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有三個小島,大壩上也可以,坐游船。
泗水龍灣湖景區(qū)位于泗水縣城南約5公里處,是泗水縣城母親河——古老濟河的水源地,這里群山環(huán)繞、碧波蕩漾,生態(tài)優(yōu)美、風光秀麗。金秋時節(jié),夕陽西下,粼光閃爍,魚躍金波。落霞撒金,紅光隨心翻浪;漁舟唱晚,碧水揚波和弦;偶爾有艘漁人的小舟輕快地劃過,驚得湖面幾只白鷺等水鳥騰空飛起,勾勒出一幅“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的絕美畫卷?!褒垶陈湎肌?,美不勝收,被譽為泗水十大自然景觀之一。
除優(yōu)美的龍灣湖外,這里周邊景點眾多,有古老踞龍山、神秘的云龍島、奇特的百仲泉等;在湖畔北鄰的石佛村有千年石佛、百年皂角樹、滄桑炮樓以及大面積錯落有致的石頭房子;在湖的西畔還有南仲都特色旅游村等。這里是休閑垂釣的絕佳場所,在優(yōu)美的湖畔,三五結(jié)群垂釣者,舉著著各式魚竿,支起五顏六色太陽傘,休閑自得,逍遙自在,在湖光山色間也構(gòu)成了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來到龍灣湖,最不可錯過的是湖畔農(nóng)家樂。依托湖區(qū)的優(yōu)美環(huán)境和豐富的地產(chǎn)資源,湖畔周邊已發(fā)展了十幾家農(nóng)家樂,其中多數(shù)農(nóng)家樂獲得“山東省首批三星級農(nóng)家樂”稱號,成為周邊農(nóng)家樂最為聚集的鄉(xiāng)村旅游地帶。龍灣湖農(nóng)家樂不僅所處環(huán)境優(yōu)美,其菜品也極具特色,原料主要取自踞龍山的野菜、龍灣套水庫的野生雞魚、當?shù)剞r(nóng)家笨雞等,純天然綠色無污染,特別是來自龍灣湖的野生魚蝦等水產(chǎn)品,做法考究、風味獨特,讓人贊不絕口。
越南Vietnam 海上勝景下龍灣、古城會安、皇城順化、政治中心胡志明、美麗海灣峴港,越南越美;碧海藍天、美食小吃、華燈初上、奧黛婀娜,越南的魅力。越南經(jīng)常會莫名其妙下暴雨,所以建議帶把傘,夏天遮陽,雨天擋雨。
下龍灣(越南語:V?nh H? Long)是位于越南東北部,被廣寧省下龍市和海防市葛海縣所夾的,靠近中國邊境的一片面積為1,500平方千米的水域,海岸線長 120千米,屬于北部灣的一部分。下龍灣東接錦普市和云屯縣,附近有拜子龍灣[1](也音譯“筷子龍”、“拜土龍”),建有拜子龍國家公園(V??n qu?c gia Bái T? Long)。
從歷史上看,湛江很多村莊都是從福建莆田遷過來的。
另外還要看姓氏,村里的人可能是從不同方向遷徙而來。
你要確認的話,最好查一下村里的族譜,這個最準確
再次,可以到遂溪縣的縣志辦公室查,這個也是非常容易查到的。
祝你好運!
