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灰吟 千錘萬鑿出深山, 烈火焚燒若等閑。
粉骨碎身渾不怕, 要留青白在人間。 --于謙(明) 右圖是位于杭州的于謙故居中的《石灰吟》石碑 請仔細對照,以上詩句無半點錯誤,請勿輕易修改詩句 [注釋] 吟:古代詩歌體裁的一種名稱。
若等閑:好像很平常。 青白:指高尚節(jié)操。
[簡析] 這是一首托物言志詩。作者以石灰作比喻,表達自己為國盡忠,不怕犧牲的意愿和堅守高潔情操的決心。
[古詩今譯] 經(jīng)過千萬次錘打出深山,熊熊烈火焚燒也視若等閑。即使粉身碎骨又何所畏懼,只為把一片青白(就像石頭的顏色那樣青白分明,現(xiàn)在多用“清白”)長留人間。
作為詠物詩,若只是事物的機械實錄而不寄寓作者的深意,那就沒有多大價值。這首詩的價值就在于處處以石灰自喻,詠石灰即是詠自己磊落的襟懷和崇高的人格。
首句“千錘萬鑿出深山”是形容開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燒若等閑”。
“烈火焚燒”,當(dāng)然是指燒煉石灰石。加“若等閑”三字,又使人感到不僅是在寫燒煉石灰石,它似乎還象征著志士仁人無論面臨著怎樣嚴峻的考驗,都從容不迫,視若等閑。
第三句“粉骨碎身渾不怕”。“粉骨碎身”極形象地寫出將石灰石燒成石灰粉,而“渾不怕”三字又使我們聯(lián)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犧牲的精神。
至于最后一句“要留青白在人間”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懷,立志要做純潔清白的人。此句中的青白是拿石頭的顏色作比,也就是現(xiàn)在的“清白”的意思 。
于謙為官廉潔正直,曾平反冤獄,救災(zāi)賑荒,深受百姓愛戴。明英宗時,瓦剌入侵,英宗被俘。
于謙議立景帝,親自率兵固守北京,擊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貴族再次野蠻統(tǒng)治。但英宗復(fù)辟后卻以“謀逆罪”誣殺了這位民族英雄。
這首《石灰吟》可以說是于謙生平和人格的真實寫照。 還有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 --鄭板橋 [竹石] 不屈不撓:屈:屈服;撓:彎曲。
比喻在壓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現(xiàn)十分頑強。 百折不撓:折:挫折;撓:彎曲。
比喻意志堅強,無論受到多少次挫折,毫不動搖退縮。 堅定不移:移:改變,變動。
穩(wěn)定堅強,毫不動搖。 心堅石穿:意志堅決,能將石頭穿透。
比喻只要意志堅定,事情就能成功。 雷打不動:形容態(tài)度堅定,不可動搖。
也形容嚴格遵守規(guī)定,決不變更。 堅韌不拔:韌:有韌性;拔:動搖,改變。
形容意志堅定,毫不動搖 堅持不渝:渝:改變。堅守約章或諾言,決不改變。
始終不懈:自始自終一直不松懈。 堅持不懈:懈:松懈。
堅持到底,一點不忪懈。 持之以恒:持:堅持;恒:恒心。
長久堅持下去。 磨穿鐵硯:把鐵鑄的硯臺都磨穿了。
比喻讀書用功,有恒心。 磨杵成針:把鐵棒磨成了針。
比喻做任何艱難的工作,只要有毅力,下苦功,就能夠克服困難,做出成績。 鐵杵成針: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
鍥而不舍:鍥:鏤刻;舍:停止。不斷地鏤刻。
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鲎蕴拼畎椎摹缎新冯y·其一》
譯文:心中郁悶,我放下杯筷不愿進餐;拔出寶劍環(huán)顧四周,心里一片茫然。
2、此情無計可消除,才下眉頭,卻上心頭?!鲎运未钋逭盏摹兑患裘贰ぜt藕香殘玉簟秋》
這愁苦實在無法排遣,剛從微蹙的眉間消失,又隱隱纏繞上了心頭。
3、夜飲東坡醒復(fù)醉,歸來仿佛三更。家童鼻息已雷鳴。敲門都不應(yīng),倚杖聽江聲。 長恨此身非我有,何時忘卻營營。夜闌風(fēng)靜縠紋平。小舟從此逝,江海寄余生?!未K軾《臨江仙》
譯文:夜里在東坡飲酒,醉而復(fù)醒,醒了又飲。回來的時候仿佛已經(jīng)三更。家里的童仆早已睡熟鼾聲如雷鳴。反復(fù)敲門里面全不回應(yīng),只好獨自倚著藜杖傾聽江水奔流的吼聲。
長恨身在宦途,這身子已不是我自己所有。什么時候能忘卻為功名利祿而奔競鉆營!趁著這夜深、風(fēng)靜、江波坦平,駕起小船從此消逝,泛游江河湖海寄托余生。
4、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消愁愁更愁。——唐代李白《宣州謝眺樓餞別校書叔云》。
