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段:
睢園綠竹:梁孝王的梁園。梁王經常在這里獰獵、宴飲,大會賓朋。天下的文人雅士如枚乘、嚴忌、司馬相如等云集梁園,成了梁孝王的座上賓。俗成語“梁園雖好,不是久留之地”就是來自這個典故。
彭澤之樽:彭澤令是陶淵明?!稓w去來辭》中有“攜幼入室,有酒盈樽”的句子。
文中引用這兩個典故,是為了表示在座的賓客好比是當年聚集在睢園(梁園)里的文人雅士一樣飲酒賦詩,他們豪爽善飲的氣概超過了陶淵明。
第5段:
馮唐易老:馮唐在漢文帝、漢景帝時不被重用,漢武帝時被舉薦,已是九十多歲。
李廣難封:李廣,漢武帝時名將,多次與匈奴作戰(zhàn),軍功卓著,卻始終未獲封爵。
屈賈誼于長沙:賈誼在漢文帝時被貶為長沙王太傅。
梁鴻:東漢人,作《五噫歌》諷刺朝廷,因此得罪漢章帝,避居齊魯、吳中。
孟嘗:據《后漢書·孟嘗傳》,孟嘗字伯周,東漢會稽上虞人。曾任合浦太守,以廉潔奉公著稱,后因病隱居?;傅蹠r,雖有人屢次薦舉,終不見用。
阮籍:字嗣宗,晉代名士,不滿世事,佯裝狂放,常駕車出游,路不通時就痛哭而返。《晉書·阮籍傳》: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p>
典故里面包含了很多的含義,直接用典故,而又有與自己相似的經歷或者說情感,這樣不僅可以增加文章的內涵,而且在原來的基礎上還有可能得到更深層的感悟。
再說,當時的社會形式比較亂,許多話是不能說出口的,而用典故就可以借古喻今,而不會觸犯當代執(zhí)政集團的利益,被他們所殺害。 用典,是古詩詞中常用的一種表現方法,其主要特點是借助一些歷史人物、神話傳說、寓言故事等來表達自己的某種愿望或情感。
典故用得適當,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辭效果。能顯得既典雅風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語言更加精練、言簡意賅、辭近旨遠。
具體說來有如下作用: 一、品評歷史,借古論今 1.古代詩人在一些以慨嘆歷史為主題的詩歌中.往往通過引用關于歷史人物或歷史故事的典故來發(fā)表自己的獨特見解。赤 壁 杜牧 折戴沉沙鐵未銷,自將磨洗認前朝。
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 詩人借在赤壁偶然發(fā)現的一支沉埋底沙中的斷戟而聯想起三國時的著名戰(zhàn)役——赤壁之戰(zhàn),從分析戰(zhàn)爭勝敗的原因人手,提出了“英雄的成就帶有某種機遇”的政治見解,深刻而精辟。
2.針對社會存在的一些弊端,古代詩人在受到周圍環(huán)境的限制不便暢所欲言的時候,往往引用典故來影射時事.達到借古諷今的表達效果。泊秦準 杜牧 煙籠塞水月籠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后庭花》。詩中的《后庭花》是引用的一個典故,此曲為亡國之音。
我們分析時可聯系社會背景,晚唐正值國運衰微之際,而這些統(tǒng)治者不以國事為重,反而聚集于酒樓之中欣賞靡靡之音,怎能不使詩人產生歷史可能重演的隱憂?所以。詩人這里是借題發(fā)揮,表面上是諷刺歌女,實際上是把矛頭指向高層。
二、抒情言志,表明心跡 詩歌的本質特征就在于抒情,但詩人的情感有時往往并不直接流露,而是借助典故作委婉含蓄的表達。從抒發(fā)情感類型的角度,我們通常可以分為這樣幾種情況:1.表達對美好事物的謳歌和贊美。
雁門太守行 李 賀黑云壓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鱗開。 角聲滿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
半卷紅旗臨易水,霜重鼓寒聲不起。 報君黃金臺上意,提攜玉龍為君死。
詩中的“易水”二字使人聯想到戰(zhàn)國時刺客荊軻的《易水歌》,“黃金臺”相傳是戰(zhàn)國時燕昭王筑,置千金于臺上,宴請?zhí)煜缕娌?。引用這兩個典故,是對天子信任重用將士和對將士浴血奮戰(zhàn)精神的稱頌。
2.表達對積極樂觀人生態(tài)度的進取和追求。行路難 李 白 金搏者酒斗十千,玉盤珍饈直萬錢。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 欲渡黃河水塞川,將登太行雪滿山。
