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陵者, 風后之冢也.風 后:相傳是解州(今山西省運城市)人,賢而有才。
據(jù)《帝王世紀》載:“黃帝夢大風吹天下之塵垢皆去,……帝寤而嘆曰:‘風為號令,執(zhí)政者也。垢去土,后在也,天下豈有姓風名后者哉?……’于是依二占而求之,得風后于海隅,登以為相?!?/p>
明代人王三才在《創(chuàng)建風陵享殿記》中記載,風后輔佐黃帝“紀天周地,造律制裳,刳竹作室,經土設井,……淳化鳥獸,為萬世程。鼻祖至今,籍其神澤不衰?!?/p>
又據(jù)《漢書·藝文志》載:風后著有“兵法十三篇,圖三卷……”。風后死后,軒轅黃帝把他葬于山西省芮城縣城以西35公里處黃河渡口。
地隨人名,由是稱之為“風陵渡”。
唐堯當政初期,天文歷法還很不完善, 百姓經常耽誤農時, 因此堯就祖織專門人員總結前人的經驗, 令羲、和兩族掌天文, 根據(jù)日月星辰運行等天象和自然物候來推定時日, 測定了四季, 又以月亮一周期為一月, 太陽一周期為一年, 一年定為三百六十六天。這是有記載的我國最早的歷法, 奠定了我國農歷的基礎; 堯當政后生活依然非常儉樸, 住茅草屋, 喝野菜湯, 穿用葛藤織就的粗布衣。時刻注意傾聽百姓們的意見, 在簡陋的宮門前設了一張 " 欲諫之鼓", 誰要是對他或國家提什么意見或建議, 隨時可以擊打這面鼓, 堯聽到鼓聲, 立刻接見, 認真聽取來人的意見。為方便民眾找到朝廷, 他還讓人在交通要道設立" 誹謗之木", 即埋上一根木柱, 木柱旁有人看守, 民眾有意見, 可以向看守人陳述, 如來人愿去朝廷, 看守人會給予指引。由于能及時聽到民眾的意見, 堯對百姓的疾苦就非常了解; 堯當政時, 發(fā)生過嚴重的水災, 洪水把山陵都吞沒了, 四處泛濫, 他讓鯀治水, 疏導九河, 戰(zhàn)勝了洪水; 堯執(zhí)政初期, 還沒有基本的國家制度, 國家只是部落聯(lián)合體, 非常松散, 不利于國家的統(tǒng)一管理, 所以在堯積累了一定的施政經驗后, 開始建立國家政治制度, 其中很重要的一條就是按各種政務任命官員, 在我國歷史上第一次建立較為系統(tǒng)的政治制度, 為奴隸制國家的產生奠定了基礎。)
相傳從小受父親瞽叟、后母和后母所生之弟象的迫害,屢經磨難,仍和善相對,孝敬父母,愛護胞弟,故深得百姓贊譽。舜曾辛勤耕稼于歷山(在今何地說法不一,山東版即今濟南千佛山,比較公認),漁獵于雷澤(在今山東菏澤東北),在黃河之濱燒制陶器,在壽丘(今山東曲阜)制作日用雜品,在頓丘(今河南??h)、負夏(今山東兗州)一帶經商做生意。因品德高尚,在民間頗有威望。他在歷山耕田,當?shù)厝瞬辉贍幪锝?,互相很謙讓。人們都愿意靠近他居住,兩三年即聚集成一個村落。時部落聯(lián)盟領袖堯年事已高,欲選繼承人,眾人一致推舉舜。于是,堯分別將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舜,讓九名男子侍奉于舜的左右,以觀其德;又讓舜職掌五典、管理百官、負責迎賓禮儀,以觀其能。皆治,乃命舜攝行政務
