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權應該計入管理費用。
期權,是指一種合約,該合約賦予持有人在某一特定日期或該日之前的任何時間以固定價格購進或售出一種資產(chǎn)的權利。期權是一種權利。
期權合約至少涉及買家和出售人兩方。持有人享有權力但不承擔相應的義務。
期權的標的物。期權的標的物是指選擇購買或出售的資產(chǎn)。
它包括股票、政府債券、貨幣、股票指數(shù)、商品期貨等。期權是這些標的物“衍生”的,因此稱衍生金融工具。
到期日。雙方約定的期權到期的那一天稱為“到期日”,如果該期權只能在到期日執(zhí)行,則稱為歐式期權;如果該期權可以在到期日或到期日之前的任何時間執(zhí)行,則稱為美式期權。
期權的執(zhí)行。依據(jù)期權合約購進或售出標的資產(chǎn)的行為稱為“執(zhí)行”。
在期權合約中約定的、期權持有人據(jù)以購進或售出標的資產(chǎn)的固定價格,稱為“執(zhí)行價格”。
看跌期權:買入方有權將該金融資產(chǎn)返售給企業(yè)(返售時買入方是賣方),但從合約條款判斷,該看跌期權是一項重大價外期權,即期權合約的條款設計,使得金融資產(chǎn)的買方極小可能會到期行權,此時說明已真正賣出,企業(yè)應終止確認該確定資產(chǎn); (1)看漲期權,是站在買方說的,買方擁有一個在有效期內(nèi)按執(zhí)行價格(固定價格)買進一定數(shù)量標的物的權利。
如A覺得一個月后買國債劃算,A預測國債會漲,A與B簽協(xié)議,一個月后按100萬價格從B這買國債,對A來說是看漲期權。B是賣方,他認為一個月后國債會下跌,認為一個月后按100萬賣劃算,對B來說是看跌期權。
看漲期權和看跌期權是一個期權(一個合同)的兩個角度,A叫看漲,B叫看跌。 看跌期權:買入方有權將該金融資產(chǎn)返售給A企業(yè)(返售時買入方是賣方),但從合約條款判斷,該看跌期權是一項重大價外期權,即期權合約的條款設計,使得金融資產(chǎn)的買方極小可能會到期行權,此時說明已真正賣出,A企業(yè)應終止確認該確定資產(chǎn); 看漲期權,是站在A的角度來說的,又稱買方期權,是指期權的購買者擁有在期權合約有效期內(nèi)按執(zhí)行價格買進一定數(shù)量標的物的權利。
看跌期權,是站在B的角度來說的,又稱賣出期權,指期權的購買者擁有在期權合約有效期內(nèi)按執(zhí)行價格賣出一定數(shù)量標的物的權利。合約是站在賣方角度,但是這個合約是買下來的,這個合約可能多次倒手。
如A,B,C,B最期初的賣方,B覺得是看跌期權,C覺得看跌的幅度還不夠狠,于是C跟B說,把合約賣給我,于是C就買入了一個看跌期權,這個合約本身就是一個合同。 期權的買方叫看漲,賣方叫看跌。
重大價外期權:即買入方有權將該金融資產(chǎn)返給企業(yè),重大價外說明基本沒戲。 A賣給B,買方B簽的返售期權(對A來說是回購),B看跌,將來有權按100萬賣回給B(B認為會跌到80萬),重大價外是指,根據(jù)目前行情,價格要漲到120萬,B不可能再賣回給A了。
例題: A公司將其持有的C公司的股票2 000股出售給B公司,同時與B公司簽訂了未來一年后以每股10元回購的期權(A認為會漲到15,B認為會跌到5),若是預計1年后該股票的價值是每股5元(這種情況A公司行權不劃,A把東西賣給B,就不會再回購),則對于A公司來說就是重大價外的看漲期權,到期不會行使該權利,所以A公司處置的金融資產(chǎn)應該終止確認。 承上例,若是A公司出售給B公司后,B公司與A公司簽訂了一份未來一年后以每股10元出售給A公司的期權(B主動),假定未來一年后股票市價是每股15元(B看跌的認為將來價格在10元以下卻漲了,對B來說不劃算,B公司不會行權。
期權有個主動方,誰主動簽協(xié)議誰就有選擇權),則對于A公司來說是重大價外的看跌期權,B公司到期肯定是不出售給A公司的,所以A公司處置的金融資產(chǎn)可以終止確認。 【基礎知識題】20*7年1月1日,甲公司將持有的乙公司發(fā)行的10年期公司債券出售給丙公司,經(jīng)協(xié)商出售價格為330萬元,20*6年12月31日該債券公允價值為310萬元。
該債券于20*6年1月1日發(fā)行,甲公司持有該債券時已將其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面值為300萬元,年利率6%(等于實際利率),按年支付利息。 【解析】甲公司轉讓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時: 借:銀行存款 3 300 00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 3 100 000 投資收益 200 000 同時,將原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公允價值變動利得或損失轉出 借:其他綜合收益 100 000 貸:投資收益 100 000 【基礎知識題】20*7年1月1日,甲公司將持有的乙公司發(fā)行的10年期公司債券出售給丙公司,經(jīng)協(xié)商出售價格為330萬元,20*6年12月31日該債券公允價值為310萬元。
