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床前明月光,李白想喝湯,
搞笑詩句罵人李白
喝了一碗湯,尿了一褲襠。
2.日照香爐生紫煙,李白來到烤鴨店??谒绷魅С?,一摸口袋沒有錢!
3.窗前明月光, 李白打開窗. 遇見X光,牙齒掉光光。
4.西塞山前烤白鷺, 桃花流水桂魚肥. 紅燒的,白燒的, 白鷺桂魚不須歸
5.前不見女友.后不見工作 觀口袋之空空,晚飯你請客
6.窗前明月光, 李白打開窗. 看見X光, 頭發(fā)掉光光.
7.日照香爐生紫煙,李白來到烤鴨店
8.口水直流三千尺,一摸口袋沒帶錢。
9.日照烤爐升紫煙,遙看羊肉串掛前邊,
哈喇子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沒帶錢。
10.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
11.夜來大狗熊,看你往哪兒跑!
12.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夜里巴巴聲,不知死多少。
春眠不覺曉,
處處蚊子咬。
買來殺蟲劑,
自己被熏倒。
李白乘舟不給錢,
船夫一腳踢下船。
桃花灘水深千尺,
不知李白死沒死。
1.床前明月光,李白想喝湯,搞笑詩句罵人李白。
喝了一碗湯,尿了一褲襠。2.日照香爐生紫煙,李白來到烤鴨店。
口水直流三千尺,一摸口袋沒有錢!3.窗前明月光, 李白打開窗. 遇見X光,牙齒掉光光。4.西塞山前烤白鷺, 桃花流水桂魚肥. 紅燒的,白燒的, 白鷺桂魚不須歸5.前不見女友.后不見工作 觀口袋之空空,晚飯你請客6.窗前明月光, 李白打開窗. 看見X光, 頭發(fā)掉光光.7.日照香爐生紫煙,李白來到烤鴨店8.口水直流三千尺,一摸口袋沒帶錢。
9.日照烤爐升紫煙,遙看羊肉串掛前邊,哈喇子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沒帶錢。10.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
11.夜來大狗熊,看你往哪兒跑!12.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夜里巴巴聲,不知死多少。
1.床前明月光,李白想喝湯,搞笑詩句罵人李白。
喝了一碗湯,尿了一褲襠。2.日照香爐生紫煙,李白來到烤鴨店。
口水直流三千尺,一摸口袋沒有錢!3.窗前明月光, 李白打開窗. 遇見X光,牙齒掉光光。4.西塞山前烤白鷺, 桃花流水桂魚肥. 紅燒的,白燒的, 白鷺桂魚不須歸 5.前不見女友.后不見工作 觀口袋之空空,晚飯你請客 6.窗前明月光, 李白打開窗. 看見X光, 頭發(fā)掉光光. 7.日照香爐生紫煙,李白來到烤鴨店8.口水直流三千尺,一摸口袋沒帶錢。
9.日照烤爐升紫煙,遙看羊肉串掛前邊, 哈喇子流下三千尺,一摸口袋沒帶錢。 10.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
11.夜來大狗熊,看你往哪兒跑! 12.春眠不覺曉,處處蚊子咬。夜里巴巴聲,不知死多少。
春眠不覺曉, 處處蚊子咬。 買來殺蟲劑, 自己被熏倒。
李白乘舟不給錢, 船夫一腳踢下船。 桃花灘水深千尺, 不知李白死沒死。
在我國古典詩歌中,詩人往往會用藝術(shù)的手法對人、或社會的某些錯誤,進(jìn)行揭露、批評、攻擊,這便是諷刺詩的定義。說得俗氣點,就是以文雅的方式罵人,所謂“罵人不帶一個臟字”。其實,早在《詩經(jīng)》中便有“碩鼠碩鼠,無食我黍”,以老鼠來諷刺剝削百姓的統(tǒng)治者,諸如此類的諷刺詩數(shù)不勝數(shù)。小編今天要向大家分享的這首《嘲魯儒》,便是李白最經(jīng)典的一首諷刺詩。
《嘲魯儒》是李白在唐開元末年初游東魯時所創(chuàng)作的一首五言古詩。正如詩題所說,這首詩諷刺的對象便是“魯儒”,也就是東魯(今山東)的儒生。李白主要諷刺了儒生只會死讀經(jīng)書,卻不懂經(jīng)邦治國之策。簡單來說,就是罵儒生迂腐,充其量只是個腐儒。全詩采用以古喻今和對比的寫法,用典貼切,諷刺辛辣,是李白水平很高的一首諷刺詩。
《嘲魯儒》
魯叟談五經(jīng),白發(fā)死章句。
問以經(jīng)濟策,茫如墜煙霧。
足著遠(yuǎn)游履,首戴方山巾。
緩步從直道,未行先起塵。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孫通,與我本殊倫。
時事且未達(dá),歸耕汶水濱。
首先,詩的前四句“魯叟談五經(jīng),白發(fā)死章句。問以經(jīng)濟策,茫如墜煙霧”為一部分。它的意思是說,和東魯那些白發(fā)蒼蒼的儒生們交談,他們必然會和你談?wù)摗对姟贰稌贰抖Y》《易》《春秋》這五部儒家的圣賢之書,其中章句張口就來。但是你要問他們經(jīng)邦治國的策略,他們就如墜煙霧,茫然不知了。可見李白在開篇便以辛辣的語言,諷刺了儒生的迂腐。
然后,中間四句“足著遠(yuǎn)游履,首戴方山巾。緩步從直道,未行先起塵”,則是第二部分。意思是說,儒生們出門腳下一定要穿著文飾考究的遠(yuǎn)游履,頭上則必戴平整端重的方山巾,沿著直道緩緩邁步,還沒抬腳,先揚起了一片塵土??梢娎畎走@里是諷刺了儒生故做莊嚴(yán)的神態(tài),通俗點說,就是李白罵儒生徒有虛名、徒有其表。
最后,詩的末六句“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孫通,與我本殊倫。時事且未達(dá),歸耕汶水濱”,則是李白對以古喻今和對比寫法的運用。意思是說,當(dāng)年秦朝丞相李斯,早就不重用褒衣博帶的儒生。你們也不是達(dá)于時變的通儒叔孫通,而我則要效法叔孫通,去干一番輔弼朝廷的事業(yè),與你們不是同一類人物。既然你們不知時變,還不如回到老家的汶水邊上種田。
據(jù)《史記·劉敬叔孫通列傳》記載:劉邦建立漢王朝后,叔孫通曾到魯?shù)卣屑慌斏?,為劉邦在秦儀的基礎(chǔ)上重訂朝儀,當(dāng)時有兩個儒生不肯去,說他的做法“不合古”。叔孫通譏笑他們說:“你們真是鄙儒,不知時變”。可見李白在末六句中主要是諷刺了儒生們的迂腐,不知變通。至于說讓他們回家種田,則很明顯是文雅的罵人了。
綜觀李白的這首詩,他諷刺的是那些只會死讀經(jīng)書,不懂經(jīng)邦治國之策,也不知時變的迂腐儒生。雖然罵人不帶一個臟字,但是不無它的警醒意義。世上同詩中儒生一樣的人又何其多,即便在今天,如果只會死讀書,也早晚會被時代所淘汰??偟膩碚f,李白這首詩是一首值得一讀的諷刺詩。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hù)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hù)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3.046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