芮城殷商時屬方國,稱“芮國”,西周初分封詣侯,武王封姬姓子弟于此,稱魏國,今縣城北有魏城遺址。魏城春秋時屬晉,戰(zhàn)國時屬魏。秦置郡縣,魏屬河東郡。漢立河北縣于魏城,仍屬河東郡,相沿至晉。
北周明帝二年(558年)始建芮城縣于今縣城。
隋初芮城縣屬蒲州唐武德二年(619年)設芮州,轄芮城、永樂、河北(平陸)等縣。
北宋淳化四年(993年)芮城、永樂縣屬永興路陜州。熙寧六年(1073年)廢永樂縣并入河東縣(永濟)。元、明、清芮城縣屬解州。
芮城擁有一個獨特的稀有劇種——芮城線腔。線腔又稱線譜戲,又名“吊線猴”,其悠久歷史可以追溯到漢唐時期。線腔在長期的發(fā)展演變中,受蒲劇、秦腔等劇種影響,唱腔高亢清新、婉轉纏綿,極富地域特色,深受群眾喜愛。因保留了古老而獨特的藝術特點,芮城線腔于2006年入選首批山西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面周時魏域——教權皮誅地山西省運城市芮城縣即西周時期的魏城,魏姓最早的封地,也是魏姓的發(fā)源地。
古魏國的舊址就在今天的縣城北邊,如今只剩下荒蕪的古城墻在那里向人們昭示著它曾經的輝煌。芮城歷史悠久,古跡遍地。
建筑宏偉的永樂宮以元代壁畫聞名中外,是道教全真派的祖庭,風景秀麗的九峰山是全真教的發(fā)源地和正宗教義的傳播地。還有現(xiàn)代水利 明珠、黃河游的起點——大禹渡,有180萬年前的西侯渡人古文化 遺址和新石器時代的金勝莊、古魏城遺址以及神壇嶺、清涼寺、五 龍廟、舍利塔等,形成了獨特的旅游勝地風光。
同時與關帝廟、永濟 的鶯鶯塔、陜西臨潼、河南鄭州形成了一條旅游熱線,是中外游客 流連忘返的地方。
軒轅黃帝,他當時是中國北方一個部落的首領。這條河流和黃帝一個姓,叫黃河。就在那時,也是在中國的北方,沿著這條長長的河流,文明的曙光開始照臨中國大地,黃河上的交通要塞被人們稱為渡口。
黃帝要和一個叫嗤尤的南方部落首領,在黃河邊展開格斗。這是歷史傳說中在中國發(fā)生的第一次較大規(guī)模戰(zhàn)爭——黃帝戰(zhàn)嗤尤。今天,也只有黃河曾經看到過這一場惡戰(zhàn)。黃帝手下一個的叫風后將領,在這次交戰(zhàn)中被嗤尤殺死了。
四千多年后,黃河幾乎懷抱了整個中國的北方。在地圖上,依然可以尋找到傳說中風后戰(zhàn)死的地方。
就在風陵渡鎮(zhèn)南邊的一塊玉米地里,相傳就有四千多年前風后的陵墓。也許就是從那時,風后陵墓邊這個黃河渡口,就有了一個名字——風凌渡。
今天的風陵渡,一座現(xiàn)代化的黃河鐵路大橋,早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就已出現(xiàn)。它是橫貫東西中國的大動脈,有了這座鐵橋黃河天塹變通途。
風陵渡——雞鳴一聲聽三省。這是黃河向東折去的一個拐角,也是山西、陜西、河南三省的咽喉要沖。因為它的險要地位,歷經了戰(zhàn)爭的磨難。
今天,風陵渡成為了黃河金三角旅游區(qū),它最出名的燒餅夾肉,曾經伴隨著歲月流轉。今天它醇香的味道,依然飄散在這里人們平和的生活里。