該債券于20*6年1月1日發(fā)行,甲公司持有該債券時已將其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面值為300萬元,年利率6%(等于實際利率),按年支付利息。 【解析】甲公司轉讓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時: 借:銀行存款 3 300 00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 3 100 000 投資收益 200 000 同時,將原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公允價值變動利得或損失轉出 借:其他綜合收益 100 000 貸:投資收益 100 000 【基礎知識題】(承上例)甲公司將債券出售給丙公司時,同時簽訂了一項看漲期權合約,期權行權日為20*7年12月31日,行權價為400萬元,期權的公允價值(時間價值)為10萬元。
假定預計行權日該債券的公允價值為300萬元。其他條件不變。
【解析】本例中,由于期權的行權價(400萬元)大于行權日債券的公允價值(300萬元),因此,該看漲期權屬于重大價外期權,即甲公司在行權日不會重新購回該債券。所以,在轉讓日,可以判定債券所有權上的風險和報酬已經(jīng)全部轉移給丙公司,甲公司應當終止確認該債券。
但同時,由于簽訂了看漲期權合約,獲得了一項新的資產(chǎn),應當按照在轉讓日的公允價值(10萬元)確認該期權。 甲公司出售該債券業(yè)務應做如下會計分錄: 借:銀行存款 3 300 000 衍生工具——看漲期權 100 00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 3 100 000 投資收益 300 000 借:其他綜合收益 100 000 貸:投資收益 100 000 以上是我對于這個問題的解答,希望能夠幫到大家。
期權權利金(Premium)即買賣期權合約的價格,是惟一的變量,其他要素都是標準化的。權利金是期權的買方為獲取期權合約所賦予的權利而必須支付給賣方的費用,其多少取決于敲定價格、到期時間以及整個期權合約。
1、支付的期權費確認為以公允價值計量且其變動計入當期損益的金融資產(chǎn)。
2、期末公允價值計量,你的思路基本合理,但不應直接使用期末收盤價,而應考慮基于期末可獲得的信息,預計該期權到期可行權日的標的公允價值。
對于權益結算的涉及職工的股份支付,應當按照授予日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計入成本費用和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不確認其后續(xù)公允價值變動;對于現(xiàn)金結算的涉及職工的股份支付,應當按照每個資產(chǎn)負債表日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重新計量,確定成本費用和應付職工薪酬。
對于授予的存在活躍市場的期權等權益工具,應當按照活躍市場中的報價確定其公允價值。對于授予的不存在活躍市場的期權等權益工具,應當采用期權定價模型等確定其公允價值。
期權費如何進行進行賬務處理
在等待期內(nèi)每個資產(chǎn)負債表日,企業(yè)應當根據(jù)*7取得的可行權職工人數(shù)變動等后續(xù)信息做出a1估計,修正預計可行權的權益工具數(shù)量。在可行權日,最終預計可行權權益工具的數(shù)量應當與實際可行權工具的數(shù)量一致。
【基礎知識題】20*7年1月1日,甲公司將持有的乙公司發(fā)行的10年期公司債券出售給丙公司,經(jīng)協(xié)商出售價格為330萬元,20*6年12月31日該債券公允價值為310萬元。該債券于20*6年1月1日發(fā)行,甲公司持有該債券時已將其分類為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面值為300萬元,年利率6%(等于實際利率),按年支付利息。
【解析】甲公司轉讓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時:
借:銀行存款 3 300 000
貸:可供出售金融資產(chǎn) 3 100 000
投資收益 200 000
同時,將原計入所有者權益的公允價值變動利得或損失轉出
借:其他綜合收益 100 000
貸:投資收益 100 000
