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木三分”這則成語的意思是筆力深入木板三分,形容書法筆力強勁,也比喻見解、議論十分深刻透徹。成語出自唐朝張懷瓘的《書斷》:“晉帝時,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筆入木三分?!?
王羲之字逸少,晉朝時會稽(今浙江紹興)人,是我國著名的書法家,他的書法功力很深,博采眾長,卻自成一家,數(shù)代人都稱譽他為“書圣”(書法圣賢),至今有不少他的書法真跡和拓本流傳世間。因為他曾經做過右軍將軍,所以后人又稱他為王右軍。說到書法,通?!靶沱愺w”以秀美見長卻不免筆力柔軟;而“蒼勁體”筆力雄渾卻常顯粗硬。而王羲之的書法卻脫俗得既秀麗又蒼勁,可以稱得上冠絕古今。所以,學習書法的人很多都以他的字作范本。現(xiàn)今在他留下來的書帖中最著名的有《蘭亭序》、《黃庭經》等。
王羲之的字寫得這樣好,固然與他的天資有關系,但最重要的還是由于他的刻苦練習。他為了把字練好,無論休息還是走路、心里總是想著字體的結構,揣摹著字的結構、間架和氣勢,而且不停地用手指頭在衣襟上劃著。所以時間久了,連身上的衣服也劃破了。他曾經在池塘邊練習寫字,每次寫完,就在池塘里洗滌筆硯。時間一久,整個池塘的水都變黑了。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他在練習書法上所下功夫之深了。
還有一次,當時的皇帝要到北郊去祭祀,讓王羲之把祝辭寫在一塊木板上,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層又一層,發(fā)現(xiàn)王羲之的書法墨跡一直印到木板里面去了。他削進三分深度,才見底!木工驚嘆王羲之的筆力雄勁,書法技藝爐火純青,筆鋒力度竟能入木三分??!雖然這個傳說本身有些夸張,但是用以比喻書法功力好和分析問題透徹卻十分貼切!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工草書隸書,也善畫畫兒。他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父親很高興,夸贊道:“此兒后當復有大名。”小獻之聽后心中沾沾自喜。還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獻之靈機一動,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眾人對獻之書法繪畫贊不絕口,小獻之滋長了驕傲情緒。獻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獻之問母親郗氏:“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媽媽搖搖頭?!拔迥昕傂辛税桑俊眿寢層謸u搖頭。
獻之急了,沖著媽媽說:“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里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wěn)?!鲍I之一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的背后。王獻之心中不服,啥都沒說,一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大”字,父親現(xiàn)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后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小獻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并說:“我又練了5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么不同?”母親果然認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似羲之?!?/p>
獻之聽后泄氣了,有氣無力地說:“難??!這樣下去,啥時候才能有好結果呢?”母親見他的驕氣已經消盡了,就鼓勵他說:“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你只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的的!” 獻之聽完后深受感動,又鍥而不舍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后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們稱為“二王”。