閑未垂釣碧溪上,忽復秉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關系到兩個典故:姜太公曾經在渭河附近的小溪上釣魚,得遇周文王。助周滅商;伊尹曾夢見自己乘船從日月旁邊經過,后被商湯聘請,助商滅夏。
這兩位古人開始在政治上也不得志。但最終成為名垂青史的人物。
詩人引用此典故,暗示自己也會有施展抱負的機會,表現出了對未來、對前途的美好希望。3.表達對壯志難酬的悲憤和慨嘆。
書 憤 陸 游塞上長城空自許,鏡中蓑鬢已先斑。 出師一表真名世,千或誰堪伯仲間。
這兒連用了檀道濟自比長城和諸葛亮鞠躬盡瘁兩個歷史故事,抒寫了歲月蹉跎、壯志難酬的感慨,同時也表達了要干一番偉業(yè)的理想。 再如蘇軾在《江城子·密州出獵》“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中引用了一個典故。
據《漢書·馮唐傳》記載:漢文帝時,魏尚為云中太守,抵御匈奴有功,只因報功時多報了六個首級而獲罪削職。后來,文帝采納馮唐的勸諫,派馮唐持符節(jié)到云中去赦免魏尚。
這里詩人是在懷才不遇、壯志難酬的處境下以魏尚自喻,抒發(fā)了渴望報效朝廷的壯志豪情。 三、引發(fā)聯想。
創(chuàng)新意境 詩詞中,在對現實景物描繪時引用典故??砂汛藭r此景與彼時彼景相聯,能創(chuàng)設新的畫面,加深詩的意境,促使人產生聯想,從而增強作品的表現力和感染力。
如:鷓 鴣 鄭谷 暖戲煙蕪錦翼齊,品流應得近山雞。雨昏青草湖邊過,花落黃陵廟里啼。
游子乍聞征袖濕,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睜相應湘江闊,普竹叢深日向西。
面對“雨昏”“花落”這眼前之景,游子本已感到凄迷與傷感;但詩人又用了“青草湖”“黃陵廟”這兩個典故,不由讓人勾起了對屈子懷沙、湘妃泣竹等歷史傳說的聯想。這樣。
在時空的穿梭交錯中,聞鷓鴣之啼,不覺更感哀怨凄惻。又如: 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 辛棄疾醉里挑燈看劍,夢回吹南連營。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 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
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后名??蓱z白發(fā)生。
詩中“八百里”“的盧”涉及兩個典故:一是據《世說新語》記載,晉王愷以?!鞍税倮锺g”與王濟作賭注,王濟獲勝后殺牛作炙,后人即以八百里指牛。二是相傳劉備曾乘的盧馬從襄陽城西的檀溪水中一躍三丈,脫離險境。
運用這兩個典故,不由讓讀者仿佛看到戰(zhàn)爭爆發(fā)前犒勞出征將士的壯觀場面和戰(zhàn)場上鐵騎飛馳敵陣的激烈場景,極具穿透力。 四、簡潔精練。
內涵豐富 我們知道,古詩詞往往受字數、句數的限制,如。
錦瑟 李商隱 錦瑟無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華年。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鵑。 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
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 頷聯的上句,用了《莊子》的一則寓言典故,說的是莊周夢見自己身化為蝶,栩栩然而飛……渾忘自家是“莊周”其人了;后來夢醒,自家仍然是莊周,不知蝴蝶已經何往。
玉溪此句是寫:佳人錦瑟,一曲繁弦,驚醒了詩人的夢景,不復成寐。迷含迷失、離去、不至等義。
試看他在《秋日晚思》中說:“枕寒莊蝶去”,去即離、逝,亦即他所謂迷者是。曉夢蝴蝶,雖出莊生,但一經玉溪運用,已經不止是一個“栩栩然”的問題了,這里面隱約包涵著美好的情境,卻又是虛緲的夢境。
本聯下句中的望帝,是傳說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來禪位退隱,不幸國亡身死,死后魂化為鳥,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聲哀怨凄悲,動人心腑,名為杜鵑。
杜宇啼春,這與錦瑟又有什么關聯呢?原來,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詩人無限的悲感,難言的冤憤,如聞杜鵑之凄音,送春歸去。一個“托”字,不但寫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鵑,也寫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錦瑟,手揮目送之間,花落水流之趣,詩人妙筆奇情,于此已然達到一個高潮。