2007年末 100*(1-20%)*1000*15/3=400000借:管理費用40000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4000002008年末100*(1-25%)*1000*15*2/3-400000=350000借:管理費用35000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3500002009年末(100-8-7-10)*1000*15-350000-400000=375000借:管理費用37500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375000行權借:銀行存款5*75*1000=375000 資本公積-其他400000+300000+375000=1075000 貸:股本75*1000*1=75000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1375000。
2007年末
100*(1-20%)*1000*15/3=400000
借:管理費用40000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400000
2008年末
100*(1-25%)*1000*15*2/3-400000=350000
借:管理費用35000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350000
2009年末
(100-8-7-10)*1000*15-350000-400000=375000
借:管理費用37500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375000
行權
借:銀行存款5*75*1000=375000
資本公積-其他400000+300000+375000=1075000
貸:股本75*1000*1=75000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1375000
一、期權的分類以及處理方式 按照期權的定義可以分為兩大類:看漲期權(可以買入標的物的權利)和看跌期權(可以賣出標的物的權利)。
另外,還有很多其它的分類標準: 1。 按照行權日期的不同進行的分類:歐式期權(European Option)和美式期權(American Option) 歐式期權:只能在期權的到期日行使權利,和歐洲沒有任何關系。
美式期權:在到期日以及到期日之前的任何時候都可以行使權利。因為美式期權比歐式期權要有利的多,所以在其他條件相同時美式期權的權利金一般要比歐式的高。
2.按照標的物的不同進行的分類(1):商品期權(Commodity Option)和金融期權(Financial Option) 商品期權:指標的物為實物的期權,如農(nóng)產(chǎn)品中的小麥大豆、金屬中的銅等 金融期權:指標的物為金融商品的期權,如股票期權、股指期權、利率期權、外匯期權等 3。 按照標的物的不同進行的分類(2):現(xiàn)貨期權(Physical Option)和期貨期權(Futures Option) 現(xiàn)貨期權:標的物為現(xiàn)貨的期權 期貨期權:標的物為期貨合約的期權 4。
按照交易場所的不同進行的分類:場內(nèi)期權(Exchange-Traded Option)和場外期權(Over-the-Counter Option) 場內(nèi)期權:像期貨合約一樣,在交易所上市并進行交易的期權,合約內(nèi)容由交易所事先制訂好了 場外期權:依據(jù)合約當事人間的協(xié)議在交易所以外的場所進行交易的期權,比較自由靈活 5。 按照標的物價格和履約價格間的關系進行的分類:實值期權、平值期權和虛值期權 不知樓主所說的為那種分類處理,我查了一下,按照2007年注冊會計師(cpa)考試教材上的舉例。
期權屬于28章金融工具列報里講述的內(nèi)容。 會計科目設置為:衍生工具—看漲期權 衍生工具—看跌期權 內(nèi)容較多,如果時間來得及的話,可以買一本教材對照書上的例子進行講解,在這里內(nèi)容太多不好表述。
(一)美國的股票期權計劃及其會計處理 1。
股票期權的分類 美國的股票期權主要有兩種:激勵型和報酬型。對于激勵型股票期權計劃來說?美國稅法規(guī)定其執(zhí)行價格必須等于授予日的市價?同時稅法給予其很大的稅收優(yōu)惠。
而在報酬型股票期權計劃中?美國稅法規(guī)定其執(zhí)行價格可以與授予日當天的股票市價不同?最低可以降至當天股票市價的50%。 但報酬型股票期權計劃并不享受稅收優(yōu)惠?高層管理人員行權時就要為兩者間的差異納稅。
2。股票期權的會計處理 (1)內(nèi)在價值法(intrinsicvaluemethod) 內(nèi)在價值法是美國會計原則委員會的第25號意見書(APBOpinionNo。
25:AccountingforStockIs suedtoEmployees)中所采用的處理方法。內(nèi)在價值是指股票的市價超出行權價的差額。