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號澹齋,原籍瑯琊臨沂(今屬山東),后遷居山陰(今浙江紹興),官至右軍將軍,會稽內史,是東晉偉大的書法家,被后人尊為“書圣”。
他的兒子王獻之書法也很好,人們稱他們兩為"二王",另一個兒子王凝之官至左將軍.因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 少從叔父,后又從衛(wèi)夫人學書,得見漢魏以來諸名家書法,草書學張芝,正書學鐘繇,兼善隸、草、正、行各體,博采眾長,備精諸體,擺脫了漢魏筆風,自成一家。
筆勢開放俊明,結構嚴謹??瑫浴饵S庭經》、《樂毅論》為最;行書以《蘭亭序》為最;草書以《快雪時晴貼》、《初目帖》等為最。
唐太宗視為國寶,號召天下臨摹他的字體,其書法成為代替漢魏筆法的書體正宗。其字被譽為“飄若浮云,矯若驚龍”、“鐵書銀鉤,冠絕古今”,后世尊稱為“書圣”。
據(jù)傳說其行書真跡《蘭亭序》隨葬李世民。現(xiàn)傳世均為臨摹本。
他認為養(yǎng)鵝不僅可以陶冶情操,還能從鵝的某些體態(tài)姿勢上領悟到書法執(zhí)筆,運筆的道理。有一天清早,王羲之和兒子王獻之乘一葉扁舟游歷紹興山水風光,船到縣禳村附近,只見岸邊有一群白鵝,搖搖擺擺的模樣,磨磨蹭蹭的形態(tài)。
王羲之看得出神,不覺對這群白鵝動了愛慕之情,便想把它買回家去。王羲之詢問附近的道士,希望道士能把這群鵝賣給他。
道士說:「倘若右軍大人想要,就請代我書寫一部道家養(yǎng)生修煉的《黃庭經》吧!」王羲之求鵝心切,欣然答應了道士提出的條件。這就是「王羲之書換白鵝」的故事。
二十歲時,有個太尉郗鑒派人到王導家去選女婿。當時,人們講究門第等級,門當戶對。
王導的兒子和侄兒聽說太尉家將要來提親,紛紛喬裝打扮,希望被選中。只有王羲之,好像什么也沒聽到似的,躺在東邊的竹榻上一手吃燒餅,一手筆劃著衣服。
來人回去后,把看到的情況稟報給郗太尉。當他知道東榻上還靠著一個不動聲色的王羲之時,不禁拍手贊嘆道:這正是我所要的女婿??!于是郗鑒便把女兒郗浚嫁給了王羲之。
這故事便成了「東床」和「令坦」兩個典故。
劉向(約前77—前6)又名劉更生,字子政.西漢經學家、目錄學家、文學家。沛縣(今屬江蘇)人。原名更生,字子政。楚元王劉交四世孫。宣帝時,為諫大夫。元帝時,任宗正。以反對宦官弘恭、石顯下獄,旋得釋。后又以反對恭、顯下獄,免為庶人。成帝即位后,得進用,任光祿大夫,改名為“向”,官至中壘校慰。曾奉命領校秘書,所撰《別錄》,為我國最早的圖書公類目錄。治《春秋彀梁傳》。著《九嘆》等辭賦三十三篇,大多亡佚。今存《新序》、《說苑》、《列女傳》等書,《五經通義》有清人馬國翰輯本。原有集,已佚,明人輯為《劉中壘集》。
例如杜甫《秋興八首》其二:“匡衡抗疏功名簿,劉向傳經心事違”。此二句中包含兩個典故。《后漢書·匡衡傳》載,漢元帝初,匡衡數(shù)上疏陳便宜,遷光祿大夫、太子少傅?!稘h書·劉向傳》載,漢宣帝令劉向講論五經于石渠,成帝即位,詔向領校五經秘書。天寶十載杜甫在長安獻“三大禮賦”,玄宗使待制集賢院,但并未得重用,只是送隸有司,去做參軍之類的小官,杜甫任左拾遺時,曾上疏救房涫,觸怒肅宗,及遭殺身之禍。杜甫借用匡衡抗疏河劉向傳經兩則故實,寫出自己一生中兩次重大遭遇,對自己全然不如匡衡、劉向,功名事業(yè)無成的遭際,流露出無限的悲慨。如果不知道這兩則典故,則根本無法理解這兩句詩說的是什么。
永和九年,歲在癸丑,暮春之初,會于會稽山陰之蘭亭,修禊事也。群賢畢至,少長咸集。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帶左右,引以為流觴曲水,列坐其次。雖無絲竹管弦之盛,一觴一詠,亦足以暢敘幽情。
【解說】
王羲之(321~379或303~361年),字逸少,瑯琊臨沂(今屬山東)人,東晉著名書法家,曾任右軍將軍,世稱“王右軍”。為王敦、王導的從子,深為二王所器重。后托病辭官,精于書法,史稱“書圣”。傳見《晉書》卷80。
古人每逢三月上旬的巳日(魏以后始固定為三月三日)到水邊“修禊,以消除不詳。南朝梁宗懔《荊楚歲時記》有“三月三日,士民并出江渚池沼間,為流杯曲水之飲”。人們集會于曲水之旁,在上流放置酒杯,任其順流而下,直到停止流動,在誰面前,誰則取而飲之,叫做“流觴”。
王羲之素有“書圣”之贊譽。他最為后人所稱道的作品是《蘭亭集序》,號稱“天下第一行書”。
晉穆帝司馬聃永和九年(公元353年)三月三日,王羲之與當時名士41人集會于會稽山陰的蘭亭,修祓禊之禮,曲水流觴,飲酒賦詩,王羲之揮毫書寫詩序,即著名的《蘭亭集序》?!稌x書·王羲之傳》:“會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謝安未仕時,亦居焉。孫綽、李充、許詢、支遁等皆以文義冠世,并筑室東土,與羲之同好,嘗與同志宴集于會稽山陰之蘭亭,羲之自為之序,以申其志?!?
