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三十六計就是三十六個智謀典故,但是我還是給你舉出20例吧,有的是三十六計里的,有的是智謀成語典故。
1.風聲鶴唳,草木皆兵,典出自淝水之戰(zhàn)。2.田忌賽馬,3.圍魏救趙。
4.假途伐虢,典出晉侯假道于虞以伐虢(《左傳·僖公二年》),晉滅虢,虢公丑奔京師,師還,襲虞滅之(《左傳·僖公五年》)。5.望梅止渴,6.過五關(guān)斬六將,7.三顧茅廬,8.七擒七縱孟獲,此典故成語為欲擒故縱。
9.破釜沉舟,10.暗渡陳倉,11.草船借箭,12.狡兔三窟 ,典出《戰(zhàn)國策·齊策四》:“狡兔有三窟,僅得免其死耳;今君有一窟,未得高枕而臥也;請為君復(fù)鑿二窟?!焙笠浴敖仆萌摺庇鞑厣硖幎?,便于避禍 。
13.韜光養(yǎng)晦 ,典出《舊唐書·宣宗記》:“歷太和會昌朝,愈事韜晦,群居游處,未嘗有言。” 14.完璧歸趙 15.晏子使楚 16運籌帷幄,典出《史記·高祖本紀》。
西漢初年,天下已定,漢高祖劉邦在洛陽南宮舉行盛大的宴會,喝了幾輪酒后,他向群臣提出一個問題:“我為什么會取得勝利?而項羽為什么會失???”高起、王陵認為高祖派有才能的人攻占城池與戰(zhàn)略要地,給立大功的人加官奉爵,所以能成大事業(yè)。而項羽恰恰相反,有人不利,立功不授獎,賢人遭疑惑,所以他才失敗。
漢高祖劉邦聽了,認為他們說的有道理,但是最重要的取勝原因是能用人。他稱贊張良說:“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古人有名,有字,子房為張良的字)?!?/p>
17.瞞天過海 典出《永樂大典·薛仁貴征遼事略》。唐太宗貞觀十七年,御駕親征,領(lǐng)三十 萬大軍以寧東土。
一日,浩蕩大軍東進來到大海邊上,帝見眼前只是白浪排空,海 茫無窮,即向眾總管問及過海之計,四下面面相覷。忽傳一個近居海上的豪民請求 見駕,并聲稱三十萬過海軍糧此家業(yè)已獨備。
帝大喜,就便率百官隨這豪民老人來 至海邊。只見萬戶皆用一彩幕遮圍,十分嚴密。
豪民老人東向倒步引帝入室。室內(nèi) 更是繡幔錦彩,茵褥鋪地。
百官進酒,宴飲樂甚。不久,風聲四起,波響如雷,杯 盞傾側(cè),人身動搖,良久不止。
太宗警驚,忙令近臣揭開彩幕察看,不看則己,一 看愕然,滿目皆一片清清海水橫無際涯,哪里是什么在豪民家里作客,大軍竟然已 航行于大海之上了!原來這豪民老人是新招壯士薛仁貴扮成,這“瞞天過海”計策 就是他設(shè)計策劃的。18.隔岸觀火 東漢末年,袁紹兵敗身亡,幾個兒子為爭奪權(quán)力互相爭斗,曹操決定擊敗袁氏兄弟。
袁尚、袁熙兄弟投奔烏桓,曹操向烏桓進兵,擊敗烏桓,袁氏兄弟又去投奔遼東太 守公孫康。曹營諸將向曹操進言,要一鼓作氣,平服遼東,捉拿二袁。
曹操哈哈大 笑說,你等勿動,公孫康自會將二袁的頭送上門來的。于是下令班師,轉(zhuǎn)回許昌, 靜觀遼東局勢。
公孫康聽說二袁來降,心有疑慮。袁家父子一向都有奪取遼東的野 心,現(xiàn)在二袁兵敗,如喪家之犬,無處存身,投奔遼東實為迫不得已。
公孫康如收 留二袁,必有后患,再者,收容二袁,肯定得罪勢力強大的曹操。但他又考慮,如 果曹操進攻遼東,只得收留二袁,共同抵御曹操。
