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日,業(yè)務部門轉來收貨單,向肉食品公司購進豬肉5000千克,每千克20元,牛肉800千克,每千克25元,羊肉500千克,每千克30元,商品全部驗收入庫。
3.7日,業(yè)務部門轉來收貨單,向水產(chǎn)公司購進鰱魚3000千克,每千克14元,驗收時發(fā)現(xiàn)短少2千克,系途中損耗,貨款尚未支付。
4.8日,簽發(fā)轉賬支票一張,支付前欠水產(chǎn)公司貨款42000元,增值稅稅額7140元。
5.11日,業(yè)務部門轉來收貨單,從水產(chǎn)市場購進帶魚2000千克,每千克20元。商品驗收入庫。
6.12日,簽發(fā)轉賬支票支付水產(chǎn)公司貨款40000元.增值稅稅額6800元。
.3日,業(yè)務部門轉來收貨單,向肉食品公司購進豬肉5000千克,每千克20元,牛肉800千克,每千克25元,羊肉500千克,每千克30元,商品全部驗收入庫。
3.7日,業(yè)務部門轉來收貨單,向水產(chǎn)公司購進鰱魚3000千克,每千克14元,驗收時發(fā)現(xiàn)短少2千克,系途中損耗,貨款尚未支付。4.8日,簽發(fā)轉賬支票一張,支付前欠水產(chǎn)公司貨款42000元,增值稅稅額7140元。
5.11日,業(yè)務部門轉來收貨單,從水產(chǎn)市場購進帶魚2000千克,每千克20元。商品驗收入庫。
6.12日,簽發(fā)轉賬支票支付水產(chǎn)公司貨款40000元.增值稅稅額6800元。
"庫存商品"帳戶的金額是否為含稅售價的金額,決定于企業(yè)是一般納稅人還是小規(guī)模納稅人(一)一般納稅人企業(yè)的會計核算 1.進貨的核算。
某商業(yè)零售企業(yè)購進商品一批,對方出具的增值稅專用發(fā)票上注明價款100萬元,稅額17萬元。購進商品款項通過銀行支付。
該批商品當月到達驗收入庫,進銷差價率為15%,適用增值稅稅率為17%。則:購進商品支付款項時: 借:商品采購100萬元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進項稅額)17萬元 貸:銀行存款117萬元 商品驗收入庫時: 借:庫存商品134.55萬元〔100*(1+15%)*(1+17%)〕 貸:商品采購100萬元 商品進銷差價15萬元(100*15%) 應抵稅金19.55萬元。
2.銷售收入的核算。若該企業(yè)本月實現(xiàn)銷售金額為93.60萬元(含向購買者收取的銷項稅額),收到的貨款已存入銀行。
則: 借:銀行存款93.60萬元 貸:商品銷售收入80萬元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13.60萬元 3.結轉銷售成本、應抵稅金。在進行上述會計處理的同時,按商品不含稅的售價金額結轉商品銷售成本,按上筆分錄的銷項稅額(含稅售價金額與不含稅售價金額之差)沖轉“應抵稅金”科目。
借:商品銷售成本80萬元 應抵稅金13.60萬元 貸:庫存商品93.60萬元 4.結轉進銷差價。月末結轉進銷差價時,仍然采用《商品流通企業(yè)會計制度》規(guī)定的計算方法進行計算和分攤,但需注意的是,應將期末“庫存商品”科目余額部分調(diào)整為不含稅的余額來計算差價率,即:差價率=月末分攤前“商品進銷差價”科目余額÷〔本月“商品銷售收入”貸方發(fā)生額+月末“庫存商品”科目余額÷(1+適用增值稅稅率)〕*100%。
本月已銷商品應分攤的進銷差價=本月“商品銷售收入”科目貸方發(fā)生額*差價率。 假設本題無期初余額,則:差價率=15÷〔80+(134.55-93.60)÷(1+17%)〕*100%=13.04%。
本月銷售商品應分攤差價額=80*13.04%=10.43(萬元),會計分錄為: 借:商品進銷差價10.43萬元; 貸:商品銷售成本10.43萬元。 5.結轉利潤。
將“商品銷售收入”、“商品銷售成本”科目余額分別轉入“本年利潤”科目的貸方和借方。 借:商品銷售收入80萬元 貸:本年利潤80萬元 借:本年利潤69.57萬元(80-10.43) 貸:商品銷售成本69.57萬元 6.在資產(chǎn)負債表上列示。
編制資產(chǎn)負債表時,應將“庫存商品”科目借方余額抵減“商品進銷差價”科目貸方余額,同時扣除“應抵稅金”科目貸方余額,然后再與有關項目進行合并,將結果數(shù)填入該表的“存貨”項目。本例庫存商品進價成本為30.43萬元〔(134.55-93.60)-(15-10.43)-(19.55-13.60)〕。