王羲之適逢酒酣,乘興揮筆,意氣飛揚,瀟灑自如,寫下這絕代書法佳品。酒醒之后,“更書數(shù)十百本,終不及之”??梢娫诰频膸椭率顾麑懗隽撕笫罆宜y以企求的藝術珍品,博得一代名君唐太宗的異常珍愛,推為王書第一,死后又殉葬昭陵,可見其有振撼人心的藝術感染力。
“蘭亭流觴”后成為膾炙人口的酒典和風雅之事。
史記卷七十五孟嘗君列傳第十五:
齊閔王二十五年,復卒使孟嘗君入秦,昭王即以孟嘗君為秦相。人或說秦昭王曰:“孟嘗君賢,而又齊族也,今相秦,必先齊而后秦,秦其危矣。”於是秦昭王乃止。囚孟嘗君,謀欲殺之。
孟嘗君使人抵昭王幸姬求解。幸姬曰:“妾愿得君狐白裘?!贝藭r孟嘗君有一狐白裘,直千金,天下無雙,入秦獻之昭王,更無他裘。
孟嘗君患之,遍問客,莫能對。最下坐有能為狗盜者,曰:“臣能得狐白裘?!蹦艘篂楣罚匀肭貙m臧中,取所獻狐白裘至,以獻秦王幸姬。幸姬為言昭王,昭王釋孟嘗君。
孟嘗君得出,即馳去,更封傳,變名姓以出關。夜半至函谷關。秦昭王后悔出孟嘗君,求之已去,即使人馳傳逐之。
孟嘗君至關,關法雞鳴而出客,孟嘗君恐追至,客之居下坐者有能為雞鳴,而雞齊鳴,遂發(fā)傳出。
出如食頃,秦追果至關,已后孟嘗君出,乃還。始孟嘗君列此二人於賓客,賓客盡羞之,及孟嘗君有秦難,卒此二人拔之。自是之后,客皆服。
戰(zhàn)國時候,齊國的孟嘗君喜歡招納各種人做門客,號稱賓客三千。他對賓客是來者不拒,有才能的讓他們各盡其能,沒有才能的也提供食宿。
有一次,孟嘗君率領眾賓客出使秦國。秦昭王將他留下,想讓他當相國。孟嘗君不敢得罪秦昭王,只好留下來。不久,大臣們勸秦王說:“留下孟嘗君對秦國是不利的,他出身王族,在齊國有封地,有家人,怎么會真心為秦國辦事呢?”秦昭王覺得有理,便改變了主意,把孟嘗君和他的手下人軟禁起來,只等找個借口殺掉。
泰昭王有個最受寵愛的妃子,只要妃子說一,昭王絕不說二。孟嘗君派人去求她救助。妃子答應了,條件是拿齊國那一件天下無雙的狐白裘(用白色狐腋的皮毛做成的皮衣)做報酬。這可叫孟嘗君作難了,因為剛到秦國,他便把這件狐白裘獻給了秦昭王。就在這時候,有一個門說:“我能把狐白裘找來!”說完就走了。
原來這個門客最善于鉆狗洞偷東西。他先摸清情況,知道昭王特別喜愛那件狐裘,一時舍不得穿,放在宮中的精品貯藏室里。他便借著月光,逃過巡邏人的眼睛,輕易地鉆進貯藏室把狐裘偷出來。妃子見到狐白裘高興極了,想方設法說服秦昭王放棄了殺孟嘗君的念頭,并準備過兩天為他餞行,送他回齊國。
孟嘗君可不敢再等過兩天,立即率領手下人連夜偷偷騎馬向東快奔。到了函谷關(在現(xiàn)在河南省靈寶縣,當時是秦國的東大門)正是半夜。按秦國法規(guī),函谷關每天雞叫才開門,半夜時候,雞可怎么能叫呢?大家正犯愁時,只聽見幾聲“喔,喔,喔”的雄雞啼鳴,接著,城關外的雄雞都打鳴了。原來,孟嘗君的另一個門客會學雞叫,而雞是只要聽到第一聲啼叫就立刻會跟著叫起來的。怎么還沒睡蹭實雞就叫了呢?守關的士兵雖然覺得奇怪,但也只得起來打開關門,放他們出去。
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嘗君一行已經逃走,立刻派出人馬追趕。追到函谷關,人家已經出關多時了。
孟嘗君靠著雞鳴狗盜之士逃回了齊國。
