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實踐法
是指工作人員親自從事所需要研究的工作,由此掌握工作要求的第一手材料。
優(yōu)點:可以準確了解工作的實際任務和對體力、環(huán)境、社會方面的要求,適合那些短期內可以掌握的工作。
缺點:不適用于需要進行大量訓練和危險的工作。
2) 觀察法
是指有關人員直接到現(xiàn)場,親自對一個或多個工作人員的操作進行觀察、收集,并一文字或圖表記錄有關工作的內容、任務,工作關系,人與工作的作用,工作環(huán)境、條件的信息。
優(yōu)點:對工作內容主要是由身體活動來完成的工作比較合適
缺點:對以腦力勞動為主的工作和處理緊急情況的間歇性工作不太合適
步驟:
初步了解工作信息 進行面談 合并工作信息 核實工作描述
3) 訪談法
通過個別談話或小組訪談形式,獲取工作信息。訪談法的典型問題舉例:你做哪些工作?主要職責是什么?怎樣完成?工作地點在哪里?工作所需的教育背景、經驗、能力或職業(yè)資格是什么?績效標準如何?工作環(huán)境和條件如何?
優(yōu)點:比較適合于工作復雜、無法直接觀察和親身實踐的工作。能夠直接迅速地收集大量工作分析資料。
缺點:員工容易夸大承擔的責任和工作難度,導致工作分析資料不能反映真實情況。
4) 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的效果取決于問卷的結構化程度。最好是既有結構化問題,也有開放式問題。
優(yōu)點:快速得到所需資料,節(jié)省時間和費用,抽樣樣本量可以比較大,資料可以數量化,通過計算機處理數據。
缺點:設計調查表花費時間、人力和物力,成本高,被調查者可能不認真反映真實情況,影響資料的質量
5) 關鍵事件技術
是指在勞動過程中,對崗位工作造成較大影響(如任務完成與否、產量增加或減少等)的事件。通過對本崗位或與本崗位有關的員工的勞動過程中的各類行為充分記錄,獲取足夠信息以后,歸納崗位的特征以及對員工的要求。
內容:包括背景、原因;員工行為;后果;員工的控制能力
優(yōu)點:比較清楚地揭示工作的動態(tài)性質
缺點:調查費時、過程長、只有關鍵事件達到一定數量才能滿足需要。
6) 日志法
內容:指由工作者在一段時間內連續(xù)地每天記下工作的細節(jié),包括時間、方法、工作內容、工作程序等,以此了解工作的性質。此法與訪談法結合使用效果教好。
優(yōu)點:直接得到第一手資料。
工作方式有:1、訪談法;2、問卷調查法;3、觀察法;4、工作日志法;5、資料分析法;6、能力要求法;7、關鍵事件法。
特點是:1) 實踐法。是指工作人員親自從事所需要研究的工作,由此掌握工作要求的第一手材料。
優(yōu)點:可以準確了解工作的實際任務和對體力、環(huán)境、社會方面的要求,適合那些短期內可以掌握的工作。缺點:不適用于需要進行大量訓練和危險的工作。
2) 觀察法。是指有關人員直接到現(xiàn)場,親自對一個或多個工作人員的操作進行觀察、收集,并一文字或圖表記錄有關工作的內容、任務,工作關系,人與工作的作用,工作環(huán)境、條件的信息。
優(yōu)點:對工作內容主要是由身體活動來完成的工作比較合適缺點:對以腦力勞動為主的工作和處理緊急情況的間歇性工作不太合適步驟:初步了解工作信息 進行面談 合并工作信息 核實工作描述。3) 訪談法。
通過個別談話或小組訪談形式,獲取工作信息。訪談法的典型問題舉例:你做哪些工作,主要職責,怎樣完成的,工作地點在哪里,工作所需的教育背景、經驗、能力或職業(yè)資格,績效標準如何?工作環(huán)境和條件如何。
優(yōu)點:比較適合于工作復雜、無法直接觀察和親身實踐的工作。能夠直接迅速地收集大量工作分析資料。
缺點:員工容易夸大承擔的責任和工作難度,導致工作分析資料不能反映真實情況。4) 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的效果取決于問卷的結構化程度。最好是既有結構化問題,也有開放式問題。
優(yōu)點:快速得到所需資料,節(jié)省時間和費用,抽樣樣本量可以比較大,資料可以數量化,通過計算機處理數據。缺點:設計調查表花費時間、人力和物力,成本高,被調查者可能不認真反映真實情況,影響資料的質量。
5) 關鍵事件技術是指在勞動過程中,對崗位工作造成較大影響的事件。通過對本崗位或與本崗位有關的員工的勞動過程中的各類行為充分記錄,獲取足夠信息以后,歸納崗位的特征以及對員工的要求。