當他探聽到曹操已經(jīng)轉(zhuǎn)回許昌, 并無進攻遼東之意時,認為收容二袁有害無益。于是預(yù)設(shè)伏兵,召見二袁,一舉擒 拿,割下首級,派人送到曹操營中。
曹操笑著對眾將說,公孫康向來俱怕袁氏吞并 他,二袁上門,必定猜疑,如果我們急于用兵,反會促成他們合力抗拒。我們退兵, 他們肯定會自相火并。
看看結(jié)果,果然不出我料。 19.調(diào)虎離山 東漢末年,軍閥并起,各霸一方。
孫堅之子孫策,年僅十七歲,年少有為,繼 承父志,勢力逐漸強大。公元199年,孫策欲向北推進,準備奪取江北盧江郡。
盧 江郡南有長江之險,北有淮水阻隔,易守難攻。占據(jù)盧江的軍閥劉勛勢力強大,野 心勃勃。
孫策知道,如果硬攻,取勝的機會很小。他和眾將商議,定出了一條調(diào)虎 離山的妙計。
針對軍閥劉勛,極其貪財?shù)娜觞c,孫策派人給劉勛送去一份厚禮,并 在信中把劉勛大肆吹捧一番。信中說劉勛功名遠播,令人仰慕,并表示要與劉勛交 好。
孫策還以弱者的身份向劉勛求救。他說,上繚經(jīng)常派兵侵擾我們,我們力弱, 不能遠征,請求將軍發(fā)兵降服上繚,我們感激不盡。
劉勛見孫策極力討好他,萬分 得意。上繚一帶,十分富庶,劉勛早想奪取,今見孫策軟弱無能,免去了后顧之憂, 決定發(fā)兵上繚。
部將劉曄極力勸阻,劉勛哪里聽得進去?他已經(jīng)被孫策的厚禮、甜 言迷惑住了。孫策時刻監(jiān)視劉勛的行動,見劉勛親自率領(lǐng)幾萬兵馬去攻上繚,城內(nèi) 空虛,心中大喜,說:“老虎已被我調(diào)出山了,我們趕快去占據(jù)它的老窩吧!”于 是立即率領(lǐng)人馬,水陸并進,襲擊盧江,幾乎沒遇到頑強的抵抗,就十分順利地控 制了盧江。
劉勛猛攻上繚,一直不能取勝。突然得報,孫策已取盧江,情知中計, 后悔已經(jīng)來不及了,只得灰溜溜地投奔曹操。
20. 笑里藏刀 戰(zhàn)國時期,秦國為了對外擴張,必須奪取地勢險要的黃河崤山一帶,派公孫鞅 為大將,率兵攻打魏國。公孫鞅大軍直抵魏國吳城城下。
這吳城原是魏國名將吳起 苦心經(jīng)營之地,地勢險要,工事堅固,正面進攻恐難奏效。公孫鞅苦苦思索攻城之 計。
他探到魏國守將是與自己曾經(jīng)有過交往。
“匹夫之勇”這則成語的意思是打仗不能光憑個人的勇敢,要用智謀,要靠集體的力量。
這個成語來源于《國語.越語上》,勾踐既許之,乃致其眾而誓之曰:“吾不欲匹夫之勇也,欲其旅進旅退也?!?春秋時,越王勾踐被吳王夫差打敗,在吳國囚禁三年,受盡了恥辱。
回國后,他決心自勵圖強,立志復(fù)國。 十年過去了,越國國富民強,兵馬強壯,將士們又一次向勾踐來請戰(zhàn):“君王,越國的四方民眾,敬愛您就像敬愛自己的父母一樣。
現(xiàn)在,兒子要替父母報仇,臣子要替君主報仇。請您再下命令,與吳國決一死戰(zhàn)。”
勾踐答應(yīng)了將士們的請戰(zhàn)要求,把軍士們召集在一起,向他們表示決心說:“我聽說古代的賢君不為士兵少而憂愁,只是憂愁士兵們?nèi)狈ψ詮姷木?。我不希望你們不用智謀,單憑個人的勇敢,而希望你們步調(diào)一致,同進同退。
前進的時候要想到會得到獎賞,后退的時候要想到會受到處罰。這樣,就會得到應(yīng)有的賞賜。
