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應氏其一詩詞鑒賞
原文
步登北邙阪⑴,遙望洛陽山。
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⑵。
垣墻皆頓擗⑶,荊棘上參天⑷。
不見舊耆老⑸,但睹新少年。
側(cè)足無行徑,荒疇不復田⑹。
游子久不歸,不識陌與阡。
中野何蕭條,千里無人煙。
念我平常居⑺,氣結(jié)不能言。
詞句注釋
⑴北邙:山名,在洛陽東北。阪(bǎn),同“坂”,山坡。
?、茖m室句:初平元年(公元190年),董卓挾漢獻帝遷都長安,把洛陽的宗廟宮室全部焚毀。
?、穷D:塌壞。擗(pǐ“匹”音):分裂。
?、葏⑻欤细咧撂臁GG棘參天,形容十分荒涼。
?、申龋╭í):六十歲以上的人。耆老,猶言德高之老年人。
?、十牐禾锂€。田:動詞,耕種。
?、四钗揖洌哼@句是代久不歸的游子(即應氏)設(shè)詞,應氏曾居家于洛陽。平常居,一作“平生親”。
白話譯文
一步步登上北邙山山坡,遠遠望見洛陽四周群山。
洛陽城顯得多么的寂寞,昔日的宮室全都被燒焚。
隨處可見的是殘垣斷壁,叢生的荊棘高入了云天。
再也尋不見舊時的老人,看到的盡是些小伙少年。
踏足地面覓不出條路徑,荒蕪了的土地誰來耕田!
游子已經(jīng)多年沒有歸來,再也認不得交錯的陌阡。
城郊的野外多么地蕭條,千里之內(nèi)也見不到人煙。
想起平日一道生活的人,傷心哽咽竟無片語只言。
賞析
建安十六年(211年),曹植隨他的父親曹操西征馬超,路經(jīng)洛陽,作《送應氏》兩首詩?!皯稀?,指汝南應瑒、應璩兄弟,他們也是詩人。這里選其中的一首。
洛陽是東漢的帝京,為當時全國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中心。原來人文昌盛,城市繁榮,人煙稠密,宮室壯麗。但經(jīng)公元190年董卓軍隊焚掠殺戮后,連年戰(zhàn)亂,一片荒廢。作者在這首詩中,真實地反映了這種荒廢殘破的悲慘情景。
詩題“送應氏”,即送應氏兄弟。
開篇兩句“步登北邙阪,遙望洛陽山”,寫作者自己邁步登上北邙山坡,遙望洛陽四周的山峰。由“遙望”引出了下面對所見景象的描繪?作者不說“洛陽城”,而說“洛陽山”,可見當時洛陽已不成其為城了。
三、四兩句:“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據(jù)史載:初平元年(190年)董卓挾漢獻帝劉協(xié)遷都長安,把洛陽宮室、宗廟全部焚毀??梢姶藘删錇榧o實之句,“寂寞”一語,概括洛陽的殘破荒廢,人煙稀少。以下幾句,則是具體的’描繪。
五、六句:“垣墻皆頓擗,荊棘上參天”。前句寫全城房屋倒塌崩裂,后句寫城里荊棘雜樹長得上了天,具體描繪城里荒廢之狀?!皡⑻臁?,見出荒廢已久,不是一月兩月。
七、八句轉(zhuǎn)而寫人:“不見舊耆老,但睹新少年”。前句寫老的都死光或逃亡了,只見到新長起來的少年?!靶隆迸c“老”對舉,說明作者眼前所見到的,都是不相識的陌生人,以前認識的一個也沒有。
九、十句則由城里轉(zhuǎn)寫城外:“側(cè)足無行徑,荒疇不復田”。前句說連側(cè)著身走的路也沒有,后句說田園荒蕪了不再有人耕種。這兩句既寫出田荒園廢,也說明城外從事耕種的人,不是死光,就是被拉丁或逃亡,一個人也沒有了。
十一、十二句“游子久不歸,不識陌與阡”,說遠方的游子好久沒有回到洛陽,現(xiàn)在回到洛陽,連田間的小路也辨識不清了??梢姵峭饣膹U的嚴重。
十三、十四句“中野何蕭條,千里無人煙”,說平野里多么蕭條,千里不見人煙?!笆挆l”一語,是根據(jù)前四句的具體描繪下的結(jié)論,而后一句“千里無人煙”,又是對“蕭條”的具體描寫,反映了軍閥混戰(zhàn)的殘酷。
十五、十六句“念我平常居,氣結(jié)不能言”,由景到情,作者想到平常居住的洛陽曾是多么繁華壯麗,如今卻如此荒蕪,悲傷得說不出話。寫遙見洛陽時的所見所感,展現(xiàn)了洛陽在董卓焚掠之后,一片荒廢冷落的景象,令人驚心怵目,揭露了東漢末年軍閥戰(zhàn)爭的殘酷性,表現(xiàn)了對苦難人民的同情。
本詩寫作層次分明。先以“遙望”引出下文對景物的描寫,接著以“寂寞”概括洛陽城內(nèi)景象,然后以五句作具體描繪。這五句先寫宮室,次寫城市,末則寫人,全面描寫了城內(nèi)的殘破荒廢。
寫完城內(nèi)之后,“遙望”的視線轉(zhuǎn)向城外,用六句寫郊野荒蕪:道路被野草淹沒,田疇荒蕪無人耕種,也認不出田間小路,真是一片蕭條。然后又從景到人,點出“千里無人煙”的荒涼悲慘景象。最后再由景到情,寫出了詩人的感受,揭示了全詩的中心思想。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35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