內容:包括背景、原因;員工行為;后果;員工的控制能力優(yōu)點:比較清楚地揭示工作的動態(tài)性質缺點:調查費時、過程長、只有關鍵事件達到一定數量才能滿足需要。6) 日志法內容:指由工作者在一段時間內連續(xù)地每天記下工作的細節(jié),包括時間、方法、工作內容、工作程序等,以此了解工作的性質。
此法與訪談法結合使用效果教好。優(yōu)點:直接得到第一手資料。
常用的有鉆孔、擴孔、鉸孔、鏜孔、磨孔、拉孔、研磨孔、珩磨孔、滾壓孔等。
1鉆孔,表面質量較差
2擴孔,擴孔可達到的尺寸公差等級為IT11~IT10, 表面粗糙度值為Ra12.5~6.3μm,屬于孔的半精加工方法,常作鉸削前的預加工,也可作為精度不高的孔的終加
3鉸孔,是在半精加工(擴孔或半精鏜)的基礎上對孔進行的一種精加工方法。鉸孔的尺寸公差等級可達IT9~IT6,表面粗糙度值可達Ra3.2~0.2μm。
4鏜孔、磨孔,。粗鏜的尺寸公差等級為IT13~IT12,表面粗糙度值為Ra12.5~6.3μm;半精鏜的尺寸公差等級為IT10~IT9,表面粗糙度值為Ra6.3~3.2μm;精鏜的尺寸公差等級為IT8~IT7,表面粗糙度值為Ra1.6~0.8μm。
5拉孔,拉削圓孔可達的尺寸公差等級為IT9~IT7,表面粗糙度值為Ra1.6~0.4μm。
6研磨孔,公差等級可提高到IT6~IT5,表面粗糙度值為Ra0.1~0.008μm
7磨孔是孔的精加工方法之一,可達到的尺寸公差等級為IT8~IT6,表面粗糙度值為Ra0.8~0.4μm
8珩磨孔,珩磨后尺寸公差等級為IT7~IT6,表面粗糙度值為Ra0.2~0.05μm
工作舉措也叫工作措施或工作方案,意思是拿出對某項工作的具體落實方法。
指對未來要做的重要工作做了最佳安排,并具有較強的方向性、導性粗線條的籌劃,是應用寫作的計劃性文體之一。在現(xiàn)代領導科學中,為達到某一特定效果,要求決策助理人員高瞻遠矚,深思熟慮,進行周密思考,從不同角度設計出多種工作方案,供領導參考。
擴展資料: 方案是計劃中內容最為復雜的一種。由于一些具有某種職能的具體工作比較復雜,不作全面部署不足以說明問題,因而公文內容構成勢必要繁瑣一些,一般有指導思想、主要目標、工作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具體要求等項目。
方案的具體寫法:方案的內容由于是上級對下級或涉及面比較大的工作,一般都用帶“文件頭”形式下發(fā),所以不用落款,只有標題、成文時間和正文三部分內容。 方案的標題有兩種寫法: 一個是“三要素”寫法,即由發(fā)文機關、計劃內容和文種三部分組成,如《東北師范大學五年發(fā)展規(guī)劃總體方案》。
一個是“兩要素”寫法,即省略發(fā)文機關,但這個發(fā)文機關必須在領頭的“批示性通知”(文件頭)的標題中體現(xiàn)出來,如《治理采掘工業(yè)危機,實現(xiàn)良性循環(huán)方案》。 方案的正文一般有兩種寫法: 一是常規(guī)寫法,即按“指導方針”、“主要目標(重點)”、“實施步驟”、“政策措施”及“要求”幾個部分來寫,這個較固定的程序適合于一般常規(guī)性單項工作。
二是變項寫法,即根據實際需要加項或減項的寫法,適合于特殊性的單項工作。但不管哪種寫法,“主要目標”、“實施步驟”、“政策措施”這三項必不可少的。
實際寫作時的稱呼可以不同,如把“主要目標”稱為“目標和任務”或“目標和對策”等,把“政策措施”稱為“實施辦法”或“組織措施”等。在“主要目標”一項中,一般還要分總體目標和具體目標。
“實施步驟”一般還要分基本步驟或階段和關鍵步驟,關鍵步驟里還有重點工作項目;“政策措施”的內容里一般還要分“政策保證”、“組織保證”和“具體措施”等。 參考資料來源:搜狗百科-工作計劃。
幾種常用的工作分析方法及其特點? (1)工作實踐法,是指工作分析員去身體力行所研究的工作,從而獲取有關工作信息的第一手資料。
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是能夠客觀、真實地進行工作分析。但此方法一般只適用于一些簡單且易于模仿的工作。
(2)觀察法,是指工作分析員直接到工作現(xiàn)場,對工作者的工作進行仔細觀察和詳細記錄,然后再作系統(tǒng)分析的方法。這種方法也比較客觀,且通過觀察可以獲得員工在非正式組織中的行為和觀念。
但此方法不適用于工作循環(huán)周期長以及以腦力勞動為主的工作。 (3)訪談法,訪談法是指就工作者的目前工作,以個別談話或小組座談的方式收集信息資料的方法。
