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的《南鄉(xiāng)子》就借用了杜甫《登高》詩中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詩句而化出了“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借奔流不息的長江水喻千古興亡悠遠難追的歷史事件,借以抒發(fā)詞人心中不盡的愁思和感慨這最后一句, 化用了杜甫 《登高》中“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詩句,用得不落痕跡,貼切自然。
上闋是落筆眼前引遐思,下闋則縱懷遠古寄豪情,“年少萬兜,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年少”指孫權,他繼承孫策為吳國之主時年方十九, 但已統(tǒng)率著數萬軍 隊,割據東南一方,連年抗擊著敵人的進攻?!疤煜掠⑿壅l敵手?曹劉”,這是用了《三國志》中的一個典故,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唯使君(劉備)與操耳”,指只有號稱天下英雄的曹劉才是孫權的對手?!吧赢斎鐚O仲謀”,
“仲謀”是孫權的字, 這又用了一個典故,
好幾首呢,你說的是哪首?
南鄉(xiāng)子
一雨浣年芳。燕燕鶯鶯滿洛陽。梨雪漸空桃李過,風光。恰到風流睡海棠。何處最難忘。楊柳高樓近苑墻。喚取分司狂御史,何妨。暫醉佳人錦瑟傍。
南鄉(xiāng)子
煙草人西州。暮雨千山獨倚樓。不似秦東亭上飲,風流。翠袖春風兩玉舟。事去重回頭。卻是多情不自由。為向河陽桃李道,休休。青鬢能堪幾度愁。
南鄉(xiāng)子
風雨送春忙,爛醉花時得幾場。枝上桃花吹盡也,殘芳。一片春風一片香。少日為花狂,老去逢春只自傷?;厥资隁g笑處,難忘。一曲悲歌淚數行。
南鄉(xiāng)子
少日負虛名。問舍求田意未平。南去北來今老矣,何成。一線微官誤半生。孤影伴殘燈。萬里燈前骨肉情。短發(fā)抓來看欲盡,天明。能是青青得幾莖。
南鄉(xiāng)子
幽意曲中傳??偸遣徘榈锰幤3綌嗄c聲欲斷,還連。一串驪珠個個圓。畫扇綺羅筵。韓馬風流在眼前。坐上有人持酒聽,凄然。夢里梁園又一年。
《南鄉(xiāng)子邢州道上作》中典故的作用
下闕運用典故,共寫了荊軻、高漸離和豫讓三位悲壯慷慨的英雄義士。在“一派酸風卷怒濤”的蕭瑟秋日,詞人與三河豪俠并轡而行,途經古稱“多慷慨悲歌之士”的燕趙之地,目睹少年們“皂櫟林中醉射雕”的“粗豪”氣概,不禁回憶起當年荊軻、高漸離、豫讓等悲劇英雄。詞人心底的慷慨蒼涼隨著酸風疾漩而出,與如雪霜鋒交相輝映,奏響激揚勁健的旋律,令人數百年以下讀之,猶覺其生氣虎虎,閃現于字里行間。
《南鄉(xiāng)子·邢州道上作》
陳維崧
秋色冷并刀,一派朔風卷怒濤。
并馬三河年少客,粗豪,皂櫟林中醉射雕。
殘酒憶荊高,燕趙悲歌事未消。
憶昨車聲寒易水,今朝,慷慨還過豫讓橋。
何處望神州?滿眼風光北固樓。千古興亡多少事?悠悠。不盡長江滾滾流。年少萬兜鍪,坐斷東南戰(zhàn)未休。天下英雄誰敵手?曹劉。生子當如孫仲謀。
1、杜甫的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
2、孫權的典故。孫權十九歲繼父兄之業(yè)統(tǒng)治江東,西征黃祖,北拒曹操,獨據一方。赤壁之戰(zhàn)大破曹兵,年方二十七歲。因此可以說,上面這兩句是實寫史事,因為它是千真萬確的歷史,因而更具有說服力和感染力。作者在這里一是突出了孫權的年少有為,