在激勵型股票期權計劃中?由于行權價與授予日的股票市價相等?所以其內(nèi)在價值為零?授予日無須確認任何報酬成本;在報酬型股票期權計劃中?股票的市場價格通常高于期權執(zhí)行價格?所以會計上應在該日按照期權的內(nèi)在價值借方記錄“報酬成本”?貸方記錄“股票期權”。 以后在固定的服務期內(nèi)逐期攤銷轉為費用?待經(jīng)理人實際行權后再將期權轉為股本。
由于股票市價會隨著時間的推移而發(fā)生變化?相應的內(nèi)在價值也隨之變動?所以在每個會計期末要對報酬成本進行調(diào)整?直至服務期滿為止。 (2)公允價值法(fairvaluemethod) 公允價值法是美國會計準則委員會(FASB)第123號公告(SFAS123:AccountingforStock_BasedCompensation)中提出的股票期權的會計處理方法。
在這種方法下?FASB鼓勵公司在期權的授予日?以股票期權的公允價值確認公司的報酬成本?并將報酬成本在期權的受益期內(nèi)進行攤銷。一般來說?股票期權的公允價值采用布萊克—斯科爾斯(Black-Scholes)期權定價模型來計算?這個模型考慮的因素主要有:期權授予日的股票市價、股票價格的波動幅度、距股票期權行使日的時間、行權價格和無風險利率等。
由于公允價值一經(jīng)確定就不再改變?所以在公允價值法下不存在期末調(diào)整的問題。 (3)兩種方法的現(xiàn)實選擇 長期以來?美國企業(yè)對股票期權的會計處理可以在SFASl23以及APB25之間進行選擇?即企業(yè)在進行股票期權的會計處理時可以在公允價值法和內(nèi)在價值法之間選擇。
實際上?由于采用公允價值法要確認一大筆費用?對企業(yè)財務報告收益的影響很大?所以很少有企業(yè)采用公允價值法。但是?2001年的財務會計丑聞使其發(fā)生了變化?安然和世通的財務舞弊案掀起了公司財務報告的改革風暴。
美國國會迅速響應投資大眾的要求?通過《薩班斯一奧克斯利法案》?旨在提高財務報告的可靠性、質量和透明度。 除了國會所采取的行動外?投資者還要求公眾公司提供更優(yōu)質、更公允的財務報告?包括采用公允價值法計量股票期權。
順應大眾的要求?FASB修訂了SFASl23?修訂后的準則要求公眾公司和私人公司將股票期權的補償成本按照公允價值法在收益表上確認為一項費用。 APB25所規(guī)定的內(nèi)在價值法將不再允許使用。
(二)我國股票期權的會計處理現(xiàn)狀 目前?我國試行股票期權計劃的企業(yè)采用的會計處理方法主要有內(nèi)在價值法和或有報酬法。由于內(nèi)在價值法與美國的會計處理過程極為相似?此處僅對或有報酬法簡單評述如下: 一些會計學者認為?股票期權實際是企業(yè)給予經(jīng)理人的一種或有報酬?這就形成了或有報酬法。
它將股票期權劃分為三個階段進行會計處理:在期權授予日?可確認“或有認股權”和“或有普通股”?并將兩者的差額記入“股票期權溢價”科目;根據(jù)股價的波動?在股票期權授予期的每一年年末做一筆調(diào)整分錄。如果股價高于行權價?就應確認股價上漲所帶來的公司給予股票期權持有人的報酬?并列示為公司的“管理費用”或“產(chǎn)品銷售費用”等。
當股價下跌時不需要做調(diào)整分錄?但是如果幾年前公司已經(jīng)確認了由于股價上漲而導致的費用?則股價下跌時公司應將已確認的費用在原來已經(jīng)確認的費用數(shù)額內(nèi)轉回;在行權日?公司發(fā)生認股權與股票的交換?此時會計上一方面要確認現(xiàn)金的收入?另一方面要確認股票的交付。 如果由于股價持續(xù)低迷?期權持有人未能行權?那么應在期權失效日做一筆會計分錄?沖銷“或有認股權”、“或有普通股”和“股票期權溢價”等科目的余額?同時將以前確認為費用的股票期權溢價轉沖失效當年的費用項目。
另外?如果高級管理人員提前離職?他就會喪失尚處在授予期的股票期權。 這時?公司應該注銷股票期權的相關賬戶余額?借記“或有普通股”、“股票期權溢價”?貸記“或有認股權”?其差額沖減“管理費用”。
以上就是美國與我國股票的行情。
股票期權會計處理 《企業(yè)會計準則第11號——股份支付》中規(guī)定,授予后立即可行權的換取職工服務或其他方類似服務的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應當在授予日按權益工具的公允價值計人相關成本或費用,相應增加資本公積。
授予日是指股份支付協(xié)議獲得批準的日期。完成等待期內(nèi)的服務或達到規(guī)定業(yè)績條件才可行權的換取職工服務或其他方類似服務的以權益結算的股份支付,在等待期內(nèi)的每個資產(chǎn)負債表日,應當以對可行權權益工具數(shù)量的最佳估計為基礎,按照權益工具授予日的公允價值,將當期取得的服務計人相關成本或費用及資本公積。
在資產(chǎn)負債表日,后續(xù)信息表明可行權權益工具的數(shù)量與以前估計不同的,應當進行調(diào)整;在可行權日,調(diào)整至實際可行權的權益工具數(shù)量。企業(yè)在可行權日之后不再對已確認的相關成本或費用及所有者權益總額進行調(diào)整。