這種方法相對比較簡單且快速,可以廣泛運用于以確定工作任務和責任為目的而進行的工作分析。其最大優(yōu)點是通過訪談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在其他情況下不可能了解到的工作活動和心理活動。
(4)工作日記法,工作日記法就是要求從事工作的員工按時間順序記錄工作過程,然后由工作分析員進行歸納提煉,以取得所需工作信息的方法。 (5)量化的工作分析法,西方國家最為常用的量化分析法有三種:職位分析問卷法、功能性工作分析法、美國勞工部工作分析法。
工作分析的方法
(一)訪談法
訪談法又稱為面談法,是一種應用最為廣泛的職務分析方法。是指工作分析人員就某一職務或者職位面對面地詢問任職者、主管、專家等人對工作的意見和看法。在一般情況下,應用訪談法時可以以標準化訪談格式記錄,目的是便于控制訪談內容及對同一職務不同任職者的回答相互比較。
(二)問卷調查法
問卷調查法是工作分析中最常用的一種方法,具體來說,由有關人員事先設計出一套職務分析的問卷,再由隨后工作的員工來填寫問卷,也可由工作分析人員填寫,最后再將問卷加以歸納分析,做好詳細的記錄,并據此寫出工作職務描述。
(三)觀察法
觀察法是一種傳統(tǒng)的職務分析方法,指的是工作分析人員直接到工作現(xiàn)場,針對特定對象(一個或多個任職者)的作業(yè)活動進行觀察,收集、記錄有關工作的內容、工作間的相互關系、人與工作的關系以及工作環(huán)境、條件等信息,并用文字或圖標形式記錄下來,然后進行分析與歸納總結的方法。
(四)工作日志法
工作日志法又稱工作寫實法,指任職者按時間順序詳細記錄自己的工作內容與工作過程,然后經過歸納、分析,達到工作分析的目的的一種方法。
(五)資料分析法
為降低工作分析的成本,應當盡量利用原有資料,例如責任制人本等人事文件,以對每個項工作的任務、責任、權利、工作負荷、任職資格等有一個大致的了解,為進一步調查、分析奠定基礎。
(六)能力要求法
指完成任何一項工作的技能都可由更基本的能力加以描述。
(七)關鍵事件法
關鍵事件法要求分析人員、管理人員、本崗位員工,將工作過程中的“關鍵事件”詳細地加以記錄,可在大量收集信息后,對崗位的特征要求進行分析研究的方法(關鍵事件是使工作成功或失敗的行為特征或事件,如成功與失敗、盈利或與虧損、高效與低產等)。
(1)工作實踐法,是指工作分析員去身體力行所研究的工作,從而獲取有關工作信息的第一手資料。
這種方法的優(yōu)點是能夠客觀、真實地進行工作分析。但此方法一般只適用于一些簡單且易于模仿的工作。
(2)觀察法,是指工作分析員直接到工作現(xiàn)場,對工作者的工作進行仔細觀察和詳細記錄,然后再作系統(tǒng)分析的方法。這種方法也比較客觀,且通過觀察可以獲得員工在非正式組織中的行為和觀念。
但此方法不適用于工作循環(huán)周期長以及以腦力勞動為主的工作。(3)訪談法,訪談法是指就工作者的目前工作,以個別談話或小組座談的方式收集信息資料的方法。
這種方法相對比較簡單且快速,可以廣泛運用于以確定工作任務和責任為目的而進行的工作分析。其最大優(yōu)點是通過訪談可以發(fā)現(xiàn)一些在其他情況下不可能了解到的工作活動和心理活動。
(4)工作日記法,工作日記法就是要求從事工作的員工按時間順序記錄工作過程,然后由工作分析員進行歸納提煉,以取得所需工作信息的方法。(5)量化的工作分析法,西方國家最為常用的量化分析法有三種:職位分析問卷法、功能性工作分析法、美國勞工部工作分析法。
1匯報工作說結果
匯報工作不是要告訴領導你的工作過程多艱辛,你多么不容易。要做到舉重若輕,一定要把結果匯報給領導,結果思維是第一思維。
2請示工作說方案
不要讓領導做問答題,而是要讓領導做選擇題。請示工作至少保證給領導兩個方案,并表達自己的看法。
3總結工作說流程
做工作總結要描述流程,不只是先后順序邏輯清楚,還要找出流程中的關鍵點、失誤點、反思點。
4布置工作說標準
工作有布置就有考核,考核就要建立工作標準,否則下屬不知道如何做,做到什么程度才是最合適的。標準既確立了規(guī)范,又劃定了工作的邊界。
5關心下級問過程
關心下屬要注意聆聽他們的問題,讓其闡述越詳細做好。關心下級就是關心細節(jié),明確讓下級感動的點和面。
6交接工作講道德
把工作中形成的經驗教訓毫不保留的交接給繼任者,把完成的與未竟的工作分類逐一交接,不要設置障礙,使其迅速進入工作角色。
7回憶工作說感受
交流多說自己工作中的感悟,哪些是學到的,哪些是悟到的,哪些是反思的,哪些是努力的。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583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