漢陽:今武漢漢陽,與江南岸的黃鶴樓隔江相望。 漢陽樹,泛指在黃鶴樓上所見大江對岸的各種樹木。
鸚鵡洲:本為漢陽西南長江中的一個沙洲,今已與漢陽陸地相連。東漢末年,禰衡在江夏(今武昌)作《鸚鵡賦》,后為黃祖所殺,葬于此洲,故得名。
【作者】:李商隱 【題目】:暮秋獨游曲江 【內容】: 荷葉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 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譯文】: 荷葉生時春恨也生了, 荷葉乾枯時秋恨已成, 雖然深深知道只要身在,情也在, 卻只能眺望江邊流水,嗚咽成聲。 【典故】: 李商隱與荷花女 唐詩人李商隱是涇川節(jié)度使王茂元的女婿。
人稱他是個多情郎,有多首荷詩贈予以上人。世上爭艷,萬紫千紅,為何李商隱如此鐘情于荷花呢?原來,這其中還有一段美麗感傷的愛情故事。
相傳李商隱與王小姐相戀結合以前,曾有一戀人,小名叫“荷花”。荷花天生麗質,清秀可人,心地善良淳樸。
李商隱年青有為,相貌出眾,才華橫溢。兩人情投意合非常恩愛。
在“荷花”的陪讀下,李商隱的才學進步很快,兩人一起渡過了一段幸福甜蜜的時光。就在李商隱快要進京趕考的前一個月。
“荷花”突然身染重病,李商隱回天無術,只能日夜在病塌前陪伴“荷花”。隨著病情的加重,一朵嬌艷的“荷花”不幸早早地凋零了。
“荷花”的早逝,給詩人帶來了無比沉重的打擊。后來詩人每見到湖塘里的荷花,心中便泛起陣陣憂傷。
他自始至終也不能忘記那清秀美麗的“荷花”姑娘?!赌呵铼氂吻分校骸昂扇~生時春恨生,荷葉枯時秋恨成,深知身在情長在,悵望江頭江水聲”。
意思是說荷葉初生時相遇戀人,不久分離,春恨已生。荷葉枯時戀人辭世,秋恨又成。
只要身在人世,對伊的情意,地久天長永存。多少惆悵,只有那 流不盡的江水聲。
所以,“翠減紅衰愁煞人”是面對荷花,寫緬懷“荷花”的內心悲戚。不論這個傳說真實與否,多情文士李商隱的愛情詩,多與荷花結緣則是勿庸置疑的事實。
典故用得適當可以收到很好的修辭效果,顯得既典雅風趣又含蓄有致,可以使語言更加精練,言簡意賅,辭近旨遠。
運用典故是借助一些歷史人物、神話傳說、寓言故事等來表達自己的某種愿望或情感。 具體有以下作用: 1、用典可以強化論點,利用經典的例子可以強化我們的論點,增加我們的說服力。
2、用典還可以豐富我們的為文章內容增加我們的閱讀體驗,不至于那么簡單枯燥。 3、用典還可以更加凸顯出我們的論點,明確我們的論證中心。
幫助我們圍繞中心論點。 4、用典故還可以借古喻今,把一些不能直說的話可以放在典故的故事當中引出來。
5、用典故最大的作用就是可以抒發(fā)內心的心情。表達自己的志向。
相當于就是用典故中的人物來作為自己的榜樣和學習的對象。用不同典故可以寫出不同的心情,有一些成功的典故,可以描述自己內心的愉悅和開心。
一些失敗的典故可以抒發(fā)內心的壯志未酬和失落的心情。 擴展資料: 用典是漢語詞語,意思是用事,是一種寫作手法,多見于詩歌中。
引用古籍中的故事,或詞句,為用典。可以豐富而含蓄地表達有關的內容和思想。
引用典故。 詩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轉道出作者之心聲,即所謂“據事以類義”也。
如前“命意”章中蘇東坡之詩,即借藺相如“完璧歸趙”之典故,委婉表達出作者之心意,而不致令受者有太大之難堪。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用典。
八年級語文下冊 第9課《海燕》
① 烏云和大海之間,海燕像黑色的閃電,在高傲地飛翔。
比喻和擬人?!昂谏拈W電”比喻準確、傳神,寥寥數字展現了海燕矯健、勇猛的雄姿;“高傲地飛翔”總寫海燕的行動,“高傲”賦予海燕以人的性格,是擬人的寫法。這一句從形、色兩方面突出了海燕勇猛、善戰(zhàn)的姿態(tài)。
②風緊緊抱起一層層巨浪,惡狠狠地把它們甩到懸崖上,把這些大塊的翡翠摔成塵霧和碎末。
擬人。連用“抱”“甩”“摔”幾個動詞,兼以“惡狠狠”,賦予狂風人的性格和行為,寫出了風的猖狂的氣焰。
③ 大海抓住閃電的箭光,把它們熄滅在自己的深淵里。
擬人?!白プ 薄跋纭蓖怀龃蠛5木薮舐晞莺蛷姶罅α俊?/p>
④ 這個敏感的精靈,──它從雷聲的震怒里,早就聽出了困乏,它深信,烏云遮不住太陽,──是的,遮不住的!