譯文:愁苦就似流水,用刀來割也割不斷,用酒來銷也銷不掉。形容愁苦的綿延不斷,沉重?zé)o比。表示面對現(xiàn)實無法改變的心情深深無奈。
5、長恨此身非我有, 什么時候忘懷營營?!杜R江仙·夜歸臨皋》宋蘇軾
譯文:身不有己之時占多數(shù),什么時候才能不為外物所羈絆,率性逍遙。
出自清代詩人鄭燮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
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fēng)。
賞析
這首著力表現(xiàn)了竹子那頑強而又執(zhí)著的品質(zhì) 。是贊美了巖竹的題畫詩,是一首詠物詩,也是一首題畫詩開頭用“咬定”二字,把巖竹擬人化,已傳達出它的神韻;后兩句進一步寫巖竹的品格,它經(jīng)過了無數(shù)次的磨難,長就了一身特別挺拔的姿態(tài),從來不懼怕來自東西南北的狂風(fēng)。鄭燮不但寫詠竹詩美,而且畫出的竹子也栩栩如生,用他的話說是“畫竹子以慰天下勞人”。所以這首詩表面上寫竹,其實是寫人,寫作者自己那種正直倔強的性格,決不向任何邪惡勢力低頭的高傲風(fēng)骨。同時,這首詩也能給我們以生命的感動,曲折惡劣的環(huán)境中,戰(zhàn)勝困難,面對現(xiàn)實,像巖竹一樣剛強勇敢,體現(xiàn)了愛國者的情懷。
它還是一首托物言志的詩,托巖竹的堅韌頑強,言自己剛正不阿、正直不屈、鐵骨錚錚的骨氣。
這首詩的語言簡易明快,卻又執(zhí)著有力,具體生動地描述了竹子生在惡劣環(huán)境下,長在危難中,而又自由自在、堅定樂觀的性格。竹子在破碎的巖石中扎根,經(jīng)受風(fēng)雪雨霜的擊打,但它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一個“咬”字,寫出了竹子的頑強。最后一句中的一個“任”字,又寫出了竹子無畏無懼、慷慨瀟灑、積極樂觀的精神面貌。
1、春愁
清代:丘逢甲
春愁難遣強看山,往事驚心淚欲潸。
四百萬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臺灣。
譯文
春愁難以排遣,強打起精神眺望遠山,往事讓人觸目驚心熱淚將流。臺灣的四百萬同胞齊聲大哭,去年的今天,就是祖國寶島被割讓的日子!
2、鷓鴣天·欲上高樓去避愁
宋代:辛棄疾
欲上高樓去避愁,愁還隨我上高樓。經(jīng)行幾處江山改,多少親朋盡白頭。
歸休去,去歸休。不成人總要封侯?浮云出處元無定,得似浮云也自由。
譯文
心想到高樓上觀看美景躲避憂愁,憂愁還是跟著我上了高樓。我走過好幾個地方江山都已面目全非,許許多多親戚好友都已白了頭。
回家退休吧,回到家中去退休。難道個個都要到邊塞去立功封侯?浮云飄去飄來本來沒有固定之處,我能夠像浮云那樣隨心來去,該有多么自由。
3、丑奴兒·近來愁似天來大
宋代:辛棄疾
近來愁似天來大,誰解相憐。誰解相憐。又把愁來做個天。
都將今古無窮事,放在愁邊。放在愁邊。卻自移家向酒泉。
譯文
近來我的愁苦像天一樣大,誰能夠了解我同情我呢?正是沒有誰能夠了解我同情我,我又只好把愁悶痛楚比著天一樣大。
人們都喜歡將古代和今天無窮無盡的事兒,放置在愁苦之中。我雖然也有許多悲愁,但我更愿意用暢飲美酒來消解愁悶。
4、詠愁
宋代:石象之
來何容易去何遲,半在心頭半在眉。
門掩落花春去后,窗涵殘月酒醒時。
柔如萬頃連天草,亂似千尋帀地絲。
除卻五侯歌舞地,人間何處不相隨?
譯文
來時潛移暗度,去時慢慢悠悠;一半掛在眉梢,一半藏在心頭。春老花殘紅滿地,半掩房門淚暗流;殘月滿窗深夜里,酒醒入去獨淹留。
似一望無邊的野草,風(fēng)連浪續(xù),細軟輕柔;像一團繞地的亂絲,糾纏凌亂,無尾無頭。除了權(quán)勢人家,誰能無慮無憂?看人世問時時處處,無論哪里都有憂愁!
5、卜算子·詠梅
宋代:陸游
驛外斷橋邊,寂寞開無主。已是黃昏獨自愁,更著風(fēng)和雨。
無意苦爭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
譯文
驛站之外的斷橋邊,梅花孤單寂寞地綻開了花,無人過問。暮色降臨,梅花無依無靠,已經(jīng)夠愁苦了,卻又遭到了風(fēng)雨的摧殘。
梅花并不想費盡心思去爭艷斗寵,對百花的妒忌與排斥毫不在乎。即使凋零了,被碾作泥土,又化作塵土了,梅花依然和往常一樣散發(fā)出縷縷清香。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xué)習(xí)鳥. 頁面生成時間:3.4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