進不聽令,退不知恥,會受到應(yīng)有的懲罰?!?到了出征的時候,越國的人都互相勉勵。
大家都說,這樣的國君,誰能不為他效死呢?由于全體將士斗志十分高漲,終于打敗了吳王夫差,滅掉了吳國。 草船借箭 周瑜看到諸葛亮挺有才干,心里很妒忌。
有一天,周瑜請諸葛亮商議軍事,說:“我們就要跟曹軍交戰(zhàn)。水上交戰(zhàn),用什么兵器最好?”諸葛亮說:“用弓箭最好。”
周瑜說:“對,先生跟我想的一樣?,F(xiàn)在軍中缺箭,想請先生負責趕造十萬支。
這是公事,希望先生不要推卻。”諸葛亮說:“都督委托,當然照辦。
不知道這十萬支箭什么時候用?”周瑜問:“十天造得好嗎?”諸葛亮說:“既然就要交戰(zhàn),十天造好,必然誤了大事。”周瑜問:“先生預(yù)計幾天可以造好?”諸葛亮說:“只要三天?!?/p>
周瑜說:“軍情緊急,可不能開玩笑。”諸葛亮說:“怎么敢跟都督開玩笑。
我愿意立下軍令狀,三天造不好,甘受懲罰?!敝荑ず芨吲d,叫諸葛亮當面立下軍令狀,又擺了酒席招待他。
諸葛亮說:“今天來不及了。從明天起,到第三天,請派五百個軍士到江邊來般箭?!?/p>
諸葛亮喝了幾杯酒就走了。 魯肅對周瑜說:“十萬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呢?諸葛亮說的是假話吧?”周瑜說:“是他自己說的,我可沒逼他。
我得吩咐軍匠們,叫他們故意遲延,造箭用的材料,不給他準備齊全。到時候造不成,定他的罪,他就沒話可說了。
你去探聽探聽,看他怎么打算,回來報告我?!?魯肅見了諸葛亮。
諸葛亮說:“三天之內(nèi)要造十萬支箭,得請你幫幫我的忙。”魯肅說:“都是你自己找的,我怎么幫得了你的忙?”諸葛亮說:“你借給我二十條船,每條船上要三十名軍士。
船用青布幔子遮起來,還要一千多個草把子,排在船的兩邊。我自有妙用。
第三天管保有十萬支箭。不過不能讓都督知道。
他要是知道了,我的計劃就完了?!?魯肅答應(yīng)了。
他不知道諸葛亮借了船有什么用,回來報告周瑜,果然不提借船的事,只說諸葛亮不用竹子、翎毛、膠漆這些材料。周瑜疑惑起來,說:“到了第三天,看他怎么辦!” 魯肅私自撥了二十條快船,每條船上配三十名軍士,照諸葛亮說的,布置好青布幔子和草把子,等諸葛亮調(diào)度。
第一天,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第二天,仍然不見諸葛亮有什么動靜;直到第三天四更時候,諸葛亮秘密地把魯肅請到船里。魯肅問他:“你叫我來做什么?”諸葛亮說:“請你一起去取箭?!?/p>
魯肅問:“哪里去取?”諸葛亮說:“不用問,去了就知道?!敝T葛亮吩咐把二十條船用繩索連接起來,朝北岸開去。
這時候大霧漫天,江上連面對面都看不清。天還沒亮,船已經(jīng)靠近曹軍的水寨。
諸葛亮下令把船尾朝東,一字兒擺開,又叫船上的軍士一邊擂鼓,一邊大聲吶喊。魯肅吃驚地說:“如果曹兵出來,怎么辦?”諸葛亮笑著說:“霧這樣大,曹操一定不敢派兵出來。
我們只管飲酒取樂,天亮了就回去?!?曹操聽到鼓聲和吶喊聲,就下令說:“江上霧很大,敵人忽然來攻,我們看不清虛實,不要輕易出動。
只叫弓弩手朝他們射箭,不讓他們近前?!彼扇巳ズ嫡{(diào)來六千名弓弩手,到江邊支援水軍。
