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土地的詩句很多,這里附上五句。
1、名隨土地貴,味逐水泉遷?!煦C 2、土地窮甌越,風光肇建寅。
——張子容 3、傳聞收土地,思見復征徭?!惌?4、萬里山河唐土地,千年魂魄晉英雄。
——羅隱 5、土地卑濕饒蟲蛇,連木為牌入江住?!獜埣?拓展資料: 體裁范圍 古詩,作為一種詩歌體裁,指的是與近體詩相對的古體詩,又稱古風、往體詩。
它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體式的詩,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創(chuàng)作的詩。以唐朝為界限,從《詩經》到南北朝的唐前詩歌,均為古體詩;其后,古體詩漸漸式微,逐漸消亡。
格律特征 古詩(古體詩)有固定的詩行,也會有固定的體式。相對于近體詩,古詩的格律限制較少。
篇幅可長可短,押韻比較自由靈活,不必拘守對仗、聲律,有四言、五言、七言、雜言等多種形式。漢魏以后的古詩一般以五七言為基調,押韻、轉韻有一定法式。
所有古體詩都是按照詩句的字數分類。四字一句的稱四言古詩,簡稱四古;五字一句的稱五言古詩,簡稱五古;七字一句的稱七言古詩,簡稱七古。
四言詩,遠在《詩經》時代就已被人們采用了。但至唐代卻逐漸衰微,寫它的人很少了。
五言古詩,是古體詩的正統(tǒng),寫的人很多。七言古詩,不是古體詩的主流,這是它起源較晚的緣故。
所以,七言古風頗受七言近體詩的影響。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古詩。
1、寒凝大地發(fā)春華
近代
魯迅
《無題》
2、別藏大地非塵界
宋
張掄
《蝶戀花·莫笑一瓢門戶隘》
3、盡□□、山河大地
宋
葛長庚
《賀新郎·俯仰天粘水》
4、普教大地清涼
宋
劉克莊
《清平樂·人間喘汗》
5、塵埃大地如水
宋
劉辰翁
《水調歌頭·群動各已息》
6、掌大地
宋
無名氏
《沁園春·道過江南》
7、可憐見大地生靈戰(zhàn)血紅
清
賈鳧西
《木皮散人鼓詞》
8、大地人人具眼
宋
釋法薰
《偈傾一百三十三首》
9、吞吐山河大地
宋
釋慧遠
《偈頌一百零二首》
10、大地毗同嵐起
宋
釋慧遠
《偈頌一百零二首》
11、大地山河不現(xiàn)
宋
釋慧遠
《偈頌一百零二首》
12、更言大地一切眾生成正覺
宋
釋紹曇
《偈頌一百零二首》
13、大地承恩澤
宋
釋紹曇
《偈頌一百零二首》
14、大地人積壓有
宋
釋紹曇
《偈頌一百零二首》
15、大地一團鐵
宋
釋紹曇
《偈頌一百零二首》
16、盡大地人
宋
釋紹曇
《偈頌一百零四首》
17、盡大地
宋
釋紹曇
《偈頌一百零四首》
1、寒凝大地發(fā)春華近代魯迅 《無題》2、別藏大地非塵界宋張掄 《蝶戀花·莫笑一瓢門戶隘》3、盡□□、山河大地宋葛長庚 《賀新郎·俯仰天粘水》4、普教大地清涼宋劉克莊 《清平樂·人間喘汗》5、塵埃大地如水宋劉辰翁 《水調歌頭·群動各已息》6、掌大地宋無名氏 《沁園春·道過江南》7、可憐見大地生靈戰(zhàn)血紅清賈鳧西 《木皮散人鼓詞》8、大地人人具眼宋釋法薰 《偈傾一百三十三首》9、吞吐山河大地宋釋慧遠 《偈頌一百零二首》10、大地毗同嵐起宋釋慧遠 《偈頌一百零二首》11、大地山河不現(xiàn)宋釋慧遠 《偈頌一百零二首》12、更言大地一切眾生成正覺宋釋紹曇 《偈頌一百零二首》13、大地承恩澤宋釋紹曇 《偈頌一百零二首》14、大地人積壓有宋釋紹曇 《偈頌一百零二首》15、大地一團鐵宋釋紹曇 《偈頌一百零二首》16、盡大地人宋釋紹曇 《偈頌一百零四首》17、盡大地宋釋紹曇 《偈頌一百零四首》。
1、春姑娘來了,她手攜七彩瓶,飄舞于空中,一不小心,綠顏色潑灑了出來,于是,大地到處一片新綠。
嫩綠的小草,淺綠的柳芽,碧綠的菜地,油綠的田野,青翠的竹筍,蒼翠的松柏……
啊,春姑娘,春天的使者,感謝你的不經意,帶來了一片新綠,帶來了美好希望!
2、我愛這土地
——艾青
(寫于抗日戰(zhàn)爭時期,我最愛的一首詩)
假如我是一只鳥,
我也應該用嘶啞的喉嚨歌唱:
這被暴風雨所打擊著的土地,
這永遠洶涌著我們的悲憤的河流,
這無止息地吹刮著的激怒的風,
和那來自林間的無比溫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連羽毛也腐爛在土地里面。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
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
3、習習的秋風?。〈抵?,吹著!
