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人民共和國治安管理處罰法 第六十五條 有下列行為之一的,處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情節(jié)嚴重的,處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處一千元以下罰款: (一)故意破壞、污損他人墳墓或者毀壞、丟棄他人尸骨、骨灰的; (二)在公共場所停放尸體或者因停放尸體影響他人正常生活、工作秩序,不聽勸阻的。
墳墓乃是具有人格象征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因此死者近親屬請求精神損害賠償?shù)模部梢砸罁?jù)《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四條:“具有人格象征意義的特定紀念物品,因侵權行為而永久性滅失或者毀損,物品所有人以侵權為由,向人民法院起訴請求賠償精神損害的,人民法院應當依法予以受理。 ” 參照《最高人民法院關于確定民事侵權精神損害賠償責任若干問題的解釋》第三條之規(guī)定,死者的人格利益包括死者的遺體、遺骨,當損毀墳墓的破壞行為導致死者遺體或遺骨發(fā)生變動、減少或滅失,對墳墓的毀損即是對死者人格利益的侵害,損毀墳墓的行為在性質上屬于侵犯死者人格利益的行為。
當毀損墳墓的破壞行為未導致死者遺體或遺骨發(fā)生變動、減少或滅失時,墳墓作為民法上的物,是一種特殊財產,毀損墳墓的行為屬于侵犯他人財產權的行為。理由是:民法上的物等同于狹義上的財產,作為民法中的物,須具備以下幾個特征: (1)存在于人體之外。
(2)能被民事主體所控制和支配。 (3)能滿足人類社會生活的需要。
這里的人類社會生活的需要包括物質需要與精神需要。 (4)須為有體物。
“墳墓”,作為埋葬死者遺體或者骨灰的特定建筑物,被視為死者的棲身之所,它同樣存在于人體之外,能被民事主體所控制和支配,能滿足人們紀念、祭祀先人的精神需要,也是一種有體物。 所以,從民法學上看,“墳墓”屬于物的范疇,對墳墓的損毀構成對他人財產的損害,損毀墳墓的行為在性質上是財產損害行為。
(一)以財產損害賠償糾紛為案由立案,然后認為被告以原告家的祖墳壓著其祖墳為由,將原告家的祖墳挖開并將棺木遷至附近的行為有悖于社會公道,已侵害了原告的合法權益,同時被告的行為已給原告造成了嚴重的精神損害,故應賠償原告修理祖墳所需損失和精神撫慰金。
(二)以財產損害賠償糾紛為案由立案,然后認為民事活動應當尊重社會公德、公序良俗的原則,被告人的行為違背了社會公德、公序良俗的原則。應承擔相應的后果,故應將原告家祖墳恢復原狀,但認為請求賠償精神撫慰金的證據(jù)不足,不予支持。
(三)以財產損害賠償糾紛為案由立案,然后認為被告的行為給原告帶來了精神和經濟上的損失,應依法賠償。故判決由被告向原告用書面公開賠禮道歉,同時賠償重新安埋墳費及精神損害撫慰金。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81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