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ecamatan是印尼的加里曼丹島,位于東南亞馬來群島中部,西部為蘇門答臘島,南部為爪哇島,東為蘇拉威西島,南臨爪哇海,北臨南中國海。面積為743330㎞2。人口1230.5萬(1990年)。北部為馬來西亞的沙撈越和沙巴兩州,兩州之間為文萊。南部為印度尼西亞的北、東、南、中、西加里曼丹五省。歷史悠久,中國史籍稱為"婆利"、"勃泥"、"渤泥"、"婆羅"等。
印尼位于東南亞地區(qū),并且是世界上最多群島組成的國家,超過17000座島嶼,有“千島之國”的稱呼。在海洋時代,印尼有著明顯的先天優(yōu)勢。但是,由于島嶼眾多,加上海洋的隔離,各個島嶼聯(lián)系比較困難。
大洋洲位于亞洲和南極洲之間,由一塊大陸和數(shù)萬個分散在浩瀚的太平洋海域中的島嶼組成位的,陸地總面積只有約897萬平方千米,僅為世界陸地總面積的6%,擁有人口4100多萬,是世界上面積最小的洲和除南極洲外人口最少的洲。
大洋洲橫跨赤道,南北距離8000多公里,東西距離1萬多公里。大體上可以分為六大地理單元:澳大利亞、巴布亞新幾內亞、新西蘭、美拉尼西亞、密克羅尼西亞和波利尼西亞。
大洋洲各地理區(qū)域及其周邊
其中澳大利亞面積最大,它單獨占據(jù)了一塊巨大的陸地,是大洋洲面積和人口第一大國,澳大利亞面積為769萬平方公里,占據(jù)了大洋洲陸地面積的85%,其人口約2540萬,大部分人口為歐洲白人后裔。
巴布亞新幾內亞和東南亞相連,占據(jù)了世界第二大島嶼伊里安島(新幾內亞島)的東半部,其領土面積為46萬平方公里,人口約840萬,是大洋洲面積和人口第二大國,人口以原住民為主。
巴布亞人
新西蘭主要由南北兩大島組成,其面積約為27萬平方公里,總人口約500萬,是大洋洲面積和人口第二大國,也是歐洲白人后裔為主要人口的國家。
大洋洲的另外三大地理單元是分布在太平洋中部和南部海面上的三組群島,陸地面積和人口有限。
“美拉尼西亞”之名源自希臘語,意為“黑人群島”。該群島位于180°經(jīng)線以西,大致位于東南亞大巽他群島東南方向、澳大利亞大陸東北方向的外海中,帶狀島嶼呈西北—東南方向分布,延伸4500多公里,陸地總面積約15.5萬平方公里(不含新幾內亞島),人口180萬左右。這一組島嶼大多為大陸島(上古時期可能和大陸連在一起,后因海水上升、地殼運動等和大陸分離),面積相對較大,各島多山,火山地震活動頻繁。
位于該群島之上的獨立國家有:巴布亞和新幾內亞、所羅門群島、瓦努阿圖和斐濟,南部的新喀多尼亞群島為法國屬地。
新喀里多尼亞風景
密克羅尼西亞意為“小島群島”。位于中太平洋,絕大部分位于赤道以北,群島以珊瑚礁為主,有許多大環(huán)礁和礁湖,也有部分火山島。屬熱帶雨林氣候,高溫多雨。陸地面積不大,僅約2584平方千米,人口約55萬,人口由原住民、亞洲歐美移民共同組成。該群島大致位于菲律賓以東的“臺風發(fā)源地”洋面以南。
帕勞
獨立國家有:瑙魯、基里巴斯、帕勞、馬紹爾群島、密克羅西亞聯(lián)邦。另有美國屬地:馬里亞納群島和關島。
波利尼西亞意為“多島群島”,位于太平洋中部,該群島基本位于180°經(jīng)線以東,南緯30°至北緯30°之間的廣大區(qū)域內,島嶼主要位于中東部太平洋海面上,陸地面積2.7萬平方公里(其中夏威夷群島1.7萬平方公里),由火山島和珊瑚礁組成。該地區(qū)人口由少量原住民和亞洲、歐美移民共同組成,除夏威夷群島面積較大、人口較多以外,其他地區(qū)島嶼面積小,人口較少。
復活節(jié)島
除圖瓦盧、西薩摩亞和湯加已獨立,庫克群島和紐埃島內部自治外,其他分屬美、英、法等國。
千島群島,日本群島,琉球群島,東沙,西沙,南沙群島。菲律賓群島,大僎他群島,努沙登加拉群島,馬錄古群島,馬爾代夫群島,北馬里亞納群島,松索羅爾群島,加羅林群島,中沙群島,拉克沙群島,馬來群島,舟山群島,安達曼群島,尼科巴群島,澎胡列島。