我要贊美我祖國的花
我要贊美我如花的祖國!
請將我的字吹成一簇鮮花,
金底黃,玉底白,春釀底綠,秋山底紫,
……然后又統(tǒng)統(tǒng)吹散,
吹得落英繽紛,彌漫了高天,鋪遍了大地!
1、況土地分張又百年。[宋] 無名氏 《沁園春·道過江南》
釋義:況且分配土地的制度已經有百來年了。
2、龍神土地亦安。[宋] 釋祖欽 《偈頌一百二十三首》
釋義:龍和神以及土地都覺得安寧。
3、巫師罵土地。[宋] 釋妙倫 《偈頌八十五首》
釋義:巫師也在責備土地。
4、農人土地窄。[唐] 白居易 《自蜀江至洞庭湖口,有感而作》
釋義:農民家里面的土地比較少。
5、湟中土地昔湮沒。[唐] 鄭嵎 《津陽門詩》
釋義:蝗蟲從中的土地都被淹沒了。
6、名隨土地貴。[唐] 徐鉉 《和門下殷侍郎新茶二十韻》
釋義:名字也會隨著土地名貴起來。
樸實意象凝聚深愛,悲愴詩句道出真情 ——《我愛這土地》賞析 江蘇省大豐市(金墩街)新豐二中 黃衛(wèi)東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艾青懷著高昂的愛國熱情、同仇敵愾的民族義憤,投身于反侵略的偉大斗爭,他拿起詩筆,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優(yōu)美詩篇,《我愛這土地》就是其中的一首,作于抗戰(zhàn)初期,是藉土地激發(fā)詩人情緒的代表作。
我們學習這首詩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掌握:一、樸實的意象,凝聚深沉的愛 意象即意境?!巴恋亍焙汀疤枴笔前嘣娭械膬蓚€主導意象,“土地”象征著生他養(yǎng)他而又多災多難的祖國,因此“土地”意象凝聚了艾青對祖國和人民最深沉的愛,對民族危難和人民疾苦的深廣憂憤。
我們從詩的題目中就可以看出這一點,再如“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真實樸素的兩句詩,道出了詩人內心深處永恒的“土地”情結。由此我們不難得出艾青的詩具有獨特的審美意象世界。
二、悲愴的詩句,反映熱切的情 作為抒情的藝術,詩歌作品需要不斷地強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撥響讀者的心弦。這首詩中回蕩著憂郁的調子,郁積著深深的憂傷。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句中交織著憂郁悲愴之情,但這種抒情基調是詩人敏感的心靈對民族苦難現(xiàn)實和人民悲苦生活的回應,是感情極度熱切的反映。 人非鳥獸,不言自明,此詩偏以“假如”開頭,這是第一層強化。
誰不知道鳥聲優(yōu)美清脆,此詩偏以“嘶啞”相形容,這是第二層強化。光有這兩層強化還不夠,于是詩中接連出現(xiàn)了所歌唱的對象:土地、河流、風、黎明。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詩人在描寫這些對象時達到了窮形盡相、淋漓酣暢的地步,充分體現(xiàn)了這位自由體詩人的藝術特色。我們知道,寫詩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體作品不必談了,就是自由詩創(chuàng)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一多,拖泥帶水,沖淡了詩味。
艾青則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組成的長句來抒發(fā)纏綿而深沉的感情,喜歡在所描寫的對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詞和修飾語,以展現(xiàn)對象的神采風貌,形成一種特殊的立體感和雕塑感,這是艾青的自由詩創(chuàng)作不同于其他自由詩作者(如田間)的一個重要特色?!段覑圻@土地》自然也不例外,試看詩人在“土地”“河流”“風”“黎明”這樣的中心詞語前面特意加上的“悲憤的”“激烈的”“溫柔的”等許多修飾語,就不難窺見其中的奧秘了。
以上所說的這些描摹土地、河流等景觀的長句,可說是第三層強化。三、強烈的對比,映射執(zhí)著的愛 “假如我是一只鳥”,全詩以這樣一個出人意料的假設開頭,使讀者不禁發(fā)出疑問,“鳥”的形象和作者所要歌頌的“土地”有著什么樣的聯(lián)系呢?這是作者在開頭留給我們的懸念。
正當讀者為詩人不斷的歌唱——頑強的生命力所折服所吸引時,沒料到詩篇陡然來了一個大的轉折,一個破折號之后突出“我死了”,讓身軀肥沃土地,于是,生前和死后,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而在這強烈的對比和反差中一以貫之的乃是“鳥”對土地的執(zhí)著的愛,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至此上面的懸念也就迎刃而解了。 最后需要指出,詩中的“鳥”是泛指,是共名,是詩人在無所依傍的情況下作出的新的藝術追求。
詩中特地亮出“嘶啞的喉嚨”,它純粹是抗戰(zhàn)初期悲壯的時代氛圍對于詩人的影響所致,同時也是這位“悲哀的詩人”所具有的特殊氣質和個性的深情流露。