一萬多名弓弩手一齊朝江中放箭,箭好像下雨一樣。諸葛亮又下令把船掉過來,船頭朝東,船尾朝西,仍舊擂鼓吶喊,逼近曹軍水寨去受箭。
天漸漸亮了,霧還沒有散。這時候,船兩邊的草把子上都插滿了箭。
諸葛亮吩咐軍士們齊聲高喊:“謝謝曹丞相的箭!”接著叫二十條船駛回南岸。曹操知道上了當,可是這邊的船順風順水,已經(jīng)飛一樣地駛出二十多里,要追也來不及了。
二十條船靠岸的時候,周瑜派來的五百個軍士正好來到江邊搬箭。每條船大約有五六千支箭,二十條船總共有十萬多支。
魯肅見了周瑜,告訴他借箭的經(jīng)過。周瑜長嘆一聲,說:“諸葛亮神機妙算,我真比不上他!”。
退避三舍: 春秋初期,楚國日益強盛,楚將子玉率師攻晉。
楚國還脅迫陳、蔡、鄭、許四個小國出兵,配合楚軍作戰(zhàn)。此時晉文公剛攻下依附楚國的曹國,明知晉楚之戰(zhàn)遲早不可避免。
子玉率部浩浩蕩蕩向曹國進發(fā),晉文公聞訊,分析了形勢。他對這次戰(zhàn)爭的勝敗沒有把握,楚強晉弱,其勢洶洶,他決定暫時后退,避其鋒芒。
對外假意說道:“當年我被迫逃亡,楚國先君對我以禮相待。我曾與他有約定,將來如我返回晉國,愿意兩國修好。
如果迫不得已,兩國交兵,我定先退避三舍。現(xiàn)在,子玉伐我,我當實行諾言,先退三舍。
(古時一舍為三十里。)” 他撤退九十里,已到晉國邊界城濮,仗著臨黃河,靠太行山,足以御敵。
他已事先派人往秦國和齊國求助。 于玉率部追到城濮,晉文公早已嚴陣以待。
晉文公已探知楚國左、中、右三軍,以右軍最薄弱,右軍前頭為陳、蔡士兵,他們本是被脅迫而來,并無斗志。子玉命令左右軍先進,中軍繼之。
楚右軍直撲晉軍,晉軍忽然又撤退,陳、蔡軍的將官以為晉軍懼怕,又要逃跑,就緊追不舍。忽然晉軍中殺出一支軍隊,駕車的馬都蒙上老虎皮。
陳、蔡軍的戰(zhàn)馬以為是真虎,嚇得亂蹦亂跳,轉(zhuǎn)頭就跑,騎兵哪里控制得住。楚右軍大敗。
晉文公派士兵假扮陳、蔡軍士,向子玉報捷:“右?guī)熞褎?,元帥趕快進兵。”子玉登車一望,晉軍后方煙塵蔽天,他大笑道:“晉軍不堪一擊?!?/p>
其實,這是晉軍誘敵之計,他們在馬后綁上樹枝,來往奔跑,故意弄得煙塵蔽日,制造假象。子玉急命左軍并力前進。
晉軍上軍故意打著帥旗,往后撤退。楚左軍又陷于晉國伏擊圈,又遭殲滅。
等子玉率中軍趕到,晉軍三軍合力,已把子玉團團圍住。子玉這才發(fā)現(xiàn),右軍、左軍都已被殲,自己已陷重圍,急令突圍。
雖然他在猛將成大心的護衛(wèi)下,逃得性命,但部隊喪亡慘重,只得悻悻回國。 上屋抽梯 戰(zhàn)國時期,天下群雄并立,小國被魚肉,大國爭霸權(quán)。
在中原的鬼谷,有一個既知天時地理,又知兵法戰(zhàn)陣的奇人,人稱鬼谷子。鬼谷子手下有兩個得意弟子,一個是孫子(孫武)的后世子孫--孫臏,另一個是龐涓。
龐涓應(yīng)魏國之邀,先于孫臏出山,鬼谷子將失傳的《孫子兵法》獨自傳于孫臏一人。 龐涓當了魏國的元帥,與魏王一同率軍進攻楚國,在方城楚國軍隊相持不下,若拖下去,對魏國十分不利。
龐涓派謀士公孫閱請鬼谷子為其出一良策,鬼谷子將此事推于孫臏。孫臏引用《孫子兵法》,向公孫閱獻"上屋抽梯"之計。
龐涓用孫臏之計,引誘城內(nèi)楚軍出擊,然后截斷后路,消滅了楚軍。楚國被迫割城認敗。