在湛江地區(qū),如果你隨便問一個本地人祖籍何處,他往往會告訴你是福建搬遷來的。而所謂福建,最多的是指福建莆田縣。湛江地區(qū)沿海到處可見的天后宮(又名天妃宮),現(xiàn)在一些廟門還掛著“閩陸恩波流粵土,雷陽德澤接莆田”之類的對聯(lián)。湛江地區(qū)為什么有那么多的福建莆田人遷徙于此?追溯起來,有政治、經(jīng)濟、歷史、地理等各方面的原因,最主要的是:1.逃避戰(zhàn)亂而大規(guī)模遷徙;2.航海經(jīng)商聚居于此;3.到本地為官宦滿后定居于此。
湛江地區(qū)主要地處雷州半島,古時人煙稀少,當?shù)刂饕林鵀楣虐僭降睦兹?現(xiàn)代往往將其與黎族混淆)。到唐代,朝廷有計劃地“徙閩民于合州”(唐合州轄今徐聞、海康、遂溪等縣),開始了閩民開發(fā)雷州半島的歷史。至宋代,已開始形成一些莆田人卜居的村落。如北宋開寶年間(968~975年),莆田人雷州府正堂黃勛,宦滿后定居于遂溪縣城內(nèi)的平衡村;南宋初,莆田人遷居遂溪寮客村(以祖輩曾為幕僚,故名);宋寶慶元年(1041年),莆田柯姓官高州通判,落籍吳川高羅;嘉佑年間(1056~1063年),莆田人避戰(zhàn)亂遷居吳川塘馬村;太平興國年間,莆田吳保以進士歷官銀青光祿大夫,晚謫高涼參軍,遂占籍吳川為上郭村吳姓初始祖;南宋乾道年間(1165~1173年),莆田陳鏡在化州為官,其次子陳混卜居于吳川平城;淳熙年間(1174~1189年),莆田楊姓宦游吳川,先居博鋪,后遷居于大山江鎮(zhèn)東涌村;隆興元年(1163年),莆田林蘭嶼遷居吳川霞街,其后人中最著名的是清道光年間狀元林召棠;慶元年間(1195~1200年),吳姓從莆田遷來湛江霞山南柳村;咸淳(1265~1274年)初年,梁姓從莆田遷至湛江麻章調(diào)塾村。
莆田人大規(guī)模遷徒到湛江,是南宋末年的事。德佑二年十二月(1277年元月),莆田人南宋狀元、參知政事兼權(quán)知樞密院事陳文龍歸守興化軍(轄莆田、興化、仙游等縣)抗元,不屈身死。其叔陳瓚傾家財300萬緡航海助張世杰軍抗元,及陳文龍就義,發(fā)民兵攻復(fù)興化軍為文龍報仇,封知興化軍事,元兵復(fù)來攻,力盡被執(zhí),不降,被元將車裂五門,壯烈殉國。陳瓚之子若水被張世杰召為督府架閣。陳文龍的子孫八宣、汝楫等率族人乘船同輔南宋幼主帝昺從福建南下廣東湛江之硇洲島,后至粵東崖門,帝昺溺水而宋亡。八宣、汝楫率族人沿海南下,除一部分留在新會外海(今屬江門市)外,其余的散居于化州、吳川一帶。八宣生三子:正、寶、經(jīng)(伯鎮(zhèn))。陳伯鎮(zhèn)元初任石龍(現(xiàn)化州)教諭,晚年宦滿卜居湛江市郊的乾塘村,成為乾塘陳氏始祖。其后人中著名的有被鄭成功委任為高廉雷總兵的明末抗清將領(lǐng)陳尚川;清康熙32年(1694年)進士、曾任臺灣知縣、刑部主事、偏沅(今湖南)福建巡撫的陳瑸;清咸豐三年(1853年)進士,曾任翰林院庶吉士、留美學生監(jiān)督、查辦古巴華工事務(wù)專使、首任大清駐美國西班牙秘魯公使、兵部右侍郎等職的陳蘭彬;清咸豐十一年(1861年)舉人,著名詩人、嶺南派畫家、教育家陳喬森等。陳正卜居坡頭米稔村。陳寶后人遷居廉江案乾村。陳八宣的后人現(xiàn)在僅在湛江地區(qū)的就形成數(shù)百條村子,總?cè)丝诔^10萬人。陳汝楫的子孫遷居吳川、???,后人中最著名的是清乾隆36年進士、十世孫陳昌齊。宋幼帝南下時隨駕的有軍隊17萬人,民兵30萬人,民兵中不少是航海助張世杰抗元的莆田人,宋亡后逃得性命的遂定居于雷州半島沿海(其中包括江西籍的文天祥的后人等)。據(jù)作者所知宋末遷居湛江各縣市的莆田人還有:湛江湖光蔡屋村的蔡姓;民安鎮(zhèn)何尾井的何姓;遂溪支屋的支姓;遂溪龍駕村先民等等。
