箕山洗耳:
上古時侯,堯帝聽周圍的人說許由是一個很有本事的高人,于是就打算讓許由來接替自己的帝位。堯派使者來到了許由隱居的箕山,請他出來,沒想到,許由卻說:“我才不會希罕帝位呢!”使者只得灰溜溜地走了。許由覺得使者的話污染了他的耳朵,便馬上跑到山下潁水邊洗耳。他的朋友巢父正巧也在河邊,給牛飲水,見到許由便問:“你在干什么呢?”許由向他講述了事情的經(jīng)過,又說:“因為聽到了不干凈的話,所以我必須把我的耳朵洗干凈!”巢父向許由撇了撇嘴,說:“都是你在外面老愛顯示自己,那么招搖!現(xiàn)在麻煩來了吧,你還洗耳朵干什么?這都怪你自己不好!你別洗了,別弄臟了我家牛的嘴!”說完,看都不看許由一眼,牽著牛就走了。
據(jù)《巢縣志》記載,古巢城東城門有一方池叫“洗耳池”,池邊有一條巷叫牽牛巷。相傳5000年前,巢父在池邊牽牛飲水時,批評一代圣賢許由“浮游于世,貪求圣名”。
許由自慚不已,立即用池中清水洗耳、拭雙目,表示愿聽從巢父忠告。后人為頌揚許由知錯就改的美德,遂將該方池取名為“洗耳池”,成語“洗耳恭聽”的典故也由此產(chǎn)生。
詳細:
上古時代的堯,想把帝位讓給許由。許由是個以不問政治為“清高“的人,不但拒絕了堯的請求,而且連夜逃進箕山,隱居不出。
當時堯還以為許由謙虛,更加敬重,便又派人去請他,說:“如果堅不接受帝位,則希望能出來當個“九州長”。不料許由聽了這個消息,更加厭惡,立刻跑到山下的穎水邊去,掬水洗耳。
許由的朋友巢父也隱居在這里,這時正巧牽著一條小牛來給它飲水,便問許由干什么。許由就把消息告訴他,并且說:“我聽了這樣的不干凈的話,怎能不趕快洗洗我清白的耳朵呢!”。
巢父聽了,冷笑一聲說道:“哼,誰叫你在外面招搖,造成名聲,現(xiàn)在惹出麻煩來了,完全是你自討的,還洗耳恭聽什么耳朵!算了吧,別沾污了我小牛的嘴!”,說著,牽起小牛,徑自走向水流的上游去了。
擴展資料
1、成語釋義:指做好準備用心地聆聽別人說的話,對自己有很大的幫助。請人講話時的客氣話,指專心地聽。
2、用法:作謂語、賓語、定語。
3、感情色彩:褒義詞;可用于諷刺或詼諧。
4、近義詞:
傾耳細聽:詞語,是指側耳留意而聽。
5、反義詞:
充耳不聞:充塞住。塞住耳朵不聽。形容有意不聽別人的意見。
出處: 先秦《詩經(jīng)·邶風·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譯:叔叔伯伯啊,(我)用袖子把耳朵塞住聽不見了。
洗耳河發(fā)源于汝州市與登封市交界處的箕山,源頭距汝州城25公里,曲折向南穿過汝州市區(qū),在城南劉莊村注入北汝河。全長36公里,平均寬130米,流域面積約180平方公里。河不大,卻是一條傳承中華文明的河。
洗耳河因傳說上古高士許由曾在河中洗耳而得名。
《通典》記載:“洗耳河源出箕山,在汝州城北五十里。許由避堯之讓,隱于箕山,洗耳于此,故名?!睍x皇甫謐著《高士傳》亦有記載:“許由隱于沛澤之中,堯以天下讓之,乃而遁于中岳,潁水之陽,箕山之下。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洗耳于水濱?!比藗?yōu)榧o念許由,在汝州西關南建有許由廟。與許由洗耳有關的還有一個巢父飲牛的故事。巢父與許由同為《高士傳》中所列七十二高士之一。汝州西城門外洗耳河橋頭,舊有“許由洗耳處”石碑,可惜今已毀棄,唯有高人許由與巢父的故事代代相傳。 巢父避世隱居,躬耕而食。正當許由洗耳時,巢父牽牛飲水。問明原因后,巢父深恐洗過耳的水再污染???,就將牛牽往上游飲水。為紀念巢父,人們在許由廟旁鑿一水井,命名為“巢父井”。