笑里藏刀 龐涓請孫臏出山,孫臏推辭不過,告別鬼谷子來到魏國。龐涓嫉妒孫臏的才能,但為得到《孫子兵法》,表面上笑臉相迎,派美女鐘離秋照顧孫臏。
鐘離秋鐘情于孫臏。 龐涓利用孫臏的思鄉(xiāng)之情,設(shè)下圈套,栽臟孫臏。
魏惠王聽信龐涓,欲殺孫臏。龐涓出面為孫臏說情,孫臏死罪免除,被處以臏刊。
龐涓將受傷的孫臏接回家中,請來最好的醫(yī)師為他醫(yī)腿,并讓鐘離秋繼續(xù)照看孫臏,孫臏十分感激,答應(yīng)將所知道的《孫子兵法》為龐涓抄錄下來。 假癡不癲 公孫閱早就看中了鐘離秋,為達到自己的目的,他有意將龐涓陷害孫臏的事實悄悄告訴孫臏。
孫臏對龐涓所為氣憤之極,但無計可施,情急這中想到臨別之時鬼谷子送給他的錦囊秘計。他依據(jù)鬼谷子之計,裝瘋賣傻,將抄錄的部分兵法全部燒毀。
龐涓不相信孫臏真瘋,多次試探,都沒看出破綻。龐涓還是放心不下。
鐘離秋盼望孫臏不是真瘋,向?qū)O臏傾吐真情,以期打動孫臏。孫臏無動于衷,仍瘋瘋癲癲。
鐘離秋痛苦萬分,當著孫臏的面撥劍自殺,孫臏見死不救,鐘離秋徹底失望。暗中監(jiān)視孫臏的龐涓因此也信以為真。
第四:金蟬脫殼 公孫閱托媒人到鐘離家說情,鐘離秋的姐姐鐘離春為使妹妹忘記瘋子孫臏,收下聘禮,未曾想鐘離秋癡心不改,并與姐姐大鬧一場。 鐘離春是個劍術(shù)高超的烈女,她為了斷絕妹妹的戀情,欲殺孫臏。
孫臏面對死亡,仰天長嘆,嘆自己空有世上無雙的《孫子兵法》,卻無用武之機,辜負了祖先和老師的厚望。鐘離春方知孫臏是裝瘋。
鐘離春只身來到孫臏的家鄉(xiāng)齊國國都,遇到了齊國將軍田忌,將孫臏的遭遇告訴了田忌,請?zhí)锛稍O(shè)法解救孫臏。田忌不信孫臏其才,田忌的門客禽滑說他到魏國一試孫臏,然后見機行事。
禽滑來到魏國,在鐘離春的安排下與孫臏見面。一番交談,禽滑與孫臏相見恨晚。
禽滑用孫臏之計,讓自己的仆從裝扮成蓬頭垢面的孫臏醉臥豬欄,孫臏乘機躲入禽滑的馬車逃離魏國。 第五:李代桃僵 數(shù)天后,有人在河邊發(fā)現(xiàn)了孫臏的衣服,誤以為孫臏已死,鐘離秋聞此痛不欲生。
公孫閱娶鐘離秋為妻,鐘離春見妹妹有了歸宿,悄悄離開魏國,來到齊國。, 孫臏為了不得罪魏國,暫時隱居在田忌家中。
鐘離春來到田忌家,照顧孫臏。 田忌愛馬,常和齊威王賽馬,每賽必負。
孫臏告訴田忌,可采用"李代桃僵"之計,即犧牲三等馬,用一等馬對齊王的二等馬,用二等馬對齊王的三等馬,必勝無疑。田忌聽從孫臏的意見。
下重賭和齊王賽馬,果然獲勝。
【成語】智者千慮,必有一失【典故】楚漢相爭時期,漢王劉邦派韓信帶領(lǐng)一部分人馬向東進攻趙國。
趙王聽說后,與成安軍陳余把軍隊聚在井陘山口,準備迎敵。趙王的參謀李左車獻計道:“井陘這地方,不能容兩車并行,也容不下列隊的騎兵。
漢軍的后勤部隊一定發(fā)跟在后面。如果讓我?guī)П÷方財嗨麄兊妮w重,不出十天,他們必然敗走。”
這本是很好的計策,但是趙王和陳余沒有采納。韓信探聽到這個消息,心中大喜,同時暗暗佩服李左車的才華。
于是他懸賞千金,要求活捉李左車。不久,韓信大敗趙軍。
趙王被俘,陳余陣亡,李左車被漢軍生擒。他被押至韓信帳內(nèi),韓信連忙為他松綁,十分客氣地向他請教:“我打算向北攻打燕國,向東討伐齊國,用什么辦法才能成功呢?”李左軍起先不愿意多談,說:“我只是一個吃了敗仗的俘虜,哪有資格論及這樣的事情。”
