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元寺
公元738年,崇信佛教的唐玄宗下令以年號“開元”為名,在全國十大州各建一座寺廟。原潮州荔枝佛堂奉令建寺,歷經(jīng)五代紛爭,十次修繕后,逐漸形成殿閣宏偉、香火鼎盛的粵東第一寺——開元寺。
開元寺位于潮州開元路,始占地100畝,現(xiàn)存20多畝,是一座宮殿式的四合院建筑。整座寺廟既保留了唐代的建筑格局,又有宋、元、明、清時期的建筑,是廣東四大名寺之一。
南丹山森林公園17:30關門。南丹山森林王國位于素有“中國綠色名鎮(zhèn)”的三水區(qū)南山鎮(zhèn)境內(nèi)。與清遠、四會交界,距佛山市中心、廣州、東莞等地僅1個半小時車程。
南丹山是歷史悠久的佛道文化名山,山內(nèi)開元寺和萬壽宮均已一千多年。富硒水土和文化造就了這個國家級長壽之鄉(xiāng)的最長壽生態(tài)小鎮(zhèn)。
度假區(qū)擁有華南地區(qū)唯一的原始森林,區(qū)內(nèi)古樹撐天、山勢險峻。野生動植物種類近3000種,是名符其實的“亞熱帶動植物博物館”。
開元寺開放時間 08:00-17:30
潮州景點門票:開元寺5元,西湖公園8元,韓文公祠20元,湘子橋30元(本地居民憑身份證買票10元),暑假期間憑學生證各景點都優(yōu)惠,象湘子橋只要6元。
潮州牌坊街是中國牌坊最多、最密集的商業(yè)步行街,也是和廣濟橋、開元寺齊名的潮州名勝,這里不設檢票口,不收門票,全天對游客開放。
牌坊街其實不是一條街道,而是太平路和周邊擁有牌坊的街道的統(tǒng)稱。這里特別之處在于石牌坊是明清風格,街道兩側(cè)的房子卻是南洋特色的騎樓,兩者混搭非但沒有突兀感,反而有種另類美感。
傳說潮州牌坊街的年份可以追溯到唐宋時期,牌坊一開始是木質(zhì)結構,后來才改木為石。傳說終歸是傳說,潮州牌坊街有歷史記載的古牌坊主要建于明清時期。
很多地方的牌坊主要表揚貞節(jié)和孝義,潮州牌坊街卻透著濃濃的文人氣息。
作為潮汕文化的發(fā)源地兼原來的府城,潮州自古人文薈萃,名人輩出,城內(nèi)的牌坊是一些功成名就的人建造的,每座牌坊都有一段故事,較有代表性的牌坊有狀元坊、四進士坊、柱史坊、三世尚書·四朝大老坊等,其中狀元坊是最著名的一座。在這里,“狀元”兩字指的是林大欽。
無錫開元寺圖書館不需要單獨買門票。無錫開元寺在無錫梅園景區(qū)內(nèi),不需要買門票,但進梅園是要買門票的,好像是60元門票。無錫開元寺始建于唐朝,是比較有特色的寺廟,現(xiàn)任住持能超大和尚,監(jiān)院是仁杰法師。開元寺圖書館為無錫市圖書館分院。
開元寺位于江都區(qū)大橋鎮(zhèn)。過年是開放的
開元寺
公元738年,崇信佛教的唐玄宗下令以年號“開元”為名,在全國十大州各建一座寺廟。原潮州荔枝佛堂奉令建寺,歷經(jīng)五代紛爭,十次修繕后,逐漸形成殿閣宏偉、香火鼎盛的粵東第一寺——開元寺。
開元寺位于潮州開元路,始占地100畝,現(xiàn)存20多畝,是一座宮殿式的四合院建筑。整座寺廟既保留了唐代的建筑格局,又有宋、元、明、清時期的建筑,是廣東四大名寺之一。
潮州景點門票:開元寺5元,西湖公園8元,韓文公祠20元,湘子橋30元(本地居民憑身份證買票10元),暑假期間憑學生證各景點都優(yōu)惠,象湘子橋只要6元。
1、潮州開元寺
開元寺位于廣東省潮州市開元路。前身為荔峰寺,元代稱“開元萬壽禪寺”,明代成“開元鎮(zhèn)國禪寺”,清代以后“開元鎮(zhèn)國禪寺”與“開元寺”并稱,加額“萬壽宮”,俗稱開元寺一直沿用至今。該寺自建立以來,歷代均有維修。以地方寬敞、殿閣壯觀、圣像莊嚴、文物眾多、香火鼎盛而名聞遐邇,為粵東地區(qū)第一古剎,有“百萬人家福地,三千世界叢林”之美譽。
2、甘露寺(廣東省潮州市)