薛仁貴,唐朝名將,絳州龍門(今山西河津)人,名禮,字仁貴,以字行世,生于隋大業(yè)九年(613年),卒于唐永淳二年(683年),主要事跡在唐太宗、高宗時期。
薛仁貴自幼貧寒,習文練武,有臂力,長成務農,娶妻柳氏。
唐貞觀后期,唐太宗想親征高麗,從貞觀十八年( 644年)秋開始,即調集軍資糧草和招募軍士,積極進行戰(zhàn)爭準備。薛仁貴就到將軍張士貴處應募,被收為部屬。不久,唐太宗親征高麗,張士貴軍行至安地時,郎將劉君印為當?shù)匚溲b所圍,薛仁貴聞訊后,單騎前往營救,擊斬敵將,系其頭于馬鞍,降伏余眾,救君印回營。從此,薛仁貴名聞三軍。
貞觀十九年( 645年),四月,唐軍前鋒進抵高麗,不斷擊敗高麗守軍,六月,至安市,高麗莫離支遣將高延壽率軍20萬依山駐扎,抗拒唐軍。唐太宗視察地形后,命諸將率軍分頭進擊。這時,薛仁貴自恃驍勇強悍,想立奇功,即穿上異于眾人的白色衣甲,手持方天戟,腰挎兩張弓,大呼陷陣,高麗將士紛紛倒伏,殺開一條血路。唐軍隨之繼進,高麗軍被打得大敗。站在高處觀戰(zhàn)的唐太宗望見,戰(zhàn)后特召見薛仁貴,賜馬二匹,絹40匹,生口10人為奴,并提升為游擊將軍,云泉府果毅,職守皇宮玄武門(北門)。及唐征高麗還軍,唐太宗還特對薛仁貴說:“朕舊將皆老,欲擢驍勇付之外事,莫如卿者。朕不喜得遼東,喜得虎將?!辈⒓臃庋θ寿F右領軍郎將。
薛仁貴于永淳二年( 683年)去世,終年70歲。死后,朝廷贈左驍衛(wèi)大將軍,幽州都督,官府還特造靈輿。護喪還歸故里。
舜帝(傳說中五帝之一、建都蒲坂)
大禹(治水有功,建都安邑)
嫘 祖( 今夏縣西陰教民養(yǎng)蠶 )
風 后(今運城解州黃帝大臣 發(fā)明記載寒暑、歷法的方法)
后 稷 (今稷山 堯舜農官 教民稼穡 )
陶朱公范蠡(運城陶村、助越王滅吳、春秋巨富)
春秋戰(zhàn)國巨富猗頓(臨猗)
史學家司馬光(夏縣)
廉 頗(稷山、趙國大夫)
薛仁貴(唐朝大將)
張 儀 (今萬榮秦國大夫縱橫家,輔佐秦襄王建立霸業(yè))
一代名妃楊玉環(huán)(永濟風凌度)
史學家司馬光(河津宋哲宗時宰相,著有《資治通鑒》)
政治家柳宗元(今永濟虞鄉(xiāng)、文學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王維(今永濟)
王 勃 (今萬榮、初唐四杰之一)
思想家荀子(即荀況 )
戲劇家關漢卿
三國名將關羽(解州)
八仙之一呂洞賓(芮城永樂鎮(zhèn))
王之渙(唐代詩人)
楊深秀(聞喜、清末維新派,戊戌六君子之一 )
虢國夫人,唐蒲州永樂(今山西芮城縣)人,生年不詳,約卒于至德元年( 756年)。
她是唐玄宗貴妃楊玉環(huán)的姐姐。影視作品稱為“楊玉瑤 ”。
虢國夫人有才貌,父楊玄琰,曾任蜀州司戶,她隨之居住在蜀中,長成嫁裴氏為妻。裴氏早亡。
楊貴妃得寵于唐玄宗以后,因懷念姐姐,請求唐玄宗將虢國夫人和楊貴妃的另兩個姐姐一起迎入京師。唐玄宗稱楊貴妃的三個姐姐為姨,并賜以住宅,天寶初年又分別封她們三人為虢國夫人、韓國夫人和秦國夫人。
當時,三夫人并承恩澤,出入宮掖,勢傾朝野,公主以下皆持禮相待。此外,楊貴妃堂兄楊铦、楊锜也日見隆遇,時人號為五楊。