事實上,在古時候,穿耳戴環(huán)是“卑賤者”的標志。明人田藝衡在《留青日札》一書中說:“女子穿耳,帶以耳環(huán),蓋自古有之,乃賤者之事?!边@段話就明確地告訴我們,穿耳戴環(huán)在最初并不是貴族婦女所為。這還要從穿耳的起因說起。
穿耳洞的最初意義,并不在于裝飾,而是為了起警戒作用。它本來是兄弟民族的一種風俗,因為有些婦女過于活躍,不甘居守,有人便想出在女子的耳朵上扎上一個孔,并懸掛上耳珠,以提醒她們生活檢點,行動謹慎。后來傳到中原,也為漢族人民所接受,于是就變成漢族人民的禮俗了。
據(jù)史籍記載,那時候的女子,對穿耳之舉,并不像今天這樣熱衷,而完全是處于被迫的地位。女孩子在10歲以前,往往要經(jīng)過這么一關。到時候由母親或其他長輩們專操其事,用米粒在耳垂上反復輾磨,使之麻木,然后用針尖穿透,貫一通草或絲線,時間久了,便形成小孔。做母親的一邊操作,一邊還要對孩子進行教育,使她們懂得如何做一個循規(guī)蹈矩的女人。在有些地區(qū),女孩剛滿三四歲,就要為之穿耳戴環(huán)了。歷史上有人對此提出過異議,認為孩子是無辜的,讓她們受這般痛苦,是不仁不義的行為;但也有人不以為然,用三國時諸葛恪的話說“母之于女,恩愛至矣。穿耳附珠,何傷于仁?”時間一長,穿耳戴環(huán)便形成了風氣。
還有一個比較大眾的解釋是為了辟邪。對于人類的遠祖,佩戴各種各樣的動物牙齒、植物果實以及加工過的木石,主要是為了免遭天災、妖魔的暗算和敵人不懷好意的暗算??紤]到基本所有從遠古流傳下來的東西都具有一定程度的宗教作用,辟邪這個解釋我就默認它成立了。藏人中的一個傳說可以支持這個觀點:相傳,古藏人的耳環(huán)都戴在左耳上,為金屬所制,并帶到肩膀,相傳這樣能在械斗中保護自己的頸部,避免被右手持刀的對方砍中左頸。同時,它還充當使人有別于其它生物的獨特標志物。就像商標一樣,還使人有別于動物,有別于其它部族。就這樣,原始人用這種極簡單的方式劃分了你我,避免在部落的爭斗中誤傷了己方。不過我不覺得在打斗中還有時間看對方的耳環(huán),更多地可能是用在氏族內(nèi)部的分配。曰久天長,花樣繁多的耳環(huán)便逐漸成為人們的裝飾品,甚至許多婦女將珊瑚和銀片制成的耳環(huán)系在頭發(fā)上,垂到兩肩。
另外還有一種流行比較廣泛的說法是,耳環(huán)最初是用于醫(yī)療目的而出現(xiàn)的。民間有個傳說。說是古代有一俊俏的姑娘患了眼病,不久雙目失明。一天,有位名醫(yī)路遇,見美貌的姑娘受著失明之苦,不禁動了惻隱之心,于是在她兩側耳垂上各刺入一根銀針。說也怪,這神奇的眼針竟使姑娘重見了天曰為銘記名醫(yī)之恩,姑娘專請銀匠精制了一雙耳環(huán)戴在耳上。此后姑娘越發(fā)眉清目秀,令人羨慕。此事傳開,婦女們紛紛仿效一直流傳至今。這其實是因為夾戴耳環(huán)的耳垂中央,恰好是眼部的穴位。那位神醫(yī)的穿耳明目正是我國古代醫(yī)學的一種“耳針療法”?,F(xiàn)代醫(yī)學已證明:刺激耳垂正中的穴位,對保護視力防治各種眼疾,尤其是近視眼有良好的療效。今天由于多人相信天然寶石深具療效的說法。佩戴用被人們看作是最具療效的瑪瑙作成的耳釘,有人也認為可以看成耳環(huán)是醫(yī)療目的起源說法的一個延伸?