3、《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劉備)與操耳?!毙翖壖脖憬栌眠@段故事,把曹操和劉備請來給孫權當配角,說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劉備才堪與孫權爭勝。
4、《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注引《吳歷》說:曹操有一次與孫權對壘,見吳軍乘著戰(zhàn)船,軍容整肅,孫權儀表堂堂,威風凜凜,乃喟然嘆曰:“生子當如孫仲謀,劉景升(劉表)兒子若豚犬耳!”一世之雄如曹操,對敢于與自己抗衡的強者,投以敬佩的目光,而對于那種不戰(zhàn)而請降的懦夫,若劉景升兒子劉琮則十分輕視,斥為任人宰割的豬狗。
“天下英雄誰敵手?”若問天下英雄誰配稱他的敵手呢?作者自問又自答曰:“曹劉”,唯曹操與劉備耳!據《三國志·蜀書。
先主傳》記載:曹操曾對劉備說:“今天下英雄,惟使君(劉備)與操耳?!毙翖壖脖憬栌眠@段故事,把曹操和劉備請來給孫權當配角,說天下英雄只有曹操、劉備才堪與孫權爭勝。
我們知道,曹、劉、孫三人,論智勇才略,孫權未必比曹、劉強。稼軒在《美芹十論》中對孫權的評價也并非稱贊有加,然而,在這首詞里,詞人卻把孫權作為三國時代第一流叱咤風云的英雄來頌揚,其所以如此用筆,實借憑吊千古英雄之名,慨嘆當今南宋無大智大勇之人執(zhí)掌乾坤也!這種用心,更于篇末見意。
這首詞作于嘉泰四年(1204),詞人出任鎮(zhèn)江知府,時年已六十五歲。
北固山位于鎮(zhèn)江北部,瀕 臨長江,有“天下第一江山”的美名。北固亭位于山頂,下俯長江,遙望中原。
詞人在任不到兩年時 間里曾兩度登臨,并創(chuàng)作了本詞及有名的《永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 這首詞的重點在于“有懷”,即抒情。
上闋從北固樓遠眺入手,對國家興亡之感進行抒發(fā)。詞的 開端不作鋪墊,直奔主題,“何處望神州”五字表明了詞人老而不忘的愛國熱情。
登高遠望,即使?jié)M 目景致,但詞人心中只有中原故國。故國淪喪,詞人已垂垂老矣,北復中原的愿望不知能否實現。
詞人由此想到了偏安江南的歷朝興衰,多少值得借鑒的歷史教訓,多少令人感慨的往事,思緒萬千, 落到筆下,卻只有“悠悠”二字,營造出無限的感情空間,讓讀者與詞人一起在滔滔東流的長江水中, 體味滄桑的歷史和無奈的現實。 下闋詠史,與上闋“千古興亡多少事”相呼應,用的正是藕斷絲連之法。
京口曾是三國東吳都 城,建安十三年(208),孫權政權自吳移治此地。在詞中詞人多次高度贊譽孫權。
下闋的重點就集 中在這位繼承父兄基業(yè)十九歲登基的江南國主身上。孫權年少就已擁兵上萬,雄踞江東,卻不滿足 于做守成之君,而爭雄于天下豪杰,有逐鹿中原之意,連一代梟雄曹操也不得不佩服其勇氣膽識。
下闋懷古,似乎對時事并未關注,但詞人對孫權雄心壯志的贊賞,就已經包含了對現實的批判:南宋 偏安江南,不思恢復,正是缺少像孫權這樣的英雄。 這首詞不如另一首《永遇樂》影響巨大,但從藝術上來看,卻自有創(chuàng)樹。
第一,這首詞意蘊豐厚, 歷史感深遠,又有尖銳的現實批判;有寫景、抒情、敘事等,能將如此豐富的內容在一首小令中呈現, 而不見局促,不覺滯重,可見詞人非同一般的才華。 第二,用事用典,都恰當得體。
詞作既有對杜甫 《登高》“不盡長江滾滾來”的詩句的化用,還在下闋連用《三國志》及《三國志注》中兩典,卻如同己 出,不顯呆板。第三,豪放卻又收斂。
從整體來看,這首詞的特點是恣縱爽直,但細品之下,卻發(fā)現 詞人并非真的奔涌抒情,總在高潮處陡然停止,形成一種意在言外的藝術效果。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71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