韓信急忙說:“趙軍失敗,是因為趙王沒有聽取你的計謀。如果他按照你的話做,恐怕我就要成為你們的俘虜了。
今天我是誠心誠意地想聽聽你的高見,請你不要推辭了。”李左軍這才直言道:“你從關(guān)中出兵,渡過黃河向東,先滅魏,再滅趙,名聞海內(nèi)。
威震天下----這是你目前的優(yōu)勢。然而你現(xiàn)在的兵士已相當疲乏,如果急于攻燕,萬一不能很快取勝,時間拖久了,齊國必定做好了充分準備,那時,你的弱點就不免要暴露出來。
善于用兵的將軍,總是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而利用對方的弱點,你不如先在這里休整軍隊,一面大造攻燕的聲勢,一面派一個極有口才的人,帶著你的信去見燕王,故意顯示漢軍的強大,逼燕王投降,這樣,齊王也就容易對付了?!表n信一聽,連聲稱妙,李左車謙虛的說:“我聽人說過:智者千慮,必有一失;愚者千慮,必有一得。
我的建議未必全部可取,供您參考吧?!表n信按李左軍的建議行事,果然獲得成功。
三十六計第08計 暗渡陳倉:示之以動,利其靜而有主,“益動而巽”。
陳倉,古縣名,在今陜西省寶雞市東。指劉邦將從漢中出兵攻項羽時,故意明修棧道,迷惑對方,暗中繞道奔襲陳倉,取得勝利。
【典 故】 秦朝被推翻的時候,項羽、劉邦以及其他參加反秦戰(zhàn)爭的各路將領(lǐng),齊集商議勝利以后怎樣割據(jù)國土。當時勢力最強的項羽企圖獨霸天下,他表面上主張分地封王、分配領(lǐng)地,心里卻已開始盤算,將來怎樣一個個地消滅他們。
項羽對一般將領(lǐng)都沒有什么顧忌,唯獨對劉邦很不放心,他知道劉邦是最難對付的對手。早些時候,曾經(jīng)約定:誰先攻下秦都咸陽(今陜西西安附近),誰就在關(guān)中為王。
結(jié)果,首先進入咸陽的偏偏就是劉邦。關(guān)中,即今陜西一帶,是秦的本土,由于秦的大力經(jīng)營,關(guān)中不但物產(chǎn)豐富,而且軍事工程也有強固的基礎(chǔ)。
項羽不愿意讓劉邦當“關(guān)中王”,也不愿意他回到家鄉(xiāng)(今江蘇沛縣)一帶去,便故意把巴、蜀(今都在四川)和漢中(在今陜西西南山區(qū))三個郡分給劉邦,封為漢王,以漢中的南鄭為都城。想這樣把劉邦關(guān)進偏僻的山里去。
而把關(guān)中劃作三部分,分給秦朝的降將章邯〔hán〕、司馬欣和董翳〔yì〕,以便阻塞劉邦向東發(fā)展的出路。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封地九郡,占領(lǐng)長江中下游和淮河流域一帶廣大肥沃之地,以彭城(今江蘇徐州)為都城。
劉邦的確也有獨霸天下的野心,當然很不服氣,其他將領(lǐng)對于自己所分得的更小的地盤也都不滿??墒?,懾于項羽的威勢,大家都不敢違抗,只得聽從支配,各就各位去了。
劉邦也不得不暫時領(lǐng)兵西上,開往南鄭,并且接受張良的計策,把一路走過的幾百里棧道全部燒毀。棧道,是在險峻的懸崖上用木材架設(shè)的通道。
燒毀棧道的目的是為了便于防御,而更重要的是為了迷惑項羽,使他以為劉邦真的不打算出來了,從而松懈對劉邦的戒備。 劉邦到了南鄭,發(fā)現(xiàn)部下有一位才能出眾的軍事家,那就是韓信。