樸實意象凝聚深愛,悲愴詩句道出真情 ——《我愛這土地》賞析 江蘇省大豐市(金墩街)新豐二中 黃衛(wèi)東 抗日戰(zhàn)爭爆發(fā)后,艾青懷著高昂的愛國熱情、同仇敵愾的民族義憤,投身于反侵略的偉大斗爭,他拿起詩筆,寫下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優(yōu)美詩篇,《我愛這土地》就是其中的一首,作于抗戰(zhàn)初期,是藉土地激發(fā)詩人情緒的代表作。
我們學習這首詩可以從三個方面來掌握:一、樸實的意象,凝聚深沉的愛 意象即意境?!巴恋亍焙汀疤枴笔前嘣娭械膬蓚€主導意象,“土地”象征著生他養(yǎng)他而又多災多難的祖國,因此“土地”意象凝聚了艾青對祖國和人民最深沉的愛,對民族危難和人民疾苦的深廣憂憤。
我們從詩的題目中就可以看出這一點,再如“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這真實樸素的兩句詩,道出了詩人內心深處永恒的“土地”情結。由此我們不難得出艾青的詩具有獨特的審美意象世界。
二、悲愴的詩句,反映熱切的情 作為抒情的藝術,詩歌作品需要不斷地強化自己的感情,以便久久地撥響讀者的心弦。這首詩中回蕩著憂郁的調子,郁積著深深的憂傷。
“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土地愛得深沉……”,句中交織著憂郁悲愴之情,但這種抒情基調是詩人敏感的心靈對民族苦難現(xiàn)實和人民悲苦生活的回應,是感情極度熱切的反映。 人非鳥獸,不言自明,此詩偏以“假如”開頭,這是第一層強化。
誰不知道鳥聲優(yōu)美清脆,此詩偏以“嘶啞”相形容,這是第二層強化。光有這兩層強化還不夠,于是詩中接連出現(xiàn)了所歌唱的對象:土地、河流、風、黎明。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詩人在描寫這些對象時達到了窮形盡相、淋漓酣暢的地步,充分體現(xiàn)了這位自由體詩人的藝術特色。我們知道,寫詩多半是忌用或少用“的”字的,那些民歌體作品不必談了,就是自由詩創(chuàng)作,也有不少人害怕“的”字一多,拖泥帶水,沖淡了詩味。
艾青則不然,他敢于用由一系列“的”字組成的長句來抒發(fā)纏綿而深沉的感情,喜歡在所描寫的對象前面加上大量的形容詞和修飾語,以展現(xiàn)對象的神采風貌,形成一種特殊的立體感和雕塑感,這是艾青的自由詩創(chuàng)作不同于其他自由詩作者(如田間)的一個重要特色。《我愛這土地》自然也不例外,試看詩人在“土地”“河流”“風”“黎明”這樣的中心詞語前面特意加上的“悲憤的”“激烈的”“溫柔的”等許多修飾語,就不難窺見其中的奧秘了。
以上所說的這些描摹土地、河流等景觀的長句,可說是第三層強化。三、強烈的對比,映射執(zhí)著的愛 “假如我是一只鳥”,全詩以這樣一個出人意料的假設開頭,使讀者不禁發(fā)出疑問,“鳥”的形象和作者所要歌頌的“土地”有著什么樣的聯(lián)系呢?這是作者在開頭留給我們的懸念。
正當讀者為詩人不斷的歌唱——頑強的生命力所折服所吸引時,沒料到詩篇陡然來了一個大的轉折,一個破折號之后突出“我死了”,讓身軀肥沃土地,于是,生前和死后,形成了強烈的對比,而在這強烈的對比和反差中一以貫之的乃是“鳥”對土地的執(zhí)著的愛,這真是生于斯、歌于斯、葬于斯,至死不渝!至此上面的懸念也就迎刃而解了。 最后需要指出,詩中的“鳥”是泛指,是共名,是詩人在無所依傍的情況下作出的新的藝術追求。
詩中特地亮出“嘶啞的喉嚨”,它純粹是抗戰(zhàn)初期悲壯的時代氛圍對于詩人的影響所致,同時也是這位“悲哀的詩人”所具有的特殊氣質和個性的深情流露。
曾經滄海難為水,除卻巫山不是云。
—— 元稹《離思五首·其四》江山如此多嬌,引無數英雄競折腰。 —— 毛澤東《沁園春·雪》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 陸游《游山西村》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 陶淵明《飲酒·其五》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
—— 蘇軾《題西林壁》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 —— 杜甫《望岳空山新雨后,天氣晚來秋。
—— 王維《山居秋暝》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 白居易《大林寺桃花》遲日江山麗,春風花草香。
—— 杜甫《絕句二首》但使龍城飛將在,不教胡馬度陰山。 —— 王昌齡《出塞二首》溪云初起日沉閣,山雨欲來風滿樓。
—— 許渾《咸陽城東樓 》山外青山樓外樓,西湖歌舞幾時休?暖風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 林升《題臨安邸》。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4.47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