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成語“雞嗚狗盜”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1. 據(jù)說有一次,王羲之到一個村子去。有個老婆婆拎了一籃子六角形的竹扇在集上叫賣。那種
竹扇很簡陋,沒有什 么裝飾,引不起過路人的興趣,看樣子賣不出去了 ,老婆婆十分著急。
王羲之看到這情形,很同情那老婆婆,就上前跟她說:“你這竹扇上沒畫沒字,當然賣不出去。我給你題上字,怎么樣?”
老婆婆不認識王羲之,見他這樣熱心,也就把竹扇交給他寫了。
王羲之提起筆來,在每把扇面上龍飛鳳舞地寫了五個字,就還給老婆婆。老婆婆不識字,覺得他寫得很潦草,很不高興。
王羲之安慰她說:“別急。你告訴買扇的人,說上面是王右軍寫的字”
王羲之一離開,老婆婆就照他的話做了。集上的人一看真是王右軍的書法,都搶著買。一籮竹扇馬上就賣完了。
2. 山陰地方有一個道士,他想要王羲之給他寫一卷《道德經》??墒撬劳豸酥遣豢陷p易替人抄寫經書的。后來,他打聽到王羲之喜歡白鵝,就特地養(yǎng)了一批品種好的鵝。
王羲之聽說道士家有好鵝,真的跑去看了。當他走近那道士屋旁,正見到河里有一群鵝在水面上悠閑地浮游著,一身雪白的羽毛,映襯著高高的紅頂,實在逗人喜愛。
王羲之在河邊看著看看,簡直舍不得離開,就派人去找道士,要求把這群鵝賣給他。
那道士笑著說:“既然王公這樣喜愛,就用不到破費,我把這群鵝全部送您好了。不過我有一個要求,就是請您替我寫一卷經?!?/p>
王羲之毫不猶豫地給道士抄寫了一卷經,那群鵝就被王羲之帶回去了。
3. 王羲之教子習書法
王獻之是王羲之的第七個兒子,自幼聰明好學,在書法上專工草書隸書,也善畫畫兒。他七八歲時始學書法,師承父親。有一次,王羲之看獻之正聚精會神地練習書法,便悄悄走到背后,突然伸手去抽獻之手中的毛筆,獻之握筆很牢,沒被抽掉。父親很高興,夸贊道:“此兒后當復有大名。”小獻之聽后心中沾沾自喜。還有一次,羲之的一位朋友讓獻之在扇子上寫字,獻之揮筆便寫,突然筆落扇上,把字污染了,小獻之靈機一動,一只小牛栩栩如生于扇面上。再加上眾人對獻之書法繪畫贊不絕口,小獻之滋長了驕傲情緒。獻之的父母看此情景,若有所思……
一天,小獻之問母親郗氏:“我只要再寫上三年就行了吧?”媽媽搖搖頭?!拔迥昕傂辛税??”媽媽又搖搖頭。獻之急了,沖著媽媽說:“那您說究竟要多長時間?”“你要記住,寫完院里這18缸水,你的字才會有筋有骨,有血有肉,才會站得直立得穩(wěn)?!鲍I之一回頭,原來父親站在了他的背后 。王獻之心中不服,啥都沒說,一咬牙又練了5年,把一大堆寫好的字給父親看,希望聽到幾句表揚的話。誰知,王羲之一張張掀過,一個勁地搖頭。掀到一個“大”字,父親現(xiàn)出了較滿意的表情,隨手在“大”字下填了一個點,然后把字稿全部退還給獻之。
小獻之心中仍然不服,又將全部習字抱給母親看,并說:“我又練了5 年,并且是完全按照父親的字樣練的。您仔細看看,我和父親的字還有什么不同?”母親果然認真地看了3天,最后指著王羲之在“大”字下加的那個點兒,嘆了口氣說:“吾兒磨盡三缸水,惟有一點似羲之?!?/p>
獻之聽后泄氣了,有氣無力地說:“難??!這樣下去,啥時候才能有好結果呢?”母親見他的驕氣已經消盡了,就鼓勵他說:“孩子,只要功夫深,就沒有過不去的河、翻不過的山。你只要像這幾年一樣堅持不懈地練下去,就一定會達到目的的!”