元、明兩代,莆田人在湛江地區(qū)為官的很多,如元朝的雷州知府黃行可、林民止,同知朱子宣,通判陳宗虞、方山,推官李文獻等;明朝歷任的海北巡道(駐廉州,轄雷廉二郡)方良永、陳伯獻、方萬策、游伯槐;??抵h王誥、陳遂、林齊圣,典史鄭桂、陳大輝、陳科、胡秀;遂溪知縣柯重光,縣丞陳朝政;徐聞知縣鄭普、康云程,典史黃鏜、鄭一庸、蘇朝舉,經(jīng)歷黃大會、朱杞;寧海巡檢余芳,東場巡檢肖良;雷州府儒學教授朱闕石,訓(xùn)導(dǎo)王正;徐聞儒學教諭李天民、王等等。由于莆田和湛江地區(qū)都處沿海,湛江的閩人不少,政治環(huán)境、語言環(huán)境等又較適合,莆田原是抗元最堅決的地區(qū),為逃避蒙古人的迫害,莆田人南遷湛江的日益增多。如遂溪許屋村的許姓是元朝至正年間(1341~1368年)從莆田遷來,吳川中山的鄭屋村鄭姓是元初遷來。也有的是宦滿定居的,如元延佑六年(1319年),莆田舉人黃昱任石城縣尹,致仕后定居于廉江上縣村,其次子黃思溫舉明經(jīng)為廣西博白教諭,宦滿后居吳川,為嶺頭街與大岸黃族始祖。明代莆田人遷居湛江最頻繁,遷來的有:東海民安丹蓼村林姓,西山村沈姓;遂溪洋青陳屋塘陳姓;徐聞曹家村曹姓,北英村蔡姓,北注村先民;??的狭_村雷姓;廉江平山村黃姓,龍灣肖村肖姓;吳川杜村杜姓等。莆田陳啟明代中葉赴任瓊州知府,宦滿后卜居于遂溪桃溪。莆田大井村人徐福明正德年間官高雷武職,其子許耆英為五品蔭生,嘉靖十五年官廣西、宣化營守備,定居坡頭博立村成為博立及木棉村許姓始祖。
到了清代,仍有不少莆田人遷到湛江。如東海島東山村的莊姓,青藍村的宋姓;遂溪縣岸基村的季姓,北譚安塘的陳、袁等姓;徐聞后坑村的侯姓,東莞村、邊膽村、城南鄉(xiāng)內(nèi)村園等先民,六黎村的黃姓及歐陽氏;廉江市龍灣鎮(zhèn)肖村的肖姓等等。
據(jù)史料記載,元代高州府(轄高州、化州、吳川等縣)僅4.3萬人口,雷州府(轄??怠⑿炻?、遂溪三縣)人口也只有12.5萬人。至明代,高州府為6.8萬人,雷州府發(fā)展到22.6萬人。清代雷州府百姓有的逃往東南亞(如陳尚川所領(lǐng)導(dǎo)的抗清軍隊四千多人遷往越南),有些遷往其它省、府,人口流失嚴重,只剩下5.9萬人;高州府人口則增加至18.6萬人。唐、宋以來,福建的經(jīng)濟、文化都要比粵西先進得多,福建莆田漢人南遷不斷增多,加速了開發(fā)雷州半島及粵西的步伐,他們與本地百姓溶成一體,為本地的經(jīng)濟、文化發(fā)展寫下了不可磨滅的、光輝燦爛的篇章。
呵呵,這個問題我回答過幾次了。
我們來做個比較吧。
首先,桂林是卡斯特地貌,以矮山和溶洞景觀為主,不過,這種地貌在全世界較為常見,在張家界景區(qū)的東部,黃龍洞,龍王洞張家界大峽谷等東線旅游區(qū)也是這種地型。
張家界天門山景區(qū)是卡斯特高臺地型。
張家界除了有以上地型外,還有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石英砂巖峰林地貌,是全國著名旅游景區(qū),是中國首批入選的世界自然遺產(chǎn)、世界首批地質(zhì)公園、國家首批5A級旅游景區(qū),中國第一個國家森林公園,而桂林則被越南的下龍灣所替代,未能成為世界自然遺產(chǎn)。