潮州甘露寺在桑浦山獅子巖半山腰,是潮汕規(guī)模最大的天然石窟寺,是一處面積近6000平方米的巖洞。據(jù)《海陽縣志》稱:該地“前為玉簡書院,后改甘露寺”,“相傳有孝子廬墓而甘露降,故名”。
3、雷音禪寺
雷音寺位于廣東潮州饒平縣城黃岡之北2公里棲云山的雷音禪寺,因大雄寶殿以天然石壁為后墻故俗稱“石壁庵”。創(chuàng)于明萬歷年間(1573—1620),1984年起修葺、擴建,現(xiàn)瑰麗多姿,林巖映美,1988年10月21日被列為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以其石壁及洞,寺似浮雕畫屏掛于山腰之壯觀,和清代童真和尚獲宰相蔡新贈聯(lián)動人故事,成為粵閩交界的禮佛旅游勝地。寺坐北向南,筑東、西兩外門。
4、永福寺
永福寺位于廣東潮州饒平縣,創(chuàng)于宋(960—1279),移址重建于1991年至2001年,由釋光輝住持募資投放3500萬元巨款所振興。1993年獲縣宗教局登記開放。寺創(chuàng)自宋,從對岸海山島隆福寺分香火而建。清乾隆年間(1736—1795),由鄉(xiāng)民集資擴建,增至約1500平方米,分前座、大殿、后花園、兩側(cè)通廊,前座供協(xié)天上帝。
5、松林古寺
松林古寺,位于潮城意溪鎮(zhèn)郊之松林峰山麓。二十世紀七十年代挖東溪時,在原寺址前低洼處出土韋馱菩薩石像一尊、圓形石墩一座,上刻“開山會堂和尚”六字清晰可見,現(xiàn)供于寺中,故有稱開山寺者??傮w建筑布局大致為五部分,中軸線為山門、金剛殿、天五殿、圓通寶殿、大雄寶殿、藏經(jīng)樓;東側(cè):東長廊、地藏殿、鐘樓、客堂、齋堂、僧舍、佛教文化中心樓等等。
6、別峰古寺
別峰古寺位于廣東潮州市意溪鎮(zhèn)橡埔鄉(xiāng)別峰山東面,坐東面西。原名天湖寺。距離市區(qū)東北5公里,由崔道亮創(chuàng)于明代(1368—1644),1684年(清康熙二十二年)吳良驥重建,1862年(同治元年)由余慶社重修,并題額“別峰古寺”。自1983年至2001年,先后由住持釋弘廉、釋信愿募資重修、擴建,并開辟水泥路面寬大的公路直通寺前。
7、明鏡古寺
明鏡古寺坐落于廣東潮州市區(qū)北關村北美路尾,始建于明朝(1368—1644),1995年起重建,1999年1月21日落成開光。以“古代風貌,嶺南風格”的佛教特色建筑群和頤養(yǎng)孤寡老人的福利型多功能寺院而聞名遐邇。古寺的重建,耗資人民幣600多萬元,建成一座占地2900平方米,建筑面積4017平方米,具佛教特色建筑群。
8、孝禪寺
孝禪寺,在意溪鎮(zhèn)頭塘村,清代順治18年潮州知府吳穎、海陽縣知縣王運元、郡人梁應龍、謝元汴、翁如麟、蔡元同、高僧澄心建,命名孝禪庵。康熙年間郡人太史楊鐘岳建前座。抗日戰(zhàn)爭時,庵已殘破,香火斷絕,1982年潮城善信略事修葺,并於前座塑觀音像,后座塑華嚴三圣。
9、隆福寺
隆福寺,在信寧都汫洲堡黃芒山,晉時建,宋時廢圮,近有耆民陳萃吾同住持僧開一募緣重建,以為講經(jīng)之所。隆福寺處于古稱“蓬萊”的海山島,又是在宋代由僧把香火傳至附近隔海(現(xiàn)已陸路相通)的古稱“瀛州”的汫洲鎮(zhèn)永福寺,故兩寺被稱為“瀛蓬雙福寺”。隆福寺坐西向東,總建筑面積一千多平方米。山門。
10、靈和禪寺
位于廣東潮州、揭陽、汕頭三市交界處,潮安縣庵埠鎮(zhèn)竹排街的靈和寺(即“觀音堂”),創(chuàng)自南宋,慶元二年(1196),清乾隆后多次修葺,1988年至1994年由釋智誠(1908—1994)法師主持重修一新。以其住持釋智誠法師閉關刺舌血抄《華嚴經(jīng)》之處而遐邇聞名。
大年三十,正月初一,初九,十五不開門,其它時間正常開門,要先預約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258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