最后,提到一個顯然不太成立的起源說。中國古代要求婦女三從四德,有很多的清規(guī)戒律。相傳有一戶人家的女兒怎么教也沒有淑女風范,于是她母親就想到一個好辦法,在她的兩個耳朵上一邊掛上一個東西,如果她女兒再要頭部動作很大時,耳朵上的掛件就會碰到她的臉,有如別人在羞(刮臉皮),效果果然不錯,以后別人也爭相效仿,就流傳到今天變成了耳環(huán)。這個起源說不成立的原因在于時間。三從四德最早是唐太宗那位大名鼎鼎的夫人長孫皇后——我個人認為是中國歷史上最讓我郁悶的一位女性——提出的。就算我們不提我們50萬年前的遙遠的祖先,它也遠遠晚于上文提到的建安末年。而且也不能解釋世界其它各地的耳環(huán)的起源。
這個起源說更多的是符合了一種隱喻。有史學家認為,由于男性在經(jīng)濟生活中占有絕對的統(tǒng)治地位,使得耳環(huán)同戒指、手鐲等飾物一樣有了一種隱喻拴住婦女,不讓其逃跑的蠻夷習俗。這種隱喻性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一直存在著。上文的最后那個起源說中的傳說就是這種隱喻的體現(xiàn)。而且這種隱喻在某種程度上尤其現(xiàn)實的功效。我以切身的經(jīng)驗證明,在剛帶耳環(huán)的那幾天,我不敢跑,不敢跳。因為一亂動耳環(huán)就扯的耳朵生疼生疼的。我的一個臆測是:當一個孩子很小的時候,這樣的疼痛也許造成某種條件反射,對他們的性格形成有著巨大的影響——當然這個只是臆測而已
想讓自己身體變形的念頭從創(chuàng)世紀時就一直縈繞于人們的心頭??梢?,人們對于自然自然美是不滿足的。于是,千方百計借助修飾來打扮自己――從簡單的化妝到精致的珠寶,使形體日臻完美。
不過對于人類愚鈍的遠祖,佩帶各種各樣的動物牙齒、植物果實以及加工過的木石則主要是為了免遭天災和妖魔的暗算。同時,飾品還使人有別于動物,有別于其他部族。人們在裝飾自己的過程中漸漸擺脫原始的野性,塑造了獨特的文化環(huán)境。耳環(huán)在人類發(fā)展的各個時期各個地方都被認為是具有象征意義的。在古羅馬,耳環(huán)標示著奴隸的身份――通常擔任拉車工作的努米底亞人;宮廷丑角則在左耳朵里戴一只耳環(huán);海盜在耳朵上戴長長的大耳環(huán),希望以次博取上蒼的庇護。幾乎來自世界各個國家的航海者自古以來就喜歡在橫渡赤道時掛一只新耳環(huán)。吉卜賽人把耳環(huán)掛在繼上一個孩子夭折之后誕生的兒子的耳垂上。哥薩克人把氏族密碼放進佩戴的耳環(huán):左耳戴耳環(huán)是家庭中最后一個孩子;右耳戴耳環(huán)是家族中最后一個孩子。按照哥薩克人家庭高于一切的傳統(tǒng),首領在戰(zhàn)爭中應當保護這些人,無權派他們?nèi)ッ吧kU。俄羅斯婦女為了保佑丈夫在戰(zhàn)爭中不受傷,也用耳環(huán)給他們做護身符。因此產(chǎn)生了這樣的諺語:“為了好朋友,連戴著的耳環(huán)也可以摘下來給他?!彪S著歲月的流逝,耳環(huán)的許多象征意義變得模糊以至完全消失了,如今無論耳環(huán)、手鐲、珠串還是項鏈,都成為順應美飾和乖謬行為的貢品。
穎水洗耳遭譏笑 巡陶訪耕遇奇人
--------------------------------------------------------------------------------
幾十年來,堯一直沒有放棄對賢者的尋訪。
堯聞知許由賢,就到許由的家鄉(xiāng)箕山(今山西省平陸縣),對許由說:“日月出來,光芒不息;好雨降落,浸潤大地河澤。由于你的存在而天下大治,我卻占著天子之位,我覺得我不配做天子,請你做天子吧!”許由說:“你治天下,天下已經(jīng)大治,就不要讓我代替你。鷦鷯在樹林里,只占據(jù)一枝樹枝,偃鼠到河邊飲水,喝飽肚子就滿足了。你走吧,我不想做天子。”堯又請許由做九州長,亦被拒絕。事后,許由到穎水河洗耳,巢父牽牛犢來飲水,問其故。許由說:“堯讓我做天子,污了我的耳,特來洗凈?!背哺肛焸湓S由說:“還是你自個不好,你若真心歸隱,就該深藏起來,你卻到處浮游,制造名譽,所以常能聽見這種話。今你兩耳已經(jīng)污了,洗過的水不會干凈,我這牛犢不飲你的污水?!?/p>
說完,牽犢去上游飲水。
堯還讓帝位給子州支父,子州支父以有病而拒絕。堯帝還尋訪了伊蒲子和君疇等大賢,恭敬地拜伊蒲子和君疇為師。
上古時做天子,其實很辛苦。所以,有的賢者不愿為國事而勞心傷神,有的則以此而制造名聲,也有的賢人真的是歸隱林下,超脫逍遙。
帝堯慕賢若渴,自四岳和眾臣舉薦舜后,便不顧自己高齡,帶了幾名隨從,輕裝乘車,暗中察訪虞舜。
卻說舜扭轉了陶城粗制濫造的劣風后,見眾陶工都認認真真地制做陶器,便不愿與眾陶工爭利,就來到雷澤南邊的歷山腳下種田。
時值春季,正是即將春播之時,舜肩著犁,牽著黃牛和黑牛到地里犁地。他將簸箕綁在牛的臀部,牛偷懶不走時,舜就用鞭子抽打簸箕。黃牛以為黑牛挨了打,怕打到自己,就飛快向前拉犁。同樣黑牛以為黃牛挨了打,也不敢偷懶了。不知何時,地邊停了兩輛車,一位老者與幾位從人在地邊觀看舜犁地,老者正是堯。堯捊著胡須,不住點頭,心里嘆息贊美:“舜連牲畜也如此愛惜,其善行可想而知??!”