比喻、擬人和反復?!懊舾械木`”,“從雷聲的震怒里,早就聽出了困乏”,運用比喻和擬人的手法顯示了海燕的勇敢和智慧,說明無產階級革命者的高度的預見性和敏銳的洞察力?!盀踉普诓蛔√枺ぉな堑?,遮不住的!”運用反復,語氣肯定,表達了堅定不移的必勝信念。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史記》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缎绿茣?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原道》 雕蟲小技,壯夫不為。《法言.吾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后漢書》 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抖Y記.雜記》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
《荀子》爾無我詐,我無爾虞?!蹲髠鳌?不在其位,不謀其政。
《論語》 防民之口,甚于防川?!秶Z》 不以規(guī)矩,不能成方圓。
《孟子》 百足之蟲,死而不僵。《六代代》 彼一時,此一時也。
《孟子》輔車相依,唇亡齒寒?!蹲髠鳌?庖丁解牛,游刃有余。
《莊子》凡事豫則立,不豫則廢?!抖Y記》 避其銳氣,擊其惰歸。
《孫子》 國正天心順,官清民自安《警世通言》 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晉書》 差之毫厘,謬以千里。
《禮記》 掛羊頭,賣狗肉?!蛾套哟呵铩?成也蕭何,敗也蕭何。
《容齋續(xù)筆》 管中窺豹,只見一斑《晉書》 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荀子》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
《論語》 尺有所短,寸有所長?!冻o》 黃鐘毀棄,瓦釜雷鳴。
《楚辭》 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睹献?盡心上》 韓信將兵,多多益善。
《史記》 華而不實,脆而不堅。《左傳》 出乎爾者,反乎爾者也。
《孟子》禍兮福氣倚,福兮禍所伏?!独献印?道不同,不相為謀。
《論語》既來之,則安之?!墩撜Z》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
《西游記》盡信書,不如無書?!睹献印?道不拾遺,夜不閉戶。
《史記》 君子坦蕩蕩,小人常戚戚?!墩撜Z》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孟子》 君子喻于義,小人喻于利?!墩撜Z》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
(杜甫) 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肚f子》 當斷不斷,反受其亂。
《史記》 君子之澤,五世而斬?!睹献印?煢煢孑立,形影相吊。
《陳情表》 君子不以言舉人,不以人廢言。《論語》 金玉其外,敗絮其中。
《賣柑者言》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曹操《龜別壽》本是同根生,想煎何太急。
----曹植《七步詩》捐躲赴國難,視死忽如歸。----曹植《白馬篇》死者雖自貴,視之若埃塵。
----左思《詠史》 世胄躡高位,英俊沉下僚。----左思《詠史》(世胄:世家子弟) 奇文共欣賞,疑義相與析。
----陶淵明《移居》 及時當勉勵,歲月不待人。----陶淵明《雜詩》 盛年不重來,一日難再晨。
----陶淵明《雜詩》 盲人騎瞎馬,夜半臨深池。----劉世慶《世說新語》 時危見臣節(jié),世亂識忠良。
----鮑照《代出自薊北門行》 少壯輕年月,遲暮惜光輝。----何遜《贈諸游舊》(遲暮:晚年) 蟬噪林逾靜,鳥鳴山更幽。
----王籍《入若耶溪》 人歸落雁后,思發(fā)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歸》 悠悠洛陽道,此會在何年。
----陳子昂《春夜別人》 近鄉(xiāng)情更怯,不敢問來人。----宋之問《渡漢江》 前不見古人,后不見來者。
----陳子昂《登幽州臺歌》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王之渙《登鸛雀樓》 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