印度尼西亞與巴布亞新幾內亞、東帝汶和馬來西亞等國家相接,與泰國、新加坡、菲律賓、澳大利亞等國隔海相望。北部加里曼丹島與馬來西亞接壤,新幾內亞島與巴布亞新幾內亞相連,東北部面臨菲律賓,東南部是印度洋,西南與澳大利亞相望,海岸線54716千米
印度尼西亞共和國是東南亞國家,由約17508個島嶼組成,是全世界最大的群島國家,疆域橫跨亞洲及大洋洲,別稱“千島之國”,面積約190.4萬平方千米,海洋面積約316.6萬平方千米。
印度尼西亞位于亞洲東南部,地跨赤道, 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17 508個大小島嶼組 成,其中約6 000個有人居住。海岸線長54 716 萬千米,是橫臥于兩大洲(亞洲、澳洲)、兩 大洋(太平洋、印度洋)之間的千島之國。島 群分為4組:大巽他群島、小巽他群島(努沙 登加拉群島)、馬魯古群島、蘇門答臘群島, 島嶼之間構成許多海峽和內海,馬六甲海峽、 龍目海峽是溝通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通道。
蘇門答臘島(Sumatra Island)
是東南亞印度尼西亞西部的一個大型島嶼。面積47.3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島嶼,也是印度尼西亞所獨立擁有的最大的島嶼。人口5018萬,是印尼人口第二多的島嶼。屬于熱帶雨林氣候。
位于赤道之上,是大巽他群島四個主要島嶼之一。東北隔馬六甲海峽與馬來半島相望,西瀕印度洋,東臨中國南海,東南隔巽他海峽與爪哇島相望,北面為安達曼群島。
印度尼西亞不屬于馬來半島。印尼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由太平洋和印度洋之間約17508個大小島嶼組成。陸地面積約190.4萬平方千米,海洋面積約316.6萬平方千米(不包括專屬經(jīng)濟區(qū))。北部的加里曼丹島與馬來西亞接壤,新幾內亞島與巴布亞新幾內亞相連。東北部面臨菲律賓,東南部是印度洋,西南與澳大利亞相望。海岸線總長54716千米。馬來半島與印尼蘇門達臘島隔著馬六甲海峽。而馬來西亞的另一部分土地則位于加里曼丹島上,稱為馬來西亞砂沙。
那圖納群島位于南海海域最南端,距離我們大陸1900多公里,距離中國的曾母暗沙大概有400多公里,但是離印尼非常近距離,印尼加里曼島只有200多公里,有200多個島嶼組成,總面積超過2000平方公里,是我們整個南沙群島陸地面積的1000多倍,有1000個永興島那么大,處于太平洋和印度洋的交匯處,剛好挨著我們的九段線,地理位置十分關鍵,是非常大的一片島嶼。
馬六甲海峽呈東南—西北走向。它的西北端連通印度洋的安達曼海,東南端連接南中國海(太平洋)。海峽全長約1080公里,西北部最寬達370公里,東南部最窄處只有2.8公里,是連接溝通太平洋與印度洋的國際水道。在界限方面,馬六甲海峽西抵泰國布吉島與印尼蘇門答臘島間,東至馬來西亞丹絨比艾與印尼廖內群島之間。海峽現(xiàn)由新加坡、泰國、馬來西亞和印度尼西亞4國共管
東印度屬于亞洲,東印度指的是亞洲南部的印度和馬來群島。
蘇門答臘島(Sumatra Island)
是東南亞印度尼西亞西部的一個大型島嶼。面積47.3萬平方公里,是世界第六大島嶼,也是印度尼西亞所獨立擁有的最大的島嶼。人口5018萬,是印尼人口第二多的島嶼。屬于熱帶雨林氣候。
位于赤道之上,是大巽他群島四個主要島嶼之一。東北隔馬六甲海峽與馬來半島相望,西瀕印度洋,東臨中國南海,東南隔巽他海峽與爪哇島相望,北面為安達曼群島。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98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