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陸游描寫親身實踐的詩句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2、《冬夜讀書示子聿》
古人學問無遺力,少壯工夫老始成。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3、譯文
古人做學問是不遺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從書本上得來的知識,畢竟是不夠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須要親自實踐才行。
4、創(chuàng)作背景
宋寧宗五年,詩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書房,樂此不疲地啃讀詩書。窗外,北風呼嘯,冷氣逼人,詩人在靜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頭奔騰踴躍的情感,寫下了這首哲理詩并滿懷深情地送給了兒子子聿。
5、作者簡介
陸游(1125—1210),字務觀,號放翁,越州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南宋詩人,一生所寫詩近萬首,以及大量的詞,散文,其中詩的成就最高。
1、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出自陸游的《冬夜讀書示子津》。
白話文釋義:從書本上得到的知識終歸是淺薄的,未能理解知識的真諦,要真正理解書中的深刻道理,必須親身去躬行實踐。
寓意:揭示了直接經驗和間接經驗的關系原理。學習書本知識固然十分必要,但更重要的是要把書本上學到的理論知識和實踐緊密結合起來,用理論指導實踐。
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
出自老子的《道德經》。
白話文釋義:一個人走一千里的路,是從邁第一步開始的。
寓意:比喻事情的成功,是從小到大逐漸積累起來的。
3、努力晨昏事,躬行味始長。
出自陸游的《與子聿讀經因書小詩示之》。
白話文釋義:努力是早晨晚上就能做到的事情,親身實踐才知道道路的長久和艱難。
寓意:勸告后人要多實踐,只有親身參與,才能感受到真理。
4、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出自荀子的《勸學》。
白話文釋義:不去登高山就不知道天有多高;不去靠近深谷就不知道地有多深。
寓意:告訴人們要去親身感受景色而不是光靠書本來想象。
5、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止矣。
出自《荀子·儒效》。
白話文釋義:沒有聽到的不如聽到的,聽到的不如見到的,見到的不如了解到的,了解到的不如去實行,學問到了實行就達到了極點。
寓意:告訴人們,我們應努力去踐行正道,因為道就在我們身邊,不去努力實踐,仍然達不到目的,再小的事情,不去做永遠也不會成功。
鼓勵親身實踐的詩句是: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這是南宋詩人陸游的《冬夜讀書示子聿》中的詩句。
賞析:詩人 在這兩句詩中強調了做學問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學知識,固然很重要,但僅此還不夠,因為那只是書本知識,書本知識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不能紙上談兵,要“親身躬行”。一個既有書本知識,又有實踐經驗的人,才是真正有學問的人。書本知識是前人實踐經驗的總結,能否符合此時此地的情況,還有待實踐去檢驗。只有經過親身實踐,才能把書本上的知識變成自己的實際本領。詩人從書本知識和社會實踐的關系著筆,強調實踐的重要性,凸顯其真知灼見。“要躬行”包含兩層意思:一是學習過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獲取知識后還要“躬行”,通過親身實踐化為己有,轉為己用。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