈運《悲哉行》:“萋萋春*生,王孫游有情。” 李白《灞陵送別行》:“送君灞陵亭,灞水流浩浩。
上有無花之古樹,下有傷心之春*。” 劉長卿《謫仙怨》:“獨恨長沙謫去,江潭春*萋萋。”
獨孤及《登后湖傷春懷京師故舊》:“山山春*滿,何處不相思。” 李煜《清平樂》:“離恨恰如春*,更行更遠還生。”
王維《山中送別》:“山中相送罷,日暮掩柴扉。春*明年綠,王孫歸不歸。”
這首送別詩也出現(xiàn)春*原型,獨特之處在于從時間上將來年的春*表現(xiàn)出來,在當前想到未來,在送別當日就流露出歸期難定、離思方深的感情。題為“送別”卻又無具體送別情節(jié),以春*為反襯,寓別情于行間,見離愁于字里,似淺實深,意蘊悠長,回味無窮。
李白《春思》:“燕*如碧絲,秦桑低綠枝。當君懷歸日,是妾斷腸時。
春風不相識,何事入羅幃?” 這首詩的動人之處在于從空間上表現(xiàn)異地的。
詩中春:碧玉妝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絳。
------(賀知章);詩中夏:垂綏飲清露,流響出疏桐。------(虞世南);詩中秋: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詩中冬: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岑參);詩中山: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杜甫);詩中水: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王勃);詩中日: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詩中月: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李白);詩中風:裊裊兮秋風,洞庭波兮木葉下。
------(屈原);詩中花: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白居易);詩中雨:君問歸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漲秋池。
------(李商隱)。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32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