在行權日,企業(yè)根據(jù)實際行權的權益工具數(shù)量,計算確定應轉入實收資本或股本的金額,將其轉入實收資本或股本。 [例2]2005年12月15日,ZM公司董事會批準了一項股份支付協(xié)議,決定向其200名高級管理人員每人授予200份股票期權,該股票期權合同規(guī)定這些高級管理人員必須從2006年1月1日起在公司連續(xù)服務3年,服務期滿時才能夠以每股10元的價格購買100股本公司股票(股票面值1元)。
該股票期權的有效期為自股票期權授予日起的5年。公司根據(jù)B-S模型估計該期權在授予日的公允價值為¥15.第一年有20名管理人員離開ZM公司,ZM公司估計三年中離開的管理人員比例將達到20%;第二年又有10名管理人員離開公司,公司將估計的管理人員離開比例修正為15%;第三年又有15名管理人員離開。
第四年有20名管理人員離開。 1、由于該股票期權在授予后不能立即執(zhí)行(3年后執(zhí)行),因此在授予日(2005.12.15)不做會計處理。
2、在等待期(2006.1.1-2009.1.1)的每個資產(chǎn)負債表日,應當以對可行權權益工具數(shù)量的最佳估計為基礎,按照權益工具授予日的公允價值,將當期取得的服務計人相關成本或費用及資本公積。 (1)2006年末,確認當期取得的服務而產(chǎn)生的費用 借:管理費用 16000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160000 (2)2007年末,在資產(chǎn)負債表日,后續(xù)信息表明可行權權益工具的數(shù)量與以前估計不同的,應當進行調(diào)整 借:管理費用 18000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180000 (3)2008年末,根據(jù)可行權權益工具的最佳估計數(shù)量確認當期費用 借:管理費用 12500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125000 3、在可行權日(2009.1.1)之后,雖然又有20名管理人員離開,導致4000份股票期權失效,但企業(yè)將不再對已確認的相關成本或費用及所有者權益總額進行調(diào)整。
4、在可行權日(2009.1.1)到行權有效期截止日(2010.12.15),企業(yè)根據(jù)實際行權的權益工具數(shù)量,計算確定應轉入實收資本或股本的金額,將其轉入實收資本或股本。為簡便起見,假設剩余的管理人員在同一行權日全部行權,則實際行權的數(shù)量為27000份[(200-20-10-15-20)x200].實際股票期權的價值為405000元(27000x15)。
(1)公司采用增發(fā)股票的方式獲得股票期權所需股票 借:銀行存款 27000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405000 貸:股本 27000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648000 (2)公司采用股票回購的方式取得股票期權所需股票 《公司法》規(guī)定用于股票回購的資金只能從企業(yè)稅后利潤列支,因此回購股票的會計處理如下[假設回購日公司的股票價格為25元(10+15)]: 借: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337500 貸: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337500 借:庫存股 337500 貸:銀行存款 337500 管理人員行權的會計處理如下: 借:銀行存款 135000 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405000 貸:庫存股 337500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202500 5、在股票期權有效期的截止日(2010.12.15)如果全部或部分權益工具未被行權而失效或作廢,應在行權有效期截止日將其從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轉入未分配利潤,不沖減成本費用。由于第四年20名管理人員的離開導致4000份股票期權失效,根據(jù)其公允價值轉入未分配利潤: 借:資本公積——其他資本公積 60000 貸: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60000。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2.820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