五楊宅中,四方賂遺,日夕不絕,官吏有所請求,但得五楊援引,無不如志。隨著楊貴妃的寵遇加深,尤其是魏、韓、秦三夫人也寵遇愈隆,唐玄宗每年賞賜給她們的脂粉錢就有千貫之多。
而五楊又競相構筑宅第,互相攀比,見所建比自己住宅宏麗的即拆撤重建,每建一堂花費都在千萬以上,土木之工,晝夜不息。這其中又屬虢國夫人最為豪侈,所建新宅園的中堂召工圬墁,約用錢 200萬貫,圬工還求再加厚賞。
虢國夫人增給絳羅 500疋,尚嫌不滿意,且嗤鼻夸言;可取螻蟻、蜥蜴,散置堂中,一一記數(shù),過后收取,若丟失一物,即不受工錢,由此不難想見她豪侈的情況。 此外,虢國夫人的堂兄楊國忠也得寵于唐玄宗,五楊又添一楊,當時都城中有歌謠唱道:“生男勿喜女勿悲,生女也可妝門楣?!?/p>
唐玄宗每年十月要游幸華清宮,屆時,虢國夫人與韓、秦兩夫人,及楊國忠、楊氏兄弟一并從幸,車馬仆從,連接數(shù)坊,錦繡珠玉,鮮華奪目。不久,楊铦去世,所剩楊氏五家,各自為隊,隊自異飾,分為一色,合為五色,仿佛云錦集霞,或百花之煥發(fā)。
他們所經之處,沿途遺失丟棄的首飾珠寶玉器很多,香風飄達數(shù)十里。 虢國夫人還淫蕩不羈,平時與唐玄宗眉來眼去,又與楊國忠同車來往,或三朝慶賀,或五鼓待漏,倩妝盈巷,蠟炬如晝,從不避嫌。
不久,秦國夫人死,沈國夫人和韓國夫人更權勢沖天。當時十宅諸王和百孫院婚嫁,也都由她們兩人介紹,而且每次介紹都要索取賄賂千貫之多,所奏請無不稱旨。
安祿山叛亂后,唐玄宗準備讓皇太子為天下兵馬元帥,監(jiān)撫軍國事。一時,虢國夫人與諸楊相聚而哭,隨之謀劃一番,讓楊貴妃出面,諫阻了唐玄宗的內禪。
但安祿山的叛軍還是兇狠地向長安殺來,唐玄宗被迫逃離長安,路經馬嵬坡(在今陜西興平縣)時,禁軍大將陳玄禮密啟太子誅殺楊國忠父子,隨即禁軍又逼迫唐玄宗下令讓楊貴妃自縊而死。當時虢國夫人也逃出長安西行,當她得知楊國忠、楊貴妃相繼遇難的消息后,與其子女及楊國忠妻一起騎馬逃奔陳倉(治所在今陜西寶雞市東渭水北岸)。
縣令薛景仙聞訊后,親自率人追趕。虢國夫人倉惶中逃入竹林,在此殺死其子裴徽裴柔,然后自刎,未死,被薛景仙抓獲,關入獄中。
這時,虢國夫人并無懼色,從容詢問抓她的為何人。不久,刎傷出血凝結喉中窒息而死,被葬在陳倉郊外。
楊貴妃因得寵于唐玄宗而揚名于時,事垂千史。虢國夫人又因楊貴妃揚名于時,事垂千史,虢國夫人的這種裙帶關系正是當時政治昏暗的具體表現(xiàn)。
她曾借助于這種裙帶關系,一時權傾天下,奢侈揮霍,收受賄賂,濁亂朝政,對天寶時期唐朝的政治起了很壞的作用。
學習鳥網站是免費的綜合學習網站,提供各行各業(yè)學習資料、學習資訊供大家學習參考,如學習資料/生活百科/各行業(yè)論文/中小學作文/實用范文實用文檔等等!
聲明:本網站尊重并保護知識產權,根據(jù)《信息網絡傳播權保護條例》,如果我們轉載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權利,請在一個月內通知我們,我們會及時刪除。
蜀ICP備2020033479號-4 Copyright ? 2016 學習鳥. 頁面生成時間:0.141秒