餃子原名“嬌耳”,是我國醫(yī)圣張仲景首先發(fā)明的。
東漢末年,各地災害嚴重,很多人身患疾病。南陽有個名醫(yī)叫張機,字仲景,自幼苦學醫(yī)書,博采眾長,成為中醫(yī)學的奠基人。張仲景不僅醫(yī)術高明,什么疑難雜癥都能手到病除,而且醫(yī)德高尚,無論窮人和富人,他都認真施治,挽救了無數(shù)的性命。
張仲景在長沙為官時,常為百姓除疾醫(yī)病。有一年當?shù)匚烈呤⑿?,他在衙門口壘起大鍋,舍藥救人,深得長沙人民的愛戴。張仲景從長沙告老還鄉(xiāng)后,走到家鄉(xiāng)白河岸邊,見很多窮苦百姓忍饑受寒,耳朵都凍爛了。他心里非常難受,決心救治他們。張仲景回到家,求醫(yī)的人特別多,他忙的不可開交,但他心里總掛記著那些凍爛耳朵的窮百姓。他仿照在長沙的辦法,叫弟子在南陽東關的一塊空地上搭起醫(yī)棚,架起大鍋,在冬至那天開張,向窮人舍藥治傷。
張仲景的藥名叫“祛寒嬌耳湯”,其做法是用羊肉、辣椒和一些祛寒藥材在鍋里煮熬,煮好后再把這些東西撈出來切碎,用面皮包成耳朵狀的“嬌耳”,下鍋煮熟后 分給乞藥的病人。每人兩只嬌耳,一碗湯。人們吃下祛寒湯后渾身發(fā)熱,血液通暢,兩耳變暖。吃了一段時間,病人的爛耳朵就好了。
張仲景舍藥一直持續(xù)到大年三十。大年出一,人們慶祝新年,也慶祝爛耳康復,就仿嬌耳的樣子做過年的食物,并在初一早上吃。人們稱這種食物為“餃耳”、“餃子”或扁食,在冬至和年初一吃,以紀念張仲景開棚舍藥和治愈病人的日子。
張仲景距今已近1800年,但他折“祛寒嬌耳湯”的故事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每逢冬至和大年初一,人們吃著餃子,心里仍記掛著張仲景的恩情。今天,我們用不著用嬌耳朵來治凍爛的耳朵了,但餃子卻已成了人們最常見、最愛吃的食品。
公元前620年,晉國君襄公去世,決定將在秦國的晉公子雍迎接回國,準備繼承國君位。但是晉襄公夫人穆贏不同意,她每天著抱著太子在朝廷上哭鬧,說:先君何罪?其嗣亦何罪?舍棄嫡子不立而到外邊求國君,將太子置于何地?出朝后,她拉著太子到卿大夫趙宣子(趙盾,趙國國君的先人)家,向趙叩頭說:先君在日捧著這孩子囑托于您,說:'此子成才,我就是受了您的賜予;若不成才,我就唯您是怨。'現(xiàn)在國君雖死,言猶在耳,而您都把這些忘了,不管了,想怎么著?趙宣子和諸大夫都怕穆贏,又怕她威逼,就改立了靈公為國君,發(fā)兵抵抗秦國護送公子雍的軍隊,并打敗了秦軍。
學習鳥網(wǎng)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wǎng)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wǎng)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chǎn)權,根據(jù)《信息網(wǎng)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nèi)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222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