劉邦就拜韓信為大將,請他策劃向東發(fā)展、奪取天下的軍事部署。 韓信的第一步計劃是,先奪取關(guān)中,打開東進的大門,建立興漢滅楚的根據(jù)地。
于是派出幾百名官兵去修復(fù)棧道。這時,守著關(guān)中西部的章邯聽到了這個消息,不禁笑道:“誰叫你們把棧道燒毀的!你們自己斷絕了出路,現(xiàn)在又來修復(fù),這么大的工程,只派幾百個士兵,看你們哪年哪月才得完成?!?/p>
因此,章邯對于劉邦和韓信的這一行動,根本沒有引起重視。 可是,不久章邯便接到緊急報告,說劉邦的大軍已攻入關(guān)中,陳倉(在今陜西寶雞市東)被占,守將被殺。
章邯起初還不相信,以為是謠言,等到證實的時候,慌忙領(lǐng)兵抵抗,已經(jīng)來不及了。章邯被逼自殺,駐守關(guān)中東部的司馬欣和北部的董翳也相繼投降。
號稱三秦的關(guān)中地區(qū)于是一下子被劉邦全部占領(lǐng)了。 原來韓信表面上派兵修復(fù)棧道,裝作要從棧道出擊的姿態(tài),實際上卻和劉邦統(tǒng)率主力部隊,暗中抄小路襲擊陳倉,趁章邯不備取得了勝利。
這就叫做“明修棧道,暗渡陳倉”。 由于這個歷史故事,后來形容瞞著人偷偷摸摸地活動,并達到了目的,就叫“暗渡陳倉”或者“陳倉暗渡”。
韓信這個計策,當初張良建議燒毀棧道的時候就曾向劉邦說過。劉邦見他們兩人先后所定的計策竟然完全一樣,高興地說:“英雄所見,畢竟略同!”由此,后來又形成了“英雄所見略同”或“所見略同”這句成語,和成語“不謀而合”(事先未經(jīng)商量而彼此的看法、態(tài)度完全一致)的含義相同。
戰(zhàn)國時,魏將龐涓率軍圍攻趙國都城邯鄲。
趙求救于齊,齊王命田忌、孫臏率軍往救。孫臏認為魏軍主力在趙國,內(nèi)部空虛,就帶兵攻打魏國都城大梁,因而,魏軍不得不從邯鄲撤軍,回救本國,路經(jīng)桂陵要隘,又遭齊兵截擊,幾乎全軍覆沒。
這個典故是指采用包抄敵人的后方來迫使它撤兵的戰(zhàn)術(shù)。 公元前354年,魏國軍隊圍趙國都城邯鄲,雙方戰(zhàn)守年余,趙衰魏疲。
這時,齊國應(yīng)趙國的求救,派田忌為將,孫臏為軍師,率兵八萬救趙。攻擊方向選在哪里?起初,田忌準備直趨邯鄲。
孫臏認為,要解開紛亂的絲線,不能用手強拉硬扯,要排解別人打架,不能直接參與去打。派兵解圍,要避實就虛,擊中要害。
他向田忌建議說,現(xiàn)在魏國精銳部隊都集中在趙國,內(nèi)部空虛,我們?nèi)鐜П蛭簢鄱汲谴罅好筒暹M去,占據(jù)它的交通要道,襲擊它空虛的地方,它必然放下趙國回師自救,齊軍乘其疲憊,在預(yù)先選好的作戰(zhàn)地區(qū)桂陵迎敵于歸途,魏軍大敗,趙國之圍遂解。孫臏用圍攻魏國的辦法來解救趙國的危困,這在我國歷史上是一個很有名折戰(zhàn)例,被后來的軍事家們列為 叁十六計中的重要一計。
圍魏救趙這一避實就虛的戰(zhàn)法為歷代軍事家所欣賞,至今仍有其生命力. 《史記·項羽本紀》:“項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公元前209年,我國歷史上爆發(fā)了陳勝吳廣領(lǐng)導(dǎo)的農(nóng)民起義。