----王維《山居秋瞑》 人閑桂花落,夜靜春山空。----王維《鳥鳴澗》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
----王維《漢江臨眺》 草枯鷹眼疾,雪盡馬蹄輕。----王維《觀獵》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
----王維《使至塞上》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時。----張九齡《望月懷遠》 人世有代謝,往來成古念。
----孟浩然《與諸子登峴山》 野曠天低樹,江清月近人。----孟浩然《宿建德江》 流血涂野草,豺狼盡冠纓。
----李白《古風》(冠纓:官帽,此指官吏) 不敢高聲語,恐驚天上人。----李白《夜宿山寺》 舉杯邀明月,對影成三人。
----李白《月下獨酌》 露從今夜白,月是故鄉(xiāng)明。----杜甫《月夜憶舍弟》 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
----杜甫《旅夜書懷》 文章千古事,得失寸心知。----杜甫《偶題》 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
----杜甫《前出塞》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杜甫《奉贈韋左丞文二十二韻》 朱門灑肉臭,路有凍死骨。
----杜甫《自京趙奉先縣詠懷五百字》 會當凌絕頂,一覽眾山小。----杜甫《望岳》(會當:終當,表將來定要這樣) 細雨魚兒出,微風燕子斜。
----杜甫《水檻遣心》 筆落驚風雨,詩成泣鬼神。----杜甫《寄李十二白二十韻》 烽火連三月,家書抵萬金。
----杜甫《春望》(烽火:借指戰(zhàn)爭。抵:值得)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
----杜甫《春望》 曲徑通幽處,禪房花木深.----常建《題破山寺后禪院》 高者未必賢,下者未必愚。----白居易《澗底松》 一叢深色花,十戶中人賦。
----白居易《買花》 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李商隱《樂游原》 百勝難慮敵,三折乃良醫(yī)。
----劉禹錫《學院公體三首》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處。----賈島《尋隱者不遇》 風暖鳥聲碎,日高花影重。
----杜荀鶴《春宮怨》 鳥宿池邊樹,僧敲月下門。----賈島《題李凝幽居》 吟安一個字,捻斷數莖須。
----盧延讓《苦吟》(吟:吟詩,作詩) 誰知盤中餐,粒粒皆辛苦。----李紳《憫農》 雞聲茅店月,人跡板橋霜。
----溫庭筠《商山早行》 歲老根彌壯,陽驕葉更陰。----王安石《孤桐》 雨過浮萍合,蛙聲滿四鄰。
----蘇軾《雨過后步至四望亭下》 生當作人杰,死亦為鬼雄。----李清照《絕句》 汝果欲學詩,工夫在詩外。
----陸游《示子》 青山遮不住,畢竟東流去。----辛棄疾《菩薩蠻.書西江造口壁》 吹燈窗更明,月照一天雪。
----袁枚《十二月十。
山下蘭芽短浸溪,松間沙路凈無泥,蕭蕭暮雨子規(guī)啼。
誰道人生無再少? 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
運用典故的部分是“門前流水尚能西,休將白發(fā)唱黃雞?!币痪?/p>
下片就眼前“溪水西流”之景生發(fā)感慨和議論。作者此際面對著眼前西流的蘭溪水,卻產生奇妙的遐想:既然溪水可以西流,人為什么不可以重新擁有青春年華呢?人生之“再少”,非如道教徒所企求的“返老還童”,乃是說應保持一種年輕的樂觀的心態(tài)。因為人并不能改變這個世界;人所能改變的,僅僅是對這個世界的態(tài)度和看法。白居易《醉歌》詩有“誰道使君不解飲,聽唱黃雞與白日。黃雞催曉丑時鳴,白日催年酉前沒。腰間紅綬系未穩(wěn),鏡里朱顏看已失”諸句,乃嗟老嘆衰之詞也。作者尾句反用其意,認為即使到了暮年,也不應有那種“黃雞催曉”、朱顏已失的衰頹心態(tài),體現了作者在貶謫期間曠達振作的精神狀態(tài)。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19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