其次,桂林的水較為有名,漓江風光也是一流的。
張家界有湖南的四大河流之一的澧水和其上游:百里畫廊——茅巖河。
還有天下第一漂——猛洞河漂流。
在水方面是平分秋色的。
張家界被譽為“中國山水畫的原本”、“縮小的仙境,放大的盆景”。
不過,桂林主要是平地,游玩起來比較輕松,而且沒有太多的門票,張家界因為是山區(qū),相對而言會累一些,費用稍高一些。
最后總結(jié):兩地相比較,張家界還是較有優(yōu)勢的,引用一位游客朋友給我發(fā)的游記中的一句話做為結(jié)束語:“都說桂林山水甲天下,如果相對于張家界的山,九寨溝的水,這甲字還能呼之欲出嗎?”張家界潘英
下龍灣,是越南北部灣的海灣,山海秀麗,景色酷似桂林山水,為旅游勝地,1994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下龍灣作為自然遺產(chǎn)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下龍灣是越南北方廣寧省的一個海灣,風光秀麗迷人,聞名遐邇,2011年11月12日“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觀”公布,下龍灣榜上有名。
在廣州荔灣區(qū)沙洛村也曾以下龍灣命名。
中文名
下龍灣
外文名
Vinh Ha Long
地理位置
廣寧省鴻基市
氣候條件
潮濕熱帶氣候
東南亞地區(qū)的旅游資源種類豐富,有熱帶風光,陽光海灘,宗教文化景觀,風土民情等。巴厘島,仰光大金塔,越南的下龍灣,泰國的佛寺等都是著名的旅游資源。東南亞位于亞洲與大洋洲、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十字路口處,地理位置十分重要這里地處熱帶,有熱帶雨林、熱帶季風等氣候,動植物種類繁多這里島嶼眾多,森林茂密,熱帶風情顯著人口眾多,有很多華人華僑,漢語能直接交流這里有佛教、伊斯蘭教古跡,有普吉島、巴厘島等高級旅游景點這里與我國山水相依、文化相通。
龍回頭位于遼寧省葫蘆島市興城市,龍灣海濱浴場以南2公里處,俯瞰龍灣海濱,依山傍海,這里風光秀美,風光旖旎,是葫蘆島的重要旅游景點之一。關(guān)于龍回頭,相傳乾隆皇帝出來游玩時,回京途中曾路過此處,見此美景不止一次地回頭觀望,龍回頭景區(qū)陰天觀海,煙霧繚繞,晴天藍天大海海天相映。各有其景,各有其美。
下龍灣,是越南北部灣的海灣,山海秀麗,景色酷似桂林山水,為旅游勝地,1994年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將下龍灣作為自然遺產(chǎn)列入《世界遺產(chǎn)名錄》。
下龍灣是越南北方廣寧省的一個海灣,風光秀麗迷人,聞名遐邇,2011年11月12日“世界新七大自然奇觀”公布,下龍灣榜上有名。
在廣州荔灣區(qū)沙洛村也曾以下龍灣命名。
中文名
下龍灣
外文名
Vinh Ha Long
地理位置
廣寧省鴻基市
氣候條件
潮濕熱帶氣候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5.90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