陳勝吳廣犧牲后,劉邦和項羽率領(lǐng)的兩支軍隊逐漸壯大起來。公元前207年,項羽的起義軍與秦將章邯率領(lǐng)的秦軍主力部隊在巨鹿(今河北邢臺地區(qū))展開大戰(zhàn);項羽不畏強敵,引兵渡漳水(由巨鹿東北流向東南的一條河)。
渡河后,項羽命令全軍:“皆沉船,破釜甑,燒廬舍,持三日糧,以示士卒必死,無一還心?!本蘼挂粦?zhàn),大破秦軍,項兵威震諸侯。
晏子使楚 晏子將要出使(到)楚國。楚王聽到這個消息,對身邊的侍臣說:“(晏嬰是)齊國善于辭令的人,現(xiàn)在(他)正要來,我想要羞辱他,用什么辦法呢?”侍臣回答說:“當他來的時候,請讓我們綁著一個人從大王面前走過。
大王(就)問:‘(他)是干什么的?’(我就)回答說:‘(他)是齊國人。’大王(再)問:‘犯了什么罪?’(我)回答說:‘(他)犯了偷竊罪。
’” 晏子來到了(楚國),楚王請晏子喝酒,喝酒喝得正高興的時候,公差兩名綁著一個人到楚王面前來。楚王問道:“綁著的人是干什么的?'(公差)回答說:“(他)是齊國人,犯了偷竊罪。”
楚王看著晏子問道:“齊國人本來就善于偷東西的嗎?”晏子離開了席位回答道:“我聽說這樣一件事: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南的地方就是橘樹,生長在淮河以北的地方就是權(quán)樹,只是葉相像罷了,果實的味道卻不同。為什么會這樣呢?(是因為)水土條件不相同啊。
現(xiàn)在這個人生長在齊國不偷東西,一到了楚國就偷起來了,莫非楚國的水土使他喜歡偷東西嗎?”楚王笑著說:“圣人是不能同他開玩笑的,我反而自找倒霉了。 草船借箭 殫精極慮 殫謀戮力 多謀善斷 多謀善慮 發(fā)短心長 計窮智短 經(jīng)綸滿腹 力屈計窮 滿腹經(jīng)綸 妙算神機 謀臣如雨 匹夫之勇 挈瓶之智 孫龐斗智。
諸葛亮:草船借箭
趁夜晚大霧,在船的四周綁上草人,帶領(lǐng)船隊駛向曹 營,他又命令士卒擂鼓吶喊,故意制造了一種擊鼓進兵的聲勢。曹操聞報后,果然擔心重霧迷江,遭到埋伏,不肯輕易出戰(zhàn)所以下令放箭,而這些箭就全射在了那些草人上。等到霧散時,諸葛亮才命船隊回營,并讓全體士兵大喊:“謝曹丞相賜箭!”曹操著才知道上了當。回營后共得箭10余萬枝。
關(guān)于諸葛亮的智謀故事有很多阿,比如:空城計、發(fā)明孔明燈和木牛流馬等故事。
還有孫子兵法里的三十六計都是智謀故事,關(guān)于孫臏的也有很多,像田忌賽馬、圍魏救趙等。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quán),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luò)傳播權(quán)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zhuǎn)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quán)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6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