二)小規(guī)模納稅人企業(yè)的會計核算 若上例中該企業(yè)是小規(guī)模納稅人(增值稅征收率6%),則無需設置“應抵稅金”科目,其會計處理如下: 1.進貨的核算。購進商品時: 借:商品采購117萬元 貸:銀行存款117萬元 商品驗收入庫時: 借:庫存商品134.55萬元〔117*(1+15%)〕 貸:商品采購117萬元 商品進銷差價17.55萬元(117*15%) 2.銷售收入的核算。
商品銷售收入=93.60÷(1+6%)=88.30(萬元),應交增值稅額=88.30*6%=5.30(萬元)。 借:銀行存款93.60萬元 貸:商品銷售收入88.30萬元 應交稅金-應交增值稅(銷項稅額)5.30萬元 3.結轉銷售成本: 借:商品銷售成本93.60萬元 貸:庫存商品93.60萬元 4.結轉進銷差價。
差價率=17.55÷〔88.30+(134.55-93.60)÷(1+6%)〕*100%=13.83%。 本月銷售商品應分攤差價額=本月“商品銷售收入”貸方發(fā)生額*差價率=88.30*13.83%=12.21(萬元)。
借:商品進銷差價12.21萬元 貸:商品銷售成本12.21萬元 5.結轉利潤: 借:商品銷售收入88.30萬元 貸:本年利潤88.30萬元 借:本年利潤81.39萬元 貸:商品銷售成本81.39萬元(93.60-12.21)。
是對于庫存商品而設立的,叫售價計帳,一般適用于零售企業(yè)。
例如零售商店進了一批月餅1000只,每只進價8元(不含增值稅)計8000元,售價15元(含增值稅),驗收是入賬:借:庫存商品 15000元[包含銷項稅]。借:應繳稅費 ——進項稅 1360元。
貸:進銷售價 7000元[包含銷項稅]。貸: 銀行存款或應付賬款9360元。
…………月末,盤存月餅100只,銷售900只,計銷售款15*900=13500元。核減庫存結轉成本時:借:營業(yè)成本11205元借:進銷差價2295元﹝這是售價與進銷差價中包含的銷項稅,銷后應先行扣去,不進入成本。)
貸:庫存商品13500元…………………實現(xiàn)進銷差價沖減營業(yè)成本時:借:進銷差價4005元(〈15-8〉*900-2295)貸:營業(yè)成本4005元………說明一下;現(xiàn)在的售價記帳因為售價中包含了增值稅,做起來就復雜一些。還有售價記帳的,銷售成本要記兩筆,先記一筆售岀商品陽售價作為成本,再記一筆實現(xiàn)的進銷差價沖減銷售成本。
在總賬上,當售價記賬的庫存商品總額減去進銷差價總額,就是庫存商品的總凈額,在總凈額中已經(jīng)不包含銷項稅了。……以上就是給你特意設計的。
進價金額核算法又稱為“進價記賬、盤存記銷”。
其特點是:①建立實物負責制,庫存商品明細賬都按實物負責人分戶。②庫存商品的總賬和明細賬都按商品進價記賬,只記進價金額,不記數(shù)量。
③商品銷售后按實收銷貨款登記銷售收入,平時不計算結轉商品銷售成本,也不注銷庫存商品。④對于商品的升溢、損耗和所發(fā)生的價格變動,平時不作賬務處理。
⑤定期進行實地盤點商品,期末按盤存商品的數(shù)量乘最后一次進貨單價或原進價求出期末結存商品金額,再用“以存記銷”的方法倒計出商品銷售成本并據(jù)以轉賬。 這種方法主要適用于經(jīng)營鮮貨商品的零售企業(yè)。
其優(yōu)點是平日對商品購銷業(yè)務的會計處理非常簡單,但對于商品所發(fā)生的損溢都擠入商品銷售成本而平時不予反映,也可看出這種方法從管理上講是不夠嚴密的,極易出現(xiàn)漏洞。
一、3月1日購入商品A100個,單位15,金額1500,購入商品B40個,單位12,金額480(為簡化核算,均不考慮稅)
借:庫存商品1980貸:銀行存款1980
二、3月9日購入商品A50個,單位13,金額650,購入商品B60個,單位14,金額840
借:庫存商品1490貸:銀行存款1490
三、本月銷售12000元
借:銀行存款12000,貸:主營業(yè)務收入12000
四、經(jīng)盤點A商品庫存40個,B商品30個,帳上顯示:上月A商品庫存4000元,B商品庫存3000元,結存計7000
本次盤點的庫存金額:A=40*13=520,B=30*14=420,合計940
發(fā)出成本=盤點期初成本+本月購進成本-結存成本=7000+1980+1490-940=9530
借:主營業(yè)務成本9530,貸:庫存商品9530。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3.977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