獻之聽完后深受感動,又鍥而不舍地練下去。功夫不負有心人,獻之練字用盡了18大缸水,在書法上突飛猛進。后來,王獻之的字也到了力透紙背、爐火純青的程度,他的字和王羲之的字并列,被人們稱為“二王”。
唐堯當政初期,天文歷法還很不完善, 百姓經常耽誤農時, 因此堯就祖織專門人員總結前人的經驗, 令羲、和兩族掌天文, 根據(jù)日月星辰運行等天象和自然物候來推定時日, 測定了四季, 又以月亮一周期為一月, 太陽一周期為一年, 一年定為三百六十六天。這是有記載的我國最早的歷法, 奠定了我國農歷的基礎; 堯當政后生活依然非常儉樸, 住茅草屋, 喝野菜湯, 穿用葛藤織就的粗布衣。時刻注意傾聽百姓們的意見, 在簡陋的宮門前設了一張 " 欲諫之鼓", 誰要是對他或國家提什么意見或建議, 隨時可以擊打這面鼓, 堯聽到鼓聲, 立刻接見, 認真聽取來人的意見。為方便民眾找到朝廷, 他還讓人在交通要道設立" 誹謗之木", 即埋上一根木柱, 木柱旁有人看守, 民眾有意見, 可以向看守人陳述, 如來人愿去朝廷, 看守人會給予指引。由于能及時聽到民眾的意見, 堯對百姓的疾苦就非常了解; 堯當政時, 發(fā)生過嚴重的水災, 洪水把山陵都吞沒了, 四處泛濫, 他讓鯀治水, 疏導九河, 戰(zhàn)勝了洪水; 堯執(zhí)政初期, 還沒有基本的國家制度, 國家只是部落聯(lián)合體, 非常松散, 不利于國家的統(tǒng)一管理, 所以在堯積累了一定的施政經驗后, 開始建立國家政治制度, 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按各種政務任命官員, 在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建立較為系統(tǒng)的政治制度, 為奴隸制國家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相傳從小受父親瞽叟、后母和后母所生之弟象的迫害,屢經磨難,仍和善相對,孝敬父母,愛護胞弟,故深得百姓贊譽。舜曾辛勤耕稼于歷山(在今何地說法不一,山東版即今濟南千佛山,比較公認),漁獵于雷澤(在今山東菏澤東北),在黃河之濱燒制陶器,在壽丘(今山東曲阜)制作日用雜品,在頓丘(今河南浚縣)、負夏(今山東兗州)一帶經商做生意。因品德高尚,在民間頗有威望。他在歷山耕田,當?shù)厝瞬辉贍幪锝纾ハ嗪苤t讓。人們都愿意靠近他居住,兩三年即聚集成一個村落。時部落聯(lián)盟領袖堯年事已高,欲選繼承人,眾人一致推舉舜。于是,堯分別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讓九名男子侍奉于舜的左右,以觀其德;又讓舜職掌五典、管理百官、負責迎賓禮儀,以觀其能。皆